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CDCA于1924年由鹅胆汁分离得到。1950年已从胆酸出发用化学方法合成。1972年报道口服CDCA 0.75~4.0g/d可使胆固醇胆石溶解。药理:CDCA能抑制肝微粒体的β-羟基-β-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及胆固醇7α-羟基化酶,从而降低胆固醇及胆汁酸的合成。服用CDCA后经肠道循环,可补充减少了的内原性胆汁酸,相对地只  相似文献   

2.
从猪胆膏中分离纯化鹅去氧胆酸的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现军  张晓梅 《河北医药》2006,28(2):147-148
鹅去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CDCA),又称3α,7α-二羟基-5β-胆烷酸,是动物体胆汁中的一种生化物质,临床上不仅用作溶解胆固醇类结石和纠正饱和胆汁的药物[1],还具有显著的平喘、抗炎、镇咳和祛痰作用[2,3].鹅去氧胆酸可以作为昂贵的熊去氧胆酸合成原料,它们都是治疗胆道疾病的有效药物[4].  相似文献   

3.
<正> 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都是人和动物体内合成的一种生物化学物质。前者在1848年首次发现在鹅胆汁中,1924年定名为鹅去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 CDCA),化学名3α,7α,—二羟基-5β-胆烷酸。1968年国外开始研究其药理作用,1969年发现CDCA对  相似文献   

4.
胆石病发病率较高,常见的胆石是胆固醇结石(CS)和胆色素结石(PS)。胆石病的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手术疗法,资料表明,胆囊切除术是不可取的,术后残石率,并发症和复发率均较高。本文就国内外的胆石溶解药物作一简介。1 口服溶石药物1.1 鹅去氧胆酸(CDCA)Salen 等认为口服CDCA 可扩大胆酸池,降低胆固醇饱和度,抑制肝内β-羟-β-甲基戍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的活性,减少胆固  相似文献   

5.
<正> 鹅去氧胆酸(CDCA)化学名为3α、7α一二羧基-5β-胆烷酸,主要用于治疗胆固醇型的胆石症临床常用剂型为胶囊剂,由于鹅去氧胆酸是难溶性药物,其吸收受剂型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临床用药有效,本文对乌鲁木齐生化制药厂生产的六个批号胶囊剂进行溶出度测定,为制定药品标准,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依据。材料样品系乌鲁木齐市生化制药厂生产的鹅去氧胆酸胶囊,共选择六批产品。方法与结果一、溶出度测定 1.测定比较值E  相似文献   

6.
胆石症是一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据统计,发病率约占10%。近年来,发现给胆固醇胆石症患者服用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简称CDCA),能使胆石逐渐溶解,此后,陆续有临床报道。 CDCA与其它胆汁酸一样,是以和甘氨酸或牛磺氨酸相结合的形式,存在于人或畜禽胆汁中,在人胆汁占45%,为含量最高的一种胆汁酸,在肝细胞中由胆固醇合成。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7.
熊脱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是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CDCA)的7β-羟基差位异构体,正常人胆汁中仅含微量。由于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故UD-CA 的药物动力学研究主要在人体进行。药效学研究:体外对胆固醇的溶解能力和溶解动力学的研究提示,胆固醇在UDCA 及其  相似文献   

8.
鹅去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CDCA),化学名:3α,7α-二羟基-5β-胆烷酸,为七十年代开发的胆石溶解剂,也是合成熊去氧胆酸(urso deoxycholic acid;UDCA)的原料。其制备可直接从禽胆汁提取,或用脱氢胆酸生物转化成二羟基-12-氧代胆烷酸,然后用黄鸣龙法还原;但以胆酸为起始原料的半合成法,工艺成熟,适合于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鹅去氧胆酸(CDCA)抗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BV2细胞与CDCA 25~100μmol·L~(-1)预孵育2 h,加LPS 200 mg·L~(-1)继续培养22 h,采用Griess试剂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内环氧合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和G蛋白偶联受体5(TGR5)mRNA表达水平。BV2细胞与CDCA 25~100μmol·L~(-1)预孵育2 h,加入LPS 200 mg·L~(-1)继续培养1 h,Western印迹法检测NF-κB、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磷酸化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NF-κB入核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培养基中NO含量显著增加(P<0.01);COX-2和iNOS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TNF-α,IL-6和IL~(-1)β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TGR5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并且NF-κB,IκBα和AKT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5,P<0.01),NF-κB入核增多。与模型组相比,CDCA显著减少培养基中NO含量(P<0.01),降低COX-2和iNOS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显著下调TNF-α,IL-6和IL~(-1)βmRNA表达(P<0.01);显著上调TGR5 mRNA表达(P<0.01)。与模型组相比,CDCA显著降低NF-κB,IκBα和AKT磷酸化水平(P<0.05,P<0.01),并观察到NF-κB核转位减少现象。结论 CDCA可显著抑制LPS诱导BV2细胞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TGR5、抑制Akt/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0.
据不完全统计 ,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在我国的发病率约 5 %~ 7% ,目前较常见的疗法为手术疗法及非手术疗法两种。寻找适宜的药物疗法受到了当今医药界的重视。作者主要对目前胆结石的药物疗法作简要的介绍。1 鹅去氧胆酸 (CDCA)与熊去氧胆酸 (UDCA)CDCA应用的时间较长 ,UDCA是其异构体。UDCA的适应症、疗效、复发率等与CDCA类似 ,但其副作用较小 ,价格较贵。因这两种药的溶石效果有限 ,目前临床主要用于胆固醇含量高 ,胆结石直径小于 10mm ,且胆囊管道畅通 ,胆囊功能良好的病人。目前国外有些学者建议CDCA与UDCA各取半量联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