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凤云  买莹  马翠玲 《中外医疗》2010,29(25):73-73
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易出现气道梗阻、缺氧表现,及时气管切开是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的首选治疗措施,也常是进一步综合治疗的保障。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失去了生理湿化功能,如果不有效地进行气道湿化很容易造成气道阻塞、合并感染,严重者可造成肺炎肺不张。气道湿化是治疗气管切开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气管切开后气道自身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造成管腔内分泌物黏稠,阻塞管腔,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易导致细菌的侵入。肺部感染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充分的气道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的关键。2005年9月-2006年9月,我科对2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量输液泵控制对气道进行持续湿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保持气管切开病人呼吸道通畅,预防下呼吸道感染.方法 通过对21例患者气管切开营造气道满意湿化环境,保持满意湿化的护理,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 21例患者经过综合湿化护理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提高了疾病康复率.结论 颅脑疾患致昏迷病人气管切开后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再度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气道满意湿化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丧失了呼吸道湿化和对吸入气体的加湿作用,加之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作用,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主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我科应用可调节静脉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应用传统间断气道湿化法的患者进行比较.旨在探讨更有效的湿化方法,以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湿化方法,以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是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重要抢救措施之一,作为有创的人工气道,由于呼吸道的改路,气管直接向外界开放,丧失了正常呼吸道对病原体的过滤和免疫防御功能,造成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气管切开患者常见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一般发生率为20.5%~30.4%。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是抢救呼吸道梗阻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因病情需要,留置导管时间会延长,但由于气管切开后,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造成管腔内分泌物黏稠,阻塞管腔,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易导致细菌的侵入,肺部感染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7.
人工气道是指气管导管直接插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道通道,用以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和有效地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但气管切开后患者的呼吸模式、呼吸途径发生改变,外界气体直接进入气管,未经过鼻腔及咽部的湿化和过滤,将造成呼吸道粘膜干燥,痰液干结不易排出,而且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时,患者往往呼吸急促,进一步加重了此种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卫文革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4044-4044
医院感染是影响治疗效果增加病死率的重要环节。气管切开损伤了气道黏膜和上呼吸道的正常功能,病菌容易侵入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占医院感染之首(29%),为减少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一切因咳嗽、排痰功能减退,致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造成呼吸道阻塞患者的重要措施.而有创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管直接向外界开放,失去了正常情况下呼吸道对病原体的过滤和非特异性免疫保护作用,使病原体可以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等.我科通过对50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加强气管管理,充分湿化呼吸道,控制口咽部细菌定植,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一次性输液器自制气管切开导管封堵器对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的堵管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因外伤导致肺挫裂伤、呼吸功能不全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共62例,根据所采用导管封堵器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37例,采用胶布缠绕棉签或纱布自制成软塞做为封堵器进行气管切开患者导管封堵;实验组25例,采用一次性输液器作为封堵器进行气管切开患者导管封堵,比较2组在堵管操作时间、堵管器具脱出、呼吸道再次感染、气道异物发生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在堵管护理操作时间上少于对照组(Z=6.7,P=0.000),堵管器具脱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7),2组在呼吸道再次感染、气道异物的发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自制成气管切开导管封堵器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导管封堵克服了传统方法许多缺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气管切开是临床疏通气道、维持呼吸功能的一项重要而积极的急救措施。对外科某些疾病,如重型颅脑损伤、破伤风等,能起到治疗和预防合并症的作用。气管切开后可达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感染的目的,但是气管切开对患者是一种损伤,有较多的并发症。对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需加强护理。自2008年3月~2008年12月,我院共收治气管切开患者52例,现将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宋宇   《中国医学工程》2011,(9):53-53
目的寻求有效湿化气道的方法,以降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120例气管切开患者给予气道雾化吸入。结果患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气道雾化吸入有利于患者痰液的排出、提高血氧分压,有效地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可达800ml/d.若湿化不充分,易造成痰液干燥结痂,导致呼吸道阻塞。而肺部感染是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湿化气道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传统的做法是用注射器将湿化液分次滴入气管内。我们将微量输液器代替注射器用于气道湿化.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气管切开可解除或预防各种原因造成的喉阻塞,减少或避免咽部分泌物及呕吐物随呼吸进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并可增加有效气体交换量,使呼吸功能得以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不能进行有效的呼吸,不能彻底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容易引起气道梗阻及窒息,应及时进行气管切开。而气管切开后由于气管的湿化作用降低,易使气管粘膜干燥,纤毛活动功能降低,呼吸道的分泌物变得粘稠,气道阻力增加,细菌容易生长而引起严重的肺部并发症。气管切开术后应及时给予气管内滴药,但持续气管内滴药容易引起患者呛咳,且药物不能到达气管深部而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5.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病情极其危重,气管切开是解决呼吸道阻塞,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气管切开术是将病人颈部正中气管上段前壁第3~5气管环切开,并插入合适的金属气管套或硅胶气管套以开放呼吸道、改善呼吸的手术。但气管切开病人因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体失去鼻部过滤湿化、调温的过程,以致气道分泌物黏稠,痰不易吸出,易形成痰痂造成堵塞。现将防痰痂形成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是建立人工气道,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但气管切开后易增加肺部感染的机率。预防肺部感染已成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工作与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将从病房环境管理、切断外源性传播、加强气道管理、口腔护理等方面对气管切开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气道内持续微量注射泵推注湿化液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失去了保持生理湿化的屏障,呼吸道内水分从气管切口处不断大量丢失.造成管腔内分泌物黏液阻塞管腔,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导致细菌侵入。湿化气道问题,一直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为寻求一种安全、准确、简便的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方法。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科对68例气管切开病人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液湿化气道,代替了传统的气管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工作中,气管切开作为创伤性人工气道,是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有创的人工气道,由于呼吸道改路,吸人的空气未经鼻腔湿化、过滤,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由此而造成呼吸道分泌物黏稠、干燥、结痂,痰液不易咳出而加重呼吸道梗阻,引发肺部感染,甚至因此而导致死亡。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0月行气管切开术患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是解除呼吸梗阻、抢救患者生命的治疗手段,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是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传统气道湿化仅注重于气道湿化,而忽视了在气道湿化中药物的局部治疗作用.笔者对我院26例ICU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氨溴索(沐舒坦)持续气道湿化,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病人的重要措施。由于气管切开后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对气道湿化不够,将在气管内套管及上呼吸道形成痰痂,引起气道堵塞,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气道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一个重要措施。我科自2008年1月-2009年7月共护理气管切开患者50例,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气道湿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