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女,40岁,右手及前臂结节斑块2个月,否认外伤史,但从事热带鱼销售。体检示右手手指、腕、肘关节旁暗红色结节斑块,右上肢多发串珠样皮下结节。例2女,48岁,左手及前臂结节斑块2个月。发病前有清洗热带鱼鱼缸及过滤网外伤史。体检示左手、腕、前臂及上臂散在暗紫红色斑块及无痛性皮下结节。例3男,39岁,双手指散在结节3个月。否认外伤史但爱好热带鱼养殖。体检双手指间关节伸侧散在暗红色黄豆大结节。实验室检查:3例皮损组织反复真菌学检查均为阴性。组织病理提示混合炎症细胞浸润的感染性肉芽肿改变。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均为阳性。例1和例2活检组织分离出海分枝杆菌,例3分枝杆菌培养阴性。3例均诊断为游泳池肉芽肿。分别给予利福平和克拉霉素为主的抗非典型分枝杆菌治疗,1—3个月后皮损完全消退,总疗程2~5个月不等。停药后随访3—12个月均无复发。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28岁,下颏肿物1年余来苏州市立医院东区皮肤科就诊。皮损无疼痛不适,缓慢增大。患者既往体健,全身其他部位无类似皮损÷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下颏见一蚕豆大小圆形赘生物,有蒂,色暗红。质软,表面光滑,分叶状(图1)。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图2):真皮及皮下组织中见境界不清的黏液状沉积物.可见数量不等的梭形、星形等肿瘤细胞和较丰富的小血管腔,稀疏散在少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索。阿辛蓝染色阳性(图3):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9岁。因面部、四肢起红斑、结节,伴痛痒、间断发热2年,加重1个月于2011年7月来我科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前额、鼻唇沟、口周、耳、颈、下颌起黄白色丘疹、结节,有压痛,皮疹渐增大,中心破溃,流出淡黄透明液体。自觉痛痒。之后前胸、四肢、肩背部起暗红色斑块,质硬,中央略凹陷,边缘隆起,触之软,表面破溃,有黄白色渗出。期间反复高热,最高达39.3℃,早期可自行退热,之后需要用退热剂才能降至正常。发热时皮疹加重。曾先后于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就诊,经多次血液化验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骨髓穿刺检查,均诊断为sweet综合征。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最大量相当于泼尼松60mg/d,最长服用3个月,均自行减量停用。治疗期间皮疹可变平,部分消退,但未完全消退;消退后皮疹处留有瘢痕。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原皮疹边缘向周围扩散、隆起,中央破溃渗出,上肢出现新结节,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63岁,因左腹股沟皮疹半月于2015年7月12日就诊,无瘙痒、疼痛等不适,自行外用药物治疗,皮疹无消退,且呈进行性增多、增大。患者2年前曾在我院行直肠癌手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直肠中分化腺癌。术后定期化疗,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皮肤利什曼病的流行病学、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并分析6例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发病年龄47.67岁(37-67岁),平均病程10个月(6-18个月)。皮损特点为红斑、结节、溃疡,分布于面部及四肢暴露部位。组织病理表现为感染性肉芽肿模式,组织标本中均可找到组织细胞胞质内嗜碱性小体。6例患者均具有疫区工作或旅行史。结论皮肤利什曼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资料、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2岁。外阴反复溃疡4年。4年前无诱因右侧外阴、腹股沟出现多发性溃疡,无自觉不适,至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白塞病,经治疗无明显好转,溃疡渐增大。在当地医院组织病理诊断为黑素瘤,给予手术切除,术后伤口愈合良好。半年前患者在左侧大阴唇再次出现溃疡,并进行性增大。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患者既往体健,无系统性疾病。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痣的皮肤镜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特征。方法对1例结缔组织痣患者病程1年以内和1年以上的皮损分别进行皮肤镜和RCM观察,结合组织病理进行分析。结果结缔组织痣皮肤镜特征:1年以上的皮损中央呈灰白色斑疹,边界清晰,在灰白色斑疹区域可见白色网纹样结构、棕色小球、红斑、点状或逗状血管,有时可见毳毛及毛周围色素环,在白色斑疹周围环绕较均匀的棕褐色色素,皮损境界清晰;1年以内的皮损中央呈灰白色斑疹,边界清晰,在灰白色斑疹区域有少许散在棕褐色色素、毳毛及毛周围色素环。RCM特征:1年以内皮损,表皮大小形状不同的真皮乳头呈环形拥挤在一起,形成蜂窝状或鹅卵石样结构,其真皮乳头环密度和亮度明显增加,真皮胶原纤维束折射增强,可见胶原束与真皮乳头相连接,个别区域交织或呈漩涡状排列;1年以上皮损,由于表皮增厚,Z轴方向2—3mm深度处组织结构折射光减弱,胶原纤维束不明显,仅见少数淋巴细胞。结论结缔组织痣有独有的皮肤镜特征,并与组织病理和RCM图像有明确的对应关系。RCM对1年以内的早期皮损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3岁。面中部黄红色斑块4年余。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鼻背部出现一花生大小红色结节,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重视,后皮损缓慢增多,遂至当地某医院行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皮肤Rosai—Dorfman病。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4岁。因右侧乳腺癌根治术后10年,胸壁瘢痕处新生肿块、结节3个月入院。10年前患者因右侧乳房肿块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乳腺癌,行乳腺癌经典根治术,术后组织病理诊断为浸润性乳腺小叶癌。术后半年患者刀口愈合处出现瘢痕增生,表现为表面光滑质硬的条状斑块,未予特殊重视。近3个月来,胸壁瘢痕处出现新生结节及肿块,生长迅速,并伴有破溃、糜烂及出血。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22岁,腋窝、肛周、腹股沟红斑糜烂伴瘙痒18年。患者18年前无明显诱因肛周出现红斑,自予土霉素、痱子粉外用,疗效不佳,偶有渗出糜烂。7年前双侧腋窝、腹股沟出现类似皮损,甲增厚、变黄,外院诊断为家族性慢性天疱疮。患者曾口服甲泼尼龙片、阿维A、羟氯喹等,并外用锌氧油、硅油乳膏、复方联苯苄唑乳膏、氧化锌扑粉等,疗效不佳,皮疹迁延反复。2年前患者全身出现泛发性红斑及小脓疱,外院皮损组织病理诊断为脓疱性银屑病,予静脉输注甲泼尼龙(40 mg/d,连用3 d)及口服阿维A(40 mg/d),后甲泼尼龙减量至32 mg/d口服,阿维A 30 mg每日1次,外用卡泊三醇软膏、地奈德乳膏、硅油乳膏,四肢及躯干皮疹消退,但腋窝、腹股沟处仍反复发作红斑糜烂伴渗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