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共刺激分子CD28、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 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Taqman 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0例NSCLC患者、3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50例健康人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28、CTLA-4、PD-1、PD-L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人相比,NSCLC及肺良性疾病患者CD28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PD-1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CTLA-4 mRNA及PD-L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肺良性疾病患者相比,NSCLC患者4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NSCLC患者CD28 mRNA表达低于Ⅰ+Ⅱ期患者( 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CD28 mRNA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D-1 mRNA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P<0.05)。结论 NSCLC患者B7-CD28家族分子表达异常是其免疫功能紊乱和疾病恶化进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分子 1(PD-1) 、 配体(PD-L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 28 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肝 癌组)TACE 治疗前后外周血及 20 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标本, 流式细胞仪检测 CD4 + T、 CD8 + T 细胞及抗原提呈细胞(APC)表面 PD-1、 PD-L1 的表达, 并随访 PD-1、 PD-L1 表达与肿瘤分化、 疗效的关系。结果??肝癌组外周血CD4+ T、 CD8 + T细胞及APC表面PD-1、 PD-L1表达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肝癌组均高于对照组 ; 治疗前后肝癌组外周血 CD4 + T、CD8 + T 及 APC 表面 PD-L1 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 ; CD4 + T、CD8 + T 及 APC 表面 PD-1 表达也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细胞分化差的肝癌组患者外周血 PD-1、PD-L1 表达较高 ; 治疗效果差的肝癌组外周血PD-1、PD-L1 表达较高。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 PD-1、PD-L1 表达升高,治疗前后监测 PD-1、PD-L1 表达可能预测患者预后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患者肝组织内淋巴细胞及PD-1的表达。方法取10例HBV-ACLF患者的肝脏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另各取1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LiverCirrhosis Group,LC)、6例健康人(Healthy Control Group,HC)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了解不同组肝脏上CD4、CD8、PD-1及其配体PD-L1的表达情况。结果 HC肝组织很少表达CD4、CD8、PD-1及PD-L1,HBV-ACLF和LC在肝组织汇管区及炎症区四者表达均上调,且HBV-ACLF组表达高于LC组(P〈0.05)。结论 PD-1/PD-L1的升高可能与HBV-ACLF病情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外周血B7-CD28/CTLA-4(CD152)T淋巴细胞活化协同刺激分子在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GH)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GH患者和1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86及CD4+/CD8+T淋巴细胞中B7-CD28/CTLA-4的表达。结果GH患者恢复组与对照组比较,CD80、CD86的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CD80、CD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恢复组CD8+/CD28阳性表达显著高于非复发组(P〈0.05);非复发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组的CD4+/CD152、CD8+/CD152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非复发组(P〈0.05)。其余各组间CD4+/CD152、CD8+/CD152及CD4+/CD28、CD8+/CD28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诱导CD80、CD86、CD28和CD152活化增殖,高表达负性共刺激分子和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通过多种机制抑制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CD279)及其配体PD-L1(CD274)、PD-L2(CD273)在HLA-B27阳性和阴性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LA-B27阳性和阴性AS患者外周血CD8阳性淋巴细胞CD279、CD274和CD273的表达水平。结果 CD279、CD274和CD273在三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CD279、CD274和CD273在HLA-B27阳性AS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水平与HLA-B27阴性AS患者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而HLA-B27阴性AS患者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HLA-B27阳性AS患者CD279、CD274和CD273的表达水平比HLA-B27阴性AS患者高,可能与疾病的慢性化和迁延不愈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除湿方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气虚湿盛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协同刺激分子 PD-1/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MGⅠ、Ⅱ型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给予益气除湿方联合基础西药(强的松或嗅吡斯的明)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强的松或嗅吡斯的明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周,采用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QMG)进行疗效评价,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上PD-1和CD4+单核细胞上PD-L1的表达,同时作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0.0%,对照组显效率为45.0%,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协同刺激分子PD-1/PD-L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协同刺激分子PD-1/PD-L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腹泻、恶心、呕吐。结论益气除湿方可以明显改善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协同刺激分子PD-1/PD-L1的表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程中程序性死亡因子(PD-1)在CD8+T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乙型肝炎(AHB)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样本,以正常体检者外周血样本作对照组(HC),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分子的表达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同时检测血清ALT水平。统计分析PD-1在急慢性HBV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HBV DNA载量及ALT的相关性。结果发病期的AHB、CHB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的PD-1均明显高于HC组(P均〈0.01),且两组病人在治疗后PD-1表达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均〈0.05)。发病期AHB组PD-1的表达与ALT水平正相关(r=0.378,P=0.0395),与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r=0.0468,P=0.477);发病期CHB组PD-1的表达与HBV DNA水平正相关(r=0.441,P=0.0148),与ALT水平无相关性(r=0.135,P=0.477)。结论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PD-1的表达水平均被上调,急性乙肝患者PD-1的上调与肝脏损伤相关,而慢性乙肝患者PD-1的上调与病毒的复制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reg及其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分子的表达,探讨Treg和PD-1表达在SLE中的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SLE患者组、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T细胞中的CD4+CD25highTreg和CD4+CD25lowT细胞的比例,及其PD-1分子的表达率。结果:CD4+CD25highTreg在SLE患者组外周血中CD4+T细胞的比例(0.63±0.31)%与正常对照组(2.07±0.74)%相比明显降低(P〈0.05),该亚群细胞上PD-1+的百分率(24.99±18.65)%与对照组(6.97±1.92)%相比显著增高(P〈0.05);CD4+CD25lowT细胞的百分率(13.40±8.47)%及其PD-1+的百分率(2.70±3.06)%与正常对照组(20.16±11.89)%和(0.43±0.3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CD4+CD25highTreg数量下降及其PD-1分子表达上调可能在SLE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0):1377-1380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女性血清性激素水平与Th1/Th2平衡、外周血CD28、CTLA-4、PD-1、PDL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妇科就诊的围绝经期女性和绝经女性作为围绝经期组和绝经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清并测定Th1、Th2细胞因子及内皮损伤标志分子的含量,采集外周血并测定Th1、Th2细胞含量及CD28、CTLA-4、PD-1、PD-L1的mRNA表达量。结果:围绝经期组和绝经组女性外周血中Th1细胞的绝对值以及血清中IFN-γ、IL-2、ET-1的含量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28、CTLA-4、PD-1、PD-L1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周血中Th2细胞的绝对值以及血清中IL-4、IL-10、NO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绝经组女性外周血中Th1细胞的绝对值以及血清中IFN-γ、IL-2、ET-1的含量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28、CTLA-4、PD-1、PD-L1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围绝经期组,外周血中Th2细胞的绝对值以及血清中IL-4、IL-10、NO的含量显著低于围绝经期组;外周血中Th1、Th2细胞的含量与ET-1的含量及CD28、CTLA-4、PD-1、PD-L1的mRNA表达量具有相关性。结论: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的降低会影响Th1/Th2的平衡,进而造成内皮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及其亚群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变化特征及其临床关联性。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4例CHB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及其亚群初始T细胞(TN)、中央记忆T细胞(TCM)、效应记忆T细胞(TEM)、终末效应记忆T细胞(TEMRA)的频数及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水平,同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病毒学指标等临床资料。使用SAS 9.1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应用Mann-Whitney U test分析组间差异,应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HB患者的TEMRA亚群在CD8^+T细胞中的频数显著降低(P=0.012),总CD8^+T细胞(P=0.018)及其TEM亚群(P=0.004)表面PD-1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相关性研究显示,CD8^+TEM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显著正相关(r=0.554,P=0.040)。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中PD-1阳性的CD8^+TEM频数升高,且与外周血中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内HBV复制的活跃性可能与外周血中CD8^+T细胞的活化状态,特别是其TEM亚群上PD-1的高表达关联。  相似文献   

11.
肝衰竭病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肝衰竭的主要发病原因、发病率及地域分布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HBV感染不同阶段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PD-1(program death factor-1)分子的基因定量表达情况,探讨PD-1表达水平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集并筛选HLA-A2阳性的31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9例急性恢复期乙型肝炎患者(AHB)、15例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LC)和10例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总T细胞内PD-1的mRNA水平,同时测定其配体PD-L1、PD-L2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记物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同时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以各基因在正常对照组的定量表达水平为基础值,HBeAg阳性CHB组T细胞内PD-1和PBMCs内PD-L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HBeAg阴性CHB组和AH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但与L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PBMCs内PD-L2的mRNA水平在各实验组中无明显差异(P均>0.05)。在所有检测的CHB患者中,外周血T细胞内PD-1表达水平在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07拷贝/ml)明显高于低病毒载量组(HBV DNA<107拷贝/ml)和正常对照组,且与血清HBV病毒载量成正相关(r=0.41,P<0.01),但与血清AL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外周血T细胞中PD-1基因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尤其是在HBeAg阳性组和高病毒载量组明显上调,提示T细胞高表达的PD-1可能通过与其配体PD-L1作用而抑制T细胞免疫应答,并导致病毒持续感染。  相似文献   

13.
耿楠  陈新月 《中国病案》2011,12(8):63-65
目的初步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和mDCs上共刺激分子B7-H1/PD-1表达与早期病毒学应答的关系。方法纵向观察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28例CHB患者其mDCs和T细胞上B7-H1/PD-1的表达变化,分析B7-H1/PD-1表达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12周时,早期病毒学应答组患者B7-H1在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mDC上表达及PD-1在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上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非早期病毒学应答组患者,两组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0.009,0.009,0.009,0.042,0.004,0.017,0.004。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抗病毒疗效可能与CHB患者mDCs和T细胞上B7-H1/PD-1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其配体(PD-L1)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指标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以2017年5月—2018年5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接收诊治的79例AECOPD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4+、CD8+ T细胞中PD-1、PD-L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指标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此病预后的因素。 结果 与健康体检者相比,AECOPD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明显升高,CD8+ T细胞明显下降(P<0.05)。AECOPD患者外周血CD4+、CD8+ T细胞中PD-1和PD-L1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者外周血CD4+、CD8+ T细胞中PD-1和PD-L1的表达水平(均P<0.05)。CD4+、CD8+ T细胞中PD-1、PD-L1表达水平与患者吸烟、咳痰量、支气管感染、气短轻重、PaO2、PaCO2、治疗依从性、使用抗氧化剂等均相关(均P<0.05)。吸烟、咳痰量、支气管感染程度、气短轻重、PaO2、PaCO2、是否使用抗氧化剂以及PD-1和PD-L1表达是影响AECOPD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 结论 AECOPD患者外周血CD4+、CD8+ T细胞中PD-1和PD-L1表达水平升高,且与临床指标及预后密切相关,推测PD-1和PD-L1可能参与AECOPD患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患者体内病毒特异性CTL细胞上免疫抑制性分子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 1,PD-1)的表达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针对HBV不同表位合成2种pentamer,同时针对CMV表位合成pentamer作为对照.采集15例HLA-A2阳性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AHB)的外周血,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病毒特异性CTL细胞表面PD-1分子表达水平及其凋亡水平;同时进行体外实验验证PD-1表达与凋亡的关系.结果 AHB患者发病早期HBV特异性的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增高的PD-1水平与HBV特异性CD8+T细胞自发凋亡呈明显正相关;体外共培养HepG2.215细胞与AHB患者CD8+T细胞,可明显诱导CD8+T细胞凋亡.结论 在HBV急性感染早期,HBV特异性CD8+T细胞PD-1表达明显升高,并明显诱导了病毒特异性CD8+T凋亡,从而避免了AHB患者肝脏遭受更为严重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存活者长期预后及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方法选取2011年11月 ~2016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存活时间超过90 d的HBV-ACLF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进行随访,记录 肝硬化发展、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发生及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并选择同期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对 照组,应用SF-36量表对ACLF存活者与常模及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共入组ACLF患者223例,根据入院时 是否合并肝硬化分为乙型肝炎组(CHB-ACLF,n=130)和乙肝肝硬化组(CIR-ACLF,n=93)。CHB-ACLF组12个月、24个月、50 个月的累计生存率为97%、95.7%和93.9%,高于CIR-ACLF组的91%、86%和74%(P=0.007)。CHB-ACLF存活者12个月、24个 月、36个月的肝硬化进展率分别是37.9%、58.4%和68.7%。Cox回归结果发现,患者入院时钠水平(HR=0.84,P=0.035)、发病 28 d内肌酐最高值(HR=1.015,P=0.026)及INR最高值(HR=2.032,P=0.006)是影响肝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CLF恢复者 SF-36量表的心理健康评分低于常模,其他维度与常模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相比,ACLF患者 在一般健康和躯体疼痛维度得分更高,其余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疾病基础不同可导致ACLF患者长期预后 有所差别。严重的急性打击事件可增加CHB-ACLF患者肝硬化的发生率,可能与肝衰竭时各器官的损害程度有关。ACLF长 期存活患者生活、社会能力无显著降低,但心理状态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共刺激分子在Behcet病患者结节红斑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Behcet病患者结节红斑中B7:CD28/CTLA-4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例Behcet病活动期患者腿或臂部结节红斑中CD4、CD8、CD19、CD68、HLA-DR、B7-1、B7-2、CD28和CTLA-4分子表达的情况进行了检测,并用双重染色方法探讨了细胞来源。结果Behcet病结节红斑中表皮约90%的细胞表达B7-1和B7-2,但无CD28和CTLA-4表达。真皮和皮下表达CD4、CD8、CD19、CD68、HLA-DR、CD1a、CD28、CTLA-4、B7-1和B7-2的细胞均显著增多。双染结果显示,100%CD4+T细胞表达CD28分子,47.9%的CD4+T细胞表达CTLA-4分子。100%CD68+细胞表达B7-1和B7-2分子。分别有74.5%和60.8%的HLA-DR+细胞表达B7-1和B7-2分子。结论CD28和CTLA-4分子主要表达于CD4+T细胞,B7-1和B7-2分子主要表达于单核巨噬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和角朊细胞。B7:CD28/CTLA-4通路可诱导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功能和活性,对Behcet病患者结节红斑的发生、炎症的持续和扩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