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房快速起搏对兔心房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和心肌组织场电位时程(field potential duration,FPdur)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兔40只,以500次/min行快速起搏并测量ERP,根据起搏时间分为5组,0,4,8,12,24h组各8只。起搏结束时开胸取心,应用微电极阵列技术记录场电位形态及Fpdur,比较各组心房组织FPdur与ERP变化趋势。结果 8h组ERP缩短为(82.11±1.74)ms,24h组缩短至(80.09±2.18)ms,与0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h组FPdur延长为(121.18±3.55)ms,24h组延长至(85.91±5.4)ms,与0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间期在起搏4h后缩短至最低,振幅在起搏后12h降至最低,搏动频率在起搏后4h降至最低,与0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时心房ERP缩短,FPdur延长,微电极阵列技术可对心房颤动时的电重构提供准确电生理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微电极阵(MEA)记录技术记录60个位点标测大鼠T1-5脊髓神经,研究慢性应激对抑郁大鼠模型T1-5脊髓神经的电生理变化对心脏局部组织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抑郁组,对抑郁组大鼠进行连续21d的慢性应激。应用MEA记录大鼠T1-5脊髓神经及纪录心率、心房、心室局部组织动作电位时间(APD)。结果抑郁组大鼠慢性应激后的糖水消耗试验、自主活动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组大鼠T1-5脊髓神经电位时程及心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抑郁组大鼠心房、心室组织动作电位时间低于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应激所致的抑郁可明显延长大鼠T1-5脊髓神经电位时程,导致交感神经平衡紊乱,这可能是抑郁导致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孙娟  陈晓洋  张玲  黄焰 《中国临床康复》2012,(43):8078-8082
背景:组织工程化心肌组织移植可修复大鼠心肌梗死。目的:心用微电极阵标测技术分析心肌细胞与胶原材料复合组织工程再造心肌移植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电生理特性。方法: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移植组。后2组制作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仪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移植组造模后移植心肌细胞与胶原材料复合组织。应用微电极阵标测技术记录心室肌场电位振幅,激活-恢复时间及激动传导时间。结果与结论:①心室肌场主波振幅:与模型组相比,移植组梗死区、对立区及周围区部位增高(P〈0.05)。②激活-恢复时间:模型组与移植组梗死区与梗死周边区均明显延长,且梗死周边区小于梗死区(P〈0.05)。与模型组相比,移植组梗死区、对立区及周围区部位激活-恢复时间缩短(P〈0.05)。③心窒前壁激动传导时问:移植组高于假手术组,但低于模型组(P〈0.05)。表明移植的心肌细胞,胶原复合体能改善心肌梗死人鼠心室肌收缩功能及电传导时间,部分修复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对心房电生理特性的调节在心房电重构中的变化。方法成年杂种犬9只,麻醉后分离双侧颈部交感-迷走神经干。给予美托洛尔阻断交感神经的影响。在右心房(RA)、冠状静脉窦(CS)和右心室(RV)放置多极导管。消融希氏束完全阻断房室结并植入右室临时起搏器。通过RA导管进行600次/min的起搏30min构建急性心房电重构模型。在心房电重构前后测量基础状态(无迷走神经刺激)和迷走神经刺激下的心房有效不应期(ERP)和房颤易感窗口(VW)。结果在基础状态下,ERP在心房电重构后明显缩短(P〈0.05)。迷走神经刺激下,ERP在心房电重构后也明显缩短(P〈0.05)。基础状态下,在心房电重构前后均不能诱发房颤(VW接近0)。迷走神经刺激时,房颤易感窗口在心房电重构后明显增大(P〈0.05)。结论短期的心房电重构能够缩短心房的有效不应期。心房电重构伴随着迷走神经对心房电生理特性的调节发生改变,导致迷走神经介导性房颤的易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左心耳功能,探讨左心耳应变率与心肌的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的36例接受瓣膜置换术联合改良射频迷宫术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入组患者术前均接受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得左心耳应变率参数,收集左心耳标本,定量左心耳纤维化程度。随访6个月后根据是否复发房颤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结果 随访6个月后,8例复发房性心律失常。与非复发组相比,复发组收缩期左心耳应变率及左心耳基底段应变率、左心耳顶段应变率均低于非复发组;复发组左心耳纤维化程度较非复发组更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收缩期左心耳应变率与左心耳整体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766,P<0.01);左心耳基底段、中间段、顶段的应变率与对应节段的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752,-0.547,-0.589,均P<0.01)。结论 消融术后复发者左心耳纤维化程度更重。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的左心耳应变率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分段研究中左心耳基底段与纤维化程度相关性最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评估心肌纤维化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脑外伤等中枢性神经损伤患者通常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截瘫、偏瘫、四肢瘫等)。准确合理地评估这些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及其潜在的功能.能使康复医生以此来制订系统的康复目标和相应的治疗方案。所以,中枢性神经损伤运动障碍的评定在临床康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建立一套客观、有效、全面反映中枢性损伤运动障碍(简称“障碍”)的综合评估指标也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就近年来常用于“障碍”康复评估的生物力学和电生理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心脏神经节丛消融联合低强度耳屏迷走神经刺激对阵发性犬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低强度耳屏迷走神经刺激对房颤消融术后的治疗价值.方法 21条健康成年比格犬随机分为3组:RAP组(500次/min快速心房起搏,n=7)、ABL组(心脏神经节消融+500次/min快速心房起搏,n=7)、LL-ST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技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有周围神经病变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为糖尿病患者,68例;观察组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2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比较2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MCV以及SCV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CV、SCV的异常率分别为59.62%和76.9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76%和16.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上、下肢NCV的异常率分别为55.77%和84.62%,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8%和1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神经电生理技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较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NCV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可作为该病的诊断标准,尤其是下肢腓总神经的SCV,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最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卡托普利减少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实验参数,探讨其是否有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直接电生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模拟缺血-再灌注的方法,记录卡托普利对缺血-再灌注豚鼠离体乳头肌单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Cap组与Isc组比较动作电位振幅(APA),动作电位复极30%的间期(APD30),动作电位复极50%的间期(APD50),静息膜电位(RMP)、有效不应期(ERP)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07±11)mV和(94±25)mV(1min),t=1.48,P=1.60;(76±23)ms和(49±29)ms(3min),t=0.30,P=0.760;(129±33)ms和(82±45)ms(10min),t=2.57,P=0.203;(148±48)mV和(67±9)mV(10min),t=4.98,P=0.01;(211±47)ms和(165±43)ms(10min),t=2.27,P<0.05。Cap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Isc组显著减少。Cap组与Rep组比较APA,ERP有显著性的差异,分别为(113±14)mV和(75±34)mV(3min),(249±84)ms和(162±39)ms(15min),P<0.05,Cap组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减少。结论卡托普利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直接的电生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模态神经导航联合电生理技术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颅底肿瘤患者进行术前MRI、CT及MRA等影像多模态融合,三维重建病灶,术中实时导航进行手术切除;其中17例在颅底附近贴附6个MARK,分别于开骨瓣前及切除病灶后检查是否发生移位,评估术中实时导航的精确性,并对后组颅神经进行全程电生理监测,保护相关颅神经。结果:多模态神经导航对肿瘤组织及其周围结构定位精确;在结合电生理监测下,手术全切除19例(73.1%),次全切除4例(15.4%),大部分切除3例(11.5%);对全部病例进行术后随访6~32个月,远期生活质量行为状态(KPS)评分80~100分,其中3例复发。结论:多模态神经导航融合可为术者提供全面的影像学信息,对术前合理设计手术切口和入路及预判大脑功能结构提供指导,增加手术的安全性;结合电生理技术能够最大化地切除病变肿瘤组织,并降低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儿童经心内电生理检查(IEPS)和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获得的电生理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对TEAP电生理参数的可靠性进行合理的评价,为广泛开展小儿无创心脏电生理检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比研究了我院2000年8月至2008年10月住院的27例SVT儿童的TEAP和IEPS的检查结果,男12例,女15例,年龄6~15岁[平均(10.1±2.5)岁],临床均有反复多次的SVT发作史.分别通过TEAP和IEPS方法,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c);以心房分级递增法S1S1测房室结的文氏型阻滞点和2∶1阻滞点;用S1S1程控早搏刺激测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房室前传有效不应期(AVERP).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折.[结果]27例SVT患儿中7例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这(AVNRT),20例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其中左侧旁道(LAP)6例,右侧旁道(RAP)14例;均通过射频消融(RFCA)术进行成功根治.TEAP分型诊断符合率为96.3%.通过TEAP和IEPS分别获得电生理参数,SNRT分别为(912.2±180.3)ms和(930.2±174.9)ms,CSNRT分别为(304.0±79.7)ms和(287.1±63.1)ms,SACTc分别为(84.3±21.8)ms和(94.6 ±23.2)ms,文氏点分别为(182.0±28.1)ms和(187.0 ±24.9)ms,2∶1阻滞点分别为(211.0 ±24.7)ms和(220.0±19.3)ms,AERP分别为(228.0±29.4)ms和(223.5±21.7)ms,AVERP分别为(298.5±71.8)ms和(277.7 ±57.5)ms.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EAP电生理参数是可靠的,值得在基层儿科临床单位进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回顾了用于运动康复电刺激技术40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在神经细胞或肌肉细胞电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电刺激的基本原理。根据电刺激与患者之间的交互特性,把它分为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性电刺激(TES)以及神经调变电刺激(NMS)。文章对国际新近发展的电刺激在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行走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给予了重视。文中最后指出了电刺激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正面临着一次新的飞跃,那就是脑-机接口(BCI)技术与电刺激技术的结合,让诸多不同类型瘫痪患者看到实现运动功能康复的曙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电阻抗成像技术重建三维头部模型的阻抗分布图像,检测组织是否发生病变。方法 在有限元球头模型和真实头部模型两种三维组织模型上进行仿真,采用微分进化算法重构组织图像,有效定位阻抗突变区域,检测病变组织部位。结果 该算法能够精确重建组织图像,成功检测病变区域。结论 本法是一种简单、鲁棒性强的进化类全局优化算法,用于电阻抗成像技术中,进化总能得到很好收敛,成像质量较高,可靠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穿戴式生理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就穿戴式检测系统的组成结构、相关技术及其标准、特点和应用等内容进行概述,并展望了穿戴式生理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数据库1995-01/2006-12与穿戴式生理检测技术相关文章,检索词“Wearable,wireles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6-12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穿戴式”。资料选择:初审资料纳入范围包括:①关于穿戴式检测系统结构,原理设计方面的研究文献。②有关穿戴式生理检测的信号采集、信号处理及通讯等相关技术及其标准的研究文献。③反映穿戴式生理检测技术实验研究和开发应用的文献。排除掉一些较陈旧或价值不大的资料以及重复性内容的文章。资料提炼:按照上述要求,共收集到有关文献50余篇,排除重复或类似的研究,筛选出30篇作为参考文献,进而对这30余篇文献进行仔细阅读、分析和归纳。资料综合:穿戴式生理检测是近年来引起人们重视而迅速发展的医学测试技术。目前,国内外文献提出的穿戴式生理检测系统基本上由4部分组成:①检测生理参数的穿戴式传感器及相应的医学测量技术。②具有无线通讯功能的数据记录器执行信号采集与初步处理。③监护基站执行数据接收、监护显示和向上一级传输数据的任务。④提供医疗服务的远程监护中心。穿戴式生理检测技术将向着标准化、智能化、多功能化、个性化、微型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有关技术将与日常电子产品紧密结合,融入为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医疗健康服务。结论:穿戴式生理检测技术能够实现对使用者生理参数和健康状况信息的长期、持续动态检测,通过实时传输、显示、分析和报警等,有利于改善监护条件,也为社区医疗与保健服务提供了更好的手段。由于蓝牙等无线通信技术的采用,减少了对使用者活动的限制和医护人员的干预,有利于获得自然状况下生理信息,其发展和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针灸作为体表刺激疗法,主要通过激活支配穴区的神经纤维和末梢起作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神经元是感觉传入的第一级神经元,也是针灸调节躯体、内脏感觉与功能,包括针刺镇痛的首要部位,因此了解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种类、性质、相互作用途径及机制,对于理解针灸的传入神经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研究多局限于离体水平,对说明针灸效应机制有一定局限性。本文通过介绍背根神经节在体电生理技术的建立及在神经科学和疼痛研究中应用,并结合针刺研究现状和本研究组将该技术用于针灸研究的尝试,探讨其在针灸神经机制研究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锁阳乙酸乙酯提取物(ECS)在Morris水迷宫和神经电生理长时程增强(LTP)方面对去势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方法选用36只SPF级雌性ICR小鼠,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ECS组,每组12只,模型组、ECS组经7%水合氯醛0. 06 ml/10 g麻醉后摘除双侧卵巢以制备去势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ECS组给予0. 47 mg/ml ECS提取物0. 1 mg/10 g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给药8周。8周后对各组小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及神经电生理实验。分析小鼠穿越原平台次数与兴奋性突触后场电位(fEPSP)斜率百分比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第5天,模型组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ECS组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模型组穿越原平台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ECS组穿越原平台次数较模型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HFS刺激后,模型组fEPSP斜率百分比较对照组显著下降,ECS组fEPSP斜率百分比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36只小鼠穿越原平台次数与fEPSP斜率百分比呈相关性(P 0. 05)。结论 ECS在Morris水迷宫和神经电生理LTP方面对去势小鼠突触传递可塑性及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可为临床防治学习记忆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左室节段心肌在等容收缩期(IVC)与等容舒张期(IVR)长轴方向的运动特征及急性缺血时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新的高帧频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对15只开胸犬分别在冠脉左前降支(LAD)结扎前后采集心尖长轴切面动态图,后处理分析前间隔与左室后壁各节段心肌在基础状态下及LAD结扎后15 min与60 min的速度曲线、应变率曲线及位移曲线在等容期的特征与变化规律,测量等容期的心肌运动速度(VIVC、VIVR)与应变率峰值(SRIVC、SRIVR)并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心肌在IVC表现短暂高速的收缩缩短运动(心尖长轴测值VIVC为正而SRIVC为负),IVR表现低速舒张伸长运动(VIVR为负值而SRIVR为正);急性缺血心肌IVC运动速度显著降低甚至转为负值,IVR表现反常的高速收缩缩短运动.缺血节段心肌VIVC、VIVR、SRIVC及SRIVR与基础状态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心肌在短暂的等容时相内存在有规律的运动,且急性缺血时运动形式显著改变.用应高帧频的组织多普勒技术可以捕捉该时相的心肌运动信息并分析其特征,有助于增进对正常与缺血心肌功能状态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中冠脉血流显像(CFI)技术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犬心肌血流灌注的应用价值。方法18只健康开胸杂种犬于前降支分出第一对角支后约1 cm处结扎3小时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于结扎前、结扎3小时后应用i13L高频探头观察前降支远端及前壁心尖段心肌内血流灌注程度、血流方向,并测量心肌内冠脉血流速度,同时在以上观察时点经股静脉匀速推注造影剂(C3F8)行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对照。结果18只犬均成功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结扎前降支3 h后,根据MCE显示前壁心尖段有无造影剂充填分为无侧支循环形成组(A组)和侧支循环形成不充分组(B组),A组10只犬中,CFI显示60%(6/10)未见血流信号显示,40%(4/10)前壁心尖段内仅见星点状血流信号。B组7只犬中,CFI则均显示有少量血流信号,与基础状态相比,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D-Vmax)、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 Vmax)及D-Vmax/S-Vmax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另有1只犬MCE显示前壁心尖段造影剂充填良好,CFI亦显示丰富的血流信号,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0.65 m/s)快于基础状态峰值血流速度(0.28 m/s)。结论术中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能直观、无创、敏感地显示心肌血流灌注状态,与MCE比较,能更敏感的反映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平滑肌电刺激技术在产后42 d后会阴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淮南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并于盆底治疗中心行产后盆底功能检测的产后42~90 d会阴疼痛的产妇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产妇口服消炎痛治疗,研究组产妇在此基础上联合平滑肌电刺激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会阴疼痛的治疗效果、产妇盆底功能、阴道动态压力及产妇性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产妇的会阴疼痛治疗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7. 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产妇的阴道动态压力(3. 75±1. 31) cm H2O明显高于对照组(2. 89±0. 77) cm H2O,盆底功能影响评分(PFIQ-7评分)(14. 62±3. 67)分、盆底功能障碍评分(PFDI-20评分)(4. 97±1. 48)分、盆底肌张力评分(1. 24±0. 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1. 49±5. 33)分、(8. 89±1. 79)分、(1. 77±0. 4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产妇的性关系评分(18. 22±1. 16)分、性困难评分(17. 39±0. 82)分、性高潮评分(18. 51±0. 54)分、疾病的影响评分(18. 09±0. 71)分、性满意度评分(18. 39±0. 50)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 65±1. 38)分、(15. 84±0. 62)分、(14. 49±0. 69)分、(15. 24±0. 63)分、(15. 56±1. 8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对产后42 d后会阴疼痛产妇进行平滑肌电刺激技术治疗,可有效减轻产妇的会阴疼痛程度,提高产妇的性生活质量,效果良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I)及实时心肌声学造影(RT-MCE),研究犬冠脉阻断后,左室心肌收缩能力和微循环状况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探寻识别存活心肌的新方法。方法 15只犬左冠脉前降支(LAD)阻断前15min,阻断后15min、1h、2h、3h进行STI及RT-MCE检查,采用TTC染色确定梗死、缺血及正常节段。结果阻断后15min,梗死及缺血节段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SR_(peak))显著减低;随时间延续,梗死节段SR_(peak)持续下降,缺血节段SR_(peak)缓慢升高(P0.01)。缺血区峰值视频密度(A)及心肌血流量(A×β)随时间增高,与SR_(peak)正相关;梗死区A及A×β保持低水平(P0.01)。阻断3 h后,SR_(peak)9.2%诊断存活心肌的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80%。结论 STI可预测心肌缺血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存活心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