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包埋前免疫电镜双标记技术研究大鼠下丘脑内的神经紧张素(NT)和P物质(SP)分布的超微结构。证实在弓状核内存在NT样和SP样免疫反应阳性的胞体、树突和轴突。NT样和SP样免疫反应阳性的树突和轴突均可接受免疫反应阴性结构的非对称性传入突触。SP样免疫反应阳性轴突终末除可与免疫反应阴性的树突和胞体形成对称性传出突触外, 还可与NT样免疫反应阳性胞体形成对称性轴-体突触。本研究首次直接证实大鼠弓状核内的NT能神经元接受SP能神经的支配。  相似文献   

2.
用包埋前免疫电镜PAP双标记技术,对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内的神经紧张素(NT)和神经肽Y(NPY)的分布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先用DAB法显示NPY免疫反应。然后用钼酸铵-TMB法显示NT免疫反应,再经DAB-氯化钴稳定后作免疫电镜包埋。结果:在弓状核内,NPY免疫反应产物呈电子密度高的颗粒状或絮状沉淀,弥漫分布于核周质的细胞器和基质、树突的微管周围、轴突的小透亮囊泡周围。NT免疫反应产物则为致密的针状或块状,散在分布于核周质、树突和轴突内。两者极易分辨。NPY能和NT能神经结构在弓状核内呈交错分布,彼此关系密切。含NPY的树突和轴突与免疫反应阴性轴突形成突触连接;含NT的胞体和树突与免疫反应阴性轴突形成突触连接。此外,NPY阳性轴突末梢还与NT阳性树突形成对称性轴-树突触。本研究结果为下丘脑NT能神经元的肽能突触调节提供了又一新的超微结构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电镜方法研究了大鼠脑血管壁的血管活性肠多肽(VIP)能神经支配。实验结果表明:VIP样免疫反应神经纤维位于血管壁外膜或外、中膜交界处。在神经末梢之间和神经末梢与平滑肌细胞之间未见突触结构。VIP末梢直接紧贴平滑肌细胞,两者间最小距离为100nm。上述结果表明:脑血管除传统的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神经支配外,还接受肽能神经支配。VIP神经对脑血管的调节作用可能借非突触释放直接作用于平滑肌而实现。此外,本文还证实了P物质(SP)在脑血管的分布及讨论了SP对脑血管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刘胜洪  刘汉武  张敏海  刘能保  彭庆廉 《解剖学报》1999,30(4):300-302,I002
目的 观察大鼠神经垂体催产素(OT)能神经元轴突及终末内颗粒囊泡形态学及免疫细胞化学特点。方法 应用电镜包埋后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大鼠神经垂体进行OT免疫染色。结果 在OT能神经元轴突终末内,可见OT免疫反应性的致密核芯大颗粒囊泡和无OT免疫反应性的清亮小泡存在。部分囊泡与轴膜靠近,并可见颗粒囊泡与轴膜融合形成的胞吐现象;在轴突非终末部分,也可见OT免疫反应性的颗粒囊泡,散在分布轴浆内,还可见无OT免疫反应性的颗粒囊泡,呈散在或聚集分布,两种囊泡均可位于微管之间。结论 位于轴突和轴突终末内的囊泡,在形态学和OT免疫染色方面有明显差异,推测它们在功能上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突触调控机制和P物质(SP)神经元与γ-氨基丁酸(GABA)神经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用包埋前免疫电镜PAP双标技术,研究了大鼠弓状核内SP和GABA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分布。先以DAB为呈色剂显示SP的免疫反应,然后用钢酸铵-TMB法显示GABA免疫反应,再经DAB-氧化钴稳定后作免疫电镜研究。结果观察到,在弓状核内有大量含DAB和TMB免疫反应产物的神经元结构,DAB反应产物为颗粒状或絮状沉淀,电子密度高,弥漫分布;TMB反应产物呈针状或块状,散在分布。含DAB免疫反应的结构有SP神经元的胞体、树突和轴突。含TMB免疫反应的结构有GABA神经元的胞体、树突和轴突。两种神经元均为中、小型细胞,在弓状核内混杂分布。含SP的轴突接受免疫反应阴性轴突的非对称性突触连接;含SP的树突与含GABA的轴突形成对称性的轴一树突触。含GABA的树突接受免疫反应用性轴突的非对称性突触连接,也接受含SP轴突的非对称性突触连接。本研究不仅在超微水平进一步证实了大鼠弓状核内存在着SP和GABA神经元及其末梢,而且首次在形态学上为下丘脑氨基酸能神经元与肽能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调控提供了超微结构依据。  相似文献   

6.
7.
大鼠弓状核内神经紧张素能和P物质能阳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喜京  朱长庚 《解剖学报》1992,23(3):249-252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神经垂体内后叶加压素(VP)释放的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调控,本研究用包埋前ABC法结合免疫电镜双标技术,研究了大鼠神经垂体内VP能神经和GABA能神经的超微结构分布及其相互联系。先用DAB法显示GABA免疫反应,然后用钼酸铵-TMB法显示VP免疫反应,再用DAB-氯化钴稳定后作免疫电镜包埋。电镜观察发现:在神经垂体内GABA样免疫反应产物呈电子密度高的颗粒状沉淀,定位于神经末梢内的小清亮羹泡周围和线粒体膜上;VP样免疫反应产物呈电子密度高的不规则形块状或针状散在于神经分泌末梢内。GABA样神经末梢分布于神经分泌末梢之间或紧贴毛细血管和垂体细胞,可与神经分泌末梢紧密接触甚至形成突触。VP样神经分泌末梢内含小透亮囊泡和大颗粒囊泡,并可与GABA样轴突末梢形成突触。在这种情况下,GABA样轴突为突触前成分,突触前、后膜呈对称性,突触间隙宽度小于20nm,内含电子致密物质。以上结果证实,在大鼠神经垂体内VP释放受到GABA神经的直接突触调控。  相似文献   

9.
刘庆莹  朱长庚 《解剖学报》1994,25(3):240-243,T003
为了探计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突触调控机制和P物质神经元与γ-氨基丁酸神经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用包埋前免疫电镜PAP双标技术,研究了大鼠弓状核内SP和GABA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分布,先以DAB为呈色剂显示SP的免疫反应,然后用钼酸铵-TMB法显示GABA免疫反应,再经DAB-氧化钱稳定后作免疫电镜研究。结果观察到,在弓状核内有大量含DAB和TMB免疫反应产物的神经元结构,DAB反应产物为颗粒状或絮  相似文献   

10.
包埋前免疫电镜双标技术在神经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莲 《解剖学报》2002,33(5):524-529
目的 在超微结构水平观察两种神经递质在纤维终末内的共存或一种神经递质与其相应受体之间的关系。 方法 包埋前免疫电镜双重标记技术———酶标法和免疫金 银标记法相结合的方法。 结果 在免疫反应双重标记的纹状体切片上 ,电镜下观察到大量的SP样 (过氧化物酶免疫反应产物 )阳性终末和SP受体 (SPR ,免疫金 银标记颗粒 )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 ,同时可见部分SP样阳性轴突终末分别与SPR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对称性轴 体或轴 树突触联系。而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切片上 ,电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的两种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 ,即DNPI样 (过氧化物酶免疫反应产物 )和VGluT1样 (免疫金 银标记颗粒 )阳性轴突终末 ,同时还观察到DNPI样和VGluT1样双标的轴突终末与阴性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 结论 包埋前免疫电镜双重标记技术敏感性较高 ,组织的抗原性保存好 ,特别是在神经解剖学研究中 ,用于研究两种神经递质在同一个细胞或终末内的共存或分析神经递质与其相应受体之间的联系中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1.
神经垂体内5-羟色胺的免疫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免疫电镜方法研究了大鼠神经垂体内5-HT的超微结构分布。结果表明:神经垂体内的5-HT免疫反应产物定位于神经末梢的大颗粒囊泡内、小透亮囊泡表面和线粒体外膜。有时,垂体细胞胞浆也呈5-HT免疫反应阳性。5-HT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末梢分布于毛细血管周围和垂体细胞附迈。本文首次报道含5-HT的神经末梢可与非5-HT神经末梢形成对称性轴-轴突触。其中,5-HT末梢为突触前成分。本文结果提示:神经垂体内的5-HT不仅可通过非突触方式而且可通过突触方式释放,参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神经递质在癫痫发病机理中的作用,用包埋前免疫电镜双标法研究了正常太鼠海马CA1区谷氨酸(Glu)神经元与GABA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先用DAB为呈色剂显示GA-BA免疫反应,然后以钼酸铵-TMB法显示Glu免疫反应,再进行免疫电镜包埋。观察发现,在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有许多Glu免疫反应性神经元;在锥体细胞层,多形层和辐状层可见一些GABA免疫反应性神经元,胞体为锥体或多角形。在多形层  相似文献   

13.
心钠素是一种由心脏分泌的激素,具有利钠、利尿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本文应用先进的免疫金技术,在电镜水平上对心钠素在大鼠心肌细胞中的定位和分布进行了探讨。观察结果表明,心钠素分泌颗粒呈圆形,有单位膜包绕,直径约在200-500nm之间,分布于心房肌细胞的肌浆内,尤以核旁最为多见。其次,在肌原纤维间及肌膜下亦可见到。大鼠心钠素与α-人心钠素有完全交叉反应。本文观察结果为今后利用大鼠作为动物模型,深入开展心钠素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14.
大鼠脊孤束—背索突触后神经元的荧光双标记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卓  吕国蔚 《解剖学报》1993,24(3):288-290,T012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采用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蓝斑内P物质(SP)、神经降压肽(NT)、生长抑素(SOM)三种肽能投射神经元的纤维联系及其局部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证实:1.HRP注射至丘脑或尾壳核后,大鼠蓝斑内均可见到双标记神经元。2.存在SP样和NT样蓝斑—丘脑纤维,前者终止于丘脑腹后核和板内核,后者终止于丘脑板内核。3.蓝斑至尾壳核的投射呈SOM样免疫反应。4.蓝斑内三种肽能投射的起始和终止部位有所不同,其中SP样和NT样神经元主要位于蓝斑后部背侧区,其纤维终于丘脑;而SOM样投射神经元则见于蓝斑前部背侧区,纤维终止于尾壳核。上述肽能通路均为双侧性,而以同侧占优势。5.蓝斑内三种肽能单标记神经元中以NT样免疫反应阳性胞体最为丰富。以上结果表明;蓝斑上行性投射中除含去甲肾上腺素纤维外,还含有SP样、NT样和SOM样纤维,并存在一定的局部定位投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化学损毁与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在亚细胞水平研究了SP神经的单胺神经支配。结果证实在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广泛存在着因5,7—DHT损毁所致的变性单胺(主要是5-HT)神经纤维和SP样免疫反应的树突和轴突。单胺能神经和SP样神经结构可分别与未标记的结构形成突触联系。而且,在这两种不同化学性质的神经结构之间存在着轴—树和轴—轴突触。在所有这些突触结构中,单胺能神经末梢均为突触前成分,SP终扣则为突触后成分。突触前、后膜大多呈对称性。以上实验结果可以为解释单胺(主要是5-HT)帮SP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尼侧亚核中参与疼痛和镇痛的机制提供超微结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