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9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10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颈部血管彩超,观察两组患者颈部血管彩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对,进一步说明颈部血管彩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检出动脉粥样硬化78例,动脉硬化检出率为86.67%,检出斑块形成72例,斑块检出率为80.00%,对照组检出动脉粥样硬化11例,检出率为10.19%,斑块检出率为14例,检出率为12.96%,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病变部位检出率上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对于预测缺血性脑血管颈部动脉血管病变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可有效指导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及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缺血性脑血管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89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人120例设为对照组。全部给予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结果资料。结果观察组单纯内-中膜增厚29例,内-中膜增厚伴粥样硬化52例,管腔轻度狭窄2例,管腔中、重度狭窄3例,异常率96.63%;对照组单纯内-中膜增厚5例,内-中膜增厚伴粥样硬化3例,管腔轻度狭窄0例,管腔中、重度狭窄0例,异常率6.67%。两组在异常率上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x2=24.13,P〈0.05)。观察组病变位置在颈动脉分又处49例,颈内动脉起始段19例,颈外动脉起始段10例,颈总动脉8例;对照组病变位置在颈动脉分叉处4例,颈内动脉起始段2例,颈外动脉起始段1例,颈总动脉1例。两组间在病变位置上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上具有比较确切的临床诊断价值,病变高发部位是颈动脉分叉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51例经头部CT或MRI及临床确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颈部血管超声(CVUS)检查,以CTA为对照,评价颈部血管彩超的诊断价值.结果 CTA和CVUS发现颈动脉狭窄及闭塞分别为20例、17例,椎动脉狭窄或发育异常分别为29例、15例.结论 对于颈动脉狭窄的评价,颈部血管彩超和CTA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颈部血管彩超对椎动脉病变的评价不足,联合使用CVUS和CTA可以更全面地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在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所发挥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从医院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中随机抽取3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以研究对象颈部动脉的粥样斑块检出率和狭窄检出率作为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颈部动脉的粥样斑块检出率达到100%,狭窄检出率为86.11%;对照组分别为13.89%和8.3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可以帮助老年人尽早发现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情况,进而通过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出现动脉狭窄以及闭塞等问题的机率,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
颈部血管彩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颈部血管彩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前循环脑动脉粥样硬化进行评价,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患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影像检查证实)患者在发病后2周内完成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记录侧颈总动脉/颅外段颈内动脉不同回声斑块出现情况、斑块大小以及不同程度动脉狭窄出现情况。结果CT/MRI阳性侧CCA/EICA和阴性侧比较,CCA/EICA不同回声斑块大小及出现率无统计学差异;50%以下和50%~70%CCA/EICA狭窄出现率两侧无明显差别,70%~90%和90%以上狭窄出现率CT/MRI阳性侧均大于CT/MRI阴性侧。结论颈部血管彩超提示CCA/EICA70%以上狭窄,可以帮助确定急性缺血性卒中"罪犯动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颈部彩超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80例患者住院期间全部接受颈部彩超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最终确诊的依据,观察经检查颈部血管结果来判断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准确率。结果以病理结果作为最终确诊依据情况下,在80例患者中,颈动脉狭窄或者颈动脉闭塞症的患者有17例,椎动脉发育异常及狭窄的患者有7例。对80例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后,被诊断为颈动脉闭塞的患者有16例,诊断的准确率达到93.5%,椎动脉发育异常或者狭窄的患者有6例,诊断的准确率达到87.8%。结论颈部彩超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检查时,可确定患者患有颈动脉狭窄、闭塞以及微小动脉发育异常的具体位置,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依据,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观察对比两种方法检查的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方法检查出患者颈动脉狭窄及闭塞37例,椎动脉狭窄及发育异常23例,腔隙性脑梗死1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有15例;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方法检查出患者颈动脉狭窄及闭塞49例,椎动脉狭窄及发育异常39例,腔隙性脑梗死2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26例,两种结果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方法检查出的结果比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的结果更加详细,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检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临床的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8.
陈慧 《中国当代医药》2012,(28):105-106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后以及风险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所收治的3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35例患者中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0例,腔隙性脑梗死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0例,且全部患者均做过脑部CT检查或MRI检查。结果3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血管超声结果为内中膜增厚3例,低回声斑块9例,强回声斑块3例,混合回声斑块14例。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的重要依据,由于其能够准确地提供颈动脉斑块以及内膜的详细情况.因此对该疾病的风险评估以及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价值.方法 40例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同期4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均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SV)、颈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01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颈部血管彩超诊断。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颈部血管彩超单独检查与联合检查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率,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部血管彩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率99.01%与经颅多普勒超声单独检测的91.09%和颈部血管彩超单独检测的93.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多普勒超声单独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率与颈部血管彩超单独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多普勒超声影像学显示:患者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138处,其中检出大脑中动脉狭窄38处,前动脉狭窄12处,大脑后动脉狭窄28处,颈内动脉终末段狭窄8处,基底动脉狭窄22处,椎动脉狭窄30处。其中轻度狭窄67处、中度狭窄38处、重度狭窄21处、完全闭塞12处。颈部血管彩超影像学显示:患者存在颅外动脉狭窄146处,其中检出大脑中动脉狭窄40处,前动脉狭窄14处,大脑后动脉狭窄29处,颈内动脉终末段狭窄9处,基底动脉狭窄23处,椎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颈部血管彩超对前循环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47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到我院体检的47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2组对象均接受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比较中膜增厚与斑块检出率,观察组分别为100%(47/47)、68.1%(32/47),对照组分别为19.1%(9/47)、36.1%(17/47),组间数据分析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循环脑梗死,给予颈部血管彩超诊断,价值高,不稳定斑块是该病的危险因素,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4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研究对象,对入选的对象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148例患者中血管内中膜增厚25例,占16.89%,低回声斑块的有38例,占25.67%,强回声斑块的为29例,占19.59%,混合回声斑块者56例,占37.84%。回顾性分析148例患者的资料,发现148例患者中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48例,存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67例,有过脑梗死病史的33例。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能够准确地提供颈部动脉斑块和血管内膜的详细情况,故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以作为缺血性脑病患者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16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对所选取的患者行超声检查,并诊断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内中膜增厚43例,强回声斑块38例,低回声斑块41例,混合回声斑块38例。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非常准确的检验出斑块、内膜等详细情况,有利于该疾病的诊断,并能够为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运用。方法对我院诊治的56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并对此进行分析。其中腔隙性脑梗死23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18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37例,所有的患者均进行了CT或MRI检查。结果内中膜增厚患者110例,低回声斑块患者118例,强回声斑块102例,混合回声斑块230例。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它能够准确地检查出斑块和内膜的详细信息,对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是首位致残因素。各国学者们一直在不断寻求并研究导致脑卒中的各种危险因素。据国外文献报道,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卒中的70%以上,而缺血性卒中30%是由颈动脉疾病引起的[1],尤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占有重要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方法分别对缺血性脑梗死141例,短暂性脑缺血71例,非缺血性脑血管患者108例病患的临床特征资料,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用t检验计量资料,χ2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脑梗死组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短暂性脑缺血组,而短暂性脑缺血组内中膜厚度又明显高于非缺血性脑血管组;超声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组(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颈动脉血管异常、软斑和溃疡斑明显高于非缺血性脑血管组,而扁平斑和硬斑则远远低于非缺血性脑血管组。总体斑块发生率缺血性脑血管组明显比非缺血性脑血管组高。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比非脑血管病患者高,斑块颈与动脉狭窄有很大关系,不稳定性斑块的脱落是脑梗死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在缺血性脑梗死早期预防中应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2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与42例健康体检人员分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分析其颈部动脉斑块、血管内径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扁平斑、软斑与溃疡斑的检出率分别为7.14%、54.76%、33.33%,与对照组成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左侧颈总动脉内径、右侧颈总动脉内径、左侧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以及右侧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分别为(4.03±0.03)mm、(5.42±0.08)mm、(5.14±0.06)mm、(4.01±0.12)mm,显著窄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颈部血管彩超在缺血性脑梗死早期预防中进行诊断,无论是血管内径情况,还是颈部动脉斑块发生情况,都能够被清晰的显示出来,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与非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彩超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缺血性脑血管病动物模型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缺血性脑血管病动物模型评价李泓(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广州510515)缺血性脑卒中研究的最大障碍之一是缺乏可复制的可靠动物模型,它是研究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发展机制及防治措施、疗效评价的关键。许多学者用不同动物进行了大量研究,建立了多种脑缺血动物模型,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