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陈兰  陈妹琼 《实用医技杂志》2009,16(10):806-807
<正>慢性宫颈炎是已婚妇女常见病、多发疾病,也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多见的一种炎症性疾病,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最常见的病变[1,2]。目前对慢性宫颈炎还无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该病复发率高,且是宫颈癌的诱因之一[3],其病因复杂,近十余年我国重视了生物病因的研究并证明与单纯疱疹毒(HSV)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因此用干扰素  相似文献   

2.
张彩霞 《右江医学》2010,38(1):69-70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病,多由急性宫颈炎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转变而来,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其病因主要是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目前,慢性宫颈炎的治愈率几乎可以达到100%,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是局部治疗。我院妇科门诊采用宫颈电圈切除术与外用溃疡散联合治疗慢性宫颈炎,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宫颈糜烂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研究证明积极治疗慢性宫颈炎后,普查发现宫颈癌的发病率有下降趋势。因此,积极治疗慢性宫颈炎是预防宫颈癌的一种有效措施。鉴于目前治疗宫颈炎的方法和药物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及缺点。我们在研究宫颈糜烂与单纯疱疹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感染及端粒酶激活与维吾尔族子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对32例维吾尔族宫颈癌、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33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应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PCR—TRAP(重复序列扩增)法进行HPV16及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1)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依次为:CIN〉宫颈癌〉慢性宫颈炎;(CINⅢ级〉(TINⅠ、Ⅱ级(P〈0.05)。端粒酶活性水平:CIN〉宫颈癌〉慢性宫颈炎(P〈0.05);CINⅢ级〉(CINⅠ、Ⅱ级(P〈0.05)。(2)HPV16阳性表达率依次为:宫颈癌〉CIN〉慢性宫颈炎(P〈0.05)。(3)宫颈组织中HPV16及端粒酶协同阳性表达率为:宫颈癌〉CIN〉慢性宫颈炎(P〈0.05);(4)HPV16及端粒酶在宫颈癌早期与晚期、高分化与中低分化组织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宫颈鳞癌与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16感染和端粒酶激活与维吾尔族子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端粒酶激活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慢性宫颈炎是已婚女性常见病及多发病,更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之一。随着人们保健意识增强,患者对慢性宫颈炎,尤其是宫颈糜烂的治疗愈加重视。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5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根据慢性宫颈炎相关诊断标准。结果:慢性宫颈炎以局部治疗为主,可采用物理、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案。结论:由于药物治疗恢复慢,所以物理和手术治疗更乐于被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PV16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c-myc、P53表达产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18例慢性宫颈炎、28例CIN、4例宫颈浸润性腺鳞癌和55例宫颈浸润性鳞癌HPV16 E6 DNA及其蛋白和c-myc、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浸润性宫颈癌HPV16 E6 DNA及其蛋白、P53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而c-myc蛋白阳性率则明显低于慢性宫颈炎组,P53蛋白阳性率与HPV16 E6 DNA的检出率之间并无负相关关系。结论:HPV16 E6 DNA的检出及c-myc蛋白的低表达和P53蛋白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p16INK4a蛋白在蒙古族患者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蒙古族患者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蒙古族患者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慢性宫颈炎和子宫平滑肌瘤病变组织石蜡切片,分为宫颈癌组25例、CIN组35例、慢性宫颈炎组20例和子宫平滑肌瘤组20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石蜡切片组织中p16INK4a蛋白表达。结果:蒙古族患者宫颈癌、CIN、慢性宫颈炎、子宫平滑肌瘤组织中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74.3%、25.0%和10.0%。多个样本比较的K-W H秩和检验,宫颈癌组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CIN组、慢性宫颈炎组和子宫平滑肌瘤组(P<0.05)。结论:p16INK4a蛋白可以作为筛选蒙古族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一种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端粒酶激活与维吾尔族子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应用TRAP—ELISA(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法检测32例宫颈癌,25例各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3例慢性宫颈炎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端粒酶刚性率依次为:宫颈癌〉CIN〉慢性宫颈炎,(P〈0.05)。CINⅡ、Ⅲ级〉CINI级,各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端粒酶活性水平:宫颈癌〉CIN〉慢性宫颈炎;CINⅡ,Ⅲ级〉CINI级。端粒酶在宫颈癌早期(Ⅰ期,Ⅱ期)及晚期(Ⅲ,Ⅳ期)之间无差异(P〉0.05),在宫颈癌高分化及中低分化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及在宫颈鳞癌与腺癌之间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维吾尔族宫颈癌的发生与端粒酶的激活有关,端粒酶激活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9.
宫颈电挖术治疗慢性宫颈炎129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斌  陈坚 《广西医学》2004,26(8):1198-1199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病,经久治疗不愈可诱发宫颈癌。目前对病情较严重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宫颈电挖术是一种有效的根治慢性宫颈炎、预防宫颈癌的方法。我科于2001年始行宫颈电挖术治疗慢性宫颈炎129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阴道镜在诊断早期宫颈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宫颈疾病患者300例进行阴道镜检查。结果:急性宫颈炎30例,慢性宫颈炎200例,宫颈癌前病变(即重度非典型增生)13例,宫颈癌57例。结论:阴道镜可提高早期宫颈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解脲支原体在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输卵管和宫颈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在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输卵管和宫颈检测的特点.方法检测63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病例组)和35例因其它良性疾病而同时切除输卵管且术中未发现输卵管病变患者(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和输卵管黏膜UU.结果病例组宫颈和输卵管阳性率分别25.5%、34.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宫颈与输卵管UU检测相关系数为0.883(P<0.05),一致率高达95.7%(P>0.05).结论UU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症密切相关;宫颈分泌物UU检查能较好地反映输卵管UU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共283例阴道镜异常图像下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宫颈浸润癌13例,宫颈原位癌9例。宫颈CIN59例。宫颈慢性炎症119例,宫颈HPV感染12例。宫颈尖锐湿疣6例。结论阴道镜下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早期诊断宫颈病变的重要方法,尤其可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及提高诊治质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介绍上海市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及提高诊治质量的经验。方法 通过子宫卵巢心且,定期开展宫颈癌防治工作;(1)调查宫颈癌的高危因素;(2)探索普查优选方案;93)分析宫颈癌误诊原因;(4)每年统计宫颈癌的标化率;(5)比较1995年妇科三癌(宫颈、子宫、卵巢癌)的标化率。结果 (1)宫颈癌的发病年龄50岁以上者占95.8%。(2)提高了读片质量。(3)1998年共误诊5例,延误就诊了3例,漏诊2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rkB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以指导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宫颈炎、60例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和20例宫颈癌中Trk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宫颈组织中TrkB蛋白呈阴性表达,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呈阳性表达,TrkB蛋白的表达强度随病变程度增加而增加,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rkB在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分流诊断中有重要意义,有望作为早期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标志物,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彭慧霞  宗璐  曲群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1):987-989
目的 :探讨 CD44v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对 1 0例正常宫颈上皮、1 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 CIN)、1 0例原位癌及 30例宫颈浸润癌标本中 CD44v6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中 ,CD44v6无阳性表达。在宫颈CIN→原位癌→宫颈浸润癌中 ,阳性表达呈上升趋势。CD44v6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有淋巴结转移者 CD44v6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CD44v6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颜莹  王淑芹  黄浩 《河北医学》2006,12(8):739-741
目的:评价影视阴道镜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78例宫颈病变妇女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图像观察及病理检查。结果:宫颈细胞学检查378例宫颈病变患者发现异常63例,占16.7%,经阴道镜下病理活检确诊为慢性宫颈炎31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59例,宫颈原位癌1例,宫颈浸润癌4例。分别占88.36%,10.32%,0.26%,1.06%。结论:影视阴道镜能准确取组织活检,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及宫颈癌,对诊断女性宫颈疾病结果准确、可靠、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叶文珏 《河北医学》2001,7(8):703-705
目的:探讨复发性念珠菌外阴阴道炎(PVVC)反复发作的诱因,寻找合理治疗的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34例RVVC患者常规做真菌学和滴虫检查、宫颈炎检查,询问既往史、七项不良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史,既往复发时的治疗情况。结果:与RVVC直接的诱因(糖尿病、口服避孕药、 妊娠13例(38.2%),与个人不良生活卫生习惯的有关因素21例(61.8%)P<0.05。宫颈轻度糜烂7例,宫颈中度糜烂15例,宫颈重度糜烂12例(无一例宫颈光滑者)。共34例RVVC患者既往共治疗81次,短期治疗77次(95.1%),长期治疗4次(4.9%)P<0.001。结论:个人不良生活卫生习惯之因素在RVVC中是不可低估的原因之一,一旦发生VVC或是RVVC都应合理用药,长期巩固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宫颈糜烂, 降低复发,提高卫生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8.
对1963~1992年本院收治的4057例宫颈癌患者的发病年龄、结婚年龄、初产年龄及产次逐一进行分析,发现25岁以下无一人患病;41~60岁的患病比例明显增大;尤以46~50岁的患者居首位。同时还发现患病与早婚、早育及多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Donovanosis is a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 which presents with genital ulceration and inguinal lymphadenopathy. Rarely, it presents with extra-genital manifestations. We present a case of disseminated donovanosis with cervical ulceration, massive pelvic lymphadenopathy, osteomyelitis of the wrists and septic arthritis of the knees and right elbow. A 23-year-old gravida two presented with wasting, oedema, ascites, bilateral iliac lymphadenopathy, anaemia and a large ulcer of the cervix uteri. Two months later in the outpatient clinic, she was much improved but still had post-coital bleeding and a hyperaemic cervix, suggestive of persistent infection. The course of antibiotics was therefore repeated.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a specimen from colposcopic biopsy of the cervix uteri revealed granuloma inguinale. She improved after several courses of antibiotics, blood transfusion, surgical débridement and aspiration of affected joint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对宫颈肿瘤细胞的黏附与黏附抑制作用。方法采取30例妇女宫颈脱落上皮细胞,与乳酸杆菌震荡培养1-3h、经革兰染色观察宫颈脱落上皮细胞上乳酸杆菌的黏附指数。取对数生长宫颈癌Hela细胞与乳酸杆菌共同培养1-72h,观察不同时间段宫颈癌细胞乳酸杆菌的黏附指数以及细胞活力变化。结果1)乳酸杆菌对宫颈脱落上皮细胞有很好的黏附作用:在培养2h黏附指数达高峰(活菌组39.44±2.5;灭活组85.1±2.9);灭活组黏附指数在共培养2、3h均明显高于活菌组(P〉0.01)。2)乳酸杆菌对宫颈癌细胞的黏附作用开始随着培养时间增加逐渐增加,两组黏附指数在共培养12h达高峰(活菌黏附指数为25.69±3.1;灭活菌黏附指数为90.49±2.6),之后逐渐降低。3)在共培养开始短时间内乳酸杆菌并不影响细胞活力;活菌组共培养12h、灭活组共培养24h宫颈癌细胞活力开始下降。结论乳酸杆菌能很好的黏附并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灭活乳酸杆菌对宫颈细胞以及宫颈癌细胞有着更好的黏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