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术中行前房穿刺对术后早期眼压的影响.方法:将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前房穿刺组(A组)和未行前房穿刺组(B组),A组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同时行前房穿刺,B组仅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应用AccuPen手持式回弹眼压计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30、60min,1d,1wk测量眼压,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眼压比较,A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2min眼压骤升至42.4±9.3mmHg,与A组同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min时降至17.4±5.0mmHg,与A组同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术中行前房穿刺能够有效控制注射后的早期眼压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A)后眼压的早期变化以及前房穿刺对眼压的影响。方法将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TA治疗的20例20眼患者随机分为前房穿刺组(A组)和未进行前房穿刺组(B组),各10例10眼。A组在玻璃体腔内注射TA后前房穿刺并抽取0.05 mL房水,B组仅玻璃体腔内注射TA。应用Goldmann眼压计于玻璃体腔内注射前及注射后2、15、30 min,1 h,1 d,1周测量眼压,对2组注射前后眼压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组注射前平均眼压为(13.70±2.52)mmHg,注射后2 min时为(8.20±1.33)mmHg,15 min时为(11.32±1.52)mmHg,A组注射后2 min时的眼压明显低于组内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注射前平均眼压为(15.32±1.73)mmHg,注射后2 min时为(39.23±9.31)mmHg,15 min时为(16.24±3.52)mmHg,B组TA注射后2 min眼压明显高于注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注射后15 min恢复到正常眼压水平(16.24±3.52)mmHg。A组在注射后2 min的眼压明显低于B组同时间点的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注射后早期可见一过性前房闪辉,B组未见眼部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TA后早期可引起一过性眼压升高,可选择性进行前房穿刺。前房穿刺和玻璃体腔内TA注射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对眼压的影响。方法因治疗视网膜病变对28例(30眼)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0.4mg/0.1mL曲安奈德,随访16周,并进行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眼压测量。结果30眼中25眼(83.33%)眼压上升5mmHg以上,术前眼压(13.74±4.32)mmHg,与术后最高眼压(25.53±5.24)mmHg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压上升者应用抗青光眼滴眼液眼压都恢复正常。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0.4mg/0.1mL曲安奈德可致眼压升高。滴用抗青光眼药物能有效降眼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短期眼压(IOP)升高的影响因素。

方法:临床前瞻性观察研究。共纳入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视网膜病变患者269例269眼,所有患眼均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其中,男143例,女126例;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患者201例,其他类型视网膜变性患者68例。平均年龄62.86±11.74岁,采用非接触气动式眼压计,分别在注射前,注射后10、30min,2和4h对患者进行IOP测量。根据注射后10min IOP升高情况来进行分组,IOP升高10 mmHg及以上定义为IOP升高组,IOP升高小于10 mmHg定义为IOP稳定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患者在注射后10、30min,2和4h的平均IOP分别为24.1、20.2、19.5、16.9 mmHg,注射后各个时间点的IOP较注射前平均升高6.7、3.1、1.7、0.5 mmHg。其中,IOP高组56例,IOP稳定组213例。两组患者年龄、最佳矫正视力(BCVA)、性别、眼别、疾病类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注药次数(Z=-4.389,P=0.012)、注射前IOP及注射后各时间点的IOP(t=-5.343,-10.467,-8.933,-6.124,-4.635,均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IOP与注射后10min IOP升高呈正相关(B=-0.913,OR=0.521,95%CI:0.211~0.694,P=0.011)。

结论:基线IOP水平越高,注射后IOP升高的风险越高。基线IOP是影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患眼短期IOP升高的主要相关因素,而注射次数可能是另一个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RVO)并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视网膜静脉阻塞并黄斑水肿患者27例27眼,其中中央静脉阻塞( CRVO )8例8眼,分支静脉阻塞( BRVO )19例19眼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适时眼底激光光凝治疗,观察患眼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 BCVA )和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 CRT)的转归情况。结果:患者27例27眼治疗前平均BCVA (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 LogMAR )和 CRT 为0.8822±0.5601和713.8±224.8μm,末次随访时分别为0.5963±0.4481和376.7±185.5μm。其中8例 CRVO 患者平均注射次数为4.75次,平均随访时间为13mo,治疗前平均 LogMAR 视力为0.9802±0.6663,接受3次注药治疗后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0.7082±0.4629和0.8517±0.5895,治疗后视力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平均CRT治疗前为835.1±289.3μm,3次治疗后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06.8±117.7、487.5±201.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BRVO患者平均注射次数为2.2,随访时间为9mo,治疗前平均LogMAR视力为0.8124±0.4529,在接受1次注药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0.4789 ± 0.2792、0.4888± 0.3163,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平均CRT治疗前为662.7±176.6μm,1次注药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83.8±129.3、330.6±161.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能够减轻RVO并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水肿程度,提高患眼视力,对BRVO并黄斑水肿的患者疗效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单次注射疗效最长可维持1a。  相似文献   

6.
牛红霞  吉昂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9):1696-1698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5-07/2016-01确诊的渗出性ARMD患者45例45眼,采取每月1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5mg/0.05mL),连续治疗3mo,之后按需给药(3+PRN),随访2a。分别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后第1、2、3mo,1、2a后的BCVA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8、5.111、4.323、4.701、5.156,P<0.05),CMT较治疗前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7、4.556、2.841、2.707、3.145,P<0.05)。

结论: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3+PRN方案治疗渗出性ARMD可以有效提高视力、减轻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术后早期眼压变化.方法 对13例(18眼)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10例,12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例,6眼),所有患者分别在第0周,6周,12周行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 1.25mg.在注射前后5min,30min,1h,2h进行眼压检查.结果 以0周注射为例,5min,30min,1h,2h内眼压分别为(18.7±5.4)mmHg、(18.1±5.3)mmHg、(17.3±5.4)mmHg,与注射前平均眼压(14.6±4.1)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1、3.45、2.63,P值均<0.05).而随访的2h平均眼压降为(15.6±5.8)mmHg,与注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P>0.5).在总共48次注射中,注射后眼压监测5min时IOP值高于正常眼压值(IOP>21mmHg)的百分率为41.7%,30min时高于正常眼压值的百分率为22.9%,而在1h内85.4%,2h内91.7%的眼压测量值恢复正常.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早期眼压(5min)呈现短暂升高后下降,术后2h可作为门诊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早期眼压监测时间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01/2016-12收治入院的DME患者95例95眼,其中42眼予以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照组),53眼予以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及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并比较两组重复给药次数、并发症和医疗费用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326,P<0.01; F=86.365,P<0.01)。治疗后3mo两组患者BCVA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mo BCVA较治疗后3mo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6mo和治疗后3mo BCV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6m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时间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365,P<0.01; F=84.235,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3、6mo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间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重复用药次数均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平均医疗费用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DME,可有效改善黄斑水肿,提高视力,且药效持久,价格低廉,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15-01/2016-01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110例110眼,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55例55眼予以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组),55例55眼予以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组),两组患者均每月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随访6mo。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3、6mo两组间视力、黄斑厚度变化,以及术后患者舒适度、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间LogMAR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1mo两组患者视力显著改善,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06、64.02,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3、6mo,康柏西普组视力明显较雷珠单抗组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间黄斑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1mo,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区厚度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后3、6mo,康柏西普组较雷珠单抗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时间推移舒适度好转,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珠单抗组(87.3%、1.8%)和康柏西普组(85.5%、3.6%)临床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早期视力改善明显,黄斑厚度下降明显,且治疗后3、6mo康柏西普效果较好,疗效更持久。  相似文献   


10.
25G+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严重PD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25 G+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及单纯行25 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10/2016-08在我院行25 G+玻璃体切割术的严重PDR患者35例42眼,其中行25 G+玻璃体切割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18例22眼为A组;仅行25 G+玻璃体切割术患者17例20眼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 mo时玻璃体再积血(RVH)发生率、黄斑中心凹厚度(CFT),术后6 mo时BCVA(LogMAR)、CFT.结果:术中A、B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8.23±8.18和72.41±10.3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P=0.002).术中主要并发症为医源性裂孔和术中撕膜时较大量出血,A组分别为2眼、1眼,B组为7眼、6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27).RVH发生率:术后3 mo时A组为2眼、B组为8眼,两组RVH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BCVA(LogMAR):术后6mo时A组为0.92±0.35,B组为1.04±0.4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1,P=0.212),但均较术前(A组为1.86±0.64,B组为1.73±0.82)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4、7.355,均P<0.01).CFT:术后3 mo时,A组为273.42±25.21μm、B组为284.58±27.44μ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8,P=0.179),但均较术前(A组为351.6±34.4μm、B组为358.2±37.1μm)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2、4.933,均P<0.01);术后6mo时A组为238.16±16.35μm,B组为247.04±17.43μ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1,P=0.133),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4、4.802,均P<0.01).结论:严重PDR患者行25 G+玻璃体切割联合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可有效改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症状,相比较单纯玻璃体切割术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显著降低术后3 mo的RVH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分析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2013/2015年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在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12期间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的住院患者,以手术方式为“玻璃体腔内注药术”为检索词查阅病历管理系统,排除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及抗生素药物的患者,就其相关疾病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查询相关疾病同年收住院患者资料并进行对比。
  结果:3 a间共行239眼注射,男女比例接近,青年、中年及老年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a间注射人数逐年增加。行抗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注射的相关疾病主要为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同一年度四类疾病及同种疾病不同年度行抗 VEGF 注射比率(注射/总数)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其中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患者3a中接受注射程度最高,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则增长最快。
  结论:抗VEGF玻璃体腔注射作为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新的治疗方式,正日益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登封市妇幼保健院ROP筛查并诊断为 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阈值期ROP或阈值前期1型ROP的患儿26例(52眼)。其中Ⅰ区病变17例,Ⅱ区病变9例。所有患儿在确诊后24 h内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康柏西普0.025 ml (含康柏西普0.25 mg)。随访时间为21~49(31.2±12.5)周。病情复发或对康柏西普治疗无反应者,给予重复康柏西普注射或激光光凝治疗。随访期间观察患儿视网膜血管变化情况以及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2眼中,经单次康柏西普治疗有效为46眼(88%),病变完全消退,视网膜血管发育至Ⅲ区。重复康柏西普注射治疗2眼,占4%;经补充激光光凝治疗4眼,占8%,其中3眼病变复发行玻璃体切割术,占所有患眼的6%,纤维增生膜持续加重,发生视网膜脱离,2眼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1眼术后视网膜部分复位,包括AP-ROP 1眼,阈值期ROP 2眼,均为Ⅱ区病变,复发时间为10~17(13.2±1.8)周。所有患儿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康柏西普注射治疗ROP患儿安全有效。部分治疗无反应者,需手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13.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确诊的60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注射康柏西普0.05mL,对照组注射曲安奈德0.1mL。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d,1、3mo采用标准视力表对患者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 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检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并观察患者治疗后1d,1、3mo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包括前房炎性反应、角膜水肿、高眼压等。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d,1、3mo视力提高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1d,1、3mo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d,1、3mo均未出现眼部严重并发症。

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变化,评价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在我科确诊为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ICNV)、高度近视黄斑新生血管病变(MCNV)的病例共17例(18只眼).患者自愿决定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5 mg/0.05 ml)治疗或康柏西普(0.5 mg/0.05 ml)治疗,采用1+PRN治疗方案,注射后1个月复查.是否再次注药则依据OCT复查结果以及视功能情况而定.治疗前和治疗后1d、1个月、末次治疗后1月门诊随访;观察BCVA、眼压、mfERG变化.结果 首次治疗后1个月,末次治疗后1个月BCVA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治疗后1个月、末次治疗后1个月眼压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末次治疗后1个月mfERG的ring1、2、4振幅密度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P<0.05);Ring3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振幅密度提高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62),末次治疗后1个月ring3振幅密度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Ring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月振幅密度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P=0.02),末次治疗后1个月振幅密度提高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35);Ring6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末次治疗后1个月振幅密度提高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P=0.191,P=0.114).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能改善ICNV及病理性近视CNV患者BCVA及黄斑区视网膜功能且并不影响眼压的变化.mfERG能够客观准确的反映出黄斑区视网膜功能.  相似文献   

15.
宋蔚  赵帅  郅瑛  程丽娜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7):1310-1312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
  方法:前瞻性研究。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患者112例112眼,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56眼,研究组患者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且治疗后6mo 提高最明显。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减低,且治疗后6mo 减低最明显。
  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能有效提高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患者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ntravitreal conbercept,IVC)治疗的ROP病例23例(46眼)。其中阈值病变11例(22眼),阈值前病变Ⅰ型8例(16眼),AP-ROP 4例(8眼)。术后随访过程中若出现病变无消退、病变加重或病变复发者,根据情况予IVC治疗或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结果 所有患眼中,行一次IVC治疗后病变消退者32眼,行二次IVC治疗后病变消退者6眼。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病变消退者6眼。2眼因术前合并视网膜大量出血,联合行玻璃体切割+眼内视网膜激光光凝手术。所有病例术中及术后未见与药物或治疗方式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ROP有效,短期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06/2016-12我院确诊的DME患者73例80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治疗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mo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厚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3mo,两组患者BCVA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患者BCVA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黄斑上方、下方、颞侧、鼻侧环状区的视网膜厚度和平均视网膜厚度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的平均视网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角膜水肿、前房炎性反应、视网膜出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内炎等严重眼部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

结论:与单纯视网膜激光治疗相比,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DME在改善视力、恢复视网膜功能方面效果更佳,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伴黄斑水肿(ME)的疗效及治疗后BCVA的影响因素。

方法:评价2016-01/2018-01在本院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194例194眼BRVO-ME患者的临床疗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治疗后BCVA的影响因素。

结果:患者BCVA(LogMAR)、CMT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其中CMT虽在部分时间节点有回升趋势,但任意时间点的BCVA、CM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RVO-ME分型-缺血型、ME类型-混合型、ELM完整性-缺失、IS/OS缺失均是影响BRVO-ME患者经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病程及眼轴长度越长、治疗前 BCVA值越高,经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无效的风险越高。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BRVO-ME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部分患者术后BCVA恢复不佳或受病程、术前BCVA、BRVO-ME分型、ELM及IS/OS完整性等因素影响,治疗前或应充分评估上述影响因素并积极应对,优化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extra-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E-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15-01/12我院住院和门诊就诊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bstruction,CRVO)继发性青光眼16例16眼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1.0mg,再联合E-PRP.观察治疗前后眼压、视力、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末次随访16眼,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全部消退.治疗前眼压42 ~ 65(平均50.85±6.97)mmHg,治疗后平均眼压在各观察节点均有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眼压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视力与术前相比不变者12眼,提高2行以上者2眼,下降2行以上者2眼,末次随访时视力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发生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除手术操作的作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诊断为PDR合并玻璃体积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36例(36眼)随机平均分为2组。注药组:术前1周行颞下方距角膜缘4 mm处经睫状体平坦部穿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所有注射均为无菌操作;对照组:术前未行任何玻璃体腔注药。所有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比较2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电凝止血率、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手术填充物类型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的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3±8)min;2例(11.1%)发生术中出血,1例(5.5%)术中必须采用眼内电凝止血;全部手术过程中无一例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或行视网膜松解术;硅油填充2例(11.1%)。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3±10)min;14例(77.8%)发生术中出血,其中5例出血严重,8例(44.4%)术中必须采用眼内电凝止血;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3例(16.6%);行视网膜松解术1例(5.5%);硅油填充12例(66.6%)。结论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能减少PDR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出血率,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