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因[1].DN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以及肾血管的病变[2].长期以来认为DN主要是肾小球病变,而其他病变是肾小球病变的继发改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肾小管病变在DN的早期就可独立于肾小...  相似文献   

2.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病因,约30%~40%的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N,DN的特征是细胞外基质蛋白的积聚,主要包括各种胶原,层黏连蛋白和纤连蛋白沉积在系膜区和肾小管间质、增厚的基底膜~([1-3])。细胞外基质的沉积继发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炎症因子的浸润、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1,3-4])。有  相似文献   

3.
在糖尿病人群中糖尿病肾病(DN)发病率约为20%~40%,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的快速增长,DN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已经成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位原因.DN早期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的增厚及系膜区细胞外基质(ECM)的进行性聚积;后期是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蛋白尿和肾衰竭.DN的发病机制复杂,其确切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的研究结果提示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炎性反应机制、细胞因子、氧化应激、遗传因素、激肽系统及自噬等多种因素参与了DN的发病.现将近年来有关DN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是当前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积极研究DN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药物预防DN的发生、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DM引起的肾脏病变早期主要表现为肾小球和肾小管肥大,而肾小球肥大与后期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蝉花菌丝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管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表达及肾小管损伤的影响,探讨蝉花菌丝延缓 DN 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高血糖,糖尿病所致肾损伤的大鼠模型(DN)与正常大鼠一起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蝉花组、DN 组、DN +蝉花组,饲养24周。观察 DN 大鼠肾间质α- SMA、SIRT1表达及纤维化程度,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24 h 尿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肌酐清除率(Ccr)、肾脏指数。结果:DN 大鼠肾小管 SIRT1表达显著下降,α- SMA 表达明显上调,肾小管纤维化加速,BUN、尿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 尿蛋白等均显著增加;蝉花菌丝治疗能显著提高 DN 大鼠肾小管 SIRT1表达,延缓肾小管纤维化进程,降低 BUN、尿白蛋白、尿蛋白及尿白蛋白肌酐比;蝉花菌丝对非糖尿病大鼠上述指标无显著影响。结论:蝉花菌丝可改善DN 肾小管病理损伤、延缓 DN 进展,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肾小管 SIRT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肾脏病理特征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病内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住院期间行肾穿刺诊断为DN患者且随访资料完整73例,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分析73例DN患者肾脏病理分析及预后,评价肾小管间质病变是否可预测DN患者肾脏终点事件的发生。结果根据2010年国际肾脏病理协会推荐的DN肾间质病理改变标准进行分级,73例DN肾小管间质轻度病变组39例,肾小管间质中度病变组20例,肾小管间质重度病变组14例;肾小管间质病变可预测DN患者预后,进一步分析发现血红蛋白及尿素氮可评估肾小管间质病变。结论肾小管间质病变可作为预测DN患者预后的指标,尿素氮及血红蛋白可作为评估肾小管间质损伤临床指标,对DN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量证据表明,糖尿病肾病(DN)时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蛋白尿排泄量和肾功能的进行性下降密切相关,提示肾小管上皮细胞(TEC)损伤在DN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主要是肾脏小血管及肾小球的病变,以肾小球硬化为主,造成蛋白尿排泄和滤过的异常,肾小管和肾间质亦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具有不同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DN一旦进入临床期,其肾脏呈现不可逆转的病理改变,肾功能急剧恶化,最终导致肾衰竭。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诊断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dlius,DM)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DM可由多种途径损害肾脏,并累及肾脏的所有结构,从肾小球、肾血管到肾小管和肾间质。随着人口老龄化,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因此,DN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慢性血管并发症之一,DN时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和肾小管发生结构与功能损伤,导致蛋白尿的形成,最终导致肾衰竭而死亡。早期诊治可阻止或推迟肾病的发生与发展[1,2]。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DM)及糖尿病肾病(DN)均易伴发高脂血症,是肾脏病的危险因子,可引起肾脏结构及功能损害,可使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病变加重,最后导致肾小球硬化及肾衰竭,本文就Lp(a)与DN之间的关系,作一简要复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填精通络方(TJTLF)对链脲左菌素(STZ)诱导2型糖尿病肾病(DN)肾小管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肾结扎+高脂饲料喂养+小剂量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2型DN大鼠模型,并用中药TJTLF进行干预。ELISA法检测大鼠尿液β_2微球蛋白(β_2-MG)、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含量,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肾小管细胞结构及肾小管损伤指数变化,比较干预前后大鼠肾小管损伤情况。结果:DN模型组大鼠肾小管腔内可见脱落细胞碎片,部分肾小管空泡样变性;尿液β_2-MG、NGAL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中药TJTLF干预后,大鼠肾小管损伤指数降低(P0.01),尿液β_2-MG、NGAL含量降低(P0.05)。结论:TJTLF能够减轻2型DN大鼠的肾小管损伤,对肾小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约30%糖尿病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目前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为难治病之一,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2000年6月~2003年12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对评价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价值。 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167例(2型糖尿病组);将2型糖尿病组再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56)、微量白蛋白尿组(n=58)、大量白蛋白尿组(n=53),其中51例患者进行了肾活检。50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尿液中NGAL水平,分光光度法测定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分析尿NGAL水平与肾功能相关指标[尿NAG、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eGFR]及肾组织损伤病理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以及NGAL对DN肾小管间质损伤严重程度的评价效能,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或Spearman方法。 结果糖尿病患者尿NGAL水平较非糖尿病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尿NGAL水平与尿NAG、ACR呈正相关(r=0.528, 0.578,P<0.001),与eGFR呈负相关(r=-0.637,P<0.001);尿NGAL水平与DN肾小管萎缩与间质纤维化(IFTA)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52,P<0.001);尿NGAL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68),特异度94.7%,敏感度71.9%。 结论尿NGAL是评价DN肾小管间质损伤理想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肾脏纤维化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等多种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乃至进展到终末期肾病的一个主要病理改变,也是引发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之一。肾脏疾病的进展过程中激活多种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导致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的损伤,最终导致肾脏的纤维化。该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中医药对于DN治疗的介入,在延缓DN肾脏纤维化的进程中做出了诸多贡献,本文主要就中西医对于本病的认识、临床治疗DN的一些常用中药的抗肾脏纤维化的药理机制及中药复方制剂在延缓DN肾脏纤维化的治疗机制方面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临床上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DN)最常用的指标是尿微量白蛋白.然而,在尿微量白蛋白未出现之前的早期肾脏损害则被忽略.有研究表明,DN时肾小管的损伤要早于肾小球损伤,因此,通过寻找反应肾小管早期损伤的敏感标志物,对糖尿病患者在肾脏发生损害早期及时做出诊断并进行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尿肾损伤分子-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及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作为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具有敏感、特异、无损伤等优点,对各种急、慢性肾脏损伤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临床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了。TGF-β在DN发病中的作用不容忽视,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激活对诱导肾小球及肾小管细胞肥大,ECM积聚,促进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是DN发病机制的最后共同通路。本文就TGF-β/Smad通路研究的一般概况、影响因素、在DN发病中的作用及目前针对该通路的治疗等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管间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DN模型组(DN)、DN模型+辛伐他汀治疗组(DS)三组。利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N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后,第4周、8周、12周,记录大鼠体重、检测血糖、测量24 h尿蛋白定量;12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胆固醇(TC);取大鼠肾组织行HE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CTGF及β-catenin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肾组织中CTGF及β-catenin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12周末,与DN模型组比较,DS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显著降低(P<0.05);肾组织病理改变减轻,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均显示,肾小管间质CTGF、β-catenin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同时下调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CTGF及β-catenin的表达,降低蛋白尿,保护肾脏功能。提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调节CTGF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表达,发挥其延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Megalin的表达变化,了解糖尿病肾病时肾小管重吸收白蛋白的能力与Megalin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组).DN组以55 mg/kg体重的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1%STZ,N组一次性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在实验的2、4、6周分别处死两组的5只大鼠,并测量大鼠的血糖、24 h尿量、24 h尿白蛋白量、24 h尿肌酐浓度、血清肌酐和尿素氮、体重和肾脏重量,计算肌酐清除率和肾脏肥大指数,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技术观察各组大鼠2、4、6周的肾小管Megalin表达.结果:第2周DN组的Megalin表达水平与N组相比有显著下降(P<0.05),与第6周比较DN组Megalin表达逐渐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TZ腹腔注射所致大鼠糖尿病肾病的24 h白蛋白尿增加与肾小管近端的Megalin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Megalin表达的降低不是一过性,也不能自行恢复,不加干预会随着病程延长而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二苯乙烯苷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Klotho表达及肾脏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予20 mg·kg-1·d-1二苯乙烯苷灌胃组24周,之后检测肾功能变化,肾小管Klotho表达水平。以腺病毒转染使大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TEC)过表达Klotho,之后以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刺激后观察细胞凋亡及增殖情况。结果:DN组大鼠肾小管Klotho表达下降,肾功能明显降低,尿液HAVCR1及8-Ohd G分泌增多;而二苯乙烯苷治疗能明显抑制上述变化。AGEs刺激可使TEC增殖能力下降,细胞凋亡增多,而上调Klotho表达可纠正上述变化。结论:二苯乙烯苷可延缓DN进展,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Klotho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