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舌侧活动翼矫治技术内收上前牙过程中,不同内收方式下,对上颌牙列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选取1例患者上颌骨和上牙列的CBCT数据,建立舌侧活动翼矫治器内收上前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置3种内收方式:对上颌双侧中切牙分别施加0.49 N力(模型1);对上颌双侧中切牙及侧切牙分别施加0.49 N力(模型2);对上颌双侧中切牙、侧切牙及尖牙分别施加0.49 N力(模型3)。对比分析3种不同的内收方式下,上牙列的初始位移和牙周膜应力分布。结果:在模型1、2、3加力下,第一磨牙牙冠的近移量分别为-2.64E-04 mm、-7.24E-04 mm、-1.09E-03 mm。中切牙冠根位移差值分别为6.23E-03 mm、7.87E-03 mm、7.47E-03 mm。第二磨牙远中牙冠伸长位移分别为1.02E-04 mm、2.81E-04mm、4.22E-04 mm。结论:模型1的内收方式,最有利于后牙支抗的保护、转矩的控制和“拱形效应”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舌侧矫治技术内收上前牙的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舌侧矫治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奠定基础。方法:对志愿者颌面部进行CBCT扫描,分别运用软件Mimics 14.11,Pro/Engineer 5.0,Geomagic Studio 12,Solid-works 2013及Ansys Workbench 13.0建立有限元模型。结果:建成包括e-Brace托槽、牙齿、牙周膜、牙槽骨、弓丝、微种植体、颊侧透明扣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包含40个实体,与个性化舌侧矫治器实际情况相近,网格划分后,共有9062170个节点,506498个单元。结论: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几何相似性和力学相似性,较真实地模拟了临床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探讨个性化舌侧矫治过程中的牙齿移动生物力学机制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细丝弓舌侧内收上颌前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后倾曲力矩对上颌前牙牙周膜静水压以及初始位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CT扫描法建立包含全牙列头颅的三维几何模型,用Solidworks软件生成舌侧托槽和弓丝的三维几何模型,组装并生成细丝弓舌侧内收上颌前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三维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中计算当颌间牵引力为0.556 N,后倾曲力矩分别为15、30、45、60、75 Nmm时上颌前牙的初始位移以及牙周膜静水压。结果 上颌中切牙、侧切牙以及尖牙的唇舌侧根尖和颈缘共产生4个应力集中区,并产生远中方向的旋转初始位移和相对压入移动;上颌尖牙牙周膜的静水压应力和初始位移均显著大于中切牙和侧切牙;随着后倾曲力矩的增加,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垂直向的初始压入位移和牙周膜静水压应力均逐渐增加。结论 采用细丝弓技术舌侧内收上颌前牙的力系是安全可控的,通过改变弓丝后倾曲力矩的值可以有效控制牙齿移动的方式和移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牙槽性前突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逆向工程软件构建个性化舌侧正畸滑动内收阶段上颌牙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不同滑动内收加力模式的模拟,探讨前牙转矩控制和牙弓形态的变化,为临床舌侧正畸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基础。方法: 选择牙槽性前突成年女性患者1例,采用eBrace个性化舌侧技术拔牙矫正,获取该患者滑动内收前颌面部锥形束CT(CBCT)数据,使用Mimics 15.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采用Pro/E 4.0软件对三维模型进行修整,生成牙周膜、舌侧托槽、舌侧弓丝、种植钉及其他附件的模拟结构。使用Geomagic Studio 13.0软件将模型整合,建立复合结构三维实体模型。将实体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 15.0软件平台进行网格划分,设定材料属性和接触性质,完成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结果: 三维有限元系统包括4组模型,即①不同内收加力模式的力学模型—种植钉分别放置于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以及第一、第二磨牙之间; ②不同弓丝尺寸的力学模型—分别建立0.016英寸×0.022英寸、0.017英寸×0.022英寸、0.016英寸×0.024英寸及0.017英寸×0.025英寸弓丝的加力模拟;③不同弓丝截面形态的加力模型—分别建立扁平弓及带状弓2种弓丝形态的加力模拟;④不同转矩预置的力学模型—在右侧上颌中切牙舌侧托槽中分别预置0°、4°、7°、10°及13°的转矩量,建立不同转矩状态下的加力模拟。结论: 根据牙槽性前突患者的CBCT数据,建立了4组个性化舌侧正畸滑动内收阶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用于分析不同内收模式、不同补偿设计时的力学差异。所建立的模型几何相似性强,能模拟内收阶段前牙转矩控制和牙弓形态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将前牙矫治到最理想的位置是正畸治疗重要的目标之一。舌侧矫治中前牙的控制相对传统的颊侧矫治困难,主要体现在:前牙面舌侧解剖形态的变异;舌侧托槽咬合面的影响;较小的槽间距对弓丝刚性和摩擦力的影响;正畸力点与牙齿抗力中心的距离较小和前牙托槽的脱落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和三维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介入,个性化舌侧正畸技术将舌侧矫治技术重新推到口腔正畸领域的前沿。舌侧矫治器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舌侧矫治技术独特的生物力学机制也越来越被临床医生关注。三维有限元分析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正畸力学的研究及矫治器的研发,对舌侧矫治技术的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对三维有限元法在舌侧正畸矫治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评价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个性化舌侧前牙内收系统对前牙整体内收过程中转矩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20例拔除上颌第一双尖牙并且采用个性化舌侧系统进行矫治的正畸病例,采用舌侧牵引延长臂(lever-arm)和腭侧微种植钉整体内收上颌6颗前牙.基于患者的CBCT数据,采用Mimics 10.0和Claytool软件确定舌侧牵引延长臂的长度和微种植钉植入部位,使内收力作用线通过前牙阻抗中心并与(牙合)平面平行.对比内收前后软组织、骨骼和牙齿的相关头影测量值变化.结果 治疗前和内收后的头影测量结果显示,上中切牙切缘至PTV的距离(PTV-U1)和上唇至审美平面距离(LS-E)显著减小(P<0.001),上中切牙切缘至腭平面垂线距离(PP-U1)无显著性变化(P>0.05).上颌前牙发生了大部分的整体内收和少量的控制性倾斜移动,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同时磨牙未出现明显移位.结论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定位的个性化舌侧内收系统,显著提高了舌侧矫治中前牙转矩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舌侧矫治系统中,内收弓丝形变及微种植体植入位置对上前牙三维方向移动的影响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建立舌侧矫治三维有限元模型,当弓丝为可变形体及刚性体滑动法内收时,微种植体的植入位置设置为距离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的牙槽嵴顶0、3、5、7 mm,分析上前牙的初始位移和牙周膜静水压的大小。结果:舌侧矫治系统中,使用可变形体弓丝内收上前牙,加力瞬间弓丝发生形变,牙初始位移受弓丝形变的作用发生舌向倾斜移动;随着微种植体高度的增加,上颌侧切牙牙冠的初始位移増大。弓丝为刚性体内收时,上前牙发生冠舌向倾斜移动;随着微种植体高度的增加,其位移趋势未发生明显变化。弓丝为可变形体时,上前牙的牙周膜静水压值超过毛细血管压的上限值。弓丝为刚性体时,上前牙的牙周膜静水压值小于毛细血管压的上限值。结论:弓丝形变对牙初始位移及牙周膜静水压影响较大。临床上可考虑使用刚性高的内收弓丝并减小内收力值,以降低牙根吸收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建立伴不同程度牙槽骨水平吸收的舌侧矫治内收上颌前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不同牵引钩位置及不同内收力值应用于不同程度牙槽骨吸收状态时,其生物力学效应差异。方法:采集志愿者的CBCT影像学并建模,获得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牵引钩位置及内收力对伴牙槽骨吸收患者舌侧矫治影响。结果:在牙槽骨水平吸收1/3以及1/2的两组模型中,降低牙槽骨高度及加大荷载力值会使位移量增大。同一模型中荷载于尖牙牵引钩上的牙周应力比荷载于侧切牙牵引钩上小。结论:牙槽骨水平吸收超过1/3但不足1/2阶段内,内收上前牙时荷载于尖牙上牵引钩上更有利于控制牙齿移动。牙槽骨水平吸收1/3,尖牙牵引钩上荷载75 g力内收上前牙效果较佳;牙槽骨水平吸收1/2,尖牙牵引钩上荷载25 g力内收上前牙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模拟临床加载力系统,研究应用种植体内收下前牙过程中,不同方向载荷作用下,牙及弓丝力学行为的变化.方法:建立含有托槽、弓丝、牵引钩、种植体的下牙列及下颌骨有限元模型.连接牵引钩上的点与种植体中心点来确定矫治力的方向,并通过改变牵引钩高度或种植体高度来改变矫治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分析计算每组加载力对牙的三维瞬间移动趋势、牙周膜的单元应力、弓丝的节点最大位移.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种植体高度及牵引钩高度的变化与各牙角位移及牙周膜应力间均有相关性(P<0.01),各牙在不同种植体高度,随着牵引钩高度变化而移动.随着牵引钩高度的增加,中切牙、侧切牙的移动趋势逐渐由近中舌侧倾斜变化为近中唇侧倾斜,而尖牙则向远中舌侧倾斜;第二前磨牙向近中舌侧倾斜;第一磨牙的近远中根均表现为远中颊侧倾斜.且远中倾斜角度随着前牙牵引钩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全牙弓牙周膜的最大应力始终出现在侧切牙的唇侧根尖1/3处:而尖牙、第一磨牙的牙周膜最大应力分别集中于牙槽嵴顶、根分叉处.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可通过改变前牙牵引钩的高度来实现前牙内收时的不同移动趋势,种植体支抗可有效控制后牙前移.  相似文献   

12.
舌侧Begg矫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介绍了舌侧Begg矫治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适应证,并对该项技术进行了评估。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只要选择好适应征,舌侧Begg矫治技术可以取得唇侧矫治技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当牵引钩位于不同位置时,个性化舌侧矫治器微种植体支抗滑动法内收上前牙时牙列中牙齿的位移情况。方法:在全牙列、牙周膜、牙槽骨、个性化舌侧矫治器的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上,分析当牵引钩分别位于尖牙近中与尖牙远中,微种植体支抗滑动法关闭间隙过程中前牙及后牙三维方向上的变化。结果:两组实验结果显示,当将牵引钩放置于尖牙远中时,前牙区矢状方向的回收更均匀,牙弓的缩窄出现在尖牙、第二前磨牙区域,但垂直向上的“拱形效应”更明显。结论:利用个性化舌侧矫治器滑动法回收间隙时,宜将牵引钩放置于尖牙远中,尖牙、第二前磨牙区域牙弓的缩窄有效抵抗了水平向“拱形效应”。对于垂直向上明显的"拱形效应",应当配合在弓丝上打10°的摇椅抵抗负效应。  相似文献   

14.
舌侧自锁托槽矫治技术是将自锁托槽应用于舌侧正畸的一种全新的矫治方法.该技术兼容了自锁托槽和舌侧矫治2项技术,既拥有自锁托槽固有的低摩擦力、短矫治疗程和节省门诊椅旁操作时间等优势又同时具备舌侧矫治"隐形矫正"的美观性.因此,舌侧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具有其他矫治技术所不具备的优点,其先进性不言而喻,必定会在将来的正畸界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就舌侧自锁托槽矫治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舌侧矫治器进行改良,以达到简化临床操作提高治疗前牙反疗效的目的。方法:制作联冠垫作为固定垫,磨牙舌面管和前磨牙托槽埋于垫中与联冠垫合二为一,成为垫式舌侧矫治器。选择假性前牙反病人30例,统计病人主动治疗时间和反解除时间,治疗前后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对软硬组织变化情况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30例病人治疗后磨牙关系中性,前牙覆覆盖正常,牙列整齐,反解除时间2~5个月,平均3.13个月。X线头影测量数据显示上下颌骨和上下前牙有一定的改变。结论:垫式舌侧矫治器矫治假性前牙反效果良好,并缩短了椅旁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有限元方法研究舌侧矫治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的规律,并与颊侧矫治相比较。方法: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运用CAD软件CATIAV5和有限元软件MSC.PATRAN,建立上颌第一磨牙、牙周膜、牙槽骨及矫治器的有限元模型,分别对其进行不同方式的加载和位移计算。结果:近中水平力作用下,舌侧加载牙近中倾斜伴远中舌向旋转,颊侧加载牙近中倾斜伴近中舌向旋转,其中颊侧加载的倾斜度及旋转度大于舌侧加载。欲使水平向整体移动时,颊侧加载Mt/F=8.1∶1,Mr/F=8∶1。舌侧加载Mt/F=6.9∶1,Mr/F=7.1∶1,且舌侧加载的位移大于颊侧加载。结论:近中整体移动上颌第一磨牙时,舌侧加载效率高于颊侧加载。  相似文献   

17.
18.
作者介绍了舌侧Begg矫治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适应证,并对该项技术进行了评估。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只要选择好适应证,舌侧Begg矫治技术可以取得唇侧矫治技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舌侧矫治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位置隐蔽的舌侧矫治器所带来的美观效果,舌侧矫治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由于矫治器位置的不同,舌侧矫治具有不同于唇侧矫治的生物力学特点,其中前牙的转矩控制作为正畸治疗中难点与关键点备受关注。本文将对舌侧矫治内收阶段中前牙转矩控制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舌侧矫治较唇侧矫治有诸多治疗优势,然而其生物力学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近些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与临床状态比较符合的舌侧矫治仿真模型,对舌侧正畸过程进行生物力学研究。本文对三维有限元法在舌侧正畸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