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HIV感染情况及新发感染率。方法 收集凉山州2011-2013年每年医疗机构HIV监测人数分别为412 608例、393 699例及443 025例,用酶联免疫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出HIV抗体阳性样本数量分别为4 480、3 999及4 719份,再应用BED捕获酶联免疫法(BED-CEIA)进一步检测,排除HIV-1既往阳性样本,得出新发感染所占比例,进而估算每年的HIV-1新发感染率。结果 凉山州2011-2013年HIV阳性感染率分别为1.09%、1.02%和1.07%,新发感染率(95% CI)分别为0.34(0.32~0.37)%、0.62(0.58~0.66)%和0.61(0.57~0.65)%。2011-2013年HIV新发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男性,分别为64.24%(433/674)、59.22%(504/851)和58.37%(495/848);彝族分别为84.72%(571/674)、94.59%(805/851)和84.20%(714/848);已婚人群分别为61.57%(415/674)、61.45%(523/851)和60.50%(513/848),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人群分别为60.24%(406/674)、61.57%(524/851)和60.03%(509/848)。结论 HIV新发感染率比感染率更能反映艾滋病的流行状况,研究结果提示凉山州艾滋病疫情形势仍然严峻,需加大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2.
吸毒人群丙肝感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牟怀德  陈霞  刘昕亮  吴薇  李丹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752-1753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丙肝(HCV)感染现状,为控制丙肝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50例吸毒人群血清丙肝病毒抗体(抗-HCV)。结果:吸毒组血清丙肝抗体阳性201例,感染率为80.4%;对照组100例血清丙肝体阳性2例,感染率为2%,吸毒人群丙肝感染率是普通人群的40.2倍。结论:吸毒人群是丙型肝炎的重要传染源,有关部门应加强吸毒人员管理,防止丙肝在人群之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阵列酶联免疫法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微阵列酶联免疫法(Ar-ray-ELISA)检测试验组样本的抗-HIV抗体、抗-TP抗体。分别统计两种方法检测阳性、阴性的样本数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种方法分别检测400份实验组样本,统计检测结果并经卡方检验证明无差别。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均为100%。结论:微阵列酶联免疫法与ELISA法无统计学差异,初步证明可以满足艾滋病哨点监测工作中检测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是卫生部艾滋病参比中心推荐的检测HIV抗体初筛的首选方法。由于ELISA法敏感度高,往往受人为因素、环境因素、试剂因素及仪器等因素的一些改变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加强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2002-2005年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监测福建省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流行趋势,分析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规划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2—2005年以连续横断面调查法对强制戒毒所内的吸毒人员进行监测。[结果]吸毒人群中共用注射器比例较高,外省高于本省,存在以卖养吸的现象,历年均发现HIV阳性病例。[结论]吸毒人群中存在艾滋病蔓延扩散的条件,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疆静脉注射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新发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10年6月—2015年3月在新疆HIV疫情较为严重的6个地区招募HIV抗体阴性静脉注射吸毒者,建立前瞻性研究队列,每3个月进行定位随访,每6个月进行吸毒行为调查和HIV抗体检测。结果截止2015年3月,队列共纳入1 253名调查对象,总观察人时为2 416.3人年,HIV新发感染67例,HIV新发感染率约为2.77/100人年。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静脉注射吸毒者中维吾尔族高于其他民族(HR=2.80,95%CI=1.10~7.17);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高于高中及以上(HR=3.68,95%CI=1.30~10.39);无收入高于≥2 000元(HR=4.77,95%CI=1.36~16.71);单用海洛因频率每周1~3次、每周4~6次、每天≥1次高于每周<1次(HR=11.84、10.70、32.09,95%CI=1.59~88.39、1.40~81.78、4.27~241.30);共用针具且不了解对方HIV感染状况者高于不共用者(HR=4.89,95%CI=2.48~9.65)。结论新疆静脉注射吸毒人群HIV新发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高危行为普遍存在,需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该人群内HIV的传播以及向一般人群的蔓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苏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行为及HIV感染情况。方法按《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手册》,对苏州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2011—2015年监测期内(4-6月)新入所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静脉血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2011—2015年共调查2 008名吸毒者,检出HIV阳性者23例,阳性率为1.15%,23例HIV阳性者中外省流入病例占91.30%。吸毒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9.62%,19.82%的吸毒者承认最近1年中有过商业性行为,最近1次安全套使用率为57.04%。注射吸毒者占10.36%,注射吸毒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注射吸毒者中,最近1个月有注射吸毒的占54.33%,有共用注射针具行为的占39.90%,最近1个月共针行为的占24.78%。结论苏州市吸毒人群中注射吸毒比例呈下降趋势,但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应进一步加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三亚市近年吸毒人群HIV、HCV、梅毒感染状态,以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方法:对三亚市哨点监测的1236名吸毒人员进行HIV、HCV及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1236名吸毒人群中HIV抗体阳性19例,阳性率1.54%,HCV抗体阳性1074例,阳性率86.89%,梅毒抗体阳性44例,阳性率3.56%,HCV/梅毒重叠感染41例,阳性率3.32%。结论:吸毒人群是HIV、HCV、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采取切实可行的宣传教育和防治干预措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评定酶联免疫法测量动物尿液中克仑特罗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分析影响测量不确定的各种因素,评估各影响量的大小,包括从校正曲线计算试样浓度,稀释倍数,配制标准溶液的重复性和可靠性,以及动物尿液的测量重复性等。结果在校正曲线范围内(0~8ng/mL)内插计算试样的浓度时,合成不确定度不大于8%;置信概率为95%的扩展不确定度不大于16%。外推至10~12ng/mL时,合成不确定度不大于20%;置信概率为95%的扩展不确定度不大于40%。结论酶联免疫法测量动物尿液中克仑特罗含量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为从校正曲线内插或外插计算的试样测量不确定度、样品稀释引起的不确定度和样品重复测量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相结合,以建立对饲养、屠宰、流通各环节的畜尿克伦特罗(Clenbutero1,CL)定性和定量检测的方法。方法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制备20 nm粒径的胶体金,胶体金标记单抗后喷涂到玻璃纤维膜上,特异性抗原(CL-BSA)以线状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制成快速检测试纸条。用ELISA进行定量。结果对GC-MS不确定的36份阴性样品和24份阳性样品用GICA方法检测,其阴性符合率为97%,阳性符合率为96%。同样样品用ELISA方法检测,其符合率为100%。最低检测限为5.0 ng/mL;用GICA法只需在试纸条上滴加4~5滴样液5~10 min就可出结果;在2个月的随机抽查中,试纸条的检测结果没有变化。结论本方法准确性高、稳定性好,操作过程简单,适合于作现场大规模、高通量检测。因此本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桂林市艾滋病哨点吸毒人群监测结果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桂林市吸毒人群HIV和梅毒感染情况、吸毒行为和性行为特征.方法 对市戒毒所的421名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吸毒人员以男性为主,占92.87%,青壮年居多.吸毒方式以静脉注射吸毒为主,57.18%有共针行为.HIV抗体阳性率为8.08%,梅毒阳性率为3.09%.结论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吸毒人群感染艾滋病的重要途径,而不安全的性行为加大了传播的危险性,应加大对这一高危人群的宣传和干预.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1995-2007年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广州市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其行为变化,为政府制定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循证参考。方法广州市1995-2001年设立了1个吸毒者艾滋病监测哨点(A),2002年增加到2个哨点(A、B),2004年开始增至8个(A~H),对哨点的目标人群采用连续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注射毒品、商业性行为及安全套的使用等高危行为,并检测其HIV抗体。结果1995-2001年,哨点A的HIV感染率在1995-1999年快速上升,至1999年达到18.47%,1999-2001年下降至7.72%;1998-2000年注射吸毒比例高于1997年和2001年,1998年共用针具比例高于其他年份。2003-2007年广州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率(中位数范围为2.95%~5.36%)、注射吸毒比例(中位数范围为47.56%~65.72%)、共用针具比例(中位数范围为22.91%~51.11%)、发生商业性行为比例(中位数范围为14.87%~35.25%)及发生商业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中位数范围为12.69%~27.59%)总体上年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各哨点的各项指标的年度变化不一,其中除哨点D的注射吸毒比例无明显变化,其余各哨点的注射吸毒比例呈下降趋势。结论近年来广州市吸毒人群中HIV感染的流行趋势进入平稳持续阶段,该人群中传播HIV的危险因素仍广泛存在。应继续大力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和推广使用安全套等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四川省西昌市静脉吸毒人群中,利用数学模型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发病率。方法利用对西昌市静脉吸毒人群HIV感染横断面调查获得有关数据,进行HIV数学模型分析。结果建立静脉吸毒人群中的HIV数学模型,利用横断面调查资料计算HIV发病率。结论由模型及其分析得出HIV发病率为λ=3.5%。与由队列研究所获得的发病率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榆中县吸毒人员艾滋病的感染状况,为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4月-2010年6月份进入兰州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戒毒人员艾滋病哨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0名吸毒人员中,抗-HCV阳性88例,阳性率22.00%,抗-HIV阳性1例,阳性率0.25%,梅毒抗体阳性21例,阳性率5.25%。结论:吸毒人群存在HIV感染流行加快的潜在因素,必须加强吸毒人员的监测、宣传教育和实施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5.
四川凉山地区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具调查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了解四州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具发生率的情况。方法于2002年11月以社区招募方式调查该地区吸毒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首次吸毒、首次注射吸毒和首次共用注射器具时间。结果共调查382名吸毒人员,其中99.5%(380人)的人员曾经注射吸毒,64.7%(247人)的人员曾经共用过注射器具。从首次吸毒到共用注射器具的发生率为13.5/100人年(95% CI=1.8~15.2),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中,危险比(HR):民族(HR=1.751,95% CI=1.342~2.286)和首次吸毒时年龄(HR=1.434,95% CI=1.050~1.958)与共用注射器具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首次注射吸毒到共用注射器具的发生率为36.8/100人年(95% CI=32.2~41.4),民族(HR=1.891,95% CI=1.455~2.458)和首次注射吸毒时年龄(HR=1.505,95% CI=1.055~2.146)与共用注射器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针对不同民族和年龄的吸毒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以控制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南京市浦口区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HIV/HCV/梅毒感染现况。方法 2010-2012年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每年随机选取浦口区戒毒所新羁押吸毒人群400名进行问卷调查以及HIV/HC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监测对象羁押前吸食的毒品主要为海洛因和冰毒,分别占71.1%、25.8%;注射吸毒者占46.8%,其中曾共用针具者占35.8%;发生过商业性行为者占12.8%,其中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86.3%。3年间吸毒人群主要吸食海洛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而吸食冰毒的比例在逐年上升,注射吸毒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为99.4%,HIV、梅毒、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3%、7.6%、47.0%。有注射吸毒史者HCV抗体阳性率(61.7%)显著高于无注射吸毒史者(33.4%)(P0.001)。结论浦口区吸毒人群HIV感染率较低,但HCV感染率较高。注射吸毒比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存在一定比例的共针行为。应继续对该人群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加大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17.
Owing to the ongoing health crisis among injection drug users in Vancouver, Canada, there have been repeated call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upervised injection sites (SIS) since the early 1990s. In April 2003, a group of advocates and drug users opened an unsanctioned SIS in Vancouver's Downtown Eastside. The "327 SIS" operated for 184 days.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SIS, volunteers supervised over 3,000 injections by a high-risk injection drug using population. The SIS provided a sterile environment for injection drug use without measured negative consequences and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a peer-driven low-threshold SI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现场监测与定点监测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阳性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发现HIV阳性病例提供防治依据。方法 在广西艾滋病高发区选择某县,获取2013年1月1日~2014年3月31日发现报告的HIV阳性数据(定点监测),同期对当地常住人口进行现场HIV抗体检测同时收集相关信息(现场监测)。运用对应分析法分析两种疾病监测方式下发现的HIV阳性人群流行病学特征间的关联性。结果 现场监测214 586人,发现阳性1 195例,发现率0.56%(1 195/214 586);定点监测151 365人,发现阳性584例,发现率0.39%(584/151 365),现场监测发现率高于定点监测(χ2=53.69,P<0.001);对应分析显示,现场监测更容易发现“年龄在55~岁、文盲/小学文化、农村、异性传播、HIV感染者和CD4细胞计数≥200(个/mm3)”的特征人群;定点监测更容易发现“30~岁、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城镇、艾滋病、其他传播途径和CD4细胞计数<200(个/mm3)”的特征人群。结论 实施现场监测有利于发现非病症感染者,老年人群、低文化程度和农村人群是HIV感染的重点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某县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率,探讨HIV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某县戒毒所和社区征集满足条件的吸毒者,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在单独的房间内进行访谈,同时采集血样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调查注射吸毒人群269人,HIV感染率为26.0%(70/269)。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中,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有统计学意义。危险因素包括家庭所在地为县城(相对于其他乡镇)(OR=4.08,95%CI:1.65~10.08)、注射总次数≥1000次组(OR=7.45,95%CI:2.62~21.16)或注射总次数100~999次(OR=3.03,95%CI:1.04~8.86),在戒毒所内有共用针具行为(OR=8.32,95%CI:2.77~24.98)或仅有戒毒所外共用针具行为(OR=5.54,95%CI:1.97~15.60)。结论 目前该县注射吸毒人群HIV流行处于较高水平,需加强共用针具危险性的宣传教育,加强打击毒品隐蔽进入戒毒所的力度。  相似文献   

20.
We estimated seroincidence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and prevalence of risk behaviors among injection drug users (IDUs) who accepted voluntary HIV testing on entry to drug treatment. Record-based incidence studies were conducted in 12 drug treatment programs in New York City (n = 890); Newark, New Jersey (n = 521); Seattle, Washington (n = 1,256); and Los Angeles, California (n = 733). Records of confidential HIV tests were abstracted for information on demographics, drug use, and HIV test results. More detailed data on risk behaviors were obtained by a standardized questionnaire. Although overall incidence rates were relatively low in this population (<1/100 person-years), there was a high prevalence of risk behaviors. Needle sharing was reported by more than one-third of the participants in each of the cities. HIV seroincidence rates were up to three-fold higher among younger ID Us. We found that HIV continued to be transmitted among ID Us who had received both drug treatment and HIV counseling and testing. HIV/AI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prevention education should continue to b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drug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