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索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45例手汗症患者采用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的手掌多汗症状全部消失,无中转开胸,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双侧)平均(45.6±10.2)min,住院时间平均(2.4±0.6)d,住院平均疼痛得分为1.0±0.5.术后前二三周,12例出现持续轻中度疼痛,代偿性多汗发生率为58%,术后气胸5例,无Horner's综合征发生,无术后手汗症复发.结论 微创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手汗症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实验组在单孔胸腔镜下切断交感神经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双孔胸腔镜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及术前、术后2 d、术后4 d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及皮质醇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2、4 d血清CRP、IL-6及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切断T4交感神经链治疗原发性手汗症效果明显,恢复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具有微创、预后效果好、愈合快、住院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单孔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2008年3月~2010年3月间应用电视胸腔镜行选择性胸交感神经干T4切除术治疗9例手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双侧)(23.3±4.7)min,平均住院时间(2.5±1.5)d,平均随访时间(20.1±2.3)个月,1例患者出现躯干、大腿和脚等处的代偿性多汗,但患者能够耐受,不需要进一步治疗。结论电视胸腔镜下单孔选择性胸交感神经干(T4)切除术是治疗手汗症的一种疗效确切、创伤小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手汗症患者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麻醉处理,总结其特殊性。方法对手汗症患者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73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中以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分别采用单腔及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行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监测。结果手术时间45~60min,术中SPO2保持在98%以上。单腔及双腔导管插管支气管均能保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单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临床使用电视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手汗症观察该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名手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效果,对照组采用电离子渗透疗法治疗,治疗组应用电视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结果治疗组21例,完全治愈20例,术后出现气胸并发症2例。治愈率95.2%,不良反应率9.6%。对照组19例,完全治愈12例,无效9例,出现不良反应11例。治愈率63.1%,不良反应率57.8%两组治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电视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手汗症效果优于电离子渗透疗法,安全性较高,患者认可度强。  相似文献   

6.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09年7月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14例原发性手汗症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对手汗及合并的足汗、腋汗治疗效果,代偿性多汗、霍纳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观察远期疗效。结果14例患者术后手汗均消失,合并足汗增多的13例中足汗消失10例,足汗减轻2例,无效1例。合并腋汗增多4例均消失,发生代偿性多汗1例,术后一月消失,无霍纳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下双侧不对称单一节段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莆田市第一医院胸心外科共施行胸腔镜双侧T3或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290例,其中30例因静脉血管较粗并行或横跨过目标交感神经链行双侧不对称单一节段的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其中右侧T4左侧T3切断术17例,右侧T3左侧T4切断术13例。术后1个月以及6个月通过电话、门诊对患者术后疗效随访,并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手汗症专用性的de Campos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30例均在单孔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术后患者手掌多汗的症状均消失,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有效率为100%。术后14例(14/30,46.67%)出现代偿性多汗,无代偿性出汗分布不均的情况出现,3例患者自诉反馈双侧手掌的干燥程度不同,但双侧对比不明显。术后1个月、6个月患者de Campos量表总得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功能、私人接触、情感、特殊环境得分均较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侧不对称节段的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疗效确切、持久,术后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升,且可作为术中避免出血时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16例原发性手汗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术后手汗症状均消失,手掌温度上升1.8-3.8°C。合并足汗增多的14例消失10例,减轻4例。合并腋汗增多的6例均消失。无代偿性多汗及霍纳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除术治疗手汗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手汗症患者85例行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行交感神经链切除术比较,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85例手术经过顺利,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与传统术式相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少,伤口疼痛轻,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胸腔镜下行交感神经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总结胸腔镜治疗手汗症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及疗效。方法:2007年4月-2010年10月,本科共为25例手汗症患者行胸腔镜下双侧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早期10例采用两切口法即分别使用腔镜孔和操作孔完成手术,后15例采用腔镜操作共切口的单孔手术方法,电灼切断T4水平交感神经链。结果:早期1例患者发生术中主动脉损伤出血予以修补,余2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出血、无Homer综合征等术后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短期代偿性出汗.未经手术自行好转。结论:胸腔镜下双侧交感链切断治疗手汗症损伤小.疗效可靠。左侧主动脉弓与第4交感链靠近,操作须谨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单孔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与双孔胸腔镜下手术的效果,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5月于本院采用单孔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进行治疗的26例手汗症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双孔法手术进行治疗的26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2、12、24h的VAS评分、手术前后血清CRP、皮质醇及IL-6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2、12、24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而术后1、3d的血清CRP、皮质醇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较双孔胸腔镜下手术更佳,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节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30例手汗症患者,在全身麻醉状态下,应用胸腔镜,实施胸交感神经节切断术,观察手术疗效、并发症及后遗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双手红润、温暖.与术前双手温度相比(左右手术前温度分别为:31.9±0.9、32.0±0.7),术后双手掌皮肤温度上升3℃~4℃,(术后温度分别为:34.5±0.4、35.1±0.6).30例患者术后没有严重并发症.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轻度皮下气肿,及少量胸腔积液,没有做特殊处理,自行吸收恢复.也有患者出现背部代偿胜多汗、足底代偿性多,但相对于术前的症状,这些患者都可以忍受.结论 应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节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瘢痕小,恢复快,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胸交感神经切断治疗手汗症术后复发再手术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绍红  陈琳  储修峰  严金 《河北医药》2007,29(3):283-283
第一次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后的手汗症复发率为0~5%[1,2].对复发病例的治疗作者未见国内报道,我们在连续300例胸腔镜阻断胸交感神经治疗手汗症的病例中发现1例因手汗症术后复发而行第2次手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经乳晕单切口胸腔镜下切断胸交感神经干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对32例男性手汗症患者采用经乳晕单切口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以及代偿性多汗、霍纳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2例患者手汗均消失,发生代偿性多汗7例(21.8%),多汗程度可耐受,无须进一步治疗,不影响生活,术后1~2个月好转,无霍纳综合征、手术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是目前治疗手汗症的一种安全、微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经乳晕单切口更能进一步满足患者的美容要求,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认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行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再次手术治疗手汗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999年5月至2008年10月,经胸腔镜行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复发患者13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结果术后13例患者手汗症完全缓解。平均随访12~36个月,无手汗再复发病例。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躯体代偿性多汗,6例冬季时觉手掌干皴,需要涂擦适量护肤油,但均可耐受。患者对再手术结局均表示满意。结论胸腔镜再手术是治疗手汗症复发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在治疗肺部疾病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肺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各21例;对照组进行传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单孔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时间[(175.32±20.45)min VS (226.41±18.92)min]、切口长度[(4.51±1.22)cm VS (7.32±1.81)cm]、住院时间[(10.25±2.43)d VS (13.28±2.36)d]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35192.33±2169.57)元VS (44361.35±2290.14)元]、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单孔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的疗效较佳,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较短,住院费用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值得推广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形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除手术的配合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在全麻下行针形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链切除术治疗手足多汗症手术患者45例。主要注重手术体位的摆置、术中体表温度的探测与观察等手术配合护理要点。结果 45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胸,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30~44)min,平均(35±5.4)min,术中检测交感神经干切断前后手掌温度变化,平均升高(1.9±0.6)℃。术后随访无手足多汗症状复发。结论针形胸腔镜辅助下治疗手足多汗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提出护士术中娴熟的配合护理技巧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25例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2006年7月-2008年2月经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12-T4。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手掌多汗症状消失,双手转为干燥温暖状,术后掌温升高(0.5-2)度;25例术后随访1-9个月,无一例复发,术后转移代偿性多汗2例。结论: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手汗症是指不受外界温度影响的手部汗腺异常分泌亢进的状态。Kux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取得成功,近年来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发展,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成为一种微创,便捷,安全的手术得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位置胸交感链切断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疗效与术后代偿性出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30例医院收治的手汗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取胸交感链切断术治疗,对照组选取T2~4胸交感链切断,观察组则选取T3~4胸交感链切断。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代偿性出汗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代偿性出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交感链切断在手汗症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但是不同位置切断的术后代偿性出汗发生率存在较大的差异,推荐采用T3~4胸交感链切断治疗手汗症,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