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1:男性,43岁。左顶部出现包块5个月,明显增大伴头痛1个月。检查见左顶部包块3cm×3cm,较硬,无波动,皮肤完好无红肿。头颅CT见肿物位于左顶部颅骨,其内极完整,肿物周围外板撬起,变薄,肿物中心外板破坏消失。例2:女性,51岁。头部出现肿物6年,近1个月增长较快,伴头痛。检查发现右顶枕部颅骨包块3cm×4cm,硬如骨,无活动,颅骨X线平片见局部透过度增强,内板完好,外板撬起膨出、变薄。CT见包块局部为低密度,CT值60H,其它部位骨X线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2岁。因枕部肿物进行性增大40余年,头痛6个月、视野改变1个月,于2003年5月28日入院。体格检查:枕部触及一6cm×5cm×4cm大小肿物,头皮表面无红肿、压痛,基底固定,质中,双颞侧偏盲,右侧尤甚。头部CT检查显示左枕类圆形低密度影,后枕部颅骨破坏,颅骨内外板间软组织密度影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37岁.因头痛、头昏20余年,加重半个月入院.CT见图1.入院诊断:左顶骨内生性骨瘤.行左顶颅骨骨瘤切除术,术中见颅骨内板光滑完整,未见异常骨组织,颅骨内板与硬脑膜无粘连,硬膜局部扪及1.5cm×1.5cm大小的质硬区,剪开硬膜见一约2cm×2cm×1.5cm大小的肿物,乳白色、质硬、呈骨性,表面光滑,与脑组织界限清楚.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53岁.因左额肿块逐渐增大6个月入院.该患者1997年因"胃出血"在外院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病理结果未能查实.查体:左额肿块约4 cm×3 cm,质韧,移动度小,皮肤色泽正常.耳后、颈项、锁骨上及腋窝淋巴结不肿大.头颅CT:左额骨呈虫蚀状骨质破坏,内外板皮质不连续,外板见类三角状骨膜增生,肿物向颅内生长,相邻近脑实质受压(图1).全麻下手术.术中见:肿瘤贯穿颅骨,向外侵犯颞肌筋膜,向内与硬脑膜粘连,压迫脑皮质,没有侵入脑实质内.肿瘤呈紫色,质韧,境界清,无明显包膜.将肿瘤及周边3 cm的颅骨和肉眼所见累及的颞肌筋膜、硬膜一并切除.修补硬膜及缺损的颅骨.病理:肿瘤细胞为小圆形,形态大小较为一致,呈实性巢团,菊形团样或弥漫性排列(图2).间质血窦丰富,肿瘤组织侵犯骨组织及颞肌筋膜.免疫组化: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嗜铬素ACgA( -),轴突体素Syn(+)(图3),CD56(+).诊断:神经内分泌癌,肿瘤侵犯骨组织及颞肌筋膜.术后头颅X线平片见颅骨多发斑点片骨质破坏.B超见肝内遍布大小不等类圆形高回声团块.术后8d转肿瘤医院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74岁。因发现左顶枕部渐增性肿物10年入院。患者于10年前无意中发现左顶枕部头皮下有一蚕豆样大小之肿物,继而逐渐增大,近3个月肿物破溃,伴疼痛,遂来就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正常位置甲状腺,未触及肿物;左侧顶枕部见一隆起肿物,局部破溃,有脓苔,伴压痛,触之大小为10cm×10cm×10cm,活动度差,质地稍韧。颅骨平片示左顶枕骨有9.5cm×10.5cm骨质破坏区。CT平扫:左顶枕骨大片状骨质破坏,相应部位有8.5cm×6.6cm×11cm的软组织肿块,向颅外突出,边缘有环形高密度影。初步诊断颅骨肿瘤。全麻下行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45岁.1994年9月12日,因车祸伤及头部,昏迷、呕吐,2h后入院.查体:体温38.2℃,脉搏100次/mim,呼吸20次/min,血压206/100 mm Hg;深度昏迷,双瞳等大,对光反射存在;左颞部头皮肿胀青紫,外眦部皮肤挫伤渗血.四肢肌张力增高,双膝反射(+++)、跟腱反射(+++)、Babinski(+).头颅CT示,左额颞部颅骨内板下半月形高密度影,11.6 cm×1.2cm×6 cm,左颞叶脑内3cm×2cm高密度影,边缘不规则.诊断:左额颞硬膜下血肿,左颞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清除左额颞硬膜下血肿55ml,脑内血肿15ml,脑压高,去骨瓣减压.骨瓣大小8 cm×6cm,将颅骨瓣埋藏于邻近开颅切口的顶部帽状腱膜下.术后给予抗炎,止血、降颅压等治疗.1个月后好转出院.3个月后门诊随访,患者骨窗塌陷,神经系统功能基本正常,可从事轻体力劳动,有间歇性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5岁.因左耳听力下降1年余,发现左颞部肿块7个月入院.1年多前病人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左耳听力下降,于7个月前发现左颞部质硬无痛肿块,肿块逐渐增大.查体:左颞部皮下可扪及一3 cm×4 cm大小质硬,界清,不活动,与头皮无粘连凸起肿块,左耳听力下降.CT及MRI检查示:左中颅窝占位性病变.病变向颅内、颅外侵犯,左侧颅中窝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17岁.以"多发头皮肿物伴低热 2个月"于2006年12月11日入院.查体:左额部及左枕部可触及弥漫性肿物,境界不清,有触痛,骨性硬度,固定,大小分别为8 cm×8 cm、10 cm×10 cm左侧耳后及枕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约1 cm×1 cm,质软、活动.血常规示贫血,RBC计数:3.0×10~(12)/L,Hb:87g/L,头部CT示头皮下肿物,延及硬脑膜外,其下颅骨虫蚀样破坏.超声提示:左额及左枕皮下软组织实性占位.术前肿大淋巴结活检示血管增生明显.全麻下手术切除病变颅骨及软组织肿物,术中见肿物呈白色,半透明,匐行性生长,血运丰富,病变颅骨松软如朽木状,用咬骨钳咬除,相应部分肌肉及硬脑膜均受累.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43岁,因右侧眼眶肿痛2个月、加重1周入院,视物有重影,时有头晕、头痛.查体:右侧眼球明显突出.双侧眼球运动正常.视力无下降,视野无缺损.双瞳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头颅MRI显示右侧额部、右侧眼眶外侧壁及右侧眶内占位性病变,形态不规则,大小约4.5 cmx3.5cm×3 cm,呈等T1、稍长T2信号,右侧视神经受压;增强扫描后病灶呈明显异常强化,并可见局部脑膜强化(图1).头颅CT见眶外侧壁骨质受破坏(图2).术中见额角后颞肌下局部肌肉受侵犯,局部颅骨受破坏变软;咬除病变骨质后,见硬膜外肿瘤样增生物,质地较软,与硬膜粘连,但能分离:用微钻磨除额骨受侵蚀部分以及眶上板、眶外侧壁直至正常骨质,清除眶外侧增生物,暴露眶内容物.肿瘤全切,病理报告为腺样囊性癌.耳鼻喉科会诊未发现鼻咽部病变.术后嘱进一步行放射治疗,现随访中.  相似文献   

10.
颅内巨大硬膜外表皮样囊肿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男,34岁.间断性头痛半年入院.查体:神清语利,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头颅CT左颞部类圆形低密度影:MRI示左颞部长T1,长T2类圆形信号影,边界清楚,增强扫描脏层包膜强化明显(图1).术前考虑左颞先天性肿瘤,但不排除陈旧性血肿.入院后行额颞开颅,肿瘤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颅骨受压变薄,周边骨质增生,大小9 cm×6 cm×5 cm,肿瘤包膜菲薄,呈灰白色,囊内容物呈豆腐渣状.术后病理确诊为表皮样囊肿.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例1 女,67岁,枕部包块60余年。查体:枕下有一12cm×8cm×4cm包块,质软,无压痛,无波动,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颅骨平片:枕骨类圆形缺损。头颅CT示枕部等密度病变,枕骨近中线处缺损。入院拟诊:①枕部脑膜脑膨出;②枕骨胆脂瘤。局麻下行包块梭形切口,于腱膜下层见灰白色、包膜完整肿瘤,起源于枕骨板障,瘤内有大量淡黄色、豆渣样粘稠物。局部颅骨破坏缺如,囊壁与硬脑膜粘连紧密。仔细彻底切除肿瘤及包膜,咬除变性颅骨,并一期成形。病理诊断:枕骨胆脂瘤。 例2 男,35岁,右颞包块3年。检查:以乳突为中心有一6cm×5cm×2cm包块,触之橡胶感,无压痛,不活动,无搏动,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头颅CT:右颞乳突处混杂密度病变,无  相似文献   

12.
脑膜瘤占颅内肿瘤的13.4~24.1%。但发生于颅骨者比较少见。此种肿瘤有许多命名,如异位性脑膜瘤,骨内脑膜瘤,板障内脑膜瘤,骨瘤样脑膜瘤,硬脑膜外脑膜瘤,颅外脑膜瘤,皮本脑膜瘤等。本文作者就治疗的4例病人讨论如下。 病例摘要 例1 男,11岁,1984年11刚4日入院。1年前在右额部发现一无痛性指头大的肿物,2个月来明显增大,无何自觉症状。检查;近发际处有一3×5cm大小的半球形硬性肿物,无移动性。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颅骨平片:见右额骨有一局限性板障增厚区,密度高低不均;内、外板受压变薄呈壳状,并膨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颅骨尤文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男,22岁,因左额颞部包块进行性增大5个月入院。入院检查:左额颞约10 cm×12 cm大小包块,质软,轻度压痛,边界不清,局部皮肤温度高,表浅静脉怒张。CT示左额颞颅内外占位性病变,颅骨反应性增生,轻度脑水肿(图1)。术中见肿瘤血供丰富,边界不清,无明显包膜,质硬,部分组织坏死呈白色乳糜状,侵犯颞肌深层及颅骨,颅骨增生,翼点处骨质破坏约1.5 cm×2 cm,头皮下肿瘤通过其与颅内肿瘤相连;颅内肿瘤部分位于蝶骨嵴前后,大部分位于硬脑膜外,广泛侵蚀硬脑膜,向前下至颅前、中窝底,由脑膜中动脉供血。术中分块全切除肿瘤。病理诊断:尤文肉瘤(EW…  相似文献   

14.
左顶颅骨板障脑膜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62岁。因发现左顶部肿物1周入院。入院检查:左顶部4.0cm×4.0cm头皮肿物,质硬,无活动度,无触压痛,无波动感,表面头皮无异常,毛发分布良好,余查体无异常。头颅X线片示:左顶颅骨外板骨质破坏,颅骨见多个小囊样透亮区,呈穿凿样破坏,部分界限不清。头颅CT示:颅内未见异常,骨窗:左顶骨内板完整,板障增宽,其内密度不均,外板不连续,并局部外凸,增强:不均匀增强包块,边界欠清晰。骨盆及四肢长管骨X线片均未见异常。术中见左顶颅骨板障肿瘤侵蚀外板达骨膜,外板供血丰富,肿瘤于板障间弥漫性蔓状生长,质韧,呈灰白色,边界不清,肿瘤供血尚可,…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24岁。左额顶部包块2年入院。入院前1年半有过头部外伤史,2年前无明显原因的左额顶部出现核桃大小的包块,质硬,轻度疼痛,无恶心、呕吐。查体:左额顶部明显隆起,有6cm×5cm×3cm骨隆起、质硬,无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头颅CT:考虑左额骨良性肿瘤病变:左额骨嗜酸性肉芽肿。MRI:颅骨肿瘤。于2004年3月5日在全麻(气管内插管)下行肿瘤切除术。病理报告:肉眼所见一颅骨组织2块,大者近圆形,直径7~8cm,骨板厚1~1.2cm,中央见一直径5cm骨性突出肿物,表面光滑,点片状暗红色,高出骨表面3.5~4cm,颅骨内板中央凿开直径1.5cm口,见骨内肿物4cm×4.…  相似文献   

16.
例1男,49岁。头痛8个月,加剧2个月。左颞顶部头皮隆起,肿胀区颅骨缺损1.0×1.0cm。神经系统检查末见异常。CT扫描:左颞顶部见形状不规则稍高密度区,外缘与颅骨内板贴近,灶周有大片低密度区,左顶骨局限骨质缺损,左侧1贝4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明显右移。增强后肿块内有密度不等多发囊性变。手术见左颞顶部软组织溃烂,充顶骨缺损1.0×1.0cm。肿块位于左颞顶部  相似文献   

17.
颞骨板障型乳头状脑膜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41岁。因左颞部肿胀1年,头痛1周入院。查体:左颞部肿块大约7cm×10cm×3cm,质硬,无压痛,无头部外伤史及头部放射史。肿瘤6项、碱性磷酸酶检查正常,头部X片示颞部软组织肿胀,内见弧形致密影。头颅CT示左颞骨向内向外隆起,局部隆起骨质呈毛玻璃状、网格状、无明显溶骨性破坏及骨膜反应。报告为左颞骨骨质增生症。初诊左颞骨骨瘤。全麻下行左颞骨骨瘤切除术,切除肿瘤时见颞骨内外板完整,骨质松脆,后达颞骨岩部,内达与蝶骨交界处。最厚处颞骨4cm,颞骨下硬脑膜完整,色泽未见异常,与颞骨内板不粘连。外板上骨膜未见异常。手术…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5岁。双下肢疼痛一年余,加重3个月,双下肢呈针刺样持续性痛,左侧重。曾按“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入院前3d出现小便潴留。查体:跛行,双足内翻,L_(1-4)区域有5cm×10cm黑毛发,无窦道。L_2以下平面深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Ⅳ级弱,左Ⅲ级。双下肢腱反射亢进,膑踝阵挛。双侧巴氏征阳性。MRI示圆锥马尾区肿瘤,5.2cm×2.8cm大小。诊断:皮样囊肿。 手术所见:肿瘤位于L_(1~3)硬脊膜下髓外,脊髓圆锥于L_1始分为左右两半,延续至L_3,紧贴于肿瘤左右两侧。左干与肿瘤包膜粘连紧密,分离困难,连同包膜保留。右干与肿瘤包膜有粘连,分离后完整保留。肿瘤呈灰褐色泥样内容物,肉眼下分块切除。L_3棘突及椎板部分缺如,见约2cm长的骨梁发自椎体背面,突于椎管中央,将硬脊膜及马尾分割成左右两部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27岁.因头痛伴左眼球突出半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左颞部头痛,发作无规律性,伴左眼球轻度突出,未重视,其后因头痛及眼球突出明显加重而入院.查体见左眼睑裂较右侧大,左眼球突出明显,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无复视,无眼球活动困难,无眼震,视力:左眼0.5,右眼1.0,余未见异常.头部CT示左侧眶内肿瘤,呈低密度,局部眶板受压变形,累及眶尖区,并见蝶鞍区稍高密度团块影,位于视交叉前下.颅脑MRI示左眶肌雌外上直肌上方见囊状长T1长T2信号,其内可见分隔,大小约4.5 cm×2.5 cm×2.5 cm.蝶窦见两个类圆形稍短T1长T2信号,垂体影不明显,大小约2.0 cm×2.5 cm×2.0 cm.左眶上直肌及视神经受压向下移位.  相似文献   

20.
孤立性颅骨骨髓瘤误诊颅骨肿瘤一例鲁道远李知森患者男,15岁。因额部肿块3个月就诊。体检:左额部见4cm×3cm×2cm的肿物,硬、不活动、无压痛。血象:WBC5.8×109/L,血沉25mm/h。硷性磷酸酶19.7金氏单位。颅骨片:示额骨有3c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