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剂量补充维生素A对儿童腹泻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程列  王恩霖 《营养学报》1992,14(1):38-43
172名0.5~2岁维生素A较缺乏地区农村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n=98)和对照组(n=74)。实验组儿童在实验初及随后的第6个月给予含20万IU的维生素A和40IU维生素E胶囊,对照组儿童同时给予空白胶囊。经过12个月的随访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组儿童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且其严重程度较轻,对照组儿童发生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相对危险性分别是实验组的2.3和3.4倍。在第一次补充后第8周的测定结果表明:实验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比对照组水平明显提高(P<0.05),维生素A低下检出率下降57%。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充外源性维生素A、维生素E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8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非急性发作期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儿童予以维生素A和维生素E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予以安慰剂服用1个疗程,随访1~3年。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儿童血清中维生素A、维生素E、IgA及IgG的含量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维生素A、维生素E、IgA及Ig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gA水平高于对照组(1.33±0.26 mg/L vs.1.06±0.17 mg/L,P=0.000),血清IgG水平高于对照组(11.52±1.42 mg/L vs.10.24±1.78 mg/L,P=0.000),血清维生素A水平高于对照组(1.71±0.10μmol/L vs.1.46±0.13μmol/L,P=0.000),血清维生素E水平高于对照组(17.92±5.1μmol/L vs.15.83±5.30)μmol/L,P=0.047)。治疗组治疗显效人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补充外源性维生素A、维生素E可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发病次数。  相似文献   

3.
印度南方15419名半岁至5岁的儿童参加了为期1年的维生素A补充实验,以观察补充维生素A对儿童腹泻、呼吸道感染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参加实验者整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儿童每周服8.7μmol(2500 μg)维生素A和46 μmol(20mg)的维生素E,对照组儿童给予46μmol维生素E作为空白对照。实验前后对儿童进行眼科检查和体格测量。实验期间由社区志愿人员每周对儿童发放一次药物,并通过询问母亲记录上周儿童的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D及体液免疫的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55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55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D及体液免疫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清维生素A[(0.7±0.3)μmol/L]水平和维生素A正常率(30.9%)均低于对照组[(1.2±0.8)μmol/L、6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16.548、6.352,均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维生素D[(20.5±6.7)μmol/L]水平和维生素D正常率(20.0%)均低于对照组[(23.1±5.3)μmol/L、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16.548、6.517,均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IgA[(0.6±0.3)g/L]、IgG[(7.6±2.7)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3±0.4)g/L、(9.3±2.5)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517、16.212,均P<...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赖氨葡锌颗粒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微量元素锌含量的影响,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微量元素锌的关系。方法将5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纳入观察组,取56例同年龄段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取静脉血测定微量元素锌含量;对患儿组进行口服赖氨葡锌冲剂治疗6个月后再进行血微量元素锌测定,观察治疗前后血微量元素锌的变化。结果患儿组血锌为(43.62±3.22)μmol/L,而对照组血锌为(77.78±6.56)μmol/L,患儿组血锌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儿组经口服赖氨葡锌颗粒治疗6个月后血锌上升到(72.30±6.08)μmol/L,比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后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赖氨葡锌颗粒可明显升高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微量元素锌的含量,说明微量元素锌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微量元素锌(Zn)在病毒性心肌炎(VMC)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比色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测定42例VMC患儿及23例正常健康儿的血清NO、Zn水平。结果:急性期VMC患儿血清NO含量为(61.35±18.92)μmol/L,较对照组(23.81±5.37)μmol/L、恢复期(33.95±8.86)μmol/L患儿明显升高(P<0.01);而急性期VMC患儿血清Zn浓度为(76.81±11.05)μmol/L,较对照组(116.28±11.76)μmol/L、恢复期(89.75±9.90)μmol/L患儿降低(P<0.01);VMC患儿急性期NO与Zn呈高度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NO、Zn含量变化与VM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的水平与ADHD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128例ADHD患儿和95例健康儿童进行末梢全血Zn、Cu、Fe、Ca、Mg、Pb水平分析。结果:ADHD儿童全血中的Zn、Cu、Fe、Ca、Mg、Pb水平分别为72.24±7.03μmol/L、14.97±3.51μmol/L、7.64±0.59 mmol/L、1.69±0.16 mmol/L、1.49±0.13 mmol/L、108.70±32.67μg/L。Zn(P<0.01)、Fe(P<0.01)、Ca(P<0.01)、Mg(0.010.05)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Zn、Fe、Ca、Mg、Pb等微量元素的失调可导致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睡眠异常与血铅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确诊为睡眠异常的患儿53例为实验组,以正常健康体检儿童32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儿童血铅暴露水平。结果:实验组儿童血铅值为(0.68±0.27)μmol/L,对照组为(0.51±0.18)μmol/L,(P<0.05);实验组儿童血铅水平异常的发生率为75.47%;对照组为21.88%(P<0.01)。结论:儿童睡眠异常可能与血铅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隧道作业人员脂质过氧化水平,以及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降低脂质过氧化危害的效果。方法检测某在建铁路50名隧道作业人员(实验组)和50名桥梁作业人员(对照组)体内血浆维生素C、维生素E、过氧化脂质(PLPO)含量及红细胞过氧化脂质(ELPO)含量、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活力、红细胞过氧化氢酶(ECAT)活力、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EGSHPx)活力。结果实验组血浆维生素C、维生素E、ESOD、ECAT、EGSHPx的含量或活力分别为(40.320±4.699)、(11.174±1.558)μgml和(22996.77±2933.08)UgHb、(13.005±1.751)UmgHb、(65.193±8.531)UgHb,较对照组[分别为(43.596±5.080)、(13.165±2.901)μgml和(24321.05±2178.12)UgHb、(14.722±2.760)UmgHb、(69.000±8.452)UgHb]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LPO、ELPO含量分别为(5.514±0.579)、(11.059±2.940)nmolml,较对照组[分别为(5.014±0.957)、(9.232±2.695)nmol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隧道作业人员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后,其体内ESOD、ECAT、EGSHPx活力分别较服用前明显升高,PLPO、ELPO含量分别较服用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隧道作业人员体内氧化和抗氧化平衡失调,过氧化和脂质过氧化加剧;补充一定剂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E能有效降低隧道作业人员体内过氧化和脂质过氧化危害。  相似文献   

10.
于1984年1 2月至1985年2月对未补充过维生素D和钙,左手腕X光片正常的56名1~2岁儿童,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儿童平均每日补充维生素D396±17IU,钙750±32mg,实验前后血中25-OHD含量分别为26±10和26±11ng/ml,实验前后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儿童实验前后血中25-OHD含量分别为32±12和22±10ng/ml,实验前后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两组儿童实验前后血清钙含量均无明显差异。两组儿童桡骨和尺骨的骨密度(g/cm),实验组儿童实验后较实验前有增加,而对照组儿童则有减少的趋势。本研究说明在日光照射时间短的冬季或不经常户外活动的婴幼儿,适量补充维生素D是需要的,其剂量以400IU为宜,尤其是对血中25-OHD含量在正常值低限的儿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使用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对高海拔地区心血管病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将心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2例患者口服亚硒酸钠,同时加服维生素E;B组28例患者口服亚硒酸钠;对照组20例,未服用亚硒酸钠及维生素E.观察对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抽血检测血清硒(Se)、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及甲状腺激素(T3、T4)等指标,以观察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血清Se含量[(0.71±0.22)、(0.68±0.18)μmol/L]明显高于治疗前[(0.31±0.17)、(0.33±0.14)μ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和B组血浆GSH-Px活力分别为(87.12±13.61)、(84.79±12.13)U/L,较治疗前[分别为(58.43±18.93)、(57.12±17.36)U/L]明显增加.A组和B组MDA含量[(4.86±1.18)、(4.18±1.23)nmol/ml]较治疗前[(8.66±0.96)、(8.71±0.87)nmol/m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A组和B组患者T3和T4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趋于正常.血清Se与血浆GSH-Px呈正相关(r=0.781,P<0.01),与MDA、T3、T4浓度呈负相关(r=-0.385;r=-0.687;r=-0.412,均P<0.05).甲状腺激素恢复正常者A组31例(73.81%)、B组20例(71.42%);部分恢复者A组4例(9.52%)、B组2例(7.43%),其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远期疗效较好.结论补充适量硒和维生素E可纠正高原环境下因低Se而引起的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2.
某中学82名学生补充维生素A及β-胡萝卜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中学生补充维生素A、β-胡萝卜素前后的血清变化,评价补充效果.方法选取82名农村中学生补充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并测定血清中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的含量.结果农村中学生维生素A、β-胡萝卜素本底水平分别为(323.1±90.4)μg/L和(356.0±81.4)mg/L.每天补充2mg和6mg β-胡萝卜素,6周后效果相同.而补充维生素A组血清水平高于补β-胡萝卜素组.结论长期每天摄入4mgβ-胡萝卜素能基本保证中学生生理情况下对维生素A的营养要求,同时也说明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品在维生素A营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女性体内铁含量对孕妇不宁腿综合征发病的影响。方法:检测门诊孕期28周以上症状性不宁腿综合征孕妇、正常孕妇及健康女性体内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含量,并对检测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含量在症状性不宁腿综合征孕妇分别为(16.7±2.6)μmol/L、(29.3±3.2)μg/L和(38.2±8.5)nmol/L,在正常孕妇分别为(17.1±3.0)μmol/L、(30.2±4.4)μg/L和(36.0±6.3)nmol/L,在健康女性分别为(18.5±4.0)μmol/L、(36.8±5.9)μg/L和(27.9±4.3)nmol/L。症状性不宁腿综合征孕妇与健康女性在血清铁蛋白、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含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宁腿综合征孕妇与正常孕妇各检测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女性体内铁缺乏可能是诱发孕妇发生不宁腿综合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直流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电直读光谱仪测定了60例正常人,45例高血压患者血清锌、铜、钙、钴、镉、镁、镍、铬、钛含量。结果表明,正常人血清锌19.70±3.75μmol/L(1.2876±0.2457μg/ml),铜17.23±3.48μmol/L(1.0945±0.2213μg/ml),钙2211.09±430.72μmol/L(104.6523±17.2634μg/ml),钴2.87±1.05μmol/L(0.3694±0.0616μg/ml),锅0.44±0.27μmol/L(0.0491±0.0300μg/ml),镁783.71±294.29μmol/L(19.0520±7.1543μg/ml),镍0.42±0.27μmol/L(0.0252±0.0156μg/ml),铬0.28±0.24μmol/L(0.0148±0.0123μg/ml),钛0.82±0.50μmol/L(0.0391±0.0243μg/ml),与文献报道值类似。高血压患者血清锌16.45±2.85μmol/L(1.0754±0.1863μg/ml),钙2308.32±276.29μmol/L(92.5175±11.0738μg/ml),钴2.23±0.62μmol/L(0.1316±0.0368μg/ml)和钛0.61±0.31μmol/L(0.0292±0.0147μg/m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p<0.001,p<0.05)。镉0.85±0.40μmol/L(0.0951±0.0452μg/ml),镁1022.20±399.91μmol/L (24.8497±9.721 8μg/ml)和镉/锌比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铜17.58±3.11μmol/L(1.1169±0.1973μg/ml),镍0.39±0.01μmol/L(0.0231±0.0045μg/ml),铬0.31±0.12μmol/L(0.0163±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维生素A营养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适当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重庆市某郊区8个幼儿园3~6岁878名儿童进行现况调查,包括身体测量指标检查、生化指标检查(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血清视黄醇)及相关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儿童血清视黄醇(VA)平均值(1.064±0.272)μmol/L,VA缺乏(VA浓度<0.7μmol/L)的检出率为22.41%(234/878),亚临床缺乏(0.7μmol/L相似文献   

16.
夏莺  程红  黄淑芬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510-1511
目的:探讨血清锌水平与儿童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04年1~12月到本院儿保室进行健康体检(排除骨代谢性疾病)的儿童300名,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其骨密度,然后根据儿童的骨密度分为低骨密度组、正常对照组;同时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测定儿童的血清锌,然后探讨血清锌水平对儿童骨密度的影响。结果:低骨密度组平均锌水平(1 268.6±137.2μmol/L)低于对照组(1 315.2±159.6μ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骨密度组中锌缺乏患病率为29.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6%(P<0.05)。结论:儿童低骨密度的发生与锌缺乏有关,应加强儿童锌缺乏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血锌原卟啉和某些神经递质水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铅暴露指标及某些神经递质水平与行为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感觉统合失调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血液荧光测定和放射免疫方法检测45例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研究组)及52名健康儿童(对照组)的血锌原卟啉(Zpp/Hb)和血清儿茶酚胺递质肾上腺素(A)、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水平,并比较两组注意力缺陷次数,心率(次/min)。 【结果】 研究组Zpp(2.86±1.02)μg/gHb、A(0.58±0.18)nmol/L、NE(3.04±0.72)nmol/L、DA(1.38±0.34)nmol/L,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01±1.12)μg/gHb、(0.52±0.11)nmol/L、(2.62±0.58)nmol/L、(1.26±0.16)nmol/L](P<0.01或0.05)。研究组中Zpp≤3μg/gHb时感觉统合各项能力轻度失调发生率(26.7%~35.5%)高于重度(6.7%~13.3%)(P<0.01)或0.05;Zpp>3μg/gHb时重度(42.2%~53.3%)高于轻度(8.9%~13.3%)(P<0.01)。研究组注意力缺陷次数(8±2)次/d多于对照组(6±2)次/d(P<0.01);心率(84±7 次/min)快于对照组(70±6 次/min)(P<0.01)。 【结论】 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血Zpp呈高水平状态,此状态可能是干扰神经递质A、NE、DA失衡、导致脑功能紊乱的行为表现因素之一;感觉统合失调的程度与血Zpp水平有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纳米纯铁粉的急性毒性及其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按照固定剂量(5 g/kg)法以纳米纯铁粉一次经口灌胃,14天后处死;分别测定肝、肾脏器系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纳米纯铁粉组小鼠肝脏器系数(0.054 9±0.004 1)明显高于对照组(0.049 3±0.006 2,P<0.05);血清铁(Fe)和总铁结合力(TIBC)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纳米纯铁粉组小鼠血清总铁未饱和度(UIBC)、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IL)和总胆汁酸(TBA)水平分别为(8.93±7.39)%,(301.78±120.50)U/L,(1.48±0.26)μmol/L和(1.01±0.42)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65±9.82)%,(407.75±101.29)U/L,(1.96±0.59)μmol/L和(1.73±1.02)μ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纳米纯铁粉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和葡萄糖(GLU)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纳米纯铁粉基本无毒,其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可能与一般铁材料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Tolo.M  杨旭冬 《营养学报》1989,11(1):35-41
给某老年人护理院的45位老人服用β-胡萝卜素,维生素B_6,维生素C,维生素E,锌和硒,或者相应的安慰剂作为日常食物的补充,为期一年。开始时,这些老年人的血清脂质过氧化物水平(2.7±0.7μmol/L)高于作为对照组的年轻健康成年人(2.3±0.6μmol/L),P<0.01。服药三个月后,老年人的血清脂质过氧化物已降至2.2±0.6μmol/L,并且保持这一低水平直到研究结束,而服安慰剂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无变化。 血清脂质过氧化物与全血硒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428,P<0.01),但只有在血硒高于200μg/L时才可见血清脂质过氧化物的降低。血清α-维生素E浓度也与血清脂质过氧化物呈负相关,但相关程度(r=-0.273,P<0.76)低于与血硒间的相关。 从生物化学角度看,25%的老年人可观察到维生素B_6缺乏;每天补充2mg维生素B_6彻底治愈了全部的病例。服药组经几项心理学检验有轻微改善,而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无变化或者恶化。护士报告在服药组中见有临床改善,未见有毒性副作用。老年人服用抗氧化剂从生物化学和临床上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专业运动员在训练前后血清铁的含量,并对比分析。方法:对23名运动员训练前后血清标本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检测血清铁的含量。结果:23名运动员在训练前血清铁的含量,男:9.78±4.27μmol/L,女:8.33±4.01μmol/L,训练后血清铁含量,男:43.89±17.42μmol/L,女:38.72±19.11μmol/L,P<0.05,两者有明显差异。结论:运动员在训练前后血清铁含量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