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西沙群岛鼠型动物及体外寄生虫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94年4~5月对西沙群岛鼠型动物及体外寄生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群岛有鼠型动物2目2科2属3种,数量组成以臭最高,褐家鼠次之,黄胸鼠最低。寄生的恙螨1科3属3种,地里纤恙螨为优势种;革螨1科1属3种,毒厉螨占优势;蚤1科2属2种,印鼠客蚤占优势。平均带虫指数和带虫率,恙螨为2.26和42.98%,革螨为0.68和18.88%,蚤为0.73和25.70%,而带虫指数和带虫率均较高的鼠型动物,恙螨为臭,革螨为黄胸鼠,蚤为褐家鼠和黄胸鼠。鼠型动物及体外寄生虫在各种类型生境和各岛的分布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茂名口岸鼠形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虫的种群和消长情况,对相关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风险进行预测。方法 采用一般的病媒生物调查方法和血清学检测方法。结 果鼠形动物有2目2科4属7种,蚤有1种,革螨有2科5属6种,恙螨有2科5属12种,硬蜱有1科1属1种。年度动物染蚤、革螨、恙螨、硬蜱感染事分别为8.8%、39.2%、31.1%、4.0%,感染率最高的动物分别为褐家鼠、黄毛鼠、海南屋顶鼠、黄毛鼠。年度动物染蚤、革螨、蒜蠕、硬蜂感染指数分别为0.2、3.5、36.3、0.1,感染指数最高的分别为褐家鼠、黄胸鼠、黄毛鼠、海南屋顶鼠、板齿鼠。血清学检测发现斑疹伤寒阳性22份,感染率10.00%;恙虫病阳性16份,感染率7.27%;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阳性7份,感染率3.18%;钩端螺旋体阳性1份,感染率0.45%。结论 茂名口岸地区存在恙虫病、HFRS发生和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闽东耕作区的鼠类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闽东耕作区的鼠类及其体外寄生虫。方法:笼捕活鼠,进行鼠及体外寄生虫分类鉴定。结果:鼠类隶属啮齿目鼠科9种,食虫目科2种;种群的空间配置,从边缘地带住宅到山地灌木林区依次为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臭、卡氏小鼠、黄毛鼠、黑线姬鼠、水麝、社鼠、针毛鼠和白腹巨鼠。鼠体外寄生虫有恙螨2科3亚科12属27种,其中水纤恙螨为一新种,高山真棒恙螨为我省新纪录;革螨3科11属13种;蚤2总科4科9属11种。结论:基本摸清该地区鼠类及其体外寄生虫本底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南海地区鼠形动物及体外寄生虫的调查结果。获鼠形动物16种,优势种为黄毛鼠、针毛鼠、海南屋顶鼠和臭鼩鼱。革螨7种,优势种为毒棘厉螨;恙螨7种,优势种为地里纤恙螨;蜱10种,优势种为长须血蜱、粒形硬蜱;蚤3种,优势种为印鼠客蚤。平均带虫指数和带虫率;革螨为5.86和53.46%,恙螨为15.01和47.50%。蜱为1.71和27.37%,蚤为0.24和5.96%。  相似文献   

5.
南澳、南澎列岛鼠形动物与体外寄生虫群落组成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南澳、南澎列岛鼠形动物及体外寄生虫种群数量、密度、组成和分布。方法:现场采用等距法捕鼠及检取体表寄生虫,实验室分类、鉴定、统计。结果:南澳岛鼠形动物种群密度为23.47%,种类有2目2科3属7种,分属啮齿目鼠科6种,食早目QuJing科1种,褐家鼠数量组成最高,占42.61%;恙螨2科3属5种,地里纤恙螨占65.09%;革螨15产1属3种,纳厉螨占58.51%;蜱1科2属2种,粒形硬蜱占65.49%;蚤2科2属3种,印鼠客蚤占67.77%。带虫指数和带虫率,恙螨以褐家鼠和社鼠较高,分别为37.78和34.38、75.51%和62.50%;革螨以社鼠和针毛鼠较高,分别为4.38和4.10、75.00%和70.00%;蜱以白腹鼠最谪,为3.50和66.67%;蚤以小家鼠和黄胸鼠较高,分别为3.203.0480.00%和53.85%。南澎列岛鼠形动物密度为34.58%,各类分属啮齿目鼠科2种,褐家鼠组成最高,占95.28%;恙螨2科3属3种,革螨1科1属2种,蜱1科2属2种,蚤1科2属2种,其组成较高的分别有地里纤恙螨占98.60%,纳厉螨82.69%,粒形硬蜱51.81%,印鼠客蚤69.70%。结论:南澳、南澎列岛鼠形动物及体外寄生虫数量大,其优势种群均分别为褐家鼠、地里纤恙螨、纳厉螨、粒形硬蜱和印鼠客蚤。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了解中海石油南海西部基地鼠形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虫的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方法]2002年3月~2003年2月,采用皿肿夹夜法和笼捕法对鼠形劝物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捕获鼠形动物2目3科4属7种;寄生虫2种;蚤类2科2属2种;革螨1科2属2种。鼠体年染蚤率23.7%,染革螨率36.2%;染蚤率最高的是褐家鼠、染革螨率最高是的海南屋顶鼠;年蚤染指数0.7;年革螨指数1.8;蚤指数最高的是褐家鼠,革螨指数最高的是海南屋顶鼠。染蚤率最高和最低月份分别是5月和8~12月,染革螨率最高和最低月份分别是11月和9~10月;蚤指数最高是3月,最低是8~12月;革螨指数最高是11月,最低是8—9月。年均鼠密度为1.2%,最高月份是7月,为4.2%,最低月份是8、12月,为0。[结论]中海石油南海西部基地具备鼠疫疫源地条件。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鼠类及其体表昆虫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鼠及其体表携带蜱、蚤、革螨、姜螨的种群构成、分布。方法:在全市居住区、农耕区、山区设11个点,以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捕获的鼠类经鉴定后采集体表昆虫,计算鼠带虫(蜱、蚤、革螨、恙螨)率和指数。结果:共获鼠形动物625只,捕鼠率为11.07%,啮齿目动物560只,分1科3属10种,其中褐家鼠占65.71%;食虫目动物65只,分1科1属1种,蜱分2属2种,粒形硬蜱占87.29%;蚤分3属3种,印鼠客蚤占98.56%;革螨分2属3种,毒厉螨占91.94%;姜螨分4属6种,西沙无前姜螨占27.12%,鼠带蜱、蚤、革螨、恙螨率分别为7.09%、9.29%,15.37%,7.40%。指数分别是0.17、0.30,0.80,1.28。结论:居住区的优势鼠种是褐家鼠,农耕区的优势鼠种是褐家鼠、黄毛鼠,黄胸鼠,山区优势鼠种是褐家鼠,施氏屋顶鼠,粒形硬蜱,印鼠客蚤、毒厉螨,西沙无前恙螨分别是蜱类、蚤类、革螨、恙螨的优势种,蜱、蚤、革螨、恙螨主要寄主分别是施氏屋顶鼠,黄胸鼠,黄毛鼠,施氏屋顶鼠。  相似文献   

8.
[目的]查明舟山老塘山港区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本底情况,为预防控制检疫传染病与防止医学媒介生物的输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4年9月~2005年7月期间,在老塘山港区选择室内、荒草地、绿化区3种代表性生境,鼠密度调查采用夹夜法,体表寄生虫调查时,将捕获动物用乙醚麻醉后采集并分类、鉴定。[结果]发现医学媒介生物4目5科8属10种。其中鼠形动物2目2科5属6种,以黄毛鼠为优势种(占61.96%);体表寄生虫,有蜱螨目的革螨2科2属3种和蚤目1科1属1种,革螨以毒厉螨(65.56%)为优势种;蚤类仅适存病蚤1种。恙螨与蜱未检获。鼠密度季节消长呈单峰型,革螨呈双峰型(7月和11月)、蚤类表现为春季高峰型(3月份)。[结论]本次调查初步查明了老糖山港区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本底情况;发现适存病蚤1种为舟山市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我国东北中朝俄边境地区鼠染体外寄生蚤、革螨、恙螨的率及指数。方法笼日法捕鼠,采集其体外蚤、革螨和恙螨。结果在6县(市)捕获鼠类10种,捡蚤2433只,鼠总染蚤率为52.2%,指数为1.7,其中大仓鼠染蚤率(73.8%)及指数(5.4)最高。采获革螨7497只,鼠总染革螨率为58.3%,指数为3.8,其中大林姬鼠的染革螨率最高(68.0%),大仓鼠染革螨指数最高(12.8)。采获恙螨9295只,鼠总染恙螨率为31.0%,指数为6.8,其中红背Ping染恙螨率最高(92.0%),东方田鼠染恙螨指数最高(51.3)。结论对东北中朝俄边境地区鼠染体外寄生蚤、革螨和恙螨的率和指数进行研究,为开展鼠及体外寄生虫的防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海石油南海西部基地媒介生物种群及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了解中海石油南海西部基地媒介昆虫和鼠形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虫的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方法蚊类调查采用人工小时法;蝇类用笼捕法及手网捕捉法;鼠形动物用夹夜法和笼捕法。结果蚊类有2亚科4属4种,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65.4%,最高和最低密度月份分别是2和7月,年平均密度为32.0只/人工小时。蝇类有6科20亚科57属129种,以金蝇为优势种,占笼捕总数的63.4%,最高和最低密度月份分别是2和11月,年均密度是36.6只/(笼·日)。鼠形动物有2目3科4属7种,体外寄生虫4种,其中蚤有2科2属2种,革螨有1科2属2种。年度鼠形动物染蚤率23.7%,染革螨率36.8%,感染率最高的分别是褐家鼠和海南屋顶鼠。年度鼠形动物染带蚤指数为0.7,染带革螨指数为1.8,感染指数最高的鼠形动物分别是褐家鼠和海南屋顶鼠。动物体蚤感染率最高和最低月份分别是5和8~12月,鼠密度年平均1.3%。结论南海西部基地存在传播登革热和霍乱的媒介昆虫,具备鼠疫疫源地的条件,要坚持综合治理,预防登革热、霍乱和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三峡重庆库区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蚤种类及密度状况,为预防控制鼠、蚤传播的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夹夜法开展鼠形动物密度监测和种类调查;采用鼠笼法捕活鼠麻醉后梳检体表寄生蚤查染蚤情况.结果 2009-20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平均鼠密度为1.58%,其中室内鼠密度为1.56%,室外为1.60%;捕获鼠形动物2315只,隶属于2目2科11种,四川短尾鼩、小家鼠和褐家鼠为优势种类,分别占捕获总数的38.75% 、25.14%和19.27%.鼠体平均染蚤率为6.74%;总蚤指数为0.29;共检获鼠蚤5种,分别为缓慢细蚤(占79.16%)、印鼠客蚤(占1.08%)、不等单蚤(占2.54%)、偏远古蚤(占8.90%)和猫栉首蚤(占8.32%).结论 三峡重庆库区存在鼠疫、钩端螺旋体病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重要储存宿主鼠种及鼠疫重要传播媒介印鼠客蚤;鼠形动物结构较为丰富,但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和染蚤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16个县(市)黄胸鼠体表恙螨种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云南省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体表恙螨的寄生、种类组成、优势种及其空间分布型.方法选取云南省16个县(市)作为调查点,在现场用鼠笼加食饵诱捕黄胸鼠,收集耳壳及耳窝全部恙螨,用Hoyer's液封片后在显微镜下分类、鉴定.恙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用分布型指数中的聚块指数(m*/m)测定.结果在所调查的16个县(市)中,从13个县(市)捕获黄胸鼠725只,共采集恙螨2 710只,经鉴定隶属3亚科10属42种.印度囊棒恙螨(Ascoschoengastia indica)、微板无前恙螨(Walchia micropelta)、李氏囊棒恙螨(A.leechi)、蒙大微恙螨(Microtrombicula munda)为优势螨种,其带螨率和螨指数较高,依次分别为6.8%、5.5%、3.9%、4.3%和1.65、0.64、0 43、0 42.结论黄胸鼠体表恙螨种类复杂,数量丰富,呈聚集型分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950~2000年间湛江地区鼠形动物种群的动态变化。方法 收集整理湛江地区50年来的鼠疫监测资料,依次按年代进行鼠形动物的分类统计。结果 50年来共捕获家栖、野栖鼠形动物2目7属11种共计237831只,其中家栖鼠形动物2目3属4种157412只,以黄胸鼠为优势种,臭鼩鼱和褐家鼠为常见种;野栖鼠形动物2目7属8种共计80419只,以黄毛鼠和板齿鼠为优势种,海南屋顶鼠和臭鼩 鼱为常见种。结论 在城镇家栖鼠类中,褐家鼠已逐渐取代黄胸鼠的优势种群地位,但在农村家栖鼠类仍以黄胸鼠为主。野外生境黄毛鼠的数量在逐年减少,但板齿鼠的数量在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为查清我省东部山区清原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和恙螨分布情况,于1986年3月至1987年2月进行了现场调查。结果:(1)捕鼠199只,隶属7属8种,其中黑线姬鼠占54.27%,为优势种,而且带螨率较高(75.0%),鼠密度在6、8和10~11月先后出现3个高峰,以8月份最高;(2)收集恙螨1791只,其中日本新恙螨占50.98%,为优势种,季节高峰在10月。结论:日本新恙螨在该疫源地HFRS传播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这为进一步开展病毒学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5.
2002-2008年宁德市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宿主动物及媒介昆虫的监测,及早发现鼠疫疫情,采取防制措施。方法采用笼日法捕鼠,对捕获的活鼠进行分类鉴定,采其肝脾及血清检测F1抗体和检蚤,并计算鼠密度、染蚤率、蚤指数等。结果家栖鼠主要为褐家鼠和黄胸鼠,野栖鼠主要为黄毛鼠和板齿鼠;室内外平均鼠密度分别为7.46%和2.90%。家栖鼠平均染蚤率42.00%,总蚤指数为1.19,鼠体寄生蚤以印鼠客蚤占绝对优势。结论虽然历史疫区的宿主和媒介种类构成保持稳定,密度低,且媒介蚤指数呈下降的趋势,但仍应开展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异常信号,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鼠疫复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摸清驻山东省部队营区及其周围恙螨宿主及其体表恙螨的种类、优势种群,为预防恙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驻山东省部队营区及周围作为调查点,收集啮齿动物耳壳和耳窝全部恙螨,用Hoyer's液封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于1990-2010年在驻山东省17个地(市)区的部队营区共捕获啮齿动物937只,经鉴定分为2目,其中啮齿目有3科5属9种,食虫目仅1种;褐家鼠(55.60%)为优势种,黑线姬鼠的带恙螨指数(15.90)最高,带螨虫种类(9种)最多.收集并检出恙螨8917只,经鉴定隶属7属16种,脆弱瓦甲恙螨分布于所调查各营区且为优势螨种(37.24%),纤恙螨属共检测出7种恙螨,占全部恙螨种类的43.75%.结论 驻山东省部队营区及其周围恙螨宿主种类较多,做好灭鼠工作是预防恙虫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