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铅对离体海马神经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铅具有很强的神经发育毒性,主要表现为铅对未成熟脑学习记忆的损害,围生期铅暴露可明显抑制海马长时程增强(LTP)的功能。铅对中枢神经细胞信号传递的影响已成为目前铅神经毒性机理研究的热点。胚胎大鼠海马神经元表达的NMDA受体是铅神经毒性作用的主要靶位点之一,代谢型  相似文献   

2.
环境中对儿童威胁最大的是铅,近年的研究发现在同一环境同一接触水平下,铅对婴幼儿及儿童的伤害远远高于成人。这是因为婴幼儿及儿童对铅易感性强,吸收率高,接触途径多的缘故,针对铅对儿童的特殊毒性,规定儿童每周允许摄铅量为每千克25μg/kgBW。本文将铅对儿童的毒性作用、接触途径、暴露的相关因素及其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做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儿童血铅18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化工业及交通业的迅猛发展,铅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铅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多种功能,造成儿童多动、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闲难、反应迟钝、弱视等症状,儿童神经系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对铅毒性尤为敏感。研究表明,即使是轻度铅中毒在引起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前即可有神经毒性作用,因此,儿童铅中毒越来越受到儿童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于2004年1月-2006年12月对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1810例儿童进行铅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铅元素是一种多亲和性毒物,具有极强的亲神经毒性,在人体内目前未发现任何生理功能。即使是极其微量的铅,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破坏性。儿童由于代谢和发育的特点.对铅特别敏感,同等环境的人群中,铅对儿童的毒性作用更明显。儿童吸收后会造成多器官、多系统、全身性和终生不可逆的损伤,即使让儿童脱离污染环境,血铅水平也会下降,但并不能使已经受损的神经心理发育恢复到原先正常水平。研究认为铅对儿童发育的影响是一个剂量-效应连续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铅的毒性机理及其解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了铅的代谢动力学模型,介绍了铅对神经系统的毒性机理,特别是铅与其他活性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最受注意。同时该文还评述了铅解毒及其防治措施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张贵阳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7):1165-1165
铅是具有多脏器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对儿童的智能体格及心理行为发育有严重影响,对儿童的最大威胁是神经毒性作用,造成大脑不可逆转的永久性损害,引起生长发育迟缓和智力低下等,且儿童由于代谢和发育的特点,对铅的毒性特别敏感.因此预防和控制铅污染,正确指导儿童健康教育和营养干预,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铅是环境中最常见的毒物之一,对全身各系统均有毒性作用.近年来随着免疫毒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对铅的免疫毒性做了大量的研究,结果 普遍认为铅对机体的体液、细胞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的毒性作用.本文就铅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铅具强神经毒性。近年对低水平铅长期接触致儿童健康的影响,亦有一定的关注,ACGIH(1995)已将铅列为动物致癌物。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简介。  相似文献   

9.
铅对小鼠肝肾毒作用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铅对肝脏与肾脏的毒性机理,防治铅中毒。方法:测定沿染毒小鼠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肝脏与肾脏脂质过氧化物(LPO)值和肝、肾组织中铅、钙、铁、锌等浓度。结果:染铅小鼠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铅具有明显的肝、肾毒性。结论:脂质过氧化及钙、铁、锌等代谢障碍可能是铅引起肝肾损害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10.
不同阶段铅暴露孕末期血铅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孕早期、孕后期及孕全程铅暴露的毒性特点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孕期不同阶段低水平铅暴露后的大鼠孕末期血铅浓度,观察记录仔鼠数、仔鼠质量和胎盘质量。结果不同阶段铅暴露孕末期血铅水平差异显著(F=12.01,P〈0.01)。孕早期铅暴露易致胎盘质量下降;孕晚期铅暴露影响仔鼠生长;全程铅暴露严重影响妊娠结局。结论 孕期不同时段铅暴露导致不同的妊娠结局,孕早期铅暴露胎盘毒性明显,孕晚期铅暴露胚胎毒性显著。  相似文献   

11.
376例癌症患者在放疗、化疗中应用扶正解毒冲剂,结果发现该冲剂对放疗能减轻近期放射反应、提高放疗完成率、稳定血象、提高放疗后免疫功能,观察组放疗完成率达84.5%,显著优于对照组(63.5%);对化疗能减轻全身及消化道反应,促进化疗的完成,保护血象、改善化疗药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观察组化疗完成率89.6%,优于对照组(66.7%)。表明该冲剂是防治放、化疗毒副反应的良方。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and compare the toxic effects of four types of metal oxide(ZnO,TiO2,SiO2,and Al2O3)nanoparticles with similar primary size(~20 nm)on human fetal lung fibroblasts(HFL1)in vitro.Methods The HFL1 cells were exposed to the nanoparticles,and toxic effect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MTT assay,cellular morphology observation and Hoechst 33 258 staining.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ur types of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 lead to cellular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morphologi...  相似文献   

13.
加味逍遥散改善肿瘤化疗毒副反应1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杰军  王蕾 《西部医学》2007,19(3):428-430
目的观察加味逍遥散对肿瘤化疗毒副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加味逍遥散合用化疗治疗肿瘤66例和单纯化疗治疗肿瘤62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两组在化疗后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纳差乏力及生活质量等方面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逍遥散能明显减轻肿瘤化疗的毒副反应,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程庆民  曹伟新 《上海医学》1998,21(6):328-330
探讨去甲硫氨酸全肠外营养加5-Fu对胃癌患者生化指标和肝肾功能的毒副作用。方法:15例住院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Met TPN+5-Fu和去Met TPN+5-Fu两组,术前分别接受7天肠外营养支持和5天化疗。于治疗前后测肝肾功能,血清总蛋白质,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和甲硫氨酸,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按UGT1A1基因多态性分型指导伊立替康治疗肿瘤用药后部分患者的不良反应原因,寻找新的辅助性分子分型标志物。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269例含伊立替康化疗方案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前采用PCR毛细管电泳法分析每例患者UGT1A1的基因多态性,用常规试剂盒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肌酐及血清白蛋白等肝肾功能水平,按现有NCCN指南建议的基因分型标准确定伊立替康化疗方案,观察患者接受分型治疗后不良反应减轻程度,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患者的不良反应与多个肝肾功能指标之间的可能关系。结果:根据UGT1A1*28基因型实施剂量差异化治疗后的269例中均获得预期效果,其中238例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但31例(11.5%)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和腹泻等为特征的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组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34.9±3.0 g/L)显著低于无不良反应组(41.4±3.5) g/L (P <0.05)。ROC分析提示白蛋白水平具有良好的可预测伊立替康不良反应的能力(曲线下面积达到0.926 6)。两组之间AST水平差异虽具有统计学意义(OR=0.98, 95%CI:0.97~1.00,P<0.05),但其ROC曲线下面积仅为0.679 7,预测价值一般。肿瘤的病理类型、性别、年龄、UGT1A1*28、UGT1A1*6基因型以及其他肝肾功能指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无明显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肿瘤患者治疗前的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与伊立替康导致的不良反应有密切关系,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作为预测伊立替康产生不良反应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述头孢菌素的血液系统毒副作用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头孢菌素的血液系统毒副作用加以分析整理。结果:展现头孢菌素的血液系统毒副作用防治对策方面的最新成果。结论:加强头孢菌素使用过程中的监测,采取积极防治措施,将有利于头孢菌素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牛黄为主的中药组方加减对化疗导致的毒副作用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8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化疗同时开始服用中药汤剂,并连续服用2~3个月,对照组单纯使用化疗药物。观察2组化疗前后化验室检查变化及化疗毒副作用。结果化疗后治疗组蛋白质代谢及免疫功能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化疗后口腔炎、呕吐和腹泻等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牛黄为主的中药组方加减能够减轻化疗导致的毒副作用,不影响肿瘤对化疗的反应,能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五例肿瘤患者在用抗癌药的治疗过程中,出现对心脏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并就有关几种抗癌药物的毒性作用机理及防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晚期皮肤鳞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晚期皮肤鳞癌23例,采用放疗配合外用顺铂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毒副。[结果]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2例,总有效率为91.3%;毒副反应:白细胞减少4例,皮肤急性反应13例。[结论]局部晚期皮肤鳞癌,尤其是表面破溃的肿瘤,给予低密度顺铂外用配合放疗。提高局部治疗效果又不增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药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因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扶正固本等功效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可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主要从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等方面对中药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