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们在本研究中采用端粒片段扩增(TRAP)法检测膀胱癌组织端粒酶活性 ,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预测膀胱癌复发方面的作用 ,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 :膀胱移行细胞癌 44例 ,其中男 2 8例 ,女 16例 ,年龄 2 7~ 82岁 (平均 5 4岁 ) ,肿瘤分期为 :G119例、G2 12例、G313例 ;PTa13例、PT112例、PT2 10例、PT3 49例。初次发病 2 6例 ,复发 18例。随访 2~ 3年。2 .标本采集及端粒酶提取 :术中切除标本立即置液氮中冷冻备用。另 18例非肿瘤正常膀胱组织作对照用。膀胱癌组织 5 0mg研碎 ,适量磷酸盐缓冲液洗 ,离心收…  相似文献   

2.
端粒酶活性在人膀胱肿瘤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病理类型的膀胱肿瘤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改良TRAP法测定91例膀胱肿瘤组织标本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8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78例检测到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94%,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也有14%的检出率,8例膀胱乳头状瘤组织中4例检测到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50%,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检出率为12%,端粒酶活性在不同临床病理类型的膀胱肿瘤及癌旁组织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膀胱肿瘤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对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抑制端粒酶活性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抑制端粒酶粒酶活性各市县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具有5′-d(TTAGGG)-3′序列的硫代磷酸反义寡核苷酸(PS-ODN)与膀胱癌EJ细胞共培养,观察细胞内端粒酶活性变化。细胞生长状态及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结果 经PS-ODN处理的膀胱癌细胞内端粒酶活性下降或消失,细胞生长状态受到明显抑制,并出现细胞凋亡特有的形态变化。结论 具有5′-d(TTAGGG)-3′序列的PS-ODN能够抑制膀胱癌细胞内的端粒酶活性,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膀胱癌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酶 (Telomerase)与细胞衰老及细胞分裂过程密切相关 ,尤其在恶性肿瘤组织中存在异常高的端粒酶活性[1] 。本实验应用改良的端粒酶重复扩增(TRAP) 微孔板杂交法检测尿液和膀胱冲洗液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 ,探讨其在膀胱癌诊断方面的价值。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 :丙甲基磺酰氟 (PMSF)为德国Merck公司产品 ,诱变剂CHAPS(3 [(3 (cholamidopropyl) dimethylammoni ao) ] )、β巯基乙醇 (BME)购自美国Sigma公司 ,链霉蛋白抗生素 (Streptavidin)、酶标抗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抗体、酶标板、对照用试剂 ,端粒酶 酶联免疫吸附试…  相似文献   

5.
端粒,端粒酶与膀胱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随细胞的增殖缩短,端粒酶的激活可维持端粒的长度和功能,肿瘤细胞中有端粒酶的表达,并在不同肿瘤,不同期级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本文在对端粒和端粒酶认识的基础上综述了膀胱癌中端粒长度的变化端粒酶活性表达的研究进展,以及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在膀胱癌诊断中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膀胱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 42例膀胱癌及其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 结果  3例正常膀胱组织端粒酶表达均阴性 ;42例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表达阳性 35例 (83 .3 % ) ,癌旁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 7例 (16 .7% ) ;浸润癌或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者端粒酶表达阳性率高于非浸润癌或无转移者 ,但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端粒酶是膀胱癌较理想的肿瘤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端粒、端粒酶与膀胱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随细胞的增殖缩短,端粒酶的激活可维持端粒的长度和功能,肿瘤细胞中有端粒酶的表达,并在不同肿瘤、不同期级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本文在对端粒和端粒酶认识的基础上综述了膀胱癌中端粒长度的变化端粒酶活性表达的研究进展,以及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在膀胱癌诊断中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端粒动力学改变与端粒酶活化间的关系及其在大肠癌形成演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TRAP-ELISA法检测58例大肠癌及其中30例相应癌旁组织、远癌切端肉眼正常粘膜组织和6例良性大肠疾患端粒酶活性。Southern-blot-ECL法对上述30例大肠癌患者T、P、N不同位点和6例良性大肠疾患的粘膜进行平均端粒长度测定结果 T组TRFS值较P、N组明显缩短,而端粒酶活性表达T组(91.4),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们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PCR-b。dtelomericrepeat。pllflcatlonprotocal,TRAP)并加以改进,分别对4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随机选取的40例给直肠癌标本均经病理学确诊。术后分别切取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肠粘膜后,置液氮中冻存。端粒酶检测试剂盒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提供。端粒酶活性的定性检测采用瑞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主要步骤由裂解、扩增、电泳及银染组成,反应参数为:94t/3OS;58t/30S;72℃/30S;循环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端粒酶抑制剂对膀胱癌BIU-87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TRAP-ELASA法检测端粒酶抑制剂反义硫代寡核苷酸(asONS)对膀胱癌BIU-87细胞及其细胞裂解物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asONS能够部分抑制人膀胱癌BIU-87细胞端粒酶的活性,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asONS与细胞裂解物直接作用组同作用细胞组相比,端粒酶活性下降的更为明显.结论 asONS如何有效通过细胞膜将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膀胱癌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检测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改良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银染方法,分别对膀胱癌组织、正常膀胱组织,以及膀胱癌患者和非尿路上皮肿瘤患者的尿脱落细胞、膀胱冲洗液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12例正常膀胱组织均无端粒酶活性,48例膀胱癌组织中44例(91.7%)端粒酶阳性。膀胱癌患者尿液及膀胱冲洗液中脱落细胞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83.3%(40/48)和87.5%(42/48)。12例分化良好(G1级)膀胱癌患者中,尿液和膀胱冲洗液中脱落细胞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75.0%(9/12)和83.3%(10/12)。结论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敏感性高,可用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和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2.
膀胱肿瘤端粒酶活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瑞粒酶活性与膀胱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TRAP法46例膀胱癌组织端粒酶提取液以及10倍、100倍稀释液分别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6例膀胱癌组织有38例(82.6%)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端粒酶活性强度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数目无关(P均>0.05);而G3肿瘤端粒酶活性强度较G2和G1肿瘤明显增高,P<0.01;浸润性肿瘤(T2-4)较浅  相似文献   

13.
膀胱癌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膀胱癌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RAP)法 ,检测 2 4例膀胱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 结果  2 4例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 10例 (42 % ) ,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与原发灶癌病理分级分期相关 ,并与癌复发相关。 结论 膀胱癌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判断膀胱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为基础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TRAP法),对5例正常膀胱组织、4例膀胱炎症组织、42例膀胱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进行检测。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炎症组织无端粒酶活性,膀胱癌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率76.2%,癌旁组织阳性率为26.2%,端粒酶活化与膀胱癌分期分级呈正相关。结果提示:端粒酶活化与膀胱癌浸润发展密切相关,癌旁组织端粒酶活化提示肿瘤微浸润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胃癌组织中端粒酶表达的状况及其临床意义,研究非放性 TRAP 检测端粒酶的可行性。方法用 TRAP 银染法检测58例胃癌及相应患者的正常胃粘膜,12例胃腺瘤和9例胃溃疡组织的端粒酶表达情况。结果 58例胃癌组织中49(84.5%)例端粒酶表达阳性,正常粘膜无一例检测到端粒酶活性(P<0.001),12例胃腺瘤,9例胃溃疡组织中各有1例检测到端粒酶活性。胃癌组织端粒酶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 TNM 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端粒酶是一种较理想的胃癌肿瘤标记物,TRAP 银染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对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对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CR-CLISA法检测尿液中脱落的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并以肾癌及非肿瘤患者的尿标本对照。结果:59例尿路上皮癌患者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率为88.1%,而肾癌患者为10.0%,非肿瘤患者为20.0%,前者与后两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临床分期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17.
Telomerase activity in skeletal sarcoma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ackground: Telomerase is a ribonucleoprotein that adds TTAGGG nucleotide repeats onto the ends of eukaryotic chromosomes to maintain telomere integrity. Somatic cells do not express telomerase and stop dividing when the chromosomal ends are shortened critically after many cell divisions. Immortal cell lines and cancer cells apparently have telomerase activity that contributes to an unlimited number of cell cycles. The purpose of our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elomerase activity is expressed in primary malignant tumors of the skeletal system when compared to adjacent normal tissue. Methods: Fresh tumor and normal tissue was collected from 14 patients (10 males, 4 females; age range, 8 to 76 years) and protein extraction performed. The tumors included seven osteosarcomas (three examined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two chondrosarcomas, two spindle cell tumors, one hemangiopericytoma, one chordoma, and one adamantinoma. Telomerase activity was analyzed by using a highly sensi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based assay (telomere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 [TRAP]). Results: Telomerase activity was found in 8 of 14 sarcoma patients (57%) using the TRAP assay. Compared to HeLa cell extract (positive control), telomerase activity in the tumor specimen ranged from 0 (in osteosarcoma) to 11.7% (in hemangiopericytoma). There was variation in the number of telomeric repeats generated by telomerase. At least five telomeric bands (e.g. 50, 56, 62, 68, 74 bp) in a ladder pattern had to be present before telomerase activity was considered positive in our analysis. Conclusions: Telomerase activity may be an oncogenic sustaining event helping to maintain the transformed phenotype seen in malignant tumors of the bone. The degree of telomerase activity varies among skeletal malignancies, but was less than that observed in HeLa cells. The majority of osteosarcomas showed no telomerase activity.  相似文献   

18.
胃癌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胃癌组织中的活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银染 T R A P 方法检测94 例胃癌组织、12 例胃腺瘤、9 例胃溃疡和58 例癌旁正常胃粘膜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94 例原发胃癌组织中检出端粒酶阳性81 例,阳性率为86 .2 % 。正常粘膜无1 例检测到端粒酶表达,12 例胃腺瘤有1例表达端粒酶阳性,在9 例胃溃疡组织中有1 例检测到端粒酶表达,12 例胃腺瘤有1 例表达端粒酶阳性,在9 例胃溃疡组织中有1 例检测到阳性端粒酶表达。胃癌与正常粘膜组端粒酶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01) 。端粒酶活性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 T N M 分期无明显相关( P> 0 .05) 。结论 测定胃癌端粒酶活性对胃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粘质沙雷菌苗膀胱灌注前后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粘质沙雷菌苗膀胱灌注前后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 采用改良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RAP) 银染方法检测 2 0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肿瘤组织灌注前后的端粒酶活性。 结果 灌注后肿瘤组织端粒酶阳性率 5 0 % (10 / 2 0 )明显低于灌注前的 90 %(18/ 2 0 ) ,P <0 .0 5。用药前“ -”、“ ”、“ ”、“ ”患者分别为 2例、2例、10例、6例 ,用药后分别为 10例、6例、2例、2例 ,P <0 .0 1。 结论 粘质沙雷菌苗膀胱灌注可明显降低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 ,可能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