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天洪  黄勇  曾建成  邓友章 《西部医学》2010,22(10):1878-1880
目的评价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21例患者,病灶位于胸5~12,均有程度不同的后凸畸形,后凸角27~57°,平均31.7°;术前15例患者伴脊髓不全损伤,按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6例,D级7例。所有病例术后均给予至少12月的系统抗结核治疗。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一期病灶清除、支撑植骨及固定;随访9~24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术后复发及螺钉松动,所有病例均获得植骨愈合,植骨融合时间平均6.8个月,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9.4°,随访期内未见明显丢失,脊髓不全损伤术后神经功能平均恢复1.33级,除3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肺不张外,余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能够有效清除病灶减少复发,并能有效重建和维持脊柱稳定性,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肋骨植骨治疗多发下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2008年4月经胸膜外行病灶清除、椎管减压,肋骨植骨和单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45例多发下胸椎结核;男31例,女14例;年龄30~67岁,平均41.3岁.2~3个椎体破坏31例,≥4个椎体14例;12例合并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7例;Cobb s角15°~36°,平均24.5°.术前抗结核治疗4~6周,术中彻底清除病灶、矫正后凸畸形,行肋骨植骨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5~2年.结果:45例患者随访18~36个月,平均28个月.完全缓解28例,治愈率62.22%;部分改善13例,好转率28.89%,合计恢复率为91.22%.术后12月Frankel分级:B级1例,D级3例,E级8例;术后Cobb s角0~12°,平均5.9°,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8.6°,最终1次随访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6.7°,后凸角度平均丢失1.9°;所有植骨骨性融合.结论: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多发下胸椎结核,既能彻底清除病灶防止复发,又能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由于术后抗扭转力学性能较差,应注意病人选择并需使用胸腰支具到植骨融合为止.  相似文献   

3.
张轶群  李时中  尹建文  魏利成 《中外医疗》2011,30(12):46+48-46,48
目的探讨一期经肋横突病灶清除钛网支撑植骨融合加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6年10月至2009年9月胸椎结核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经肋横突病灶清除,钛网支撑植骨融合加前路内固定术,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测定融合节段后突角度、椎间平均高度、钛网沉降率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4~48个月,平均22个月,除1例出现肋间神经痛,其余14例均无术后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现结核病灶残留或复发,术后融合节段后凸角为(6.3±3.1)°,终末随访时矫正角度丢失(4.2±1.6)°,所有患者终末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 一期经肋横突病灶清除钛网支撑植骨融合加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重建可靠,减压彻底和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胸椎结核的应用效果.方法 胸椎结核27例,均采用前路入病椎体全切除术加钛网内植骨内固定,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结果 27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症状均有缓解,无局部和全身并发症,脊髓功能恢复优良,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滑脱、断裂情况,植骨均融合.结论 在正规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应用于胸椎结核,能重建脊柱稳定,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脊柱结核在全身骨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高,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50%左右,脊柱结核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亦有很大进展。从早期的单纯脓肿引流、病灶清除,逐渐发展到植骨融合以及内固定等,脊柱稳定性重建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近几年来我们采用前路Ⅰ期手术完成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后凸畸形矫正以及内固定等,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智  江明  梁皓华 《中外医疗》2008,27(13):22-23
目的 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5年10月期间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胸椎和16例腰椎结核患者接受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术后和随访期间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植骨融合及治愈情况.结果 术后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改善,36个月时植骨融合.结论 病灶清除植骨叠合联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是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疗效及存在问题.方法:自2002-10~2006-10采用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32例,病变部位为胸椎14例,腰椎18例.结果:全部病例无脊柱结核和脊柱外结核无复发.合并有脊髓功能损害的17例患者,除D级的3位患者外,术后1a脊髓功能完全恢复.植骨融合时间平均为5±0.2个月.后凸畸形平均矫正角度为11±5 ℃.结论: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能较好地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结核的愈合率、植骨融合率高,神经功能恢复好,并能早期离床活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侧前方胸膜外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行侧前方胸膜外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患者23例,对手术前后ESR、CRP、神经功能ASIA分级、矢状位脊柱后凸cobb角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与术后1个月、1年血沉、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1年矢状位脊柱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神经受损情况ASIA分级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侧前方胸膜外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是治疗胸椎结核的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采用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至腰骶段结核3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植骨融合、截瘫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随访9月~2.5年(平均1.5年),32例腰痛症状均消失,植骨区都骨性融合;27例合并截瘫患者中,症状改善26例;术后后凸畸形角度平均矫正30.2°,至植骨完全融合后,矫正角度平均丢失3.1°。结论通过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稳定脊柱及使神经减压。  相似文献   

10.
陆发忠 《广西医学》2008,30(4):592-594
小儿脊柱结核比较常见。生长发育期的小儿脊柱一旦受结核感染,其受到的影响要比成人的严重。脊柱结核合并严重后突畸形不仅影响美观,更重要的可能会出现心肺功能不全,甚至脊髓受压而导致瘫痪。治疗这类患儿,不但要彻底清除结核病灶,而且还要同时纠正脊柱后突畸形和预防术后畸形  相似文献   

11.
周宇  陈曦  徐巍  刘跃洪  刘树平  张德胜  江伟 《西部医学》2012,24(11):2176-2178
目的探讨经前路胸腔一侧一期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11例上胸椎结核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伴有脊柱后凸畸形,脊柱后凸角为14°~45°,5例合并脊髓损伤,ASIA分级:C级4例,D级1例。术前正规抗痨治疗,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11例患者采用经一侧胸腔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一期椎体植骨融合术,手术均使用单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术后继续抗痨治疗9~12个月。结果手术时间2.5~5h,平均3h;术中失血量500~1000ml,平均660ml,输血0~600ml,平均375ml。11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1个月。4例患者在术后4周内瘫痪完全恢复,1例6个月内完全恢复。所有患者血沉均恢复正常,胸背痛消失,植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4.9个月,无一例结核复发。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31.45±8.04)°,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14.82±3.25)°,平均矫正约17°。结论采用经胸腔一侧前路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手术入路方便、安全,效果好,并发症少,是治疗上胸椎结核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5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56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4~6个月见植骨已骨性愈合。平均随访13个月,未有结核病灶复发。双钉棒系统及钉板系统10例未出现后凸畸形加重。单钉棒系统9例有2例术后出现后凸畸形加重,Cobb角丢失<10°。3例患者出现手术侧股前外侧皮肤感觉减退及肌力<4级。患者一般生活均可自理。结论:在脊柱结核治疗中,植骨内固定能加强脊柱稳定,缩短卧床时间,并发症少且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经胸膜外入路一期钛笼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1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胸膜外入路一期病灶清除钛笼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采用后外侧切口胸膜外入路一期病灶清除钛笼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患者12例,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诊12-2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 术后神经功能改善10例,有效率83.3%;术后无一例局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胸椎结核合并截瘫者进行病灶清除.方法:采用经胸病灶清除椎管前方减压加大块髂骨移植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43例,结果:术后截瘫完全恢复40例(93%).作者认为经胸病灶清除椎管前方减压能充分暴露病灶,达到彻底清除结核病灶,有效的椎管减压要求.病灶清除后,椎体间缺损大于3cm者,采用大块全板髂骨作椎体间植骨.全部病人在术后2年摄片复查,发现植骨块位置良好,髂骨块与植骨床融合.结论:大块全板髂骨作椎体间植骨抗折、抗弯曲能力强,有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跳跃型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5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检查X线片测量椎间隙高度、畸形矫正等情况。术后所有病例均常规佩戴腰围严格限制腰椎活动3个月、抗结核治疗9~18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32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44例,4例术后1~3个月结核窦道形成,2例复发,术前平均后凸角11.8°,术后平均后凸角2.4°,平均矫正8.4°。除1例窦道形成继续换药、2例复发行侧前路病灶清除术外,其余47例6个月内均达结核愈合标准,治愈率为94%。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联合单节段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疗效明确,是治疗下腰椎结核可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结核患者20例,男10例,女10例;经2~4周正规抗结核治疗后行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椎间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年。计算2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术前与术后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0个月~3年,平均15个月。1例脊柱结核复发。植骨愈合时间3~10个月,平均6个月。脊柱后凸畸形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矫正。术后并发手术切口感染形成慢性窦道1例,经窦道清除术后痊愈。术前与术后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所有病例神经功能均获得改善。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胸椎结核12例,经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椎体间植骨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0~42个月,平均21.5个月,植骨全部骨性融合,后凸畸形校正满意,神经症状者得到改善,无感染及窦道形成。结论经前路彻底清除病灶一期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病灶清除彻底,植髂骨可靠,内固定稳定,植骨融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刘建  雷云  何文祥  吴小平  程伟 《西部医学》2007,19(5):846-847
目的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同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9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同期前路内固定14例,非内固定35例,对两组病例的疗效、并发症、病灶复发、后凸畸形矫正结果和随访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症状均明显改善,固定组植骨全部融合,病灶无复发,后凸畸形矫正明显优于非固定组,且卧床时间短,后凸畸形无加重。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同期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9.
黄南翔  刘清毅  林宏  李伟 《西部医学》2012,24(4):667-668,671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60例,受伤节段为T11~L2,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片测量伤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椎体高度的比值,了解有无复位丢失以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25个月,平均16.3个月。术中未发生置钉失败及损伤神经、血管等并发症;术后伤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椎体高度的比值较术前有明显改善;随访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未出现内固定失败。结论选择好适应证,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49例腰骶段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分析所有结核患者术前、术后3月以及末次随访时ASIA损伤分级、腰骶角、椎间隙高度及血沉、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9~27月,平均15.7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其中2例结核脓肿复发,1例规范化用药后治愈,1例经前路手术治愈。末次随访时,所有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出现。神经功能ASIA分级:术前有神经障碍者41例,术后3月29例改善;末次随访时39例改善。术后3月、末次随访腰骶角分别为(27.13±3.78)°、(25.93±3.75)°,高于术前(19.08±4.32)°(P<0.001)。术后3月、末次随访椎间隙高度分别为(10.40±0.50)mm、(9.90±0.48)mm,高于术前的(7.92±0.45)mm(P<0.001)。血沉由术前(49.6±14.8)mm/h减小至末次随访(5.2±2.1)mm/h,C反应蛋白由术前(18.3±7.5)mg/L降至末次随访(1.8±0.7)mg/L改善明显(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