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视频脑电图在诊断小儿非癫痫性发作中的实用价值。方珐:对临床上拟诊为非癫痫性发作的314例患儿,进行20min~3h的视频脑电图动态监测,监测中对各种状态及事件进行标记,结束后将记录的EEG与临床录像资料同步回放分析。结果:314例患儿中,196例(62.4%)监测到发作,302例(96.2%)结合脑电图检查证实为非癫痫性发作。结论:视频脑电图是明确小儿非癫痫性发作的种类、鉴别非癫痫性与癫痫发作的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假性癫痫发作(pseudoseizure,PS)又称非癫痫性心因性发作(nonepileptic psychogenic sei-zures),系指在各种诱因下出现的类似癫痫发作的非癫痫性发作。PS具有发作性事件的临床表现,临床上易与癫痫相混淆,造成漏诊、误诊,区分PS与癫痫发作有时很困难。随着视频脑电图(video-elec  相似文献   

3.
周蕊  耿丽华 《中国医刊》2012,47(10):84-85
目的 探讨24小时动态脑电图(AEEG)在儿童癫痫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儿科门诊、住院患者中具有发作性症状的患儿病例182例,其中拟诊癫痫126例,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56例,全部病例做动态脑电图检查.结果 结合临床表现,拟诊癫痫的126例患儿中,确诊为癫痫的为108例;而非癫痫发作性疾病56例中,53例被排除癫痫.结论 动态脑电图对儿童癫痫和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临床发作性事件分为癫痫性发作和非癫痫性发作,通过视频脑电图可明确诊断,如果发作同期视频脑电图出现癫痫波即可诊断为癫痫性发作,否则可诊断为非癫痫性发作。而非癫痫性发作临床易误诊为癫痫,导致不合理的治疗。本文通过报道1例使用维生素D控制非癫痫性痴笑发作患者,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早期识别水平,以减少误诊、误治。同时也建议临床医师对于癫痫临床治疗效果欠佳时,应及时复查视频脑电图,进一步明确诊断,避免不合理的治疗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6岁以内低龄儿童非癫痫性发作性事件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1年7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岁以内低龄儿童以发作性症状为主诉并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的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由两名神经内科医生明确诊断。总结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视频脑电图的特征。结果 共433例视频脑电图记录到非癫痫性发作,其中生理性非癫痫性发作398例(91.9%),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35例(8.1%)。24例患儿检测到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占5.5%(24/433),以Rolandic区放电15例(3.5%)最为常见。运动性发作最为常见,共392例(90.5%);非运动性发作共41例(9.5%)。非癫痫性发作中,非癫痫性肌阵挛发作最为常见。生理性非癫痫性发作男性多于女性,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女性多于男性,组间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13,P<0.001)。1~3岁组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占比显著高于0~1岁组(χ2=8.713,P=0.003),但与3~6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53,P=0.022)。结论 6岁以内低龄儿童非癫痫性发作脑电图多为正常,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率低,无发作期特征性脑电图改变,发作间期背景脑电图可作为诊断参考。6岁以内低龄儿童非癫痫性发作临床特征复杂多样,以生理性非癫痫发作为主,生理性非癫痫性发作以运动性发作为主要发作形式,以非癫痫性肌阵挛发作最为常见;1~3岁儿童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相对多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痫非癫痫陛发作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我科动态脑电图室监测到发作的45例患儿。结果:经动态脑电图证实,40例初诊为癫痫性发作的患儿中,32例(80%)确诊为癫痫,8例(20%)为非癫痫性发作;5例初诊为非癫痫性发作的患儿中,2例(40%)确诊为癫痫3例(60%)为非癫痫性发作。结论:动态脑电图对鉴别癫痫及非癫痫性发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非癫痫性发作儿童及家长的个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非癫痫性发作儿童及家长的个性特征。方法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版和成人版对7~14岁非癫痫性发作儿童20例及0~14岁非癫痫性发作儿童的家长38例进行个性测定,并选同年龄组的正常儿童及其家长作为对照。结果非癫痫性发作儿童的神经质程度[(55.26±12.63)分]高于对照组[(46.57±10.68)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具有较高的掩饰倾向。非癫痫性发作儿童家长的神经质程度[(53.57±10.1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6.18±10.47)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个性因素在学龄儿童的非癫痫性发作中起主要作用,家长的个性特征与对子女的某些非癫痫性事件的误认,特别是对婴幼儿正常生理现象及行为现象表现的误认有重要关系。了解非癫痫性发作儿童及家长的个性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及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8.
Uldall  P.  Alving  J.  Hansen  L.  K.  李开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8):20-21
目的:确定因难治性阵发性发作事件而入住三级癫痫治疗中心的非癫痫儿童的比例。方法:回顾性观察研究,作查阅了1997年入院的223例患儿病历。就诊于当地小儿科的病例占51%,就诊于其他科的病例占27%,就诊于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的病例占22%。17%的病历记录中写明了对于癫痫诊断的置疑。人院时有86%的患正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住院期间对所有患儿进行了全面而重点的观察,对62%的患做了EEG检查。结果:总体上,39%(87/223)的病例被发现未患癫痫病。就诊时确定为癫痫的儿童中,30%的诊断不能成立。首次入院的159名儿童中,75人(47%)以非癫痫性发作诊断而出院。首次人院而被做出确证无疑的癫痫诊断的125名儿童中,44人(35%)没患上癫痫病。凝视发作是最频繁发作的非癫痫性事件。12名儿童被发现是心理性的非癫痫性发作。全部34名(15%)患儿接受了剂量渐减性药物治疗;22人(10%)入院前就接受了剂量渐减性药物治疗。结论:本研究支持下面的观点,即癫痫的误诊情况很常见。治疗医师应该在诊断过程中谨慎小心,特别是凝视发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对儿童生活方式的限制,应该对连续发作的疑难病例进行诊断性再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非癫痫性发作儿童及家长的个性特征.方法 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版和成人版对7~14岁非癫痫性发作儿童20例及0~14岁非癫痫性发作儿童的家长38例进行个性测定,并选同年龄组的正常儿童及其家长作为对照.结果 非癫痫性发作儿童的神经质程度[(55.26±12.63)分]高于对照组[(46.57±10.68)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具有较高的掩饰倾向.非癫痫性发作儿童家长的神经质程度[(53.57±10.1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6.18±10.47)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个性因素在学龄儿童的非癫痫性发作中起主要作用,家长的个性特征与对子女的某些非癫痫性事件的误认,特别是对婴幼儿正常生理现象及行为现象表现的误认有重要关系.了解非癫痫性发作儿童及家长的个性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及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0.
杨德本  余巨明  黄敏 《四川医学》2007,28(9):993-995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癫痫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30例癫痫患者及85例可疑癫痫患者进行视频脑电监测,并进行分析。结果癫痫组V-EEG痫性放电173例(75.2%),监测到临床发作26例,其中癫痫发作21例,非癫痫发作5例;可疑癫痫组V-EEG痫性放电18例(21.2%),监测到临床发作11例,其中癫痫发作2例,非癫痫发作9例。191例痫性放电的患者中159例(83.2%)明确了癫痫发作的类型,25例的发作类型为重新确认,58例(30.4%)明确了癫痫综合征的诊断。结论视频脑电图监测在鉴别癫痫性发作、确定癫痫发作类型、评价脑电-临床关系方面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24小时动态脑电图对小儿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小儿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8月我院就诊的299例年龄在49d~5岁之间拟诊或需排除癫痫的患儿进行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依据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关于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标准,分为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150例,癫痫125例,热性惊厥24例。结果:299例中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150例,其中主要为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睡眠肌阵挛、脑发育不良及脑损伤引起的发作性抖动、小儿屏气发作、心因性发作、触觉或情绪诱发性运动障碍、电解质紊乱、晕厥、小儿夜惊等;AEEG监测到发作间期正常99例,癫痫样放电37例,非特异性改变14例;同期监测到60例有临床发作的病例均不伴异常放电。结论:动态脑电图能有效地诊断非癫痫性发作,可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高血糖致癫痫发作2例报告武红梅(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癫痫是糖尿病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之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癫痫、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并癫痫报告较多,但排除上述原因,高血糖致癫痫发作文献报导还较少,现将我院1994~1995年表现为痫性发作的...  相似文献   

13.
额叶癫痫是临床上具有特征性的癫痫综合征,因其临床表现和脑电图不典型,容易误诊为假性发作、运动障碍或睡眠障碍。另外,额叶发作时,表现有复杂的自动症,不少误诊为癔症发作。现将我院2000年4月-2005年2月收治的25例额叶癫痫中首诊为癔症的3例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运动诱发性癫痫(附24例分析)肖成华吴逊(附属医院神经科)(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科)关键词癫痫随意运动苯妥英钠分类号R749.17由随意运动所致的癫痫发作称为运动诱发性癫痫,此种发作临床极少见。我院1989~1997年间收治10例,北京医科大学第...  相似文献   

15.
罗榕  司洋  安东梅  刘凌 《西部医学》2012,24(6):1097-1099
目的通过对癫痫和非癫痫误诊病例及24小时脑电图确诊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提高癫痫的诊断率,减少癫痫误诊。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误诊病例及经脑电图确诊的癫痫患者共172例,分析其误诊原因和临床特点。结果在纳入的172例患者中99例非痫性发作误诊为癫痫发作,43例癫痫发作误诊为非痫性发作,30例经24小时脑电图确诊为癫痫。癫痫最易被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晕厥、假性发作。反之,非癫痫发作误诊癫痫发作多见于假性发作、TIA。对24小时脑电图确诊的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现不自主咂嘴合并吞咽动作、上腹部不适是最常见待诊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论熟练掌握癫痫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仔细询问病史,认真做好体格检查,结合脑电图尤其是24小时视频脑电图等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减少癫痫的误诊,提高癫痫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动态脑电图(AEEG)对非惊厥性发作性癫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4例临床上常见的非惊厥性发作性症状的患者作24小时AEEG监测,并同时与脑电图(REEG)检查作为自身对照。结果:104例病人的AEEG异常率、痫样放电检出率明显高于REEG组,以短暂性意识丧失阳性率最高,睡眠期痫样放电检出占痫样放电患者的84.3%,根据临床症状发作与AEEG的关系,诊断癫痫50例,排除癫痫19例。结论:AEEG对非惊厥性发作性癫痫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的视频脑电图的录像特点及同步脑电图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的视频及脑电图资料,并与55例癫痫患者的视频及脑电图资料进行比较。结果69例患者在监测过程中均捕捉到发作,发作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抽搐、肢体瘫痪、不停喊叫、意识障碍等,发作时间持续2 min~3 h。发作期同步脑电图表现却均相似:正常节律或在动作伪差及肌电干扰间可见正常背景及节律,或发作期与发作间期均表现为正常节律基础上散发出现少量非特异性慢波,无一例出现症状相关性痫性放电。随访1~2年,所有入组患者在接受暗示治疗后46例未再发作,17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6例失访。结论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有时仅从临床发作表现上很难与癫痫鉴别,视频脑电图使发作期临床症状与脑电图变化同步结合,有助于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极大减少了癫痫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PNES)的临床症状学,并对其进行分类.方法 对16例诊断PNES患者的视频脑电图录像(VEEG)资料进行分析.所有的连续变量均计算均数,并用聚类分析对症状进行分类.结果 16例患者VEEG监测时间共226 h 38 min,平均每人监测14 h左右.监测中共记录到53次发作.PNES症状包括:过度运动、肢体抖动、肢体痉挛、头部运动、跌倒、过度换气、发声.运用聚类分析,可将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症状归为三类:第一类为过度运动、头部运动、过度换气及发声,称为大运动发作类;第二类为肢体抖动及肢体痉挛,称为小运动发作类;第三类表现为跌倒,称为无显著运动发作类.结论 PNES的症状学及其分类的研究可能对临床诊断PNES及与癫痫鉴别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王璐 《中国厂矿医学》2007,20(4):326-327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新生儿惊厥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首次疑为癫痫性发作的130例新生儿惊厥者进行4~6 h VEEG监测,对其脑电波形及临床发作情况进行分析,监测3~5年。对于重度及中度癫痫性发作患儿给予口服鲁米那或托吡酯治疗。结果首次视频脑电图异常率90.8%(118/130),癫痫性发作48例(重度11例,中度15例,轻度22例),非癫痫性发作70例。治疗2~4周VEEG异常率75.4%(98/130),癫痫性发作40例,非癫痫性发作58例。随访3~5年癫痫性发作22例(16.9%),非癫痫性发作0例。结论在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区别癫痫性发作与非癫痫性发作及对癫痫患儿的治疗和预后判断上,VEEG是有重要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癫痫     
《中国医刊》2014,(9):107-107
癫痫是一组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阵发性异常放电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慢性脑部疾病。根据所侵犯神经元的部位和放电扩散的范围,功能失调可以表现为发作性运动、感觉、意识、精神、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临床表现具有发作性(突然发生,突然终止)、短暂性、重复性和刻板性的特点。每次或每种发作的过程称为痫性发作,一个患者可以有多样临床表现症状。反复多次发作引起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则称为癫痫。在癫痫中,具有特殊原因、由特定的症状和体征组成的特定的癫痫现象称为癫痫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