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叶笑妮  全小明  陆慧敏  黄梅 《新中医》2014,46(8):223-224
体质与疾病密切相关并贯穿疾病的全过程。中医体质学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从中医体质学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中医体质学与乳腺癌证候的相关性及中医体质学说指导乳腺癌的防治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为乳腺癌防治提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
中医体质学说发展历史悠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经过不断发展,目前该理论已渐趋成熟,在中医临床诊治疾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目前,乳腺癌发病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因素。虽然临床治疗乳腺癌手段较多,但是效果多不理想。该文基于中医体质学说探索乳腺癌的易感人群及防治手段,以期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医体质学与肿瘤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体质是人类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与健康、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社会,肿瘤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提高肿瘤的治疗水平、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成为关键。随着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医体质学说的不断完善,我们发现对恶性肿瘤的体质研究在临床上有一定意义,这对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也是一大促进。  相似文献   

4.
徐学功  程雪 《新中医》2014,46(9):231-233
从中医体质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中医体质学决定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转归。中医体质学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内在基础,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相关性。将中医体质学说引入到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体系中对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及转归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的体质学说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志雄 《四川中医》2007,25(12):42-43
目的:探讨《伤寒论》中有关体质学说的内容及特点。方法:研究原文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伤寒论》中有着较系统的体质学说内容,体质不仅是疾病发生的内因,而且是决定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与类型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对临床治疗有着现实指导意义。结论:体质因素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有关体质学说的内容是研究《伤寒论》时不可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人死于乳腺癌。中国乳腺癌发病的增长速度高出高发国家,在我国一些大城市乳腺癌早已成为女性第一位的恶性肿瘤^[1]。因此,重视乳腺癌的癌前期病变,及早治疗和做好乳腺癌的预防工作将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及提高生存率。乳腺癌明确的遗传易感性提示个体体质是疾病发生的内因,中医体质学说提出体质是决定疾病发展过程及证候类型演变的重要因素,借助于基因芯片技术寻找乳腺癌癌前病变易进展为乳腺癌高危中医体质类型的特异性基因谱,从基因水平确定诊断和治疗监控标准,将为发挥中医药诊疗优势,延缓、阻断甚至逆转乳腺癌癌前病变向乳腺癌进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医体质学说有着丰富的内容。先秦两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及《伤寒论》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晋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民国时期的医著都对体质学说有了进一步发挥,并充实其学说。建国后是体质学说的大发展时期,尤其是王琦教授编著的《中医体质学》一书,集历代之大成,又结合现代医学的一些观点,使中医体质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医体质学,是在历代体质学说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体质现象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生命现象,与人体的健康、疾病密切相关。笔者对近5年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成果从流调学研究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评述。  相似文献   

9.
体质现象是人生命活动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随着多学科知识与方法的引入,以及大量临床工作者的努力,中医体质学说正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本文就近数十年来体质学说的研究情况做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0.
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质与人的疾病和健康关系密切,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转归。基因多态性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基因组与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不同个体生物学性状和对疾病易感性存在差别的原因。本文作者从中医对体质学说的认识、肺癌基因多态性研究的现状以及体质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等方面对体质学说、肺癌证候和基因多态性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提出以基因多态性为切入点研究肺癌证候,将可能揭示肺癌证候的部分科学内涵,并为肺癌的客观化诊断提供新的依据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药配伍理论研究问题瞻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认为:中药配伍是指两味或两味以上的中药配合应用。配伍应是指有规律、有制度的配合、搭配。规律、制度即配伍理论。对中药配伍理论完成体系、全面的科学探索,应是迎接新世纪中药理论研究中重要的一环。包括:中药配伍理论的内涵、分类、引申,中药配伍的药效学、药剂学、化学效果的现代科学研究。最后,提出关于中药配伍理论研究组织与分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中医在大肠癌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从大肠癌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专药以及中成药等多个方面将近几年的中医药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殷东风运用中药饮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歌  殷东风  高宏 《辽宁中医杂志》2010,(11):2157-2159
研究以导师殷东风教授治疗过的4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及处方用药进行总结分析,以研究殷教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中药饮片用药规律。研究表明:殷教授在以往扶正祛邪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把调畅气机也作为扶正治疗原则之一,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基本方,配合具有清热解毒和软坚散结等作用的祛邪中药,并根据体力状况和激素受体情况调整扶正、祛邪的比重;同时,重视对症状、合并症、放化疗副作用的中医药治疗;激素受体阳性者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整个过程均应配合中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提出中药现代化即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药归经理论作为中医药理论的特色之一,其实质亦即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归经即搞清中药通过何种途径对脏腑发挥作用。因此,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是中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中药外治法在癌痛治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其药力直达病处,止痛作用迅速有效,初步探讨了癌痛的中医药外治疗法的用药思路,提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近治与远治相结合、提邪而出与攻而散之相结合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提出中药现代化即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药归经理论作为中医药理论的特色之一,其实质亦即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归经即搞清中药通过何种途径对脏腑发挥作用。因此,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是中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从病因病机、中医治疗(中医临床研究、穴位按摩、中药贴敷、灌肠)等综述中医治疗肿瘤便秘的进展。认为肿瘤合并便秘多以虚为本,导致便秘反复难愈。脾失健运,气阴不足是肿瘤便秘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领域外科手术开展的现状,为中医外科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改善中医外科发展和执业环境。方法:通过对中医开展外科手术历程和现状的掌握,提炼出当今中医领域外科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困惑,进而提出一些改进中医开展外科的思路和策略。结果:通过研究掌握了中医外科发展的主要矛盾,对中医外科发展和中医师开展外科手术的困惑原因进行解析,归纳总结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和中医师开展外科手术的局限性。结论:外科学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必须坚持是否有利于人民的原则来进行评判,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办事,恢复中医人基本的外科手术的权力。  相似文献   

19.
愈肠宁复方释药系统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药复方释药系统是在借鉴西药复方释药系统研究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依附现代医药理论研究清楚的复方物质基础,将其按复方配伍原则组合成不同释药单元,在体内完成释药过程,从而充分发挥中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整体治疗理念。作者从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研究概况出发,以愈肠宁为模型药物,初步提出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的研究思路,并客观地指出目前中药复方释药系统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To assess the current state of cancer treatment incorporating Thai traditional medicine (TTM) and to identify problems in the system, by using the health system framework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MethodsA qualita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by interviewing three groups of people involved in the healthcare system. The groups were constructed via purposive sampling of patients with cancer, caregivers and service providers. The study groups included 37 individuals from five TTM hospitals.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from October 2017 to March 2018. The interview questions wer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six building blocks of a health system framework. Free form answers from participants were analyzed and interpreted to develop the study conclusions.ResultsAll five TTM hospitals provided treatment to patients with cancer based on provincial public health policy. The policy allows patients with cancer to obtain TTM services in outpatient and inpatient departments and via home visits; most patients used outpatient services. The TTM services were primarily provided by TTM practitioners and included massage, herbal steam, herbal compress and meditation. Herbal medicines were widely used and included Benja-amarit, an anticancer formulation made from Wat Khampramong and Phytoplex. The problems included poor acceptance of TTM practitioners by other healthcare practitioners, lack of experience among TTM practitioners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cancer, lack of herbal medicine research trials, contamination in herbal medicine preparations and absence of practical treatment guidelines.ConclusionTTM is an alternative treatment modality for patients with cancer and is supported by a national policy in Thailand. To increase accountability to patients and other practitioners, TTM treatments should be refined to rely on scientific principles and practitioners of TTM should receive academic training. Practical treatment guidelines need to be established and thoroughly disseminated to TTM practition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