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3年6月至1997年12月,我们经右前外侧胸切口行体外循环心内直机术67例。现将其经验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全组67例,男对例,女36例;年龄3-M岁,平均15.5岁。其中房间隔缺损42例,室间隔缺损18例。合并动脉导管本闭3例,永存左上腔静脉2例。二尖瓣替换4例,左房粘液瘤摘除3例。2.手术方法:全组均取仰卧位,右侧肩背部及臀部垫高30度,右上肢肩关节前举屈肘固定在麻醉支架上;右臀部伸展,同时消毒右侧腹股沟。女性切口沿乳房皱折至右锁骨中线或胸骨旁。少女切口在第5肋间下并沿着肋间的弧线。男性切口在第5肋骨上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右胸前外侧微创小切口行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56例实施了直视微创心脏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手术径路为经右胸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采用股动脉、股静脉建立体外循环,经右房切口实施房室缺修补术、经房间沟或右房切口实施瓣膜置换手术,术后评估手术效果。并与行常规正中开胸心脏手术25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微创手术组有5例患者因体形肥胖术野暴露困难而延长手术切口;3例有右侧胸腔黏连,予游离胸膜腔后继续心脏手术;其余患者手术过程较顺利,均获成功,无死亡患者。其平均手术时间为(183.5±65.2) min,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59.2±21.5) min,心脏停跳患者平均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4.3±24.6)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平均机械通气时间(7.0±3.1) h,术后24 h平均胸腔积液引流量(289.4±117.2) mL,平均住院时间(10.5±4.2) d,未见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微创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两组间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手术组较常规手术组总手术时间略长但术后胸管引流量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右胸前外侧小切口直视下可完成微创径路房室缺修补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对患者生理及心理创伤小,安全易行。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期短,切口美观,在适用范围内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心脏手术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心脏外科微创新技术。方法:20例患者,行主动脉瓣替换术者经第2肋间正中横切口,行室缺修补、房缺修补及二尖瓣替换术者经后胸骨旁纵切口,儿童8 ̄10cm,成人10 ̄12cm;升主动脉阻断18 ̄110min。结果: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其中8例(40%)未输血。结论: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出血少等优点,但其视野小,操作要求高,遇有特殊情况时处理较困难,应严格掌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技术在右胸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减少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16例右胸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的进行情况.结果 本组心脏停跳下手术160例,139例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87%,21例除颤1-3次复跳;单纯房间隔缺损56例在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下手术,56例全部顺利脱机.结论 右胸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中,体外循环技术的正确应用,利于心脏成功复苏及术后顺利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心脏外科微创新技术。方法:20例患者,行主动脉瓣替换术者经第2肋间正中横切口,行室缺修补、房缺修补及二尖瓣替换术者经后胸骨旁纵切口,儿童8~10cm,成人10~12cm;升主动脉阻断18~110min。结果: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其中8例(40%)未输血。结论: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出血少等优点,但其视野小,操作要求高,遇有特殊情况时处理较困难,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自 1999年 10月至 2 0 0 2年 5月 ,我们采用心脏手术右前侧胸斜切口进行婴幼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 34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资料 本组男 16例 ,女 18例。年龄 5 0天~ 3岁 ,其中≤ 2个月 2例 ,2~ 12个月 12例 ;体重 3 5~ 14 5kg。室间隔缺损 2 3例 ,继发孔房缺 6例 ,法乐四联症 2例 ,法乐三联症 1例 ,先天性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 1例 ,部分房室管畸形 1例。合并畸形 :继发孔房缺 3例 ,动脉导管未闭 5例 ,卵圆孔未闭 6例 ,左上腔畸形 2例。均经彩超、心电图及X光胸片确诊。1 2 手术方法及体外循环 均采用右前侧胸斜形切…  相似文献   

7.
李小兵  张儒舫  关嫩洁 《西部医学》2011,23(9):1686-1688
目的总结婴幼儿右腋下小切口微创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管理经验。方法在142例婴幼儿右腋下小切口微创心内直视手术中,采用复方电解质注射溶液、红细胞、血浆、20%人血白蛋白、万汶等预充,血液稀释后红细胞压积20%~30%。CPB采用常温60例,浅低温67例,中低温15例。心肌保护应用高钾晶体停搏液。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0~45(26.28±7.55)min;CPB时间20~65(39.28±10.66)min;呼吸机辅助时间1.5~8(3.6±1.38)h;监护时间8~48(34.01±11.00)h。术后胸引量10~100(37.35±21.72)ml。60例不停跳、82例停跳手术均自动复跳。5例出现皮下气肿,无其它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婴幼儿右腋下小切口微创心内直视手术术中注意重要脏器保护、选择合适流量和个体化管理是手术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
10kg以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 4月~ 2 0 0 1年 1 2月我院对 3 9例体重在 1 0kg以下婴幼儿施行心内直视手术 ,本文总结其体外循环方法和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 9例患儿中男2 1例 ,女 1 8例。年龄 4 5天~ 3 6个月 ,平均 1 6个月。体重 4~ 1 0kg,平均8.2kg。全组患儿室间隔缺损 (VSD)伴肺动脉高压 (PH) 2 6例 ,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PDA)伴PH 3例 ,房间隔缺损 (ASD)伴PH 2例 ,ASD合并PDA伴PH 1例 ,肺动脉瓣狭窄合并VSD、ASD、PDA各 1例 ,法洛四联症 (TOF)2例 ,TOF合并PDA 2例。1 .2 体…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措施。资料上海胸科医院自1998年1月~1999年12月期间共施行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56例,均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年龄范围6~42岁,体重范围18~86kg,体表面积范围0.75~2.11m^2。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修补房间隔缺损于第四肋间进胸,插特定制作的长形的带导芯的主动脉供血管和直角腔静脉引流管。体外循环采用常温体外循环全身灌注方法,全体外开始后可用38℃温水保温。心内操作时,鼻咽部温度保持在34℃左右。体外循环即将结束时,复温至鼻咽部温度达38.5℃体外循环中应用中深度血液稀释方法,转流中血细胞压积维持在17%~22%。为了减少库血的应用,术中还应用了自身血回收机,以尽力回收切口中出血。结果 本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20~6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38min,心脏停跳时间为5~41min。术中维持动脉平均压60~80mmHg,中心静脉压维持为0~10cmH2O,术中尿排出量300~1200ml。术中心脏自动复跳率为93%。全组体外循环均顺利,无意外故障发生。结论 小切口微创手术的体外循环有其特殊性,掌握好小切口心脏手术体外循环中各个环节,是保证手术顺利、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我们于2002年2月2003年6月期间共施行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74例,均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结果:使用特殊直角静脉引流管和进口主动脉引流管行多种体外循环灌注,运用胶体预充维持血细胞压积,患者术中平稳,术后恢复快,切口愈合好,具有关观,创伤小的特点。结论: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和器材有其特殊性,掌握好小切口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的各个环节,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右胸小切口瓣膜置换手术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右胸小切口行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3例在体外循环下经右胸小切口行瓣膜置换术患者,其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8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4例,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3例,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0例。13例同期行三尖瓣DeVega环缩术。手术切口长5~6cm,左端起自胸骨旁1cm,沿第3肋间。选择同期78例接受常规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主动脉阻断时间40~86min,平均(55±8)min,体外循环时间60~115min,平均(80±9)min;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38±4)min,(58±4)min,P﹤0.001]。术中平均失血(368.4±15.3)ml,显著少于对照组[(412.1±19.6)ml,P﹤0.001]。结论经右胸小切口行心脏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美观、恢复时间短,但体外循环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13.
1997年3月-2000年4月,我院对48例心脏手术采用了4种不同径路的小切口,对不同径路的手术,我们在体外循环管理中采取了相应的配合措施。取得出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微创心内直视手术1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微创心内直视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右胸外侧小切口、第四肋间入胸行二尖瓣替换,房、室间隔缺损修补,冠状动脉瘘矫治等手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重大并发症。术后胸腔引流液平均120ml,99 例未输异体库血及血浆。术后平均住院10 .4d ,105 例随访5 ~26 个月,无并发症及远期死亡,均恢复正常学习及生活。结论 经右胸外侧小切口施行的微创心内直视手术,具有创伤轻、失血少、切口美观、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心脏手术28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心脏跳动的体外循环技术完成心内直视操作的手术方法。方法: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后,体温降至31~34℃,MAP维持在6.67~10.67kPa,保持冠脉的血液供应,让心脏在“空跳”状态下完成288例各种心内直视操作。结果:全组死亡3例,术后均无空气栓塞并发症。结论:心脏跳动的心脏外科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技术,绝大部分心内直视操作都可在这种技术下完成。  相似文献   

16.
介绍在海拔2200米的高原地区开展右侧小切口经肋间进胸,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总结我院1995年9月至1998年12月间,应用右腋下及右前外侧小切口长6-10cm经第4肋间进胸,在体外循环下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二尖瓣置换,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共60例。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此切口适用于右房切口入路的心内缺损修补,瓣膜置换等常见心脏手术。但对于复杂心脏手术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右胸小切口行心脏手术的可行性。方法总结518例经右胸小切口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室间隔缺损(VSD)256例,房间隔缺损(ASD)229例,肺动脉狭窄(PS)18例,法洛四联症(TOF)7例,主动脉瓣替换(AVR)5例,二尖瓣替换(MVR)2例,左房黏液瘤(LAM)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二次开胸止血2例,肺不张3例。结论经右胸小切口行心脏手术具有出血少、关胸快、美观,且不破坏胸廓的连续性,防止术后鸡胸等优点,是患者及家属乐意接受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微创心脏手术166例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微创手术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1998年5月~2000年9月,微创心脏手术166例。男45例,女121例。年龄1~57岁,平均14.6岁。根据年龄、不同病种和肥胖程度不同,采用右前外乳腺下弧形切口、右腋下斜形切口及正中小切口完成手术。结果 166例患均治愈出院,恢复良好。结论 微创心脏手术,切口小、损伤轻、安全、恢复快、美观,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孕妇心脏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孕妇心脏直视手术行体外循环 (CPB)管理的经验。 方法  2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孕妇 ,体外循环时不作全身降温处理 ,动脉灌注流量 3.0~ 3.7L·m-2 ·min-1。期间连续监测胎心率。 结果  2例患者术中经过平稳 ,术后恢复良好 ,3个月后行剖宫产各娩出 1名健康男婴。 结论 为确保母婴安全 ,孕妇CPB应采用常温、高流量灌注 ,维持较高MAP和合适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技术。方法分析我院近两年65例70岁以上患者,体外循环中中度血液稀释,应用康斯特保护液(HTK)一次灌注进行心肌保护,部分应用4∶1冷血停搏液顺灌-开放升主动脉前温血灌注心肌。灌注中采用中高流量2.4~2.8 L/(m2.min),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体外循环时间42~406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2~186 min,心脏自动复跳43例,自动复跳率66.1%。术后死亡6例,59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个性化灌注方案,加强围术期体外循环管理及重要器官保护,及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体外膜肺支持技术,可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