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检测78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32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PLT、MPV、PDW和P-LCR 4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MPV、PDW及P-LCR检测结果分别为(13.7±2.1)fl,(14.3±2.0)fl和(0.392±0.084),3项指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增高(P<0.01).结论:MPV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子,临床应加强对其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检测78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32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PLT、MPV、PDW和P-LCR 4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MPV、PDW及P-LCR检测结果分别为(13.7±2.1)fl,(14.3±2.0)fl和(0.392±0.084),3项指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增高(P<0.01).结论:MPV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子,临床应加强对其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肝硬化诊断中凝血酶原时间(PT)与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的价值,为肝硬化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1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的11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PT及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比较两组患者PT及血小板参数,观察组出血与未出血患者PT及血小板参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T为(19.50±2.80)s,PLT为(66.75±15.50)×109/L,PCT为(0.30±0.09)%,MPV为(14.40±0.80)fl,PDW为(18.99±1.50)fl;对照组患者的PT为(12.50±1.03)s,PLT为(187.80±33.50)×109L,PCT为(0.50±0.10)%,MPV为(10.98±0.30)fl,PDW为(12.99±1.20)fl。观察组患者的PT、PLT、PCT、MPV、PDW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6081、34.3948、15.5915、41.9818、32.7593,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观察组中出血患者52例,未出血患者58例。出血患者的PT为(21.50±3.20)s,PLT为(53.50±13.80)×109/L,PCT为(0.20±0.09)%,MPV为(15.60±1.10)fl,PDW为(19.89±1.05)fl;未出血患者PT为(16.50±3.20)s,PLT为(85.80±20.80)×109/L,PCT为(0.30±0.10)%,MPV为(13.15±0.80)fl,PDW为(16.20±1.15)fl。未出血患者的PT、PLT、PCT、MPV、PDW水平均优于出血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1816、9.4804、5.4882、13.4544、17.5030,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PT以及PLT、PCT、MPV、PDW等血小板参数明显有别于健康人群,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初筛,另外可以评定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情况,联合检测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4.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形态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8例脑梗塞患者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急性期和恢复期MPV、PLT、PDW。8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急性期MPV、PDW分别为10.96±1.32、12.31±2.27,较对照组以及恢复期显著升高(P<0.05);血小板数目为148.74±42.62,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恢复期(P<0.05),而恢复期与对照组无差异。脑梗塞患者的梗塞面积越大,MPV、PDW越高,大面积组较小面积组、小面积组较腔隙性梗塞组患者的MPV、PDW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动态检测MPV、PDW、PLT等血小板参数可作为临床上估计梗塞范围, 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 对观察药物疗效亦有帮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梁晓浏  林正明  江建锋 《安徽医药》2018,22(9):1773-177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多发性脑梗死和肺部感染老年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方法 对多发性脑梗死、肺部感染老年患者分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回顾性调查三组人群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统计分析三组间血小板参数可能存在的差异.结果 血小板参数在多发性脑梗死组(n=35)分别为PLT(201.947±73.849)×109·L-1、MPV(9.269±1.143)fl、PDW(16.024±0.369)、PCT(0.184±0.059);肺部感染组(n=43)分别为PLT(222.014±115.309)×109·L-1、MPV(9.006±1.263)fl、PDW(16.082±0.579)、PCT(0.194±0.098);对照组(n=42)分别为PLT(192.719±55.335)×109·L-1、MPV(9.599±1.219)fl、PDW(16.064±0.392)、PCT(0.181±0.041).MPV和PLT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发性脑梗死组和肺部感染组MP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PV(P=0.019;P=0.000);肺部感染组PLT明显高于对照组PLT(P=0.003).PDW(F=0.616,P=0.541)和PCT(F=1.376,P=0.254)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PV和PLT的改变可能和老年患者多发性脑梗死及肺部感染发病相关,可作为一个潜在的诊疗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检验在肝硬化患者肝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例肝硬化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期到本院接受体检健康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再根据观察组患者是否合并出血症状将其分为出血组(95例)和未出血组(105例)。各研究对象均接受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检测,比较各组间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观察组PDW(18.62±1.74)%、MPV(14.11±0.95)fl、INR(1.59±0.18)、凝血酶原时间(18.72±2.65)s高于对照组的(13.20±1.52)%、(11.21±0.75)fl、(1.04±0.12)、(12.88±1.54)s,PLT(67.41±18.21)×109/L、PCT(0.25±0.08)%低于对照组的(195.21±32.21)×109/L、(0.37±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PDW、MPV、INR、凝血酶原时间高于未出血组,PLT、PCT低于未出血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诊断肝硬化疾病和评估肝硬化疾病治疗状况时,可通过检测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酶原时间来评估患者肝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确诊布鲁氏菌病的患者90例,其中急性期59例,慢性期31例,另外选取同期40例健康人群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症状等基本资料;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各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T、CD4+T及CD8+T细胞计数,计算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分析各细胞参数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各参数对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慢性期组的关节痛和脊柱炎占比高于急性期组(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期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NLR均降低,慢性期组MPV和PDW降低,而CD3+T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升高(P<0.05)。有关节炎症状的急性期布病患者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D3+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肾病综合征(NS)的血小板相关参数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168例NS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期分为3组,选健康儿童10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总数(PLT) [(407.38±114.53)×109/L∶(312.44±120.98)×109/L]升高,血小板平均容积(MPV)[(9.36±0.83) fl∶(9.62±0.88)f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LT、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肾功能3个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NS患者的PLT、MPV较健康儿童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180例初诊或随访的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结果不同分为中度狭窄组(95例)和重度狭窄组(85例),选取同时间段CCTA结果阴性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结果 三组的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 TC、TG、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PLT、PCT、PDW、MPV、MAR分别为(198.41±32.14)×109/L、(0.175±0.042)%、(11.12±0.32)%、(7.34±1.11)fl、(53.62±10.36)%,中度狭窄组的PLT、PCT、PDW、MPV、MAR分别为(178.37±36...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预测价值。方法 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测,通过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评估患者是否出现LVH,将患者分成LVH组(34例)与左心室正常组(46例)。检测并比较两组血常规、血脂、肾功能,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LVH的危险因素,并评估NLR、PLR、MPV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LVH的预测价值。结果 LVH组中性粒细胞计数(NE)(5.85±1.13)×109/L、血小板计数(PLT)(225.73±40.18)×109/L、MPV(11.82±1.11)fl、NLR(2.75±0.94)及PLR(108.66±38.25)均高于左心室正常组的(4.22±0.99)×109/L、(190.64±32.78)×109/L、(9.21±0.91)fl、(1.90±0.86)、(85.37±22.54),淋巴细胞计数(Lym)(2.15±0.48)×109/L低于左心室正常组的(2.39±0.51)×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1.
孙婷  乐娟  李艳 《安徽医药》2020,24(8):1592-1595
目的研究血小板参数在糖尿病(DM)及 DM合并高血压(HBP)病人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8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 2型糖尿病(T2DM)的病人 113例,将其作为 DM组; T2DM合并 HBP病人 157例,作为 DM合并 HBP组,并按照血压水平将其分为 HBPⅠ、Ⅱ、Ⅲ级三个亚组;检测并分析两组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以及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 PLT、MPV、PDW、P?LCR、HbA1c对 DM合并 HBP的诊断价值;并探究 DM合并不同,严重程度 HBP病人以上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 DM合并 HBP组的 HbA1c[8.90(7.33,10.90)%比 8.70(6.68,10.48)%]、 PLT[222.00(191.50,268.00)109/L比 206.00(179.50,236.50)109/L]、 MPV[11.10(10.45,11.60)fl比 10.20(9.85,10.60)fl]、 PDW[(13.50±2.27)fl比(11.43±1.04)fl]、 P?LCR[(33.92±7.46)%比(25.94±4.49)%]的水平明显高于 DM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 HBP严重程度的升高, FPG、MPV、PDW、P?LCR的水平升高,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P?LCR的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0.812,大于 PLT(AUC为 0.618),MPV(AUC为 0.805)、 PDW(AUC为 0.799)和 HbA1c(AUC为 0.578)对 DM合并 HBP的诊断价值最大。结论血小板参数与 DM合并 HBP的发生关系密切,对于诊断评估 DM合并 HBP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小板联合D-二聚体预测川崎病冠脉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2020年6月儿科收治的47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试验组(合并冠脉损伤,13例)和对照组(非冠脉损伤,34例),并分别于丙种球蛋白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儿血小板指标PLT、PCT、MPV、PDW、TSP-1与TSP-2以及血D-二聚体水平,比较观察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前,试验组PDW(16.53±0.44)%,TSP-1(34.17±10.63)μg/L、TSP-2(10 962.45±3 714.61)μg/L、D-二聚体(3.84±1.61)ng/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PLT(349.52±96.83)×109、PCT(0.46±0.10)%、MPV(8.96±0.54)fl、PDW(16.39±0.51)%,TPS-1(27.96±5.81)μg/L,TPS-2(8 022.59±3 971.54)μg/L,D-二聚体(1.12±0.64)ng/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  相似文献   

13.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05年6月至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例60例,其中轻度23例,中度20例,重度17例,同时与同期爱婴区住院体检正常的新生儿30例作对比,检测缺氧缺血性脑病急性期、恢复期PLT、MPV、PDW的变化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急性期PLT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MPV、PDW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随着病情加重,PLT下降愈明显,而MPV、PDW则愈增高。恢复期PLT、MPV、PDW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并监测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时血小板4项参数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Coulter公司GENS system2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55例脑梗死患者和50例中老年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的检测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急性期时患者PLT、PCT明显减少(P<0.05),MPV、PDW明显增加(P<0.01).结论:动态观察血小板4项参数对脑梗死的诊断和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科学》2017,(13):215-218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联合检测在成人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2月1日~2017年2月1日来我院接收治疗的疑似急性肾损伤早期患者70例,取入院后静脉血分别进行MPV、PDW以及二者联合检测,同时招募40例健康成年人,比较不同疾病分期MPV和PDW的水平,观察不同疾病分期的血栓素、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MPV、PDW和联合诊断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4.29%、71.43%和87.14%,三种诊断方法灵敏度分别为59.32%、71.19%和84.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种诊断方法的特异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三个分期的MPV和PDW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与AKI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关系(r=0.671,P<0.05);PDW与AKI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关系(r=0.734,P<0.05);MPV与PDW呈现正相关关系(r=0.377,P<0.05)。Ⅱ期和Ⅲ期患者血栓素、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均显著高于Ⅰ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MPV和PDW是血小板活化的重要检测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血小板功能。目前显示MPV和PDW在某些疾病上能反应疾病严重程度,预测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6.
儿童紫癜性肾炎急性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急性期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42例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进行血小板计数(BPC)、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密度(PDW)的检测。结果:过敏性紫癜急性期并发肾损害组较无肾损害组BPC及MPV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小板参与过敏性紫癜肾损害过程,并在紫癜性肾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时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及60例健康中老年人进行血小板数目(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检测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PLT及PCT明显减少(P〈0.05),MPV和PDW明显增加(P〈0.01),且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PLT及PCT明显低于恢复期患者,MPV和PDW明显高于恢复期患者。结论监测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可以发现脑梗死的危险人群,宜及早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无创心血管超声在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82例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超声和联合超声(常规超声+无创心血管超声)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肺动脉造影显示:48例为肺动脉栓塞,34例为深静脉栓塞。联合超声对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93.75%高于常规超声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00, P=0.011<0.05)。联合超声对深静脉血栓的检出率94.12%高于常规超声的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76, P=0.011<0.05)。以肺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常规超声疾病检出真阳36例,假阳10例,真阴24例,假阴12例;联合超声疾病检出真阳45例,假阳2例,真阴32例,假阴3例。常规超声诊断敏感度为75.00%(36/48),特异度为70.59%(24/34),准确率为73.17%(60/82),漏诊率为25.00%(12/48),误诊率为29.41%(10/34);联合超声诊断敏感度为93.75%(45/48),特异度为94.12%(32/34),准确率为93.90%(77/82),漏诊率为6.25%(3/48),误诊率为5.88%(2/34);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00、6.476、12.813、6.400、6.476,P=0.011、0.011、0.000、0.011、0.011<0.05)。结论联合使用常规超声和无创心血管超声可提高肺动脉栓塞和深静脉血栓鉴别诊断价值,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展开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活动期肺结核患者检测血小板参数的意义。方法选取40例活动期肺结核患者作为结核活动期组,同期40例非活动期肺结核患者作为结核非活动期组, 40例肺炎急性期患者作为肺炎急性期组。三组均检测血小板参数。比较结核活动期组与肺炎急性期组、结核非活动期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平均血小板体积等血小板参数。结果结核活动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均高于肺炎急性期组,血小板分布宽度低于肺炎急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活动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277.15±11.25)×109/L、血小板压积(0.25±0.05)%均高于结核非活动期组的(199.10±10.35)×109/L、(0.18±0.05)%,血小板分布宽度(10.70±0.30)%和平均血小板体积(9.20±0.20)fl均低于结核非活动期组的(12.65±0.25)%、(11.35±0.31)f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期肺结核患者检测血小板参数意义重大,可以作为活动期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辅助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脓毒血症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21例脓毒血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参数PLT、MPV、PDW的检测,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结果的分析。结果脓毒血症治疗组PLT与健康对照比较显著减低(P<0.01),MPV减低(P<0.05),PDW减低(P<0.05),脓毒血症治疗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MPV、PDW均无明显差异(P>0.05),脓毒血症治疗前组与治疗后组比较,PLT、MPV、PDW亦有差异(P<0.05)。结论定期观察脓毒血症患者血小板参数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对脓毒血症预后的判断,疗效的观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