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肿瘤免疫基因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免疫基因治疗包括肿瘤细胞疫苗、免疫细胞疫苗、多肽疫苗、病毒细菌载体疫苗和DNA疫苗等。构建新型载体、提高治疗的靶向性、寻找新的靶基因、正确评价临床疗效及简化疫苗的制备过程是今后可能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自杀基因治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基因治疗肿瘤近年来在国内外研究较多并已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的进展 ,从自杀基因治疗作用体系机制及其旁观者效应、增强自杀基因转导效率方面的载体应用和肿瘤特异性靶向性转导、自杀基因与免疫系统反应的关系、自杀基因与靶向性放射性核素治疗、免疫因子及自杀基因 3种方法的联合应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胡锦跃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0,20(1):1-4
转染B7基因使肿瘤细胞表达B7共刺激分子后,瘤细胞提供双信号活化T细胞,使具有免疫原性的瘤细胞诱导有效的抗肿瘤免疫。以此瘤细胞作为疫苗治疗已形成的肿瘤取得了部分疗效。共转染B7基因和细胞因子基因等使抗肿瘤免疫得到进一步加强,对肿瘤的疗效也有进一步的提高。转染B7基因诱导免疫反应的作用在人肿瘤细胞系中也得到了证实。对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深入研究中,发现了一些制约免疫反应的因素,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最终为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5.
基因治疗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疗法,随着大量临床前工作的进行,人们也开始逐步开展临床实验。自1989年起,基因治疗经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到1995年底止,已批准的临床试验方案已有100多个,耗资上百亿美元,治疗病人数达79例,其中针对癌症的就有sl例。癌症的本质是基因的病变,所以基因治疗被视为攻克癌症的希望疗法。其基本思路有两个:一是修正异常表达基因或添补缺乏基因。二是引人有治疗作用的其他来源基因。基于这两个思路,人们设计了许多方案,并开展了不懈的临床前研究,试图早日把其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腺病毒载体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然而某些组织和细胞表面缺乏或低表达其相应的受体,使得腺病毒不能有效感染并发挥作用。研究新型重组腺病毒载体使之特异性感染靶器官,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已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研究的热点。靶向基因治疗可通过靶向性导入和靶向性基因表达调控等策略来达到。本文介绍了重组腺病毒载体系统靶向改造及在肿瘤基因治疗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腺病毒载体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然而某些组织和细胞表面缺乏或低表达其相应的受体,使得腺病毒不能有效感染并发挥作用。研究新型重组腺病毒载体使之特异性感染靶器官,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已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研究的热点。靶向基因治疗可通过靶向性导入和靶向性基因表达调控等策略来达到。本文介绍了重组腺病毒载体系统靶向改造及在肿瘤基因治疗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B7/BB1分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细胞激活抗原B7/BB1的基因导入黑色素瘤细胞株、转染的细胞失去了在体内形成肿瘤的能力。本文对B7/BB1分子的发现及生物学特性和在肿瘤免疫、基因治疗中的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减毒的沙门氏菌是一种非病原性细菌,能靶向肿瘤并产生局部抗肿瘤的效应。减毒的沙门氏菌能选择性地在肿瘤组织中复制,表达编码治疗性蛋白的效应基因是肿瘤基因治疗有应用前景的一种途径,这种方式也将成为目前实体瘤放疗、化疗的一种辅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侯香萍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6,29(6):384-387
脱氧核酶是利用体外分子进化技术获得的一种具有酶活性的DNA分子。概述了脱氧核酶的结构特点、修饰和设计策略、催化特点、在基因治疗中的优势及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治疗工具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细胞色素P450治疗肿瘤是一种新的基因治疗方法,对提高肿瘤化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非常大的潜力。这种方法的首要目标就是选择性地使细胞色素P450在肿瘤细胞内超量表达。P450酶系降解的前药大部分在肿瘤内活化,提高了肿瘤细胞内药物的相对浓度,减小药物对其它组织的细胞毒性。本文概述了可被细胞色素P450降解的用于肿瘤治疗的前药以及重组细胞色素P450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1型糖尿病的基因治疗主要分为替代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和调节基因治疗3部分。替代基因治疗主要是将一段能分泌胰岛素的基因导入患者个体体内,来弥补和纠正胰岛素的缺乏;免疫基因治疗是建立在"1型糖尿病是一种与免疫相关的疾病"理论基础上,通过调节免疫减少自身胰岛的损伤来促进胰岛素分泌;而调节基因治疗是一种崭新的理论,其是针对胰岛β细胞发生、发育、分裂的过程中所需调节因子进行基因治疗。近10年来,这3种治疗都有一定的发展和突破,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不同的区域及种族的 BRCA1 / 2 基因突变频率差异较大, 着重分析海南西部地区乳腺癌患
者 BRCA1 / 2 基因的突变状态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5 年 10 月 ~ 2020 年 12 月在海南西部中
心医院住院并确诊为原发性乳腺癌的 256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 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DHPLC) 筛查乳腺癌患者是否存在 BRCA1 / 2 基因突变, 分析 BRCA1 / 2 基
因突变状态及 BRCA1 / 2 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 并随访分析患者 5 年生存情况, COX 回归分析影响患者
预后的因素。 结果 256 例乳腺癌患者中共检出 53 例患者发生 BRCA1 / 2 基因突变, 其中 BRCA1 突变率
12. 11 % (31 / 256), BRCA2 突变率 8. 59 % (22 / 256), 其中有害变异率为 7. 03 % (18 / 256)。 BRCA1 / 2 基
因突变患者家族病史、 妇科疾病史、 乳腺疾病史、 雌激素受体 (estrogen receptor, ER)、 原癌基因 (CerbB2) 蛋白阳性比例以及临床病理分级、 临床分期与未突变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患者总
体生存率为 83. 59 % , BRCA1 / 2 基因突变者生存率低于未突变者 (P< 0. 05), COX 回归分析显示, BRCA1 /
2 基因突变、 乳腺疾病史、 临床分期、 CerbB-2 阳性、 CEA、 CA199 均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
(P< 0. 05)。 结论 通过 DHPLC 可有效筛查海南西部地区乳腺癌患者 BRCA1 / 2 基因的有害变异, BRCA1 / 2
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基因治疗是指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可移植性,可在体内长期存活,可使治疗基因在患者体内长期稳定地表达,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来源于HIV的慢性病毒载体因为可有效转染处于静止状态的造血干细胞而成为研究热点。造血干细胞的基因治疗技术逐渐成熟且已应用于一些疾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音乐疗法在肿瘤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在肿瘤临床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音乐疗法配合抗肿瘤治疗。观察了128例肿瘤患者。结果:治疗组心理测试(SDS,SAS,MMPI,HAMD)及免疫指标(T-C亚群,NK-C活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说明音乐疗法能调节肿瘤患者情绪,优化情感效应,改善躯体症状,增强免疫功能。高动体内积极因素,提高机体的自我调解力。 相似文献
17.
Effects of Cytokine Gene Therapy on Particulate-Induced Inflammation in the Murine Air Pouch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Retroviral vectors encoding the human IL-1 antagonist (IL-1Ra) gene and the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soluble receptor (sTNF-R) gene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n in vivo model of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orthopedic wear debris. Air pouches established in BALB/c mice were injected with 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 particles to provoke an inflammatory reaction, and infected with retroviral vectors expressing IL-1Ra, sTNF-R or a LacZ marker gene. Pouch membranes and fluids were harvested after 48 or 72 hours for analyses. Positive PCR reactions for Neo genes were observed specifically in DNA extracted from the membrane of retroviral-infected pouches. ELISA assay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human IL-1Ra in pouch fluid from DFG-IRAP-Neo transduced mice, but not control animals.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IL-1Ra gene transfer was associated with markedly decreased inflammation in the model, with resolution of the edematous phase of the reaction, decreased pouch fluid accumulation, and lowered macrophage influx. The data suggest that the air pouch model represents a useful tool to evaluate gene therapy, and demonstrate that IL-1Ra gene therapy may be an appropriate therapeutic approach to inflamm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贝母素乙对结肠癌细胞生长以及裸鼠成瘤的影响.方法体外试验检测贝母素乙对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以及Ki67、PCNA、VEGF、E-cadherin、N-cadherin、HIF-1α、Akt/p-Akt表达水平;构建结肠癌移植瘤裸鼠模型,分析贝母素乙体内抗肿瘤活性及HIF-1α、VEGF、Akt/p-Akt表达影响.结果贝母素乙能够明显抑制SW480细胞克隆增殖和侵袭(P<0.05),降低Ki67、PCNA、N-cadherin、E-cadherin、HIF-1α、p-Akt/Akt表达量(P<0.05),升高Vimentin表达水平(P<0.05),还可以抑制肿瘤增长,抑制移植瘤组织Ki67、VEGF、HIF-1α、p-Akt/Akt表达(P<0.05).结论贝母素乙可能通过抑制Akt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克隆增殖、侵袭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探讨逆转录病毒 (retrovirus ,RV )载体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HSV1 tk )基因转染 ,联合抗病毒药物核苷类似物羟甲基无环鸟苷 (ganciclovir,GCV )对人卵巢上皮癌细胞系TYK细胞杀伤过程中所产生的旁观者效应。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LNTK5质粒转入包装细胞PA317后 ,以滴度最高的PA317病毒上清液感染TYK细胞 ,遗传霉素G418筛选后 ,得到带有HSV1 tk基因的TYK细胞。将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培养后 ,给予 10 μg/mlGCV ,4d后用MTT法计算细胞存活率 ,观察旁观者效应。PLNTK5质粒成功转入PA317细胞 ,病毒滴度最高者为 6× 10 5cfu/ml。用病毒上清液感染TYK细胞 ,成功地得到了表达HSV1 tk的卵巢癌细胞株TYK/tk。混合培养结果显示 ,TYK/tk细胞占混合细胞 10 %时 ,低浓度的GCV就可使一半以上的细胞杀死 ,证明了HSV1 tk/GCV治疗方法存在着旁观者效应。逆转录病毒可介导HSV1 tk基因转入TYK细胞并获稳定表达 ,HSV tk/GCV系统存在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20.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治疗中的安全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治疗中安全性的最大危险是产生有复制能力的逆转录病毒(RCR)。本实验对经3T3扩增的样品进行 S~+L~-分析、标记拯救分析和PCR扩增方法检测RCR。比较三种方法,标记拯救分析比S~+L~-分析结果容易判断,且PCR可以从10~5个无病毒基因的细胞中检测出一个带有病毒基因的细胞。3T3扩增可提高灵敏度约10倍。安全性是基因治疗首要考虑的问题,本方法为其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