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女性,47岁,已婚,农民,因"多尿、多饮6年,全身皮疹3年,呕吐1d"于2009年8月15日入我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尿、多饮症状,胃纳一般,无明显体质量下降,当时在我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诊断"2型糖尿病",出院后"诺和灵30R笔芯"皮下注射降糖治疗至今.3年前出现全身暗红色片状皮疹,无明显关节肿痛,无发热,无光过敏,在浙江大学某医院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服用"强的松片、白芍总苷胶囊、钙尔奇D片、羟氯喹片"治疗,双下肢皮疹再发.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学异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液学改变情况。方法选取确诊为SLE且均处于活动期的43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制定的SLE分类标准及血液学异常的诊断标准,选取合适的观察指标,包括年龄、性别、首发症状和体征,外周血象,骨髓细胞形态检查,骨髓铁染色及相关的免疫学检查,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SLE血液系统异常的临床特点。结果①SLE的血液学异常发生率为69.8%。②SLE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均占55.8%,白细胞减少占39.5%,均以轻中度减少为主。③SLE更多侵犯二系及二系以上血细胞。④骨髓多见增生活跃,各系细胞比例及形态大多正常,粒系存在普遍的核左移;骨髓铁染色示铁储备不足;网状细胞与浆细胞均增生,淋巴细胞减少。⑤补体、免疫球蛋白水平与SLE血液学异常无相关性。⑥30例血细胞减少的病例,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常规治疗,或小剂量免疫抑制剂和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大部分治疗反应良好。结论SLE血液学异常发生率高,侵犯血系广泛。骨髓改变轻微,巨核系受累较重。治疗重点在合理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3.
4.
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液学改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液学改变特点。方法42例SLE患者全部行血象检查,部分行骨髓象、骨髓铁染色、血清铁、网织红细胞计数及Coombs’试验。结果42例中5例存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4例以AIHA为首发症状。血象正常者5例,贫血者35例,两系减少12例,三系减少9例,9例骨髓象中有8例骨髓增生明显活跃,1例骨髓增生减低,15例Coombs’试验中直接抗体阳性10例。结论血液系统异常是SLE最常见的表现,本文单纯Hb减少常见,而WBC减少或PLT减少常与其他系减少同时存在,对于血液系统异常特别是育龄女性患者,应注意进行SLE的相关筛查。对于诊断为AIHA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应警惕存在SLE的可能性,临床上应密切随诊。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120例血液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血液学变化。方法 对120例SLE患者外周血、骨髓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SLE可合并多种血液学异常,发生率达72.5%,贫血占61.7%,单纯贫血占25.0%,单纯血小板减少占10.8%,贫血合并白细胞减少占11.7%,贫血合并血小板减少占16.7%,全血细胞减少占8.3%。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外周血和骨髓象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SLE的血液学异常与免疫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7.
刘慕琴 《安徽医学》1997,18(1):43-44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可以一个脏器或某一单项症状首先出现,常易延误诊断。本文对以血液学异常为首发表现的SLEl3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在同一期间,我院确诊为SLE的122例患者(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SLE的诊断标准)中,90例有血液学异常,其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血液学异常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hythematosus,SLE)的血液学特点.[方法]对45例以血液学异常为首发表现的SLE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发的血液学异常多种多样,其中以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9例),白细胞减少(7例)为多见,分别占24%、20%及16%;其次为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症(5例),Evan's综合征(4例)和血栓形成(3例),分别为11%、9%和6.7%;较少见的自有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各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纯巨核细胞减少性血小板减性紫癜各1例,分别各占4%与2%.[结论]以血液学异常为首发表的SLE并非少见,其可经数月,数年甚至10余年后才出现SLE的典型表现,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血液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SLE患者的骨髓象及血象特点.方法对43例SLE病人的血象及骨髓象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SLE临床表现以贫血为主,占86%;另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约占53.48%;关节痛者69.76%;面部红斑65.11%,部分患者合并有口腔溃疡、脱发、四肢指趾端坏死、肝大、脾大及淋巴结肿大.SLE患者血象WBC、HB及PLT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仅1例正常;骨髓象增生活跃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可出现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及嗜酸细胞增多,可见病态造血及核浆发育不平衡,部分患者有粒系成熟受阻.红系80%以上增生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混合性贫血.巨核细胞增生正常的占65.11%,另有少数增生减低或缺如.结论SLE 临床表现不一,多以贫血、血小板减少等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骨髓象可出现原始细胞及早幼粒细胞增多,对此类"SLE相关性血液病"应与原发性血液病相区别.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血液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SLE患者的骨髓象及血象特点。方法:对43例SLE病人的血象及骨髓象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SLE临床表现以贫血为主,占86%;另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约占53.48%;关节痛者69.76%;面部红斑65.11%,部分患者合并有口腔溃疡、脱发、四肢指趾端坏死、肝大、脾大及淋巴结肿大。SLE患者血象WBC、HB及PLT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仅1例正常;骨髓象增生活跃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可出现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及嗜酸细胞增多,可见病态造血及核浆发育不平衡,部分患者有粒系成熟受阻。红系80%以上增生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混合性贫血。巨核细胞增生正常的占65.11%,另有少数增生减低或缺如。结论:SLE临床表现不一,多以贫血、血小板减少等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骨髓象可出现原始细胞及早幼粒细胞增多,对此类“SLE相关性血液病”应与原发性血液病相区别。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病,各年龄时期均可发病,儿童SLE常隐匿起病,发病初期症状不典型,表现多样,极易误诊。部分患儿可有急性发病,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现对我院就诊4例儿童隐匿型SLE随访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例1.女,4岁,因多饮、多尿2个月,发现尿蛋白阳性15 d入院。入院时查体:面色稍苍白,肝脾有肿大。骨髓象示增生活跃,粒红系及巨核未见异常,可见浆细胞比例为0.01(正常参考值0~0.021);Hb 82g/L,提示中度贫血(110~170g/L);尿蛋白(++),尿蛋白定量1.36g/24 h(0~0.12 g/24 h);钠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液系统损害的特征,将445例确诊的SLE患者根据血液学异常分为WBC减少组、PLT减少组、贫血组及全血细胞减少组,血液学正常的SLE患者为对照组.血液学正常94例(21.1%),血液学异常351例(78.9%),其中贫血249例(56.0%),白细胞减少123例(27.6%),血小板减少60例(13.5%),全血细胞减少38例(8.5%).贫血组患者的肾损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系统损害的SLE患者血C3水平更低(P<0.05),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更高(P<0.01).贫血是SLE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损害表现之一,血液系统损害的SLE患者疾病活动明显,其血C3水平更低,SLEDAI评分更高.  相似文献   

13.
以溶血性贫血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宏  苟正英 《重庆医学》1998,27(1):57-57
  相似文献   

14.
凌宗倩  曾昭宇 《四川医学》1999,20(5):530-531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以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但多为慢性溶血性贫血,以自免溶贫为首发症状就医者少见,我院收治6例以自免溶贫为首发症状最后确诊为SLE,6例均为女性,年龄13~45岁,现将一典型病例报告如下。患者,女,13岁。入院前10天因感冒服速效伤风胶囊两粒,症状好转,但出现进行性贫血。当地医院查Hb40g/L,RBC150万/mm3,网织红细胞14%,WBC.PC都在正常范围,诊断为溶血性贫血,输入全血1030毫升。贫血反而加重,解酱油色尿,Hb35g/L。患者曾一度出现心功能不全、高热、头痛…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患者女 ,2 5岁 ,因周身乏力、齿龈出血、酱油色尿 3天入院。患者于 2 5天前顺产一男婴 ,婴儿体健。查体 :T37.8℃ ,P12 8次 /min ,R 2 2次 /min ,Bp12 0 / 6 0mmHg ,贫血貌 ,双下肢皮肤可见出血点 ,淋巴结无肿大。眼睑无浮肿 ,睑结膜苍白 ,巩膜无黄染 ,齿龈少量渗血。双肺呼吸音粗 ,未闻及 口罗音。心率 12 8次 /min ,律齐。腹平坦 ,肝于肋下 2cm可触及 ,脾于肋下 1cm可触及 ,质中等 ,轻触痛 ,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多次血常规检查 :WBC(1.4~ 4 .6 )× 10 9/L ,Hb(2 0~ 4 5 )g/L ,PLT (3~ 13)× 10 9/L ,网织…  相似文献   

16.
黄霞 《重庆医学》2021,50(19):3385-338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易累及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儿童SLE占总发病人数的15%~20%,与成人比较,其病情重、进展快、病死率高.儿童SLE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但以药物治疗最为重要,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为治疗本病的一线药物,疗效肯定,为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常需辅以羟氯喹、吗替麦考酚酯等药物.近年来,利妥昔单抗和贝利木单抗等生物制剂在儿童SLE的治疗中也取得了不错效果.另外,血液净化、造血干细胞移植、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方法也逐渐用于本病的治疗,但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和以往比较,目前的综合治疗方法已使儿童SLE的疗效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血液学异常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液学异常,进一步指导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液学资料,结果:贫血最常见,占77.4%,血小板减少29例,占46.8%,血细胞减少13例,占21%,28例SLE患者行骨髓检查,大部分患者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主要表现为增生性盆血骨髓象,部分患者有轻度病态造血,18例SLE患者行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为66.7%,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血注人学异常较常见,贫血最多见,骨髓主要表现为增生性贫血,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18.
19.
庄超  常红  张秋业  朱海燕 《齐鲁医学杂志》2012,27(2):139-140,143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SLE病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SLE病儿,女∶男=5.4∶1,中位数年龄为11.5岁;首发症状以皮疹(37.5%)、发热(37.5%)、关节痛(15.6%)、水肿(12.5%)最多见;临床表现以发热(71.9%)、皮疹(62.5%)、水肿(28.1%)、头痛(28.1%)、出血(25.0%)、关节痛(25.0%)最多见。辅助检查:血液系统以贫血最多见(40.6%);泌尿系统以血尿(56.3%)、蛋白尿(43.8%)最多见;免疫学指标以抗核抗体(ANA)阳性(96.9%)、抗双链DNA抗体(dsDNA)阳性(84.4%)、抗核小体抗体阳性(43.8%)、抗SSA抗体阳性(34.4%)多见;C3下降(65.6%),C4下降(59.4%),ESR增快(62.5%)。易误诊疾病依次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明原因发热、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等。结论儿童SLE临床表现复杂,以发热、皮疹、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损害最多见,其中狼疮性肾炎是儿童SLE诊治重点。  相似文献   

20.
患儿,女,13岁,因发现皮肤、巩膜黄染2周入院。曾在某院查“ALT,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增高.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均降低,血清标本极度乳糜”。来我院诊治,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体检:生命体征平稳,神情,一般情况可,全身皮肤中度黄染,以躯干部明显,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巩膜轻度黄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