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创立基于河北全省多中心联动的孕妇耳聋基因筛查新模式,探讨聋病出生缺陷防控效果.方法 由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导组织成立河北省孕妇耳聋基因筛查项目技术专家组,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统一培训、统一宣教,建立覆盖全省的孕妇耳聋基因筛查新模式.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辖区内孕妇免费进行常见耳聋4个基因20个位点筛查,由经过培训的医...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河北省孕妇耳聋基因免费筛查项目的满意度,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R软件3.6.2版本分析2019年-2020年河北省11个地级市开展的孕妇耳聋基因免费筛查项目满意度调查数据,并在不同地区分布、不同医院类别、不同报告等待时间等层面进行孕妇满意度的差异分析.结果 研究共收集问卷1445份,有效问卷144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耳聋基因普遍筛查的意义,对携带耳聋基因儿童的家长提出预警并指导其进行听力学随诊和生活防护。方法用9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法)对15343例新生儿进行4个常见耳聋相关基因9个突变位点的检测,包括GJB2(35delG、176del16、235delC、299_300delAT)、SLC26A4(IVS7-2A>G、2168A>G)、线粒体DNA 12S rRNA(1555A>G、1494C>T)、GJB3(538C>T),对阳性结果的家长进行电话或门诊咨询,给予相关指导。结果15343例新生儿检测出单基因单杂合突变545例,分别为GJB2基因杂合突变277例,携带率为1.8%;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188例,携带率为1.2%;线粒体12S rRNA基因均质或异质突变46例,携带率为0.3%;GJB3基因杂合突变34例,携带率为0.2%;9个热点突变单杂合突变阳性率为3.6%。另有单基因复合杂合突变2例和双杂合突变6例。结论新生儿耳聋基因普遍筛查对听障患儿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518例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结果,探讨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出生的518例新生儿行听力筛查的同时,取足跟末梢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技术对所有血样的线粒体12S rRNA、SLC26A4、GJB2、GJB3四个常见耳聋基因的20个突变热点进行检测,分析其结果.结果 518例新生儿中15例(2.90%,15/518)听力初筛未通过,复筛未通过9例(1.74%,9/518),这9例新生儿在3月龄时进行了听力学诊断,最终确诊5例(0.96%,5/518)先天性听力损失;518例中19例(3.67%,19/518)存在耳聋基因突变,其中,2例为线粒体12S rRNA c.1555A>G突变,10例为GJB2基因突变,6例为SCL26A4基因突变,1例为GJB3基因突变;518例中,听力筛查与基因筛查均通过496例,均未通过6例,听力筛查通过但基因筛查未通过13例,听力筛查未通过但基因筛查通过3例.结论 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部分听力筛查不能发现的耳聋高危新生儿,弥补单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山东地区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携带情况和听力损失情况.方法 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集山东地区1056例新生儿足跟血样本,使用东莞博奥木华基因科技有限公司BioelectronSeq 4000对GJB2、SLC26A4、MT-CO1、TMC1、GPR98、DFNA5、MYO7A等18个遗传性耳聋基因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听力复筛未通过儿童听力障碍发生率及常见耳聋基因检出情况,探讨耳聋基因与听力表型的关系,为耳聋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 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听力复筛未通过儿童2002人,所有儿童进行听力学诊断和常见耳聋基因检测。结果 2002例儿童听力障碍发生率50.35%,基因突变检出率17.08%;听力障碍儿童耳聋基因突变检出率23.71%。GJB2基因、SLC26A4基因、GJB3基因及线粒体12SrRNA的突变检出率分别为9.34%、6.34%、0.45%和0.45%。GJB2基因突变率双耳聋高于单耳聋(χ2=39.29,P<0.05);对称性聋高于非对称性聋(χ2=11.24,P<0.05)。SLC26A4基因突变率双耳聋高于单耳聋(χ2=27.72,P<0.05)。重度极重度耳聋GJB2和SLC26A4基因突变检出较高。结论 听力复筛未通过儿童应及时进行听力学诊断及耳聋基因筛查。GJB2和SLC26A4是天津地区听力复筛未通过儿童常见的突变基因,其基因型相关的听力表型多表现双耳重度聋。本研究丰富了特定人群的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为遗传学咨询提供了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内蒙古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携带的流行病学情况,为耳聋出生缺陷防控干预提出建议和数据参考。方法 以2019年8月~2021年7月在内蒙古17所医院出生的30412名新生儿作为筛查对象,采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被筛查对象的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12SrRNA四个常见耳聋基因的15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30412名新生儿中,筛查阳性结果 905例,其中GJB2基因携带399例,GJB3基因携带81例,SLA26A4基因携带376例,线粒体12SrRNA基因携带54例。筛查到的基因携带者均为杂合突变型,总体突变基因阳性突变率为2.976%。结论 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为内蒙古地区新生儿常见致聋基因:GJB2基因热点突变位点为c.235delC;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位点为c.919-2A>G。上述两个等位基因的热点突变和常见突变与我国的总体情况相一致,但在内蒙古地区新生儿群体和前期结论非综合征耳聋患者群体中,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能存在地域差异。通过此次结果分析了解内蒙古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总体分布情况,以此为契机接轨耳聋基因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济宁地区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同步筛查及对听力诊断影响。方法对济宁地区2015年9月至2020年6月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015年9月至2020年6月耳聋基因携带者与非携带者的听力诊断时间。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耳聋基因携带者进行GJB2或SLC26A4(PDS)全序列分析。结果 2015年9月至2020年6月,新生儿耳聋基因采血筛查523006例,耳聋基因异常29536例;GJB2、SLC26A4纯合和复合杂合诊断153例,听力正常9例;单基因杂合突变28094例,听力正常17313例;线粒体MT-RNR1共1277例,听力正常963例。2015年9月至2020年6月听力诊断4569例,耳聋基因携带者(954例)与非携带者(3615例)听力诊断时间中位数分别为生后47天、62天,耳聋基因携带者听力诊断时间小于非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1714例患儿进行耳聋基因单基因全序列测序,发现32例致病/可能致病位点。结论开展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后,听力诊断时间缩短,利于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GJB2和SLC26A4纯合或复合...  相似文献   

9.
耳聋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新生儿期的发病率约为1‰-3‰,学龄期儿童耳聋的发病率增加至3‰-4‰.耳聋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约60%以上与遗传因素有关,我国最常见的耳聋基因包括GJB2、SLC26A4、MT-RNR1和GJB3等,人群常见耳聋基因变异携带率为5%-6%.根据经典的孟德尔遗传规律,新生儿携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适合地级市情的耳聋基因普遍筛查及随访模式。方法分析济宁市耳聋基因普遍筛查、听力诊断及随访,比较耳聋基因携带者和非携带者的听力损失,研究通过听力筛查的耳聋基因携带者迟发性聋的分布,比较线粒体基因同质性和异质性突变母系亲属听力损失。结果携带耳聋基因的听力损失比率高于非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36.127)。14例通过听力筛查的耳聋基因携带者出现迟发性聋,GJB2和SLC26A4的纯合和复合杂合突变各5例,杂合突变各2例。线粒体443例同质性突变中56例母系亲属听力损失,89例异质性突变中3例母系亲属听力损失,同质性突变母系亲属听力损失比率高于异质性突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6.459)。耳聋基因携带者首次随访率74%,二次随访率7%。遗传咨询基因测序96例,发现可能致病基因位点6例,包括GJB2 109G>A,SLC26A4 IVS8+5G>C,c.398C>T。结论耳聋基因携带者更易出现听力损失,即使通过了听力筛查也可出现迟发性聋,GJB2和SLC26A4的杂合突变存在迟发性聋。线粒体同质性突变的母系亲属更易出现听力损失。耳聋基因二次随访率低,可能漏诊迟发性聋。地级市妇幼保健院开展遗传咨询应慎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耳聋基因与听力联合筛查的意义。方法对2014年6~12月出生的546例新生儿,采集足跟血进行基因测序,对常见的4个耳聋基因的20个位点进行筛查;包括 GJB2(35delG、167delT、176_191de116、235delC、299_300delAT),GJB3(538C→ T、547G→A),SLC26A4(281C→ T、589G→ A、IVS7-2A→ G、1174A→T、1226G→ A、1229C → T、IVS15+5G → A、1975G → C、2027T → A、2162C → T、2168A → G ),线粒体DNA12S rRNA(1494C→T、1555A→G),同时利用 TEOAE和AABR进行联合听力筛查。结果546例中,22例(4.03%,22/546)有耳聋基因突变,包括:GJB2基因突变14例,占2.56%(14/546);SLC26A4基因突变7例,占1.28%(7/546);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突变1例,占0.18%(1/546)。听力初筛未通过25例(4.58%,25/546),25例均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12例,确诊9例听力损失,其中双耳极重度听力损失1例,双耳重度听力损失2例,双耳中度听力损失2例,左耳中度听力损失4例,这9例中8例耳聋基因筛查异常。结论单纯进行听力筛查或者单纯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可能会漏掉部分耳聋患儿,新生儿耳聋基因联合听力筛查,有利于耳聋儿童的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听力筛查未通过原因及耳聋基因筛查的意义。方法扬州市就诊我院门诊的14岁及以下入学儿童听力筛查未通过245人,所有儿童均行声导抗及耳声发射检查,5周岁及以上儿童进行纯音测听检查,5周岁以下儿童进行行为测听检查,不能配合者行ABR检查。基因筛查采用4个基因(GJB2、SLC26A4、12SrRNA和GJB3)20个位点的高通量测序。结果复测通过64人(26.12%),耵聍栓塞及外耳道疾病31人(12.65%),分泌性中耳炎132人(53.88%),急慢性中耳炎12人(4.90%),先天性中耳胆脂瘤2人(0.82%),小儿听神经病1人(0.41%),感音神经性聋1人(0.41%),大前庭水管综合征2人(0.82%)。GJB2基因杂合突变9人(3.67%),未筛查出纯合突变或复合杂合突变;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1人(0.41%),纯合突变1人(0.41%);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携带1人(0.41%),未发现GJB3基因突变携带者。结论听力和耳聋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对发现耳聋和迟发性耳聋具有协同作用,解除病因和给予正确指导可降低耳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济宁市新生儿进行耳聋基因普遍筛查,了解新生儿耳聋基因的携带情况,探讨地市级妇幼保健院开展耳聋基因普遍筛查的模式。方法 2015年4月20日至11月20日在济宁市助产机构出生的38903名新生儿接受了耳聋基因筛查,与另外29种遗传代谢病同步采集血片;对照组为2013年耳聋基因单独筛查组和2015年4月1日至10月31日听力筛查组。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中国人常见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12sr RNA等4个耳聋易感基因共20个热点突变位点进行检测[GJB2(35del G、167del T、176_191de116、235del C、299_300del AT),GJB3(538C→T、547G→A),SLC26A4(281C→T、589G→A、IVS7-2A→G、1174A→T、1226G→A、1229C→T、IVS15+5G→A、1975G→C、2027T→A、2162C→T、2168A→G),线粒体12S r RNA(1494C→T、1555A→G)]。对于耳聋基因携带者在3个月内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筛查随访或接受常规听力诊断,听力诊断检查项目包括:声导抗、诊断型耳声发射、脑干诱发电位(ABR)、40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40Hz-AERP)。结果含耳聋基因的30种遗传代谢病筛查率85.47%,高于耳聋基因单独筛查率5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8903例新生儿中携带有耳聋基因突变者2179例,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为5.60%(2179/38903),其中GJB2纯合突变8例,复合杂合6例,杂合1028例,共1042例,携带率为2.68%(1042/38903);GJB3杂合突变162例,携带率为0.42%(162/38903);SLC26A4纯合突变2例,复合杂合6例,杂合突变843例,共851例,携带率为2.19%(851/38903);线粒体12Sr RNA同质突变85例,异质性突变11例,共96例,携带率为0.25%(96/38903);GJB2合并SLC26A4突变共18例,GJB2合并GJB3突变共2例,GJB3合并SLC26A4突变共4例,SLC26A4合并线粒体12Sr RNA同质突变3例,GJB2合并SLC26A4和线粒体12Sr RNA同质突变1例,GJB2167del T,TT位点未发现突变。1557例耳聋基因杂合携带者做到了召回听力随访,随访率71.45%(1557/2179),低于同期听力筛查组的随访率95.14%(431/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个月内最终确诊听力损失25例。结论耳聋基因与29种遗传代谢病同步筛查更易被家长接受,筛查后的随访有待加强,筛查的位点可以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分析成都地区不同区域新生儿耳聋基因携带的流行病学情况,为耳聋出生缺陷防控干预提出建议和数据参考.方法 采集全市22个区(市)县的新生儿足跟血,采用微阵列芯片法对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rRNA四个常见致聋基因上的15个突变热点进行筛查分析,同时按照新生儿出生地对致聋基因进行地域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烟台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的突变情况,为遗传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3785例出生3d的新生儿足底血血斑,提取人基因组DNA。利用微阵列芯片杂交法检测4个遗传性耳聋基因(GJB2、GJB3、SLC26A4及mtDNA 12S rRNA)15个位点,并用Sanger测序法对突变位点进行确证。将烟台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与山东省平均突变情况进行比较。同时,针对相同的检测方法(微阵列芯片检测法)和相同的筛查位点(4个基因15个位点),将烟台地区与淄博地区进行耳聋基因突变情况的比较。结果 3785例新生儿共检出255例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突变率为6.74%(255/3785)。单基因突变242例,包括134例GJB2、85例SLC26A4、12例GJB3和11例mt DNA 12S rRNA,其突变率分别是3.55%、2.25%、0.32%和0.29%。两个位点复合突变13例,其中非等位基因复合突变6例,等位基因复合突变5例,2例核基因与线粒体基因复合突变。烟台地区耳聋基因总突变率和GJB2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山东省平均突变情况(χ2=32.20,...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的全国多中心数据,探讨建立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临床推广的标准模式。方法2006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全国13个省市出生的106,513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听力及常见致聋基因的同步筛查。其中,听力筛查方法采用OAE和AABR两步筛查,采集新生儿脐带血或足跟血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热点筛查,突变筛查方法包括测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检测、四引物扩增受阻PCR试剂盒检测和质谱分析,所有阳性样本通过直接测序方法进行验证和确认,对联合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的标准化模式与规范。结果106,513例新生儿中,听力筛查通过率为91.48%(97,433/106,513),未通过率为8.52%(9,080/106,513)。基因筛查突变率为:GJB2 c.235delC未通过25例,GJB2 c.235delC携带者1647例,占1.55%(1647/106,513);SLC26A4 c.919-2 A>G未通过11例,SLC26A4 c.919-2 A>G携带者1203例,占1.16%(1203/103,798);MTRNR1突变m.1555A>G未通过157例,占0.15%(157/106,064),m.1494C>T未通过12例,占0.01%(12/83,299);四个筛查位点未通过共205例,携带者共2850例,基因筛查阳性者共3055例。其中,GJB2 c.235delC突变未通过的25例中,听力筛查未通过21例,4例听力初筛通过;SLC26A4 c.919-2 A>G突变未通过的11例中,听力筛查未通过7例,4例听力初筛通过;MTRNR1突变未通过169例中,m.1555A>G突变者听力筛查通过147例,占93.6%(147/157), m.1494C>T突变者听力筛查通过10例,占83.3%(10/12), MTRNR1总体突变者中听力筛查通过157例,占92.9%(157/169)。结论对新生儿进行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具有临床可行性,对筛查结果的联合解读可以在听力筛查的基础上提供更多迟发性或潜在耳聋的遗传信息,为推广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提供了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并通过临床实践建立了聋病防控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湖南地区4132例备孕女性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结果特点.方法 通过多重PCR扩增、高通量测序等技术联合,对18个耳聋致病基因的108个突变位点进行筛查,对阳性样本中的突变基因、位点以及突变阳性率等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32例检测样本中,阳性202例,检出率为4.89%.单基因突变型200例,包括SLC26...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徐州地区聋校354名耳聋学生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突变初步筛查检测及158种耳聋相关基因二次筛查检测,在分子遗传学水平了解徐州市耳聋患者的致病耳聋基因谱,并探索提高耳聋相关基因诊断率的方法及策略。方法 首先采用SNPscan技术对常见致病基因及位点进行检测,然后对检测结果阴性病例采用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行158个耳聋相关基因检测。结果 354例患者经初步筛查共发现113例(31.92%)GJB2基因致病突变,58例(16.38%)SLC26A4基因致病突变,4例(1.13%)m.1555A>G基因突变;经158种耳聋相关基因大规模平行测序二次筛查新增GJB2基因致病突变3例,SLC26A4基因致病突变9例,其他耳聋相关基因MYO15A等共29例,累计41例;c.235delC纯合突变累计56例,c.919-2A>G纯合突变累计20例。初步筛查诊断率49.44%(175/354),二次筛查诊断率11.58%(41/354),累计诊断率61.02%(216/354)。结论 GJB2及SLC26A4基因为徐州地区耳聋人群中的常见致病基因,c.235delC为GJB2基因突变主要形...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孕17周以内妇女和携带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耳聋基因孕妇的配偶开展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遗传咨询以及后续服务研究,探讨如何对遗传性耳聋进行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抽取外周血2~3ml,采用二代测序法(东莞博奥木华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共检测18个基因中100个位点;对携带致聋基因突变孕妇的配偶进行基因型分析,并对存在耳聋高风险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1737例孕妇中查出遗传性耳聋基因携带者126例,携带率为7.25%。其中GJB2基因携带者49例,携带率为2.82%;SLC26A4基因携带者51例,携带率为2.94%;药物性耳聋基因携带者16例,携带率为0.92%;GJB3基因携带者9例,携带率为0.52%;GPR98基因携带者1例,携带率为0.06%。根据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原理,共有103例携带者的配偶需做检测,最终78名孕妇配偶进行了检测,发现6对夫妇携带相同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耳聋基因,存在25%生育聋儿的几率。其中2个家庭行产前诊断,均非遗传性耳聋患儿;未行产前诊断的4例中,1例不明原因流产,1例产后确诊为遗传性耳聋患儿,1例产后确诊为听力正常的复合杂合突变患者。结论在拟孕或孕17周以内妇女中普遍开展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可以评估生育聋儿或耳聋发生风险,并让受检者有选择妊娠结局和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进而降低耳聋发生率,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