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骨内腱鞘囊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X线平片检查15例,螺旋CT检查9例,MRI检查6例。4例同时行X线平片和CT检查,3例同时行X线平片和MRI检查。结果:X线、CT表现为骨内邻近关节面的类圆形囊样透亮区,边界清楚,有薄层硬化边,3例CT及其三维重建显示病灶与关节腔相通。MRI在T1WI呈低信号,T2WI和脂肪抑制T2表现为高信号,MRI显示病灶与关节腔相通2例。结论:骨内腱鞘囊肿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CT及其三维重建对病灶细节显示清晰,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肉瘤X线平片、CT和MRI的表现及其对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影像学资料完整并经病理证实的骨肉瘤,对骨肉瘤同一征象在不同检查方法的表现进行界定、观察、记录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X线平片和CT显示瘤骨呈高密度,MRI显示絮状瘤骨6例.2例针状瘤骨在X线和CT不能显示,MRI呈长T1短T2信号.②MRI能显示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骨膜反应和骨膜三角9例和4例.③骨皮质破坏:X线平片和CT显示骨皮质破坏的形态.MRI能显示骨皮质破坏的病理基础.④干骺端或骨端松质骨在X线平片和CT呈溶骨、成骨或混合性改变,MRI呈长T1长T2和(或)长T1短T2信号.⑤骨干髓腔病变:X线平片能显示肿瘤骨,CT显示液-液平面3例,MR上,19例能分清肿瘤实质与瘤周水肿.⑥骺板(痕)及骨骺侵犯:X线平片和CT能显示骨质破坏和肿瘤骨,MRI还能显示骺板(痕)及骨骺瘤周水肿.⑦肿块与软组织肿胀:X线平片显示3例有钙化的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楚,而CT和MRI显示软组织肿块均边缘清楚,分别为28例和32例;X线平片不能显示软组织肿胀.结论 X线、CT和MRI在显示骨肉瘤的征象方面各具特点,三者互补可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对骨内腱鞘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摄了平片,CT检查8例,MRI检查6例。结果:17例骨内腱鞘囊肿中胫骨9例,股骨头3例,月骨2例,距骨、腕舟骨、足趾骨各1例。平片和CT多表现为邻近关节面的类圆形囊样透亮区,边界清晰,相邻关节间隙无明显改变。CT显示3个病灶通过裂隙与关节腔相通,CT值20—74HU。MRI检查多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特点。结论:骨内腱鞘囊肿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X线检查简单易行,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CT特别是MRI对骨内腱鞘囊肿诊断较平片有优势,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骨内腱鞘囊肿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CT、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经CT和MRI诊断为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患者23例。CT轴位扫描18例,其中增强扫描4例,CT冠状扫描2例,MRI进一步检查14例;单独MRI检查5例。结果:23例病灶均位于两侧脉络膜裂区,发生于右侧15例,发生于左侧8例;均为单发病灶;最大者22mm×28mm,最小者直径5mm。轴位CT上病灶呈长卵圆形、圆形,与环池相连14例,CT值6~26HU,平均为11.4HU。MRI表现:冠状面呈“双凸透镜”形、卵圆形,矢状面呈卵圆形、“箭头样”表现;均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示囊肿信号呈低信号。CT、MRI增强扫描均无强化表现。其中CT首次诊断而误诊为其他疾病10例,MRI误诊2例。结论:CT和MRI均可检出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但在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MRI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X线平片、CT、MRI诊断骨肉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骨肉瘤的X线平片、CT、MRI表现.结果:20例X线平片均能清楚显示骨肉瘤的基本表现,术前正确诊断17例,误诊3例;CT显示骨肉瘤的骨质破坏及瘤骨优于X线平片11例;MRI显示骨肉瘤的早期骨破坏及周围软组织、病变范围及骨骺(骺板)侵袭、瘤周水肿优于X线平片及CT14例.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骨肉瘤的首选及基本方法,CT或MRI对提高骨肉瘤的诊断、分期及临床治疗提供全面、准确的影像学资料,尤其MRI对于指导保留骨骺的保肢术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和MRI检查在骨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肉瘤的X线、CT和MRI表现,并加以总结.结果:本组18例,X线平片检查漏、误诊3例(其中2例表现阴性);18例中,CT检查显示骨肉瘤的瘤骨、骨质破坏优于X线平片11例;18例中,10例行MRI检查,均表现为骨髓腔内正常的骨髓高信号被肿瘤组织所取代,肿瘤周围骨髓和软组织内均可见水肿区,6例可见骨膜反应,3例中央发生坏死囊变.结论:X线检查简便、易行,其空间分辨率高,是诊断骨肉瘤的首选方法.CT对显示结构复杂、重叠部位较多的骨肉瘤病灶有明显优势.MRI扫描在判断肿瘤的范围方面有较大优势,并能为临床定制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提供准确的依据.X线平片、CT和MRI检查三者结合应用,有利于提高对骨肉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9例长管状骨非潜水性骨梗死的X线、CT、MRI表现,探讨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骨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9例患者均拍摄了X线平片,7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2例手术活检。结果:9例长管状骨非潜水性骨梗死共累及13个部位,股骨下段7个,胫骨上段4个,胫骨下段2个。其中2个部位经手术活检病理证实。X线平片显示髓腔内不均匀性骨化;CT显示髓腔内呈地图样改变,周围环以硬化边;MRI在T1WI和T2WI上病变中心区出现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结论:X线平片可以满足中晚期骨梗死的诊断,CT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MRI检查对早期骨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体缺血性压缩骨折的X线平片、CT及MRI征象,提高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证实的椎体缺血性压缩骨折的X线、CT及MR表现.结果:X线表现为横贯椎体上1/3的裂隙样气体影9例,其中正位片呈典型"狮子开口"样表现5例.空泡征2例,裂隙样气体影及空泡征1例.CT表现为椎体内气体影4例.椎体不同形态压缩变形12例.TW1、TW2均表现为低信号2例.骨质疏松8例.结论:X线正位片是诊断椎体缺血性压缩骨折最基本、有效的检查方法.典型X线平片可表现为 "狮子开口"状.横贯椎体内的气体影是X线及CT特征性表现.MRI能准确反应椎体缺血状况及基本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9.
椎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分析椎管内蛛网膜囊肿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蛛网膜囊肿影像特征并评价不同影像方法对该病的诊断价值,X线平片及MRI检查29例,9例行CT检查。结果髓外硬脊膜下及较小的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X线平片无异常表现。较大的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X线平片、CT及MRI均显示椎管及椎间孔呈对称性扩大。CT及MRI显示囊肿的密度或信号与脑脊液类似,并能显示伸出椎间孔外的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有“分叉征”。只有MRI能正确显示囊肿在椎管内的位置,并能显示与蛛网膜下腔相通的裂孔平面的囊肿腔内有“脑脊液喷射征”。结论MRI对大多数椎管内蛛网膜囊肿具有定位和定性诊断价值,并可判断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与蛛网膜下腔相通的裂孔位置。CT对该病具有一定诊断价值,X线平片诊断意义有限。  相似文献   

10.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及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PVNS影像学资料并进行总结。11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2例同时行关节空气造影检查;CT平扫7例;10例行MRI检查,其中1例加增强扫描。结果:11例均为单关节发病,其中膝关节8例、踝关节2例、髋关节1例。主要影像学表现为:①关节囊肿胀及结节状软组织肿块:11例均显示关节囊肿胀,4例X线平片(36.3%)、5例CT(71.4%)及10例MRI(100%)显示结节状软组织肿块;②软骨下边缘清楚的骨侵蚀伴硬化缘6例:其中X线显示2例、CT显示6例、MRI显示5例;③滑膜增厚10例:4例CT(57.1%)、10例MRI(100%)显示滑膜增厚;其中弥漫性增厚8例,单纯局限性增厚2例;④关节腔积液及关节间隙的改变:关节腔积液9例(81.8%),关节间隙狭窄4例(36.3%);⑤多发结节的MRI信号改变:结节均呈长T1短T2信号者5例;信号混杂者3例;另2例既有长T1长T2信号,也有长T1短T2信号。结论:PVNS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检查)大多能够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影像学诊断骶神经根囊肿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骶神经根囊肿的影像学特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对68例骶神经根囊肿的MRI(35例)、CT(16例)、X线脊髓造影(29例)和X线平片(68例)等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平片一般不能检出骶神经根囊肿。脊髓造影一般能清楚显示神经根囊肿。CT扫描能显示骶管扩大、骶骨椎板变簿、椎体后缘凹陷性侵蚀性改变。MRI能清楚显示骶骶神经囊肿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可做出定性诊断。结论:脊髓造影、MR和CT对本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由于CT受扫描范围的限制和囊肿大小的影响,有时易发生漏诊。  相似文献   

12.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MRI表现.结果:26例共发现29个病灶.其中单发24例(额骨12例、顶骨8例、颞骨3例、枕骨1例),多发2例.主要表现为起源于颅骨板障并侵犯内外板、边界清楚的骨破坏,病灶内残留的小骨片(钮扣骨)、脂质和软组织肿块.CT呈不均匀密度,MRI呈稍长T1和稍长T2信号.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基础,结合CT、MRI能够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股骨颈疝窝X线、CT及MRI影像表现与诊断误区。方法 5例由临床或手术证实为股骨颈疝窝患者均经CT扫描,3例又经X线平片检查,4例又经MRI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股骨颈疝患者中,CT误诊为骨腱鞘囊肿2例,X线平片误诊为缺血性骨坏死和骨样骨瘤各1例,MRI与CT、X线平片共同正确诊断股骨颈疝窝1例。5例疝窝均位于股骨颈前外侧1/4处,疝窝大小为0.6cm×0.8cm~1.4cm×2.0cm。X线平片示股骨颈区囊状低密度区,边缘清楚且围以硬化边。CT示股骨颈皮质下低密度区,有硬化边缘,其中2例伴发骨皮质细微断裂。4例经MRI检查的患者,其病变在T1WI呈低信号,在T2WI呈高信号,在脂肪抑制T2WI呈更高信号,其中2例病灶边缘围以低信号带。T2WI显示髋关节少量渗液2例。结论股骨颈疝窝具有特征性CT、MRI表现,X线平片、CT、MRI相互结合有助于股骨颈疝窝的确诊。  相似文献   

14.
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CT、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CT与MRI表现.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和MRI诊断为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23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CT轴位扫描18例,其中增强扫描4例, CT冠状位扫描2例;MRI检查14例;单独MRI检查5例. 结果 23例病灶均位于两侧脉络膜裂区,右侧15例,左侧8例,均为单发病灶,最大者22mm×28mm,最小者直径5mm.CT轴位像病灶呈长卵圆形、圆形,与环池相连14例,CT值6~20HU,平均为11.4HU.MRI冠状位像呈"双凸透镜"形、卵圆形,矢状位像呈卵圆形、"箭头样"表现;均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示囊肿呈低信号.CT、MRI增强扫描均无强化.其中CT首次诊断而误诊为其他疾病10例,MRI 2例. 结论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在CT和MRI上的密度/信号与其他部位的蛛网膜囊肿无差异,认真分析脉络膜裂解剖,多可明确诊断,MRI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滑膜血管瘤的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滑膜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男9例,女7例)滑膜血管瘤患者资料,其中膝关节14例,肘关节1例,髋关节1例.X线平片检查13例,CT平扫1例,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5例,血管造影1例.结果 X线平片可见软组织肿胀、静脉石、软组织肿块表现.CT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及骨质侵蚀.血管造影见毛细血管期及静脉期对比剂滞留.MRI显示肿块T1 WI呈等低信号,T2WI呈"葡萄串"样高信号或不均匀等低信号,其内见条索状或网格状低信号分隔.MRI表现各异由病理组织成分不同所决定.结论 X线平片、CT、血管造影对滑膜血管瘤定性诊断价值有限,MRI 对滑膜血管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术前诊断的首选方法,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样钙质沉着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肿瘤样钙质沉着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6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6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附近无痛性肿块,多发肿块2例,单发肿块4例.主要X线表现为关节周围团块状软组织钙化.MRI表现:T1WI上呈结节状不均匀低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X线和MRI均显示邻近关节结构正常.结论:肿瘤样钙质沉着症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为不侵及关节的软组织内多发钙化性肿块,平片和MRI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骨盆骨巨细胞瘤影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诗农  李琦  吴振华 《放射学实践》2008,23(12):1358-1361
目的:分析骨盆骨巨细胞瘤X线平片、CT及MRI征象,探讨其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分析总结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9例(包括7例复发)骨盆骨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平片、CT、MRI表现。结果:①X线平片表现:囊状骨质破坏15例,单纯溶骨性破坏8例,"多房性"骨质破坏6例。②CT表现:18例呈囊样膨胀性骨质破坏,11例呈单纯溶骨性破坏,未见骨膨胀扩张征象;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均出现轻度至中度的强化。③MRI表现:6例MRT1WI上均呈等信号、低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等信号、高混杂信号。结论:骨盆巨细胞瘤的影学表现为膨胀性溶骨破坏,与长骨巨细胞瘤比较除膨胀更为显著外,余无明显差异;骨盆骨巨细胞瘤诊断需综合运用X线平片、CT及MRI并与临床表现相结合,且能够提高骨盆骨巨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胸膜结核球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膜结核球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3例,其中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伴有肺结核和8例病变同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经治疗随访确诊胸膜结核球的X线平片表现,其中CT检查18例和MRI检查6例。结果23例中X线胸部平片呈圆形9个,椭圆形6个,病灶密度均匀,边缘清楚。CT检查18例,胸膜病灶形态为乳头状6例,卵圆形11例,1例形状不规则。CT平扫呈等密度11例,稍高密度5例,混杂密度2例。病灶边界清楚13例,部分模糊5例。6例MRI检查的病例形态为乳头状形4例,卵圆形2例。其中病灶表现为T1WI上呈略低信号,T2WI上中等或略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显著均匀增强2例;病灶表现T1WI上呈低、等信号,T2WI上略高或混杂信号,增强后病灶中央呈低信号,周边呈薄壁环形强化4例。结论X线平片检查可作为发现病变的首选方法,而该病CT及MRI检查的表现较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50例64个股骨头缺血坏死X线平片,CT及MRI的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 在50例64个股骨头缺血坏死中,X线平片确诊其中的45个(70%),CT确诊49个(76%);MRI发现所有病例的股骨头缺血坏死(100%),在MRI像上各组病例的T1WI,T2WI及STIR的表现各不相同。结论 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较平片和CT敏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CT与MRI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CT和MRI诊断为脉络膜裂囊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MRI检查21例,CT检查19例,其中增强扫描5例,MRI和CT检查8例。结果:32例患者共发现34个病灶,单侧单发病灶30例,右侧16例,左侧14例,双侧2例,34个病灶均位于两侧脉络膜裂区。CT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圆形、卵圆形低密度灶,增强扫描病灶均未见强化。MRI均表现为长T1长T2脑脊液样信号,FLAIR序列上为低信号,在各扫描序列中完全与脑脊液信号同步,病灶周围脑实质无异常信号。结论:CT和MRI均可检出脉络膜裂囊肿,但单纯CT检查定位困难,易误诊为脑内病变,MRI多方位扫描可做出明确诊断并能够与其他囊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