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鼠切除卵巢骨质疏松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雌性大鼠在生长期、成年期及切除卵巢后早、中、晚期的骨骼变化,探讨骨质疏松模型形成的最佳条件及评价方法。方法 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去卵巢(OVX)后1,2,3月和相应的假手术组(SHAM)。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骨密度(BMD)和骨矿含量(BMC),处死后取胫骨近端进行骨组织计量学测量,即骨小梁面积百分率(Tb.Ar%)、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结果 正常组BMC和Tb.Th随月龄持续增加,BMD和Tb.Ar%、Tb.N在成年期达到峰值,以后逐渐下降;OVX组下降显著,BMD和Tb.Ar%在手术1月后差异有显著性,Tb.N在术后2月差异有显著性;正常组Tb.Sp在生长期逐渐下降,成年后增加,OVX组术后增加显著,术后2月差异有显著性。BMD和Tb.Ar%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正常雌性大鼠在成年期6月龄达到峰值骨量,为建造骨质疏松模型的最佳时间,去卵巢后短时间(1月)模型即成功。骨组织计量学与BMD均为评价骨胳状况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电针督脉穴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6月龄SPF级SD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成造模组(20只)和假手术组(10只)。造模组大鼠术后3个月,抽签法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督脉治疗组,各10只。电针3个月后,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各组大鼠全身骨密度(BMD),三点弯曲实验测左股骨生物力学的性能,右侧股骨HE染色做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骨密度均明显增加,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最大载荷和断裂载荷值均增高,骨组织形态结构中骨小梁结构、排列有序,宽度增加,无明显骨小梁断裂,Tb.Ar、Tb.N和Tb.Th均升高,Tb.Sp降低。结论电针督脉能够增加去卵巢大鼠的骨密度,增加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改善骨组织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运动及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骨量和骨重建的影响,以探讨运动及激素在防治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机制的异同及优缺点.方法 将48只5月龄雌佳Spa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基础对照(Basal)组、假手术(Sham)组、去卵巢(Ovx)组、去卵巢十雌激素(Ovx+e)组、去卵巢十运动(Ovx+ run)组及去卵巢十雌激素十运动(Ovx+ run+e)组.Ovx+e和Ovx十run+e组于去卵巢术后1周开始予己烯雌酚(0.025mg/kg)每日1次皮下注射,持续12周.Ovx+ run和Ovx+run+e组于去卵巢术后1周开始置于大鼠专用跑笼进行运动训练,跑速6.4 m/min,每日1次,持续12周.术后13周,对所有大鼠进行股骨骨密度(BMD)及骨组织计量学指标测定.结果 Ovx+e组的BMD显著高于Ovx组(P<0.05),Ovx+ run组的BMD显著高于Ovx和Ovx+e组(P值均<0.05),Ovx+ run+e组的BMD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值均<0.01).Ovx+e组的骨小梁面积百分率(%Tb.Ar)和骨小梁数量(Tb.N)显著高于Ovx组(P值均<0.05),而骨小梁分离度(Tb.Sp)显著低于Ovx组(P<0.01).Ovx+ run组的%Tb.Ar和Tb.N均显著高于Ovx组(P值均<0.05),但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值均<0.05);Tb.Sp显著低于Ovx组(P<0.01),但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值均<0.01).Ovx+ run+e组的%Tb.Ar和骨小梁厚度(Tb.Th)均显著高于各去卵巢组(P值均<0.05),Tb.N均显著高于Ovx、Ovx+ run组(P值均<0.05),而Tb.Sp均显著低于Ovx、Ovx+ run组(P值均<0.01).Ovx+e组的周长百分率(%L.Pm)、骨小梁表面骨形成率(BFR/BS)、骨小梁总面积骨形成率(BFR/BV)、骨组织总面积骨形成率(BFR/TV)、骨小梁面积破骨细胞数(Oc.No)、骨小梁周长破骨细胞数(Oc.No/Pm)及骨矿化沉积率(MAR)均显著低于Ovx组(P值均<0.05).Ovx+ run组的%L.Pm、BFR/BV均显著低于Ovx组(P值均<0.01),而%L.Pm、BFR/BS、BFR/BV、BFR/TV、MAR、Oc.No和Oc.No/Pm均显著高于Ovx+e组(P值均<0.01).Ovx+ run+e组的%L.Pm、BFR/BS、BFR/BV、BFR/TV均显著高于Ovx+e组(P值均<0.01),而MAR、Oc.No、Oc.No/Pm均显著低于Ovx和Ovx+ run组(P值均<0.001).骨组织形态图见Ovx+ run和Ovx+run+e组骨小梁排列较Ovx+e组整齐.结论 雌激素及运动均能使去卵巢大鼠骨量增加并抑制骨重建的高转换状态,雌激素抑制骨吸收和提高骨量的作用较运动更强,而运动更促进骨矿化沉积及骨形成,两者配合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运动及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骨量和骨重建的影响,以探讨运动及激素在防治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机制的异同及优缺点。方法将48只5月龄雌性Spa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基础对照(Basal)组、假手术(Sham)组、去卵巢(Ovx)组、去卵巢+雌激素(Ovx+e)组、去卵巢+运动(Ovx+run)组及去卵巢+雌激素+运动(Ovx+run+e)组。Ovx+e和Ovx+run+e组于去卵巢术后1周开始予己烯雌酚(0.025mg/kg)每日1次皮下注射,持续12周。Ovx+run和Ovx+run+e组于去卵巢术后1周开始置于大鼠专用跑笼进行运动训练,跑速6.4m/min,每日1次,持续12周。术后13周,对所有大鼠进行股骨骨密度(BMD)及骨组织计量学指标测定。结果 Ovx+e组的BMD显著高于Ovx组(P<0.05),Ovx+run组的BMD显著高于Ovx和Ovx+e组(P值均<0.05),Ovx+run+e组的BMD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值均<0.01)。Ovx+e组的骨小梁面积百分率(%Tb.Ar)和骨小梁数量(Tb.N)显著高于Ovx组(P值均<0.05),而骨小梁分离度(Tb.Sp)显著低于Ovx组(P<0.01)。Ovx+run组的%Tb.Ar和Tb.N均显著高于Ovx组(P值均<0.05),但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值均<0.05);Tb.Sp显著低于Ovx组(P<0.01),但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值均<0.01)。Ovx+run+e组的%Tb.Ar和骨小梁厚度(Tb.Th)均显著高于各去卵巢组(P值均<0.05),Tb.N均显著高于Ovx、Ovx+run组(P值均<0.05),而Tb.Sp均显著低于Ovx、Ovx+run组(P值均<0.01)。Ovx+e组的周长百分率(%L.Pm)、骨小梁表面骨形成率(BFR/BS)、骨小梁总面积骨形成率(BFR/BV)、骨组织总面积骨形成率(BFR/TV)、骨小梁面积破骨细胞数(Oc.No)、骨小梁周长破骨细胞数(Oc.No/Pm)及骨矿化沉积率(MAR)均显著低于Ovx组(P值均<0.05)。Ovx+run组的%L.Pm、BFR/BV均显著低于Ovx组(P值均<0.01),而%L.Pm、BFR/BS、BFR/BV、BFR/TV、MAR、Oc.No和Oc.No/Pm均显著高于Ovx+e组(P值均<0.01)。Ovx+run+e组的%L.Pm、BFR/BS、BFR/BV、BFR/TV均显著高于Ovx+e组(P值均<0.01),而MAR、Oc.No、Oc.No/Pm均显著低于Ovx和Ovx+run组(P值均<0.001)。骨组织形态图见Ovx+run和Ovx+run+e组骨小梁排列较Ovx+e组整齐。结论雌激素及运动均能使去卵巢大鼠骨量增加并抑制骨重建的高转换状态,雌激素抑制骨吸收和提高骨量的作用较运动更强,而运动更促进骨矿化沉积及骨形成,两者配合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牡蛎肉水提液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4月龄的雌性大鼠行双侧卵巢摘除术后,给予牡蛎肉水提液灌胃3个月后处死,三点弯曲实验测定股骨生物力学,对胫骨上段松质骨进行不脱钙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牡蛎肉水提液组大鼠与去卵巢组大鼠相比,最大载荷、最大挠度、最大应力和弹性模量均增加,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骨小梁数量(Tb.N)及骨小梁宽度(Tb.Th)增加,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单位小梁面积破骨细胞数(Oc.N)下降。结论牡蛎肉水提液能够预防去卵巢大鼠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鹿角壮骨胶囊对去卵巢大鼠骨细微结构及骨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仙灵骨葆组,鹿角壮骨胶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均切除双侧卵巢,干预12周后检测各组血清雌二醇(E2)、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S-CTX)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左侧股骨骨密度;显微镜下观察右股骨小梁的结构变化,并检测右股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平均骨小梁面积(%Tb.Ar)、骨小梁宽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以及骨小梁数目(Tb.N),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股骨骨保护蛋白(OPG)及核因子-κ β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蛋白表达.结果 ①鹿角壮骨胶囊各组血清E2、TRACP-5b及BALP高于模型组(P<0.01),血清PINP和S-CTX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②鹿角壮骨胶囊各组股骨骨密度高于模型组(P<0.01);③鹿角壮骨胶囊各组Tb.Ar、Tb.Th和Tb.N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Tb.Sp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④鹿角壮骨胶囊各组股骨OPG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股骨RANKL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鹿角壮骨胶囊不仅能有效地改善去卵巢大鼠激素水平和骨细微结构,而且可提高大鼠骨密度,降低骨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女性骨面积大小(BAS)和骨矿物质密度(BMD)随年龄的变化趋势以及BAS与BMD的关系.方法采用Hologic QDR-2000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3390例20~84岁女性L1~L4后前位和左侧股骨近端(全髋部、股骨颈、大转子和转子间)骨矿物质含量(BMC)、BAS和BMD.结果L1~L4的BMC、BAS和BMD峰值均出现在30~34岁组,随后逐年下降,三者变化趋势一致;而股骨近端各部位BMC、BAS和BMD的变化趋势不同,BMC峰值出现在40~44岁组,BAS有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的趋势,BMD峰值出现在20~24岁组.L1~L4的BAS与年龄呈负相关(r=0.362,P<0.05);全髋部和大转子部位的BAS与年龄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低;股骨颈和转子问的BAS与年龄不相关(P值均>0.05).L1~L4(r=0.521)和近端全髋部(r=0.083)的BMD均与BAS呈正相关(P值均=0.000),股骨颈的BMD与BAS呈负相关(r=-0.102,P=0.000),大转子和转子间的BMD均与BAS不相关(P值均>0.05).结论 使用面积BMD作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时,应该重视不同骨骼部位BAS的影响,是否使用体积BMD作为诊断标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骨密度与几何结构参数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65例髋部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的60例老年志愿者为对照组.在骨盆片上测量股骨近端几何参数,在股骨颈、Ward's三角和转子处测量BMD值(髋部骨折组对其健侧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BMD值低于对照组(P<0.05);股骨颈骨皮质厚度与股骨颈BMD值有相关性(r=0.54,P<0.05);股骨距内侧皮质厚度、转子处BMD值、颈干角和Ward's三角BMD值相结合在预测髋部骨折中价值较大(r=0.78,r2=0.57,P<0.05).结论 股骨近端骨密度结合其几何结构参数在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诊治中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鸢尾素(Irisin)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大鼠骨代谢及Hippo/Yes相关蛋白(YAP)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法构建PMOP大鼠模型,将所有实验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PMOP组、鸢尾素低、中、高剂量组(Irisin-L、Irisin-M、Irisin-H组)、鸢尾素高剂量+YAP抑制剂维替泊芬组(Irisin-H+VTPF组);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BMD);Micro-CT分析骨小梁的平均厚度(Tb.Th)、骨小梁面积百分比(Tb.Ar)、骨小梁数量(Tb.N)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HE染色观察股骨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骨代谢标志物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骨钙素(OC)、核结合因子-α1(CBF-α1)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带pdz结合基序的转录共激活因子(TAZ)、YAP、p-YA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PMOP组大鼠股骨组织的骨小梁结构紊乱,骨小梁厚度变薄,空骨陷窝明显,甚至发生轻微骨折,BMD、...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对去卵巢雌性SD大鼠骨量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作用。方法:30只10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卵巢切除(OVX)组和17β-雌二醇(EST)组,实验12周后处死大鼠,测定全身骨密度(BMD)和股骨重量,截取第4腰椎进行骨形态计量学的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的测量。结果:与Sham组相比,OVX组BMD和股骨重量减少(P<0.05),EST组BMD和股骨重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OVX组相比,EST组BMD和股骨重量明显增加(P<0.05)。与OVX组相比,EST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明显上升,骨小梁分离度明显降低,骨表面积骨形成率、骨体积骨形成率、骨组织体积骨形成率和骨矿化沉积率明显下降(均P<0.05),与Sham组接近。结论:17β-雌二醇通过抑制骨转换,阻止骨丢失,增加骨密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脱钙骨治疗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 93例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病灶清除后遗留的骨缺损 ,以脱钙骨进行充填。结果 :脱钙骨植入后4周 ,骨缺损处已有新骨生成 ,8周以后成骨作用显著 ,密度逐渐均匀 ,1 0~ 1 2周密度接近正常骨组织。结论 :脱钙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诱导成骨作用。脱钙骨利于储存 ,使用方便 ,疗效可靠 ,是值得推荐的理想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12.
骨基质明胶 (BoneMatrixGelatin ,BMG)作为骨移植材料具有容易吸收 ,诱导成骨作用优于脱钙骨 ,具有明显的修复骨缺损的作用[1,2 ] 。 1996年 8月~ 1999年 4月 ,我们试用骨基质明胶颗粒复合骨水泥 (BoneCe ment ,BC)修复肿瘤性骨缺损 32例 ,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收集严重损伤不能再存活的肢体骨或新鲜尸骨长骨的皮质骨 ,按改良Urist方法[3 ] 去除软组织和骨髓 ,水洗、液氮冷冻 ,粉碎成 1mm3 的颗粒 ,用 1∶1氯仿甲醇溶液脱脂 ,0 6mol/L盐酸脱钙后 ,再依次经 2mo…  相似文献   

13.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临床较少见,在腕部损伤中较多见,占腕部损伤的3%~5%川,早期易漏诊及误诊,误诊率高达66%~81.8%,对治疗不利,容易出现舟骨骨不连,月骨坏死,腕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直接影响腕及手的功能。本院自1995年一2005年共收治61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漏诊的患者,经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用同种异体骨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自1997年6月至2003年6月,采用同种异体骨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患者26例。采用抽取自身红骨髓混合同种异体骨植入骨折处,并选用合适的固定材料固定。结果:26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为6个月-26个月,平均16个月。最终获骨折愈合。X线显示:骨折线消失,有连续骨痂形成。结论:自体骨髓移植在骨不连部位有良好的成骨作用,配合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和预防骨不连效果确切,疗效满意,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脱钙骨颗粒骨水泥骨形成蛋白复合材料配方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Zhao T  Fan Q  Zhang D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2):1374-1376
目的 探讨脱钙骨基质颗粒(DBM)、骨水泥(BC)、牛骨形成蛋白(bBMP)的最佳比例和最方便的复合方法。方法 提取bBMP,制备狗DBM,二者按1:25的质量比用直接掺合法和吸附法复合后,再用BC按不同的质量比复合,将复合后的材料行体外生物力学测定和扫描电镜观察,体内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和植入实验。结果 bBMP与DBM直接掺合和吸附法复合后,所得材料的成骨诱导活性无差别。复合材料中DBM的质量比≤40%时,材料内部的大部分间隙<100μm,空隙率<20%,不利于新生血管长入和新骨形成。DBM的质量比≥80%时,DBM和BC不能复合在一起,从而失去塑形性,DBM的质量比在50%-75%的范围内,随DBM质量比的增加生物力学强度逐渐降低而成骨诱导和血运重建的质量越好。结论 bBMP与DBM复合以直接掺合法最方便而不影响复合材料的成骨诱导活性。DBM的质量比为50%-60%时,复合材料既具有相当的生物力学强度,又利于诱导新骨形成和血运重建,适宜于修复承重部位的骨缺损,比例为75%时可用于修复非承重部位的骨缺损。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ARBX)对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在36只新西兰大白兔胫骨近端制备大小为0.8cm×1.2cm×1.8cm的矩形骨缺损并注入金色葡萄球茵,以构建感染性骨缺损模型.2周后再次手术清除病灶。实验分为ARBX组(植入ARBX)、RBX组(植入RBX)及对照组(不植骨),每组12只。术后12周对缺损修复情况行大体解剖学、影像学、组织学、细菌学观察。结果:ARBX组骨缺损骨皮质与髓腔组织结构接近正常,与相邻正常组织连接较佳,均无明显的骨髓炎表现,而RBX组标本外观显示骨折、死骨、脓液征象,修复新生骨增生与缺损交替存在,与相邻正常组织连接松散,髓腔可见炎症细胞和脓肿存在。ARBX组细菌计数及改良x线N0rden感染分值低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ARBX抗感染的同时可诱导成骨,是一种较理想的一期修复感染性骨缺损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在修复新西兰大白兔桡骨缺损中对骨形成和骨改建的作用,本实验拟评价骨唾液酸蛋白在兔体内的成骨活性,并为临床治疗骨缺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选用合适龄新西兰大白兔36只,前肢中段外侧骨段(连同骨膜)15mm,建立兔桡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A组),脱蛋白松质骨组(B组),自体骨移植组(C组),分别于骨缺损处植入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脱蛋白松质骨,自体骨移植,并在术后第4、8、10、12周,ABC三组各组随机选择3只动物,处死后游离桡骨标本备检。分别观察各组动物桡骨愈合X线片正侧位片情况,肉眼观察标本愈合情况,组织学观察。结果①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肉眼观察,X线检查,HE染色均显示骨愈合均快于脱蛋白松质骨组,②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肉眼观察,X线检查,HE染色均显示骨愈合均稍慢于自体骨移植组。结论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与脱蛋白松质骨组相比,成骨活性增加,具有一定程度成骨活性,但较自体骨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在修复新西兰大白兔桡骨缺损中对骨形成和骨改建的作用,本实验拟评价骨唾液酸蛋白在兔体内的成骨活性,并为临床治疗骨缺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选用合适龄新西兰大白兔36只,前肢中段外侧骨段(连同骨膜)15mm,建立兔桡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A组),脱蛋白松质骨组(B组),自体骨移植组(C组),分别于骨缺损处植入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脱蛋白松质骨,自体骨移植,并在术后第4、8、10、12周,ABC三组各组随机选择3只动物,处死后游离桡骨标本备检.分别观察各组动物桡骨愈合x线片正侧住片情况,肉眼观察标本愈合情况,组织学观察.结果 ①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肉眼观察,X线检查,HE染色均显示骨愈合均快于脱蛋白松质骨组,②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肉眼观察,X线检查,HE染色均显示骨愈合均稍慢于自体骨移植组.结论 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与脱蛋白松质骨组相比,成骨活性增加,具有一定程度成骨活性,但较自体骨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