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导骨再生术在自体磨牙移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究青少年时期6/6拔除后的长期修复方法。方法 将8/8移植到需拔除的6/6牙槽窝,配以引导骨再生术观察愈合情况。结果 大部分移植牙生长良好。结合 自体磨牙移植存活率高,远期疗效好,引导骨再生术能促进移植牙的愈合。  相似文献   

2.
《口腔医学》2013,(7):453-455
目的观察、评价骨形成蛋白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联合自体骨移植对牙周组织再生修复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比例OAM与自体骨混合诱导、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影响和意义。方法选择39颗牙周骨缺损患牙,其中应用OAM/自体骨1∶1混合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手术的13颗(A组)、OAM/自体骨2∶1混合GTR手术的13颗(B组),单纯应用OAM联合GTR手术的13颗(C组),术前、术后12周、24周分别观察记录各组牙周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等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3组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均比基线时明显改善,A、B组与C组比较PPD和CAL,术后12周时显著减少(P<0.05),术后24周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PPD和CAL减少无显著性差异、3组手术SBI降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术后根尖片或CBCT显示,A组、B组、C组骨缺损区均有新骨形成,12周时A组、B组骨密度增加较C组明显。结论 OAM联合自体骨移植是牙周组织再生修复较为理想的方法,与单纯的OAM相比,其牙周组织修复发生的更早;OAM联合自体骨移植诱导、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作用与混合比例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Bio-Oss混合自体骨联合膜引导骨再生术应用于牙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21例骨量不足的患者Ⅰ期植入种植体,同时植入Bio-Oss与自体骨的混合物,表面覆盖Bio-Gide胶原膜。在术后十天,一月,三月,六月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检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1例患者植骨区新骨形成良好,牙槽嵴的外形丰满,种植体无动度,均完成了上部修复。结论:Bio-Oss混合自体骨联合膜引导骨再生术应用于种植区骨量不足的患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口腔医学》2013,(9):601-603
目的评估骨形成蛋白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eterial,OAM)复合部分自体骨,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在牙周骨下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患者的50颗骨下袋缺损患牙随机应用OAM/自体骨/GTR(试验组)、自体骨/GTR(对照组)治疗,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2周、24周患牙牙周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及牙槽骨高度(alveolar bone height,AH)。结果两组患牙术后各项指标均比基线时明显改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PD和CAL显著减少(术后12周时P<0.05,术后24周时P<0.01)、而SBI降低无显著性(P>0.05)。CBCT显示,试验组、对照组骨缺损区均有新骨形成,试验组较对照组AH显著增加(P<0.05)。结论 OAM/自体骨/GTR是治疗牙周骨下袋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单纯块状自体骨移植与自体骨 GBR技术水平骨增量效果.方法:20 例上颌前牙区牙槽嵴骨量不足的患者进行了牙槽嵴骨增量手术,其中8 例患者仅采用下颌骨颏部供骨Onlay植骨(A组),12患者采用自体骨移植 GBR技术(B组).骨增量后牙槽嵴的厚度分别在术后即刻以及术后4~6 月进行了测量.结果:2 组患者皆在术后4~6月出现了移植骨的吸收,A组患者出现的骨吸收较B组患者更为明显(P<0.01).结论:自体骨移植 GBR技术骨增量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自体骨移植.  相似文献   

6.
引导骨再生理论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ranemark教授建立的牙种植体骨结合理论 (osseointegra tion)奠定了口腔种植技术的理论基础 ,使牙种植体的临床成功率得到了保证 ,10年累计成功率达到 90 %以上。然而 ,缺牙后牙槽突骨量不足一度成为限制牙种植技术应用的一个主要障碍。在 2 0世纪 80年代末期以前 ,牙种植体以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自体骨移植、引导骨再生实现骨增量的基础上,通过种植方法对外胚层发育不全综合征导致的牙列缺损进行修复。方法:对1例牙槽骨重度萎缩的外胚层发育不全综合征患者,先后通过自体髂骨游离移植、引导骨再生技术,使患者牙槽骨实现宽度、高度上的增量和上下颌牙槽骨空间位置的改善,然后在上下颌骨牙槽骨分别植入5枚、4枚种植体,最后采用种植固定桥修复方法恢复患者牙列缺损。结果 :通过自体髂骨游离移植和引导骨再生技术,患者上下颌牙槽骨在高度和宽度的增量能满足种植体植入需要,同时唇舌向位置关系得到改善,种植体支持的上下颌固定桥修复体较理想地恢复了患者牙列的完整性,咬合关系良好。结论:对牙槽骨重度萎缩的外胚层发育不全综合征患者,综合应用自体骨移植、引导骨再生等技术,能解决患者种植修复过程中牙槽骨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1982年,Nyman用一种半透性滤膜治疗牙周病,后扩展应用于骨缺损的治疗。1993年,Buser等提出了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regeneration,GBR)的概念。其原理是根据各类组织细胞迁移速度不同,将屏障膜置于软组织和骨缺损之间建立生物屏障,创造一个相对封闭的组织环境,阻止结缔组织细胞和上皮细胞进入骨缺损区,允许有潜在生长能力、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孔矿化骨(Bio-oss)与双层胶原膜(Bio-gide)对牙周根分叉病变骨缺损治疗的临床效果和骨引导作用。方法45例Ⅱ~Ⅲ度根分叉病变患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①植入Bio-oss组(GBR);②植入Bio-oss后覆盖Bio-gide组(GTR)和③对照组,即根分叉区行翻瓣术组(OFD)。在术前和术后3、6和12个月观察牙龈指数(GI)、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牙松动度(TM),X线片观察牙槽骨的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时,3组GI、PD、AL较术前均减少(P<0.01),GBR组或GTR组PD和AL比OFD组降低,X线片见GBR组或GTR组骨高度和骨密度轻度增加。术后6、12个月时,GBR组或GTR组PD、AL与OFD比差异有显著性,TM较术前减轻,GTR组的PD、AL比GBR组减少,松动度较GBR组轻度减轻,各组GI无明显差异,X线片见GBR组或GTR组骨高度比术前明显增加,GTR组比GBR组骨高度轻度增高。结论Bio-oss和Bio-gide能有效修复根分叉病变的牙周骨缺损,改善临床指标,促进骨再生及牙周新附着形成,两者合用效果更好,其作用可维持1年以上。  相似文献   

10.
11.
探讨引导骨再生技术在即刻种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统的种植术要求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必须有紧密的接触,这就要求拔牙创必须经过6~12个月的愈合期,充分钙化后才能作为种植床,结果延长了种植治疗疗程,牙槽骨发生了吸收。研究表明,拔牙后2年内牙槽嵴骨质吸收的70%~80%是头3个月发生的,而拔牙后即刻种植,能有效地保持牙槽嵴原有的高度和宽度,防止了牙槽骨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上颌前牙区牙槽骨吸收的患者应用骨挤压联合骨引导再生术行种植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16例上前牙单牙缺失伴牙槽骨萎缩的患者,应用骨挤压联合骨引导再生术植入16颗种植体,术后6个月暴露种植体,最终完成烤瓷冠修复。结果 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修复完成后观察7~26个月,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无种植体丧失。结论 对上颌前牙区牙槽骨吸收的患者,应用骨挤压联合骨引导再生术行种植体植入,可改善牙槽骨质,保存骨量,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上颌前牙区骨挤压联合骨引导再生同期种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上前牙缺失、牙槽骨厚度为3mm-4mm的患者,联合采用骨挤压、骨引导再生技术,植入Frialit-2种植体17颗,于植入后6个月行二期手术,同时测量牙槽嵴顶增宽的厚度,最终完成烤瓷冠修复.结果:本组共17颗种植体,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牙槽嵴顶增宽的厚度平均为2.8mm±0.6 mm,修复完成后观察12-20个月,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无一种植体松动或脱落.结论:对于上颌前牙区牙槽骨吸收的患者,采用骨挤压联合骨引导再生术后行种植体植入,可改善牙槽骨质量,获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种植外科的进展,大量垂直向和水平向骨增量技术得到了发展。许多种植患者存在垂直向骨量不足的问题,需要增加垂直向骨量;但垂直向骨增量相对于水平向骨增量难度比较大,预见性较差,往往易致较多的并发症;因此,垂直向骨增量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引导骨再生技术和牵张成骨术是2类较常用的垂直向骨增量技术,在临床上已得到一定的应用,本文对其在垂直向骨增量上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骨引导再生技术在牙槽骨骨量不足患者牙种植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31颗牙槽骨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处用人工骨粉植入及胶原生物膜覆盖.随访6-12个月,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曲面断层片,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随访6-12个月,种植牙形态及功能良好,x线检查未见明显骨吸收.种植牙100%成功.结论:对牙槽骨骨量不足患者,同期行GBR和种植体植入术后,可以重建缺损的骨组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自体牙本质颗粒与Bio-Oss骨粉植入引导骨再生治疗牙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行引导骨再生治疗的牙周骨缺损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植入Bio-Oss骨粉,实验组植入自体牙本质颗粒。比较2组患者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颊侧软组织剖面、颊侧软组织厚度,红色美学评分,修复成功率及并发症。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2组患者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均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1年,2组患者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均低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实验组患者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2组患者颊侧软组织剖面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年,2组颊侧软组织剖面显著低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1年,实验组患者颊侧软组织剖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2组患者颊侧软组织厚度显著高于术前。各时间点,2组患者颊侧软组织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2组患者红色美学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术后1年2组红色美学评分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实验组患者红色美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实验组和对照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0.24%(37/41)和85.37%(35/41),2组修复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自体牙本质颗粒引导骨再生治疗牙周骨缺损患者,能够降低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提高颊侧软组织剖面和红色美学评分,且修复成功率与Bio-Oss骨粉植入相当,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下颌后牙区植入在引导骨再生区域种植体的临床检查指标以及龈沟液内炎症因子和蛋白酶量,评估牙槽嵴水平向植骨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长期稳定和炎症易感性的影响,并将其与常规种植的种植体相比较。方法:选取负荷12~24个月并且颊侧角化龈宽度≥2 mm的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共62颗,其中下颌后牙区水平向GBR植骨术(可吸收胶原膜结合1∶1的自体骨颗粒与异种骨替代材料)后,种植固定修复的患者12例,共27颗种植义齿(实验组);下颌后牙区使用相同系统种植体行常规种植手术的患者16例,共35颗种植义齿(对照组)。对种植体临床检查并记录探诊深度、改良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使用相同规格滤纸条采集所有种植体周围龈沟液,同时采集1颗健康对照天然牙。通过ELISA实验定量检测IL-1β、IL-6、TNF-α、MMP-8浓度。结果:两组患者种植体负荷12~24个月后生存率均为100%。平均负荷(18.70±4.45)个月后,实验组种植义齿PD小于对照组(P<0.05),而mSBI、mPLI在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种植体之间及其与健康天然牙间各项细胞因子含量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前牙区根尖囊肿摘除后行即刻种植联合同期引导骨再生术(GBR)的骨形成情况。 方法本研究入选共20例患者29颗无保留价值的残根,所有患者就诊时均要求种植修复,排除手术禁忌后拔出残根,行囊肿摘除术+即刻种植+GBR。术后6个月行二期手术,8个月冠修复,永久修复后随访1年,观察种植体及义齿的稳定性和牙片变化,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除1枚种植体松动明显,其余种植体植骨区新骨形成良好,复诊期间均未发生松动脱落和胶原膜暴露;种植体周围龈缘无红肿、溢脓;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无红肿疼痛等不适,咀嚼功能好。X线片显示种植体1年期骨吸收量均小于1.2 mm;植入骨粉钙化良好。本组病例临床成功率为96.6%。 结论前牙区根尖囊肿摘除术同期行即刻种植手术+GBR能够减少骨吸收程度,并有助于新骨形成,可作为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引导骨再生术治疗老年重度牙周病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治疗重度牙周病的临床疗效,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60岁以上患重度牙周病患者13例,忠牙19颗,病变位点27个,基础治疗1周后,采刖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植入BAM骨诱导人工骨于牙周骨缺损区;术后3、6和12个月测量治疗牙各项牙周指标,分析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本文治疗重度牙周病患牙19颗,术后3至6个月失败5颗拔除。2组其余14颗患牙治疗后3、6和12个月检查牙龈出血指数(GBI),较术前有明融改善,2组间无明显差异。A组治疗后6和12个月检查牙周袋深度(PD)、牙齿松动度(TM)和牙槽骨高度(AH)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较B组也有明显改善。结论:重度牙周病采用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适应征的选择,有效的基础治疗,和术设计和操作及术后护理对疗效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