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各种灾难中常见开放性损伤。初期救援人员未接受过开放性损伤急救培训,经其早期处理的伤口经常变得更复杂。2014年11月,笔者受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委托编撰了此技术规范,目的是为现场急救人员、非医学背景救援人员,以及后续参与救援的医疗人员提供初期伤口处理技术规范,最大程度降低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结局。  相似文献   

2.
急性损伤的处理主要是指开放性创伤的处理。根据创面的类型和受伤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合并血管、神经和肌腱损伤来决定处理的方式。擦伤、表浅的小刺伤和小切割伤,可用非手术疗法。其他的开放性损伤均需要手术处理,目的是为了修复断裂的组织,但必须根据具体的伤情选择方法。通常将伤口分为清洁伤口、污染伤口、感染伤口和溃疡伤口。清洁伤口可以直接缝合。开放性创伤早期为污染伤口者可行清创术,直接缝合或者延期缝合。  相似文献   

3.
损伤控制理念原则上是指计划性分期手术,应急救援中的损害控制理念是广义的损害控制,即改变以往在早期就进行复杂、完整的手术策略,而采取以快捷、简单的操作,维护患者的生理机制,控制伤情的进一步恶化,使遭受严重创伤的患者获得复苏的时间和机会后,再进行完整、合理的手术或分期手术。目前损伤控制理念在灾难现场救援中逐步得到应用。灾难现场的特点是现场混乱、伤员量多、医疗救护条件艰苦、伤员病情复杂多变等,通过快速的创伤分类及评估实行分级救治,利用已有的救援设备稳定伤员的生命体征,依托一体化救援车载医院或野战医院进行初期简化手术,紧接着进行ICU复苏,最后进行确定性手术,是损伤控制理念在应急救援中的合理程序。将损伤控制理念联合救援辅助技术,为损伤控制性手术提供先前条件,可以提高应急救援的整体化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开放性损伤是指受伤部位的皮肤或黏膜有破损 ,形成伤口 ,组织外露 ,是体育运动中一种常见的损伤。由于存在伤口感染的危险 ,早期处理不当 ,可发生感染 ,轻者延长治疗时间 ,影响训练和比赛 ,重者可引起全身感染 ,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 ,体育运动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早期处理主要任务是止血和防止伤口感染 ,促使创面早期愈合 ,保证正常的训练和比赛 ,其最基本的措施是及早彻底清创。1 常用止血法体育运动中的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多数无心跳骤停、窒息等危险 ,现场急救的基本技术是止血、包扎及转运。现场止血主要是对外出血的临时止血 ,基本方法有一…  相似文献   

5.
开放性损伤平战时多见,清洗伤口和清创术是处理关键。为提高清洗伤口效率,研制了冲洗机等设备。通过动物试验及临床初步应用证明冲洗机优于其他冲洗器及水壶倒水法。更适合战伤救治。  相似文献   

6.
开放性损伤平战时多见,清洗伤口和清创术是处理关键。为提高清洗伤口效率,研制了冲洗机等设备。通过动物试验及临床初步应用证明冲洗机估其他冲洗器及水壶倒水半。更适合战伤救治。  相似文献   

7.
清创缝合术     
清创术就是指在细菌感染未形成前充分清除坏死或失活组织及血块、异物等有害物质,控制伤口出血,解除伤部炎症组织造成的压力,尽可能地将已被污染伤口变为清洁伤口,争取为伤口愈合创造良好的环境。缝合是指对任何开放性损伤,均应争取尽早进行清创缝合,伤后6~8h,是清创缝合的黄金时间,超过12h,甚至24h,在抗生素的有效使用下进行清创缝合也是有益的。本文主要介绍清创缝合术及其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清创缝合后不应用抗生素的伤口感染及愈合情况。方法:对开放性创伤患者伤口清创缝合后,根据是否应用抗生素,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伤口感染率及愈合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伤口感染分别为5例和3例,感染率分别为3.07%和1.85%,两组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伤口愈合良好。结论:创伤后早期彻底清创缝合后,不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应根据临床症状及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以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或蔓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286例胸部穿透伤临床救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86例胸部穿透伤病例,14例伤口清创缝合,57例伤口清创缝合+胸腔闭式引流,36例剖腹+膈肌修补+胸部伤口清创缝合+胸腔闭式引流,170例剖胸手术,9例胸腔镜治疗。结果共死亡8例,2例心脏破裂、6例胸腹腔多处锐器伤出血过多死亡,余均存活。结论早期诊断胸腹腔脏器损伤,尽快手术治疗、控制出血是胸部穿透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卢乡秋 《中国校医》2002,16(3):237-237
本文对我院收治外力所致的开放性伤口清创缝合术后感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 0 0 0年 11月至 2 0 1年 9月收治因外力所致的开放性伤口 ,对清扩创缝合术后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开放性伤口临床分为 :①清洁伤口 ;②沾染伤口 ;③感染伤口 ;④异物存留 4种类。1.2 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年龄、病史、手术过程、自身环境及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2 结果患者年龄 3~ 65岁 ;男性 2 15例 ,占 5 6% ,女性 170例 ,占44 % ;外院转入 110例 ,门诊直接收治 2 75例。伤后时间 4~ 12h。感染时间 :清创缝合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损伤特点及早期处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67例儿童下肢开放性骨折,其中股骨骨折23例,胫腓骨骨折44例。骨折类型:按Gustilo分型Ⅰ型30例,Ⅱ型27例,Ⅲ型10例,其中粉碎性骨折2例。结果一期闭合伤口49例中47例伤口Ⅰ期愈合,二期闭合伤口者伤口均愈合。骨折均在4~8个月内愈合,膝踝关节活动正常。结论儿童下肢开放性骨折早期行简单有效、损伤小的内固定,有利于护理和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地震灾难后医疗队抽组与使用的方法及其意义。方法:以汶川大地震医疗队中所救治的疾病种类为依据,分析灾后3-70天疾病谱变化规律,探讨野战医疗队的抽组与使用。结果:灾后1周内,外伤/伤口类疾病为主,医疗队救治伤病员中占82%。1周后,内科疾病明显上升,占62%;且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发病率较高。急性肠炎比例较低,占内科疾病中的10%。1月后救治疾病种类基本与常规门诊相同,皮肤病等其它疾病发病率明显升高,约占36%。结论:①早期(灾后7天内),医疗队抽组应以外科人员为主。②中期(灾后7-30天),应以内外科人员为主。③晚期(灾后1个月以后),应以常见疾病诊治为主抽组人员。  相似文献   

13.
远程医学在灾难现场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灾难应急救治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挽救生命、最大限度降低伤残率。灾难应急救治远程医学平台的构建是远程医学应用于灾难应急救援的核心技术力量,为伤病员与医院临床救治专家建立起信息共享和沟通交流通道,提供实时远程救治服务指导。该平台的构建,对推动远程医疗救治,尤其是灾难现场救护任务的信息化,提高救护水平和效率,提升国家医疗技术水平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门诊无菌手术早期清创缝合术不用抗生素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科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就诊的86例开放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不应用抗生素,对照组应用抗生素,对两组患者伤口的愈合情况、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伤口的总感染率为9.3%,对照组为7.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为轻度感染,伤口均愈合良好。结论在早期清创缝合术中,无需应用抗生素做预防性治疗,术后可根据患者药敏结果、临床症状选用抗生素,从而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产妇会阴侧切缝合术后中药熏洗对缓减早期伤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方法确立产妇准入条件,按照分娩的先后顺序依次循环进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人。观察组在术后12 h 作常规处理(0.5%碘伏会阴消毒)的基础上,再用中药汤剂熏洗会阴,每日2次;对照组仅作常规处理,每日2次。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缝合术后24、48和72 h的伤口疼痛、伤口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会阴侧切缝合术后用中药汤剂伤口熏洗,对减轻术后早期伤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6.
早期创面处理是化学性皮肤灼伤现场急救极为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救治的效果和预后。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经验,对化学性皮肤灼伤后现场救治应遵循的程序、洗消液的选择、早期创面的洗消方法、创面的早期外科处理等方面的临床实践进行总结,以期为化学性皮肤灼伤的现场急救提供借鉴,提高现场救治和院内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对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进行清创缝合,从而减少伤口瘢痕增生程度,使面部皮肤软组织原有功能和形态尽可能的恢复。方法运用整形美容外科的原则和技术对本组50例患者的伤口进行I期清创缝合处理。结果经治疗50例患者伤口I期基本全部愈合,而且基本没有瘢痕增生、挛缩现象,无需进行Ⅱ期整形修复。结论急诊面部外伤后,应用整形美容技术对伤口进行清创缝合修复,能够使面部创伤的功能得到恢复,达到良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8.
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后,医学救援常以抢救急危重症为重点,而忽视了颌面外科专科救援,导致颌面部损伤伤病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专业救治。2013年9月WHO主导的外国救援队指南中就明确了早期专科救治的重要性。本文概括了灾后医学救援常用的颌面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对地震灾害后,伤员伤情复杂,展开救治时间紧迫,救治环境恶劣,医疗救治物资不足,伤员的静脉瘪塌,充盈程度不好,灾害现场秩序混乱,伤员转运频繁等困难情况下为抢救生命,保证早期输液及急救用药,如何保证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及输液通道的有效管理方法利用学科专业知识结合地震伤特点及灾害现场特殊情况,如地震灾难发生后,由于危重伤员多、伤情复杂,且长时间饥饿、缺水、缺氧、加上外伤失血,体温下降,体表皮肤被大量灰尘覆盖,且大部分伤员并不能配合完成静脉输液,造成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灾难早期,交通中断,医疗物质匮乏,且灾害现场秩序混乱,环境恶劣,伤员频繁转运等等,造成静脉通道管理不易等,分别从如何评估、护士的心理准备、用物的准备、有效静脉的选择、穿刺、有效固定、如何有效管理静脉通道等多方面,对伤员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的静脉输液操作方法及管理结果有效提高了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了转运过程中静脉输液通道滑脱率,保证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手术是目前治疗外伤、肿瘤、感染、畸形等众多疾病的重要方法,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方法。而止血、缝合是手术的基本技术。止血的目的就是减少术中、术后的出血并防止形成血肿。血肿容易继发感染并妨碍纤维母细胞移动和毛细血管再生,影响伤口的愈合。缝合是使伤口的间隙消失,有助术后伤口的愈合。止血、缝合均离不开缝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