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颤长期发作严重危害患者健康,是脑卒中和心衰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房颤尚无特效药物,且复发率较高,因此寻找可控的房颤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病因预防尤为重要.肥胖和心外膜脂肪是房颤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对现有证据的分析,论述肥胖和心外膜脂肪与房颤相关的机制,以及体重干预对房颤的防治作用,为临床防治房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216例心房颤动患者中,房颤合并脑梗塞组60例,房颤无脑梗塞组156例,回顾性分析脑梗塞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房颤合并脑梗塞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加,年龄>75岁、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高血糖、高胆固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左房直径>50mm、未正规抗凝治疗是房颤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合并以上危险因素的高龄房颤患者必须进行合理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216例心房颤动患者中,房颤合并脑梗塞组60例,房颤无脑梗塞组156例,回顾性分析脑梗塞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房颤合并脑梗塞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加,年龄>75岁、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高血糖、高胆固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左房直径>50mm、未正规抗凝治疗是房颤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合并以上危险因素的高龄房颤患者必须进行合理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已确诊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85~例,了解与脑卒中有关的各项因素,筛选出主要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危险分层评估。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危险因素依次有中风和TIA病史、房颤持续时间〉10年、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100mmHg和年龄〉65岁。结论脑卒中主要临床危险因素的检出和危险分层,有利于筛选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早期新发心房纤颤(房颤)的相关因素及术前他汀类药物治疗是否具有预防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OPCAB的124例患者资料,选取备选危险因素,以术后新发房颤为终点,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因素,将P〈0.25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后退法筛选危险因素.明确与术后新发房颤发生相关的独立因素.结果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0.25的指标有术前他汀类药物治疗时间、年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术前他汀类药物治疗时间是术后房颤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OPCAB术后早期新发房颤与年龄及术前他汀类药物治疗时间密切相关,高龄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他汀类药物治疗时间延长可能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心内科的住院患者,房颤组236例,窦性心律对照组(291例),以单因素分析筛出危险因素,再通过Logistic回归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卒中、糖尿病、高血压、LAD、LVEF、FS、LVEDD、HCY、TG、LDL、CER是房颤的危险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HCY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TG、LDL是房颤的保护因素。结论 LAD、HCY是非瓣膜性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TG、LDL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代新光  冯雪冰 《中外医疗》2008,27(36):181-181
心房纤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由于不规整的心脏跳动,加之心房扩大,极易在心房内壁上形成附壁血栓.这种血凝块容易脱落,并随着血流进入脑动脉,可引起脑栓塞,这是房颤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有资料提示,房颤是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均15%的脑卒中发生与房颤病人,在70~80岁年龄组则高达25%,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率逐渐增高,不同病因中以二尖瓣狭窄引起的栓塞发生率最高.非风湿性心瓣病房颤的栓塞危险是没有房颤者的5.6倍,而风湿性心瓣膜病房颤则高达17.6倍,因此预防血栓栓塞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目标,我国现有老年房颤患者达几百万人,坚持抗凝治疗的却寥寥无几,原因多为不了解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另外,怕麻烦也是原因之一,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多因素分析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对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以探讨其对评估血栓栓塞危险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 5 4例房颤患者分为两组 :血栓阳性组 (2 6例 )和血栓阴性组 (2 8例 ) ;另选 3 5例无房颤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为非房颤组。用心脏彩超测定其LA内径 ,用ELISA法测定其TAT、GMP_14 0、vWF、D_D水平 ,对结果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LA内径增大 (OR =1.3 74,P =0 .0 42 )、vWF(OR =1.0 3 1,P =0 .0 3 0 )和D_D浓度增高 (OR =7.5 65P =0 .0 15 )为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单个危险因素中 ,诊断房颤血栓栓塞的灵敏度较高的是LA内径 ,特异度较高的是D_D。随着独立危险因素的增多 ,诊断血栓栓塞的特异度增高 ,但灵敏度下降。结论 :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是LA内径增大、vWF和D_D浓度增高 ,且D_D浓度增高的评估价值优于其他因素。结合多个危险因素 ,可提高诊断房颤血栓栓塞的特异性 ,更可靠地评估血栓栓塞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AF)是临床第二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脑卒中,心功能障碍和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房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和心力衰竭,瓣膜病,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病史等基础心脏病或相关疾病.近年来,瓣膜病导致的房颤明显减少,高血压成为房颤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占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半数[1] .本文通过观察口服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房纤颤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62例AMI住院期间资料,其中房颤组35例(早发12例,迟发23例),非房颤组327例,比较房颤组与非房颤组之间危险因素、梗死部位及临床情况,比较房颤早发组与迟发组的梗死部位差异.结果:房颤组高龄(>65岁)、高血压病、糖尿病多见(P<0.05),房颤组与非房颤组梗死部位相似(P>0.05),房颤早发组多见下壁AMI,迟发组多见前壁AMI(P<0.05),房颤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住院死亡率高,预后差(P<0.05).结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是AMI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房颤发生时间与梗死部位有关,AMI并发房颤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死亡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房颤对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以下简称房颤)为成人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大约占所有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l/3。房颤是脑栓塞和短暂性脑缺血病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以及心功能障碍和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为自然人群的4~5倍。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房颤已经成为一种心血管“流行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房颤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发现房颤组腔隙性梗死发生率低,大面积梗死发生率高,死亡率增加.结论老年房颤易致大面积脑梗死,是患者预后差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伴有心房颤动(房颤)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间伴有房颤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8例,进行临床特点分析及影响预后因素比较.结果 非瓣膜病性房颤在大面积脑梗死中最为常见.高龄、意识障碍、病变面积大、并发症多是死亡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非瓣膜性房颤引起的大面积脑梗死较瓣膜性多见,抗凝治疗及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可减少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旨在防止房颤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456例老年房颤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年龄分组,分析老年人房颤的特点.结果 456例房颤患者中,年龄60~94岁,男女比例1∶0.67;房颤病因中,最常见病因为高血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房直径显著小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P<0.01)阵发性房颤患者中心功能Ⅱ~Ⅳ级所占比例较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明显减少(P<0.01).结论 房颤的发生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心衰等均是房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国部分地区1999~2001年房颤患者占同期心血管病住院患者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平均为7.9%[1]。由于房颤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是窦性心律者的5~6倍。因此,预防房颤引起的栓塞性事件是房颤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前瞻性随机多中心研究较多、结果比较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获得上海市中心城区50岁以上人群心房颤动的患病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社区50岁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心电图检查,对其生活习惯、疾病史及房颤发病率进行统计.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计入选50岁以上人群3804人.男性1691人,占总人群的44.4%.平均年龄(70.6±8.84)岁.调查明确诊断房颤患者130例,房颤患病率为3.42%,其中男性3.55%,女性3.31%,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男女,房颤的患病率逐渐升高.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95%CI 1.02-1.07)、既往有冠心病(OR=5.44,95%CI 3.60-8.22)或瓣膜病(OR=5.90,95%CI 2.36-14.77)为房颤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上海中心城区(静安区)50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较高,高龄、冠心病或瓣膜病患者更易发生房颤.  相似文献   

17.
<正>哪些人易得房颤?房颤是一种很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最主要特点是心律不齐,而且是"非常不齐",摸脉搏会发现脉搏很乱。大多数房颤患者的心率非常快,通常会有心慌症状。房颤发病机理尚不很清楚,但确认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那么,哪些人易得房颤呢?目前比较确认的与房颤相关性最大的因素是年龄及患有器质性的心血管疾病。房颤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大、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疾病、心力衰竭、肥胖、睡眠呼吸暂停、心胸外科手术、吸烟、运动、饮酒、甲状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引起老年人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326例老年房颤患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甲亢和肺心病对老年人房颤有显著性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冠心病、高血压和肺心病是老年人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冠心病、高血压和肺心病与老年人房颤的关系密切,对其进行强化干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张丽  王静 《中国现代医生》2012,(22):159-160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为脑梗死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0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及67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用多元相关分析危险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初发组比较,复发组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TIA史、房颤史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房颤史、TIA史是复发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多元相关分析显示它们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房颤史、TIA史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避免和控制危险因素,提高综合防治水平,是减少脑梗死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药物治疗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延明 《当代医学》2008,14(23):88-89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心功能不全、脑卒中和敛死的重要危险酷因素.据Framingham研究报告提示,人群发病率为0.5%左右,在我国房颤的发病率为0.7%,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60岁以上人群中,其发病率在6%以上,因此,有的医学者称"房颤如白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慢性心力衰竭、瓣膜病、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