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笔自1994年12月~1998年12月采用心肌饮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效果较理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2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采用益气养阴解毒汤治疗心肌炎1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病 ,且病死率和致残率相对较高 ,严重威胁患儿身心健康。目前 ,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尚缺乏有效而特异的药物。 1 992年国外动物实验证实 ,人血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 IVIG)对病毒性心肌炎有治疗作用[1] ,1 998年国内动物实验也证实了丙种球蛋白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有保护及治疗作用[2 ] ,然而临床将丙种球蛋白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报道较少。我们试用 IVIG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 36例 ,并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将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2年 2月收治的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病毒性心肌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0例,给予益心汤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能量合剂加肌苷静脉输注,口服泛癸利酮(辅酶Q10)和吗啉胍(病毒灵),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心电图的变化。结果:益心汤在改善病人临床症状,纠正异常心电图、降低血清心肌酶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益心汤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病毒性心肌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中西医组)18例,西医组16例。根据心律失常的不同类型,两组均选用其最敏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中西医组用参麦注射液40mg静脉输注;西医组用三磷腺苷(ATP)40mg、辅酶A 100 U、维生素C5.0g静脉输注,每日1次,15d为一疗程。结果:中西医组总有效率为88.9%,西医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辨证气血两虚型明显好于阴阳两虚型(P<0.05)。结论:人参通过纠正缺血心肌的代谢系统,改变血流动力学,减少心肌耗氧量,抑制氧自由基产生,对损伤心肌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参麦注射液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中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2001~2003年,我院对38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芪注射液具有抗病毒、强心、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我们应用该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0例,并做了疗效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按照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会议制定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我们选择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做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0岁者5例,20~30岁19例,30~40岁29例,>40岁者7例,平均年龄31.12岁。1.2 方法将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治疗组给予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点,每日一次;对照组给予ATP40mg,辅酶A100u,细胞色素C30mg,加入5%葡萄糖注… 相似文献
8.
2002年5月至2003年10月,我们对4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应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安颗粒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指标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心肌酶的变化及心安颗粒对心肌酶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0例VMC病人分为心安颗粒组(治疗组)和黄芪精口服液组(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心肌酶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心肌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GOT、LDH、CK、CK—MB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仅LDH、CK、CK—MB明显降低(P<0.01),且CK、CK—MB参数的降低程度不及治疗组(P<0.05—0.01)。结论:心安颗粒在降低VMC病人心肌酶(尤其是CK及CK—MB)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
2003年6月-2006年6月,我们采用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病毒性心肌炎心肌超微结构及细胞凋亡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及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方法本实验在接种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VMC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的病变及心肌细胞凋亡。结果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在接种病毒5 d后光镜或电镜下可见心肌病变及炎细胞浸润,7~9 d病变达高峰,35 d时病变基本恢复。VMC小鼠在接种病毒后7~9d,电镜下可见心肌细胞呈凋亡样改变,并可见凋亡小体。结论实验组小鼠在接种CVB3后可引起VMC,VMC中存在异常的心肌细胞凋亡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肥大细胞膜稳定剂酮替芬对脑心肌炎病毒(EMCV)心肌炎的作用。方法4周龄DBA/2小鼠经腹腔接种EMCV制成病毒性心肌炎模型,评价灌胃给予酮替芬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观察小鼠在接种EMCV后14d生存率的变化。小鼠心肌切片HE、Masson trichrome染色,观察心室肌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面积的变化。荧光定量RT—PCR检测小鼠心脏促炎细胞因子(IL-6、TNF—α)和肥大细胞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及糜蛋白酶(mMCP-4、mMCP-5、mMCP-6)mRNA表达。结果酮替芬治疗使小鼠的14d生存率明显改善(75%比25%,P〈0.01);小鼠心脏/体重比值显著改善(P〈0.05);小鼠左心室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面积明显减少(P〈0.05);IL-6、TNF—α、mMCP-4、mMCP-5及mMCP-6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酮替芬可改善EMCV心肌炎小鼠的心肌炎症和生存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词心肌促炎细胞因子和肥大细胞特异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肿瘤坏死因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病毒性心肌炎 (VM)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 IL- 2 R)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改变 ,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检测 30例 VM患者血清 s IL- 2 R和 TNF水平及与临床关系。结果 :VM患者血清 s IL- 2 R和 TNF水平明显增高。VM患者中 s IL- 2 R水平高者 ,临床病情亦较重。结论 :s IL- 2 R和 TNF在 VM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作用 ,其血清学检测有助于临床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索他洛尔对中老年患者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早搏减少的百分比判定疗效 ,同时观察对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及 Q- Tc间期的影响 ;对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 索他洛尔治疗中老年人室性早搏总有效率为 65.2 % ;对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疗效显著 ,并且可减慢窦性心律及延长 Q- Tc间期 ;1 60~ 2 4 0 mg/d治疗 3~ 4w对心功能无影响。结论 索他洛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室性早搏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对冠心病合并的室性早搏效果明显 ,极少数人因心率下降及 Q- Tc间期延长而停止治疗 相似文献
16.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樊毅坚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1999,5(3):192-193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 对该院1994年至1998年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5例全部治愈。结论 确诊需结合临床和辅助检查,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必要时使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6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红花注射液辅助西医联合治疗,对照组26例单纯用西医治疗。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红花注射液辅助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确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的免疫功能改变和皮质激素对免疫的影响。方法对40例VM患儿用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分别测定CD3、CD4、CD8、CD4/CD8;对22例治疗前和13例发病10天内、9例发病10天后VM患儿用皮质激素治疗后,分别测定T淋巴细胞凋亡率(TLAR);对92例治疗前、62例常规治疗后、30例皮质激素治疗后VM患儿分别测定抗心磷脂抗体(ACPA)。结果 VM患儿CD3、CD4无变化,CD8升高,CD4/CD8下降,皮质激素对T淋巴细胞亚群无影响。VM患儿TLAR增加,发病10天内用皮质激素可增加TLAR,10天后应用激素对TLAR无影响。VM患儿ACPA阳性率增加,皮质激素可降低ACPA阳性率。结论 VM患儿CD8升高、CD4/CD8降低,皮质激素治疗对其无影响。VM患儿TLAR增加,发病10内用皮质激素可增加个TLAR,10天后对其无影响。VM患儿ACPA升高,皮质激素可降低ACPA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及抗心肌抗体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和病程监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T(c Tn T)、抗心肌抗体 (AHA)对病毒性心肌炎 (VM)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和酶染色免疫组化法对 5 8例不同病程的 VM患者及 30例健康者 (对照组 )检测 c Tn T和 AHA。结果 :VM患者 c Tn T和 AHA的阳性率分别为 34 .5 %和 37.9% ,随着病程的延长 ,c Tn T的阳性率降低 ,AHA的阳性率增高。对照组全部阴性。结论 :c Tn T是心肌细胞急性损伤的指标 ,对拟诊 VM患者联合检测 c Tn T和 AHA,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为 VM的治疗转归和预后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抗心磷脂抗体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CA)变化与心脏损害的关系,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对ACA免疫球蛋白G(IgG)的影响,进行了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将160只小鼠分为四组,A组不感染病毒,B组感染柯萨基病毒B3(CoxB3),C组感染CoxB3病毒早期加强的松,D组感染CoxB3病毒后期加强的松,测定其血清中ACAIgG。将92例VMC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激素治疗组,两组治疗前均测定血清ACAIgG,心电图,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脏功能[搏血指数(SI),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并于治疗后1个月复查血清ACAIgG,结果显示,CoxB3感染小鼠ACAIg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未感染小鼠,激素治疗后显著降低。VCM患儿ACAIgG阳性率显著升高,治疗1个月后阳性率显著下降,以激素治疗组下降明显。ACAIgG阳性VMC患儿的心电图ST-T异常率,CK-MB升高率,心功能降低率均显著高于ACAIgG阴性患和,提示VMC小鼠及患儿ACAIgG显著升高,ACAIgG阳性者病情显著重于阴性者,强的松能显著降低ACAIgG阳性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