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云  顾春娟 《工企医刊》2013,26(4):357-358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复苏的效果及护理。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复苏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配合在亚低温治疗期间给予精心护理,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探讨控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的相关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心肺复苏后患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实行亚低温控制治疗和常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心脏监测指标和神经功能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过相关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MAP、SaO_2、p H心脏监测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的得分为(20.18±4.62),对照组得分为(14.39±3.81);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复苏后病人亚低温治疗的实施方法、监护重点及护理效果.方法:对一例因误食有机磷农药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复苏成功并予亚低温治疗,进行严密的护理观察和干预.结果:经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病人病情恢复快,未发生并发症,5天后转回病房治疗,20天后顺利出院.结论:亚低温治疗是心搏骤停病人复苏后促进脑部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配合有效的监护及并发症防治等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室内注射胰岛素对心肺复苏(CPR)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Caspase-3mRNA表达、神经元凋亡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复苏组及胰岛素组,并采用室颤法制备大鼠CPR模型。结果:①大鼠CPR后24 h和72 h胰岛素与复苏组相比胰岛素抑制促凋亡基因Caspase-3 mRNA表达,胰岛素与复苏组Caspase-3基因表达分别为(CPR 24 h)0.43±0.03,1.39±0.36,P=0.01;(CPR 72 h)0.63±0.06,1.08±0.05,P=0.001;②大鼠CPR后7 d,胰岛素组凋亡细胞计数(92.79±7.50/mm2)明显低于复苏组凋亡细胞计数(124.75±17.35/mm2)(F=5.853,P=0.02);③大鼠CPR后24 h,胰岛素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复苏组[(70(64-72),56(50-58);P〈0.001]。结论:胰岛素抑制CPR后大鼠神经元Caspase-3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改善神经功能,保护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5.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所采用的最初急救措施,尽早、有效、规范的CPR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唯一途径,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笔者对影响CPR成功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旨在提高CPR成功率、减少致残率,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心肺复苏(CPR)是指针对心脏骤停和心源性猝死的紧急抢救措施。完整的CPR包括基础CPR、高级CPR、心脏骤停后治疗、特殊情况复苏。该文主要涉及后期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心脏骤停时,全身的血供和氧供暂停,组织和细胞会发生一系列缺血缺氧表现,及时给予CPR救治后,机体会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相关表现。CPR后的患者机体内出现大量活性氧等自由基等物质,活性氧可以激活全身性炎症反应(SIRS)。作者主要研究药物从SIRS角度来治疗CPR后的患者。主要介绍糖皮质激素、多巴胺、新活素及乌司他丁对CPR后患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心肺复苏器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12月间在包钢医院急诊科抢救成人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1~6月期间采用徒手心肺复苏2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7~12月采用心肺复苏器抢救20例作为观察组。记录二者心肺复苏10min后,患者呼气末CO2分压的变化,并且用统计学方法(t检验)进行检验,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徒手心肺复苏和复苏器复苏在有效性方面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复苏器在心肺复苏的优势主要在于节省人力、操作规范化方面,与传统徒手心肺复苏有效性方面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8.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每年全球有1700万人以上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大部分为心脏骤停所导致。尽管目前心肺复苏的急救体系有所完善,使部分心脏骤停患者得以早期救助。但是此类患者发生的脑功能损伤目前仍无有效的干预方案,研究发现,80%以上复苏成功的患者,昏迷时间达到了1h以上,而入院患者中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甚至低于20%。因此对心肺复苏患者,不但需要及时有效的恢复患者的有效循环,还需要克服复苏后的脑损伤。药物干预在心肺复苏后脑损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研究对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药物进行了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疗可以缩小梗塞面积[1,2 ] ,但因溶栓本身有增加出血的危险性 ,故心肺复苏被列为溶栓治疗的禁忌症。近几年来不断有急性心肌梗塞复苏后溶栓治疗成功的报道。我院自 1995年 3月开始对在 6h内发生的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骤停的患者在心肺复苏后即刻静脉溶栓治疗 ,并与未能溶栓的病例进行对照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心肺复苏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14例 ,其中男 12例 ,女 2例 ,年龄 5 0~ 72 (5 8 5± 8 5 )岁 ,均在心肺复苏成功后根据家属意见同意溶栓者成为治疗组 ,溶栓再通标准参照全国链激酶溶栓多…  相似文献   

10.
许少辉  周朝虹  曾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568-4569
目的 在超长心肺复苏中,比较使用心肺复苏仪与人工标准心肺复苏的疗效与优势.方法 113例超长心肺复苏分为心肺复苏仪组、人工标准心肺复苏组,比较两组复苏成效以及收缩压与血氧饱和度.结果 心肺复苏仪组在复苏失败、复苏有效、复苏成功三方面较人工标准心肺复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苏失败率较后者低而复苏有效率和复苏成功率较后者高(P< 0.01),收缩压与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人工标准心肺复苏组(P<O.01).结论 在超长心肺复苏中,使用心肺复苏仪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复苏成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免疫功能及肺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接受心肺复苏成功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水平及治疗后肺功能、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肺静态顺应性、肺动态顺应性、气道峰压及平台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及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应用在心肺复苏成功患者中,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水平,且对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5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3年”入院。35年前因垂体瘤行手术切除,3年前有脑梗死病史,1年前诊断为继发性癫痫和甲状腺功能减退,平日口服丙戊酸钠片0.1g,3次/d。甲状腺素片10mg次/d。入院时体检:Bp110/70mmHg,神清,反应迟钝,运动性失语,唇无紫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预防心肺复苏后呼吸并发症发生和脑功能下降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2月到2012年2月期间于我科就诊的心脏骤停患者46例,对其进行有效救治,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由重度昏迷的状态转为中度昏迷状态12例,由中度昏迷的状态转为轻度昏迷状态20例,恢复意识并能自主呼吸的9例,在住院期间死亡的有5例。结论对待心肺复苏后的病人要悉心照顾,正确合理地用药,并防止心肺复苏后并发症出现,增强脑功能。  相似文献   

14.
心肺复苏方法的进展若有心脏骤停的先兆,例如血压突然下降、心动过缓或甚至开始室颤,但病人仍清醒时,可让病人有规律地每1~3秒钟咳嗽一次。这样可使血压回升,从而避免心脏骤停。 Bacaner复习近年来的文献,认为溴苄铵能提高室颤阈值,加强心脏收缩和降低周围血管阻力。为预防室颤或已有室速时,可用溴苄铵负荷量500毫克(7~10毫克/公斤)肌肉注射或稀释于50毫升盐水,于6~10分钟内静脉注射。凡疑为心肌梗塞者,可尽早使用。维持量为2~3克/天,可静脉滴注1~3毫克/分或每6小时肌肉注射500毫克。在试图电除颤前就应静脉注射未稀释的溴苄铵500~1000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亚低温治疗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血流动力学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经心肺复苏抢救后的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性54例,女性26例;年龄57~68岁,平均(62.15±4.6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心肺复苏 (CPR)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影响。方法 把 2 2例CPR病人基础生命支持 (BLS)后随机分常规组与亚低温组各 11例 ,用放免法测定各自CPR后 2h、6h、12h、1d、3d、5d血浆TNF -α的变化。结果 ①亚低温组各时点血浆TNF -α含量显著低于常规组 (P <0 0 5 ) ;②常规组血浆TNF -α含量在各时点呈先升后降 ,1d出现峰值 ,亚低温组没有出现峰值。结论 ①亚低温有显著抑制心肺复苏 (CPR)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TNF -α释放作用 ,减轻心肺复苏(CPR)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急性炎症反应 ,有利于提高脑复苏成功率 ;②TNF -α参与了心肺复苏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用于急诊心脏骤停复苏后优化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84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头部降温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亚低温疗法.之后对比两组患者从开始降温到达到目标温度所用的时间、期间的并发症情况以及大脑功能评分的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降温到目标温度所用的时间与并发症情况均少于对照组,脑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用于急诊心脏骤停复苏后优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冰盐水诱导亚低温对心肺复苏(CPR)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为提高心肺复苏后临床疗效提供科学方法。 方法以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因"心搏骤停"到南京市浦口医院急诊科就诊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男性33例,女性7例;年龄35-79岁[(56.2±9.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0例,男17例,女3例)和对照组(n=20例,男16例,女4例)。对照组仅采取常规复苏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复苏治疗的基础上加用4℃的0.9%氯化钠注射液经(外周或中心)静脉通道或骨髓腔通道注射快速诱导患者呈亚低温状态,并联合体外降温和药物降温维持亚低温的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后即刻和1 h的直肠温度与温度达标时间,比较两组患者ROSC后即刻、4 h、24 h、48 h、72 h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动脉血乳酸水平,评估亚低温对两组患者疗效的影响。 结果研究组患者ROSC后1 h的直肠温度为(34.2±0.4)℃,对照组为(36.8±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P<0.05)。两组患者在ROSC后48 h和72 h的GCS评分均较前升高,48h研究组GCS为(8.01±1.12)分,对照组为(6.76±1.8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5)。72 h研究组GCS评分为(9.06±1.78)分,对照组为(7.47±1.2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P<0.05)。两组患者ROSC后4 h、24 h、48 h、72 h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在各时间点,研究组患者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5.52±1.65)mmol/L、(3.96±1.71)mmol/L、(2.09±1.66)mmol/L、(1.77±1.59)mmol/L;对照组分别为(6.71±1.36)mmol/L、(5.33±1.27)mmol/L、(4.16±1.95)mmol/L、(2.06±1.72)mmol/L,两组各点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CPR术后早期联合采用冰盐水诱导和体外、药物降温的亚低温治疗方法对心搏骤停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潘峥  姚宁 《中国校医》2022,36(7):556-559
国家已经将心肺复苏(CPR)作为公民必备的急救技能进行推广,大学生作为高学历人才或将成为心肺复苏急救技能传播的主体。但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对CPR知识和实践技能认知尚存不足,对高校学生群体开展CPR教育培训有较强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本文就目前大学生对CPR的认知及培训现状进行文献回顾,以了解大学生群体对CPR知识和实践技能认知情况、目前国内存在培训模式及效果,为下一步在高校内针对大学生开展系统有效的CPR普及和培训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探讨对心搏骤停复苏后病人亚低温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亚低温治疗作为心搏骤停病人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就对成功救治心肌梗塞患者后的亚低温治疗疗效进行探讨.亚低温治疗是心搏骤停病人复苏后促进脑部功能恢复的重要治疗方法,配合有效的监护及并发症防治等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