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耀东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2):2370-2371
目的:探讨脑CT蛛网膜下腔造影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7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病人的蛛网膜下腔造影结果,对比其临床治疗方法及预后.结论:脑CT蛛网膜下腔造影可有效的指导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病人治疗方法的选择.根据其造影的结果,可以将其区分为硬膜外型和硬膜下型.前者多见于年轻的急性病例,钻孔引流治疗效果好.后者多见于老年人,病程缓慢,保守治疗大多有效,钻孔引流手术治疗效果差,如需手术宜选择蛛网膜下腔-腹腔分流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疗效。方法在积液最厚处作头皮切口,长3cm,颅骨钻孔,切开硬膜,硬膜下积液处内置2~3cm分流管,将腹腔分流管远端裂隙部分剪去,通过皮下隧道置入腹腔。结果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7天复查头颅CT,积液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随访6个月,再次复查头颅CT,硬膜下积液消失者29例,硬膜下积液明显缩小者6例。结论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手术安全可靠,简单易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32例。均行钻孔引流手术治疗,术后5例患者积液复发,3例改行低压分流阀进行硬脑膜下腔腹腔分流术。2例改行开颅积液包膜剥除术,结果钻孔引流术后27例一次性治愈,5例术后积液复发,3例改行低压分流阀进行硬脑膜下腔腹腔分流术后治愈。2例改行开颅积液包膜剥除术治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一旦符合手术指征需及时尽早行钻孔引流术,大部分患者可治愈,少数易复发患者可行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及积液包膜剥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性顽固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患者行小骨窗积液清除、蛛网膜造瘘加腰大池引流治疗.结果:28例患者治疗后随访1~12月,26例积液消失,2例明显减少,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小骨窗积液清除、蛛网膜造瘘加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顽固性硬膜下积液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对本院2003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38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中消退型13例,稳定型9例,进展型12例,演变型4例。根据分型保守治疗16例,手术治疗22例,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在不同时期根据分型采取相应治疗方法,保守治疗期间CT动态复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收集外伤性硬膜下积液79例,积液均位于幕上,其中单侧积液49例,双侧积液30例。积液量:<60ml37例,~100ml24例,>100ml18例。手术治疗48例中44例采用钻孔引流术,2例行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2例行中线旁囟门外角穿刺引流术,1例为脑内血肿清除术后合并硬膜下积液,行骨瓣开颅蛛网膜造漏及颞肌填塞术;非手术治疗31例。结果:手术治疗48例中47例一次治愈,有1例采用钻孔引流术失败而改行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治愈;非手术治疗31例中6例于伤后1~3个月演变为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治愈,7例积液减少或未增加,18例积液消失。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慎重选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病例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53例,积液量:<60 ml 27例,60~100 ml 17例,>100 ml 9例。手术治疗21例,单侧硬膜下腔-腹腔分流11例,单侧钻孔引流8例,双侧钻孔引流2例。结果:保守治疗32例中21例积液消失,6例积液减少,2例积液无明显变化,3例伤后2~3月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治愈;手术治疗21例中19例一次治愈,2例术后复发,改行硬膜下腔-腹腔分流后治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在不同时期采取相应手术方法;保守治疗期间CT动态复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H)的合理治疗。方法对34例TSH的临床表现、CT检查、治疗方法、分型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中消退型17例,稳定型4例,进展型10例,演变型3例。积液部位幕上额颞部最多见,额顶及颞顶次之,幕下仅1例。CT检查33例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额颞骨内板下新月形低密度区。非手术治疗20例,临床痊愈;手术治疗14例,恢复满意。结论多数轻症TSH患者经保守治疗好转或治愈;手术治疗以钻孔外引流术治疗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
何安邦  周奋  潘德岳  乔卫东 《海南医学》2016,(23):3903-3905
目的 比较钻孔引流术与蛛网膜造瘘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接受治疗的90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蛛网膜造瘘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积液消失时间、术后GCS评分、颅内压变化、临床疗效和病情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积液消失时间分别为(40.67±2.09)min、(60.19±4.01)mL、(4.21±0.89)d、(4023.76±500.12)元和(2.09±0.12)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0.21±3.21)min、(65.23±3.89)mL、(5.89±1.09)d、(5067.12±600.02)元和(3.78±0.6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为(14.79±2.0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78±2.01)分,颅内压(98.01±3.12)cmH2O,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45±6.12)cmH2O,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22%(1/40),低于对照组的13.33%(6/4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44/45),高于对照组的75.56%(34/4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蛛网膜造瘘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效果良好,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指颅脑损伤时,脑组织在颅腔内强烈移动,致使蛛网膜被撕破,脑脊液经裂孔流至硬膜下与蛛网膜之间的硬脑膜下间隙聚集而成。发生率约为颅脑损伤的1.16%[1]。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自2001年10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外伤性硬膜下积液58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钻孔引流,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分别为急性硬膜下血肿、大面积脑梗塞、应激性溃疡伴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引流依赖者。治毹例,好转1例,死亡1例。钻孔引流术 操作不当仍可发生严重并发平。在警惕手术本身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的同时,还应及时诊断和处理内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唐建勋 《吉林医学》2012,33(16):3481-3482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10年11月收治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6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内科保守治疗38例,其中治愈35例(92.1%),3例在伤后3~4个月行单侧钻孔引流术后治愈;采取手术治疗24例,其中单侧或双侧钻孔引流术21例行骨窗开颅积液包膜剥除,蛛网膜撕口术5例,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2例。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大部分经内科保守治疗有效,有手术指征者行手术治疗,术式首选钻孔引流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有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并具备高压氧治疗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28例(46.67%),好转29例(48.33%),无效3例(5.00%),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愈14例(23.33%),好转32例(55.53%),无效14例(23.33%),总有效率为76.67%。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治疗中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运用微创方式扩大蛛网膜破裂口 持续外引流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57例.结果 57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3~5天复查头颅CT、全部患者中线复位,38例硬膜下积液全部消失,19例少量积气、积液,一周后再次复查头颅CT积气、积液消失,3例高龄患者积液长期存在,但无临床症状,所有病人随访6年,无复发.结论 运用微创方式扩大蛛网膜破裂口 持续外引流术治疗慢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外伤性硬膜下积液采用硬膜下-腹腔分流术的疗效。方法对32例确诊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病人应用腹腔分流术的治疗。结果治疗的所有病人均有效,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讨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中。硬膜下-腹腔分流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106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临床资料。常规治疗:胞二磷胆碱0.5g静滴,1次/d;白蛋白5g,静滴,1次/d;或血浆200ml,静滴,1次/d;尼莫地平40rag,口服,3次/d;醋氮酰氨0.25g,口服,3次/d;连用2~3周。结果:非手术治疗64例,积液消失42例,积液减少12例,无变化4例,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6例。手术治疗42例,一次治愈38例,术后复发4例。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在不同时期采取相应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期间cT动态复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正>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10%。但随着CT的普及,原在临床检查中认为较轻的头外伤病人也采用CT追踪观察,发病率有增多趋势,治疗上亦有新的认识。我院自1994年12月~1998年12月共手术治疗3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29例,女2例。年龄1~78岁,平均47.7岁。致伤原因:以车祸及坠落伤为主,其中车祸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HA)与迟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关系。方法95例经CT扫描有SHA颅脑损伤患者,其中14例出现迟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现时间在受伤后3—6个月。结果14例患者行颅骨钻孔慢性硬膜下血肿冲洗引流,术后康复出院,随访1-3年未发现异常。结论迟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与脑表面血管损伤有关,与SHA后形成硬膜下积液有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张启祥 《基层医学论坛》2013,(32):4303-4304,F0003
目的探讨CT在硬膜下、硬膜外血肿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1例硬膜下血肿、2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硬膜外血肿、3例硬膜下血肿合并硬膜外血肿患者的CT影像特点。结果21例硬膜下血肿表现为颅板下新月形或弧状高密度影;2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表现为纵裂池、小脑幕及部分脑池、脑沟密度增高,余3例表现为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影,但均有不同程度伸进脑沟、裂、池的毛刺样征象;20例硬膜外血肿均表现为颅板下局限性凸透镜样高密度影;3例硬膜外血肿合并硬膜下血肿表现为跨越颅缝的波浪状高密度影,与脑实质边界部分清楚,部分模糊。结论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各有其CT表现特点,鉴别困难时应局部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定期复查CT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20.
25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分别于高压氧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观察和CT扫描对比,结果:治疗10次3例完全吸收,2例基本吸收;治疗20次,8例完全吸收,6例基本吸收;治疗30次,4例完全吸收,2例基本吸收。结果提示高压氧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治疗中,有一定促进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