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避孕节育干预项目对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避孕行为的影响分析,为探讨流动人口避孕节育行为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多阶段随机整群抽取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工厂、建筑工地、服务娱乐场所,分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倡导、动员、管理、培训、宣传教育、咨询服务、技术服务、随访服务、转诊机制等干预措施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应用卡方检验及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其影响进行分析。结果:1 791名研究对象中,采用避孕方法的占94.26%,干预组与对照组避孕方法使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期间,干预组婚姻状况发生变化者避孕方法的使用率为100%(共51人),高于对照组(42.05%)。评估调查时干预组避孕方法由本人和双方决定的比例略有升高(干预前28.89%,干预后33.52%),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干预对避孕方法的决定者有统计学意义,OR为1.226(P=0.0662),95%可信区间为0.986~1.523。多因素分析发现学历高的对象,自主选择避孕方法的能力较强。结论:干预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高了避孕方法的使用率和自主选择避孕方法的能力,但今后还应加强对学历低、收入低的流动人口的干预和服务。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城市间的人口流动性比较大,且具有一定的特色,但是由于这些人们所接受的文化水平较低以及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以至于不少人对避孕措施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以及不了解其重要性,从而导致我国流动人口避孕药具发放管理工作开展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城市中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得避孕节育知识的途径及对避孕节育知识的需求,并探讨其获得避孕节育知识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北京、上海和成都三个人口高度集中的大城市选择研究对象6 304人,并就获得避孕节育知识的途径以及意愿问题对所抽取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在近1年内获得过避孕节育知识的比例上,成都(32.59%)低于上海(43.38%)和北京(34.43%);不同城市、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场所、家庭人均月收入、现居住地的主要居住方式、小孩个数、性生活频率、是否采取避孕措施等因素与是否获得避孕节育知识有关联;在现居住地,调查对象获取避孕节育知识的主要来源为宣传资料(37.25%);流动人口最期望获得避孕节育知识的途径是面对面咨询(43.56%);最期望获得避孕节育知识的内容是避孕方法的使用(33.96%)。结论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知识水平相对较低,获取避孕节育知识的途径较少,对于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宣传不够,政府对于开展流动人口有关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咨询和指导也有很大的不足与欠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避孕节育干预项目对流动人口避孕知识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方法抽取上海市流动人口,按照工作场所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析项目干预对研究对象避孕节育知识的影响.结果 基线共调查2001人,干预后随访到有效样本1791人(失访率10.49%);干预组与对照组2次调查总得分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5,P<0.0001),干预组2次调查总得分差值平均35.71分,对照组总得分差值平均-3.05分;婚姻状况、工作场所、在现居住地的居住时间等因素均影响流动人口的避孕知识水平.结论 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方法知晓情况不容乐观,干预活动可明显提高研究对象的避孕节育知识.  相似文献   

5.
已婚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服务利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年来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服务利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以期为提升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从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中选取年龄在16~49岁且首次外出时间在2007年以前、现用避孕方法始于2008年1月~2013年5月的已婚女性共17429人,分析其避孕节育措施利用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宫内节育器、避孕套、绝育术是该人群最主要的3种避孕措施,从2008年~2012年,在流入地获得服务的比例从49.24%上升到了69.21%,选择避孕套避孕的比例从37.14%上升到了52.1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现居住在城镇、非农业户口、低年龄、文化程度较高、亲生子女数量少、未持婚育证明和未报告避孕节育状况、跨省流动的已婚育龄妇女更可能选择避孕套避孕。结论: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获得避孕节育服务,避孕套成为流动人口首选方式;应提升流入地避孕节育手术服务的可及性,并加强生殖健康宣传教育,促进避孕套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广州市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现状和产后生殖健康服务需求,探索针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模式。方法: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流动人口产后妇女进行调查,调查方式为匿名封闭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8.50±4.00)岁;职业以公司职员和无业人员为主(59.7%);文化程度以初中和高中为主(63.3%);既往有人工流产史的占28.03%。研究对象产后愿意接受避孕宣教的时间前三位依次为产后42d体检时、婴儿体检或免疫接种时、产后访视时,希望产后避孕宣教的来源依次为网络、科普宣传和展览、医生,希望通过宣教了解的内容依次是避孕药具的优缺点、避孕方法种类和性传播疾病。结论:产后是落实避孕措施的关键时期,应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提倡加强产后医务人员提供的避孕指导,以提高流动人口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上海、成都三城市已婚流动人口现用避孕方法的构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流动人口生殖健康优质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上海、成都三个中心对符合对象的流动人口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6 304名流动人口,已婚有性生活的3 938名对象中,最主要使用的避孕方法依次为宫内节育器(51.24%)、安全套(25.16%)、绝育术(17.47%)、口服避孕药(3.63%)及其他(2.4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来自成都、学历高、非农业户口及未生育的已婚流动人口更倾向于使用宫内节育器、安全套等避孕措施。结论:宫内节育器、安全套等可逆性避孕措施的使用比例比较高,应加强对不同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包括安全套的使用、口服避孕药及紧急避孕药的获取与使用等避孕节育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8.
阙珍  王娟  唐桂荣 《临床医学工程》2012,(10):1827-1829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避孕节育需求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流动人口孕产妇避孕服务的需求以及对避孕知识的知晓程度。结果流动人口对避孕知识的知晓程度为57.96%~91.59%,不同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对产后避孕知识的知晓程度有差异。流动人口孕产妇对避孕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等知识具有迫切的需求。42.0%认为产前检查为最合适的宣教时间,发放宣传册为最喜欢的宣教方式。结论针对不同需求,利用不同的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的避孕知识宣教,有利于提高流动人口对避孕节育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9.
流动人口年轻女性避孕知识及需求现状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省流动人口以15-34岁青年人居多,其中女性较男性略多。流动人口的生育健康问题常得不到及时解决,如意外妊娠、人工流产、生殖道感染发病率增高,会引发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2003年10月对广东省三地市青年流动人口中女性的避孕知识及需求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女性流动人口避孕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女性流动人口避孕药具的使用情况及生殖避孕服务的获得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对青岛市的10家工厂3521名流动人口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有11.4%的未婚者有婚前性行为。在过去6个月有性生活的未婚者使用传统避孕方法的比例是36.8%(已婚18.9%),不能坚持使用避孕药具的比例是46.4%(已婚25.2%),不能坚持每次同房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是52.8%(已婚者39.0%)。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越大、知识得分高(OR=1.36)、有生育史(OR=2.03)、过去6个月接受过生殖健康方面知识(OR=1.52)的人容易坚持采取避孕措施。有56.6%的未婚者(已婚者24.4%)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有关生殖健康的知识。仅有16.1%的未婚者(已婚者50.1%)有机会向医生咨询过生殖健康和计生服务的知识。结论:流动人口未婚者使用传统避孕方法、不能坚持使用避孕药具和不能坚持每次同房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已婚者高。流动人口,尤其是未婚者生殖避孕服务的可及性较差。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城市流动人口年轻女性避孕现况调查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调查广东省城市流动人口年轻女性避孕现况及需求 ,探讨加强该人群避孕意识、降低人工流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个人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方式调查了 2 0 0 6名 15~ 35岁流动人口女性。结果 :有婚前性行为者占 2 3 4 % ,其中有人工流产史者占 6 6 8% ,75 7%是由于未采用避孕措施造成的。未婚人工流产者性行为中无避孕措施的高达 93.9%。 2 0 0 6人中避孕知识答卷得分≥6 0分占 35 9% ,<6 0分占 6 4 1% ,其中 0分占 7 6 % ;有人工流产史者避孕知识得分≥ 6 0分占18 7% ,<6 0分占 81 3%。能说出 3种以上避孕药具及正确使用方法的仅占 8 0 %。能正确描述紧急避孕方法者占 12 % ;听说过紧急避孕但不能正确描述者占 34 0 % ;不知道紧急避孕者占 5 3 9%。结论 :流动人口年轻女性避孕生殖健康知识贫乏 ,婚前性行为普遍 ,无防护性行为率高。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流动人口避孕节育个性化需求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现居住在深圳市的流动人口避孕现状及对个性化避孕节育的需求,探索建立一套适宜流动人口的个性化避孕节育新技术新方法的方案及最佳推广模式。方法: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采用定性访谈和定量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象为现居住在深圳市的流动人口(包括已婚和未婚有性生活的)4 066例,年龄在15~47岁,未采取长效避孕措施。结果:通过基线调查现居住在深圳市的流动人口70.3%来自农村,属于"三低"人群,即低年龄、低文化、低收入。流动人口对生殖健康、避孕、节育的知识需求强烈,是值得重视和关注的人群。结论:针对流动人口有必要提供个性化服务及深层次的知情选择,根据不同年龄群体避孕、意愿,以及避孕、生殖的相关知识了解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开展个性化的适宜避孕节育技术推广工作,提升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随工资待遇的浮动而流动.这不仅对地方经济有影响,对机关部门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对城镇暂住居民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7份,分析调查结果,对流动人口避孕方法选择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方法推广规范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流动人口适宜避孕节育技术推广应用中最佳规范化模式。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清仓查库、个人深入访谈、小组集中讨论、现场观察、试点干预等方法。结果:避孕节育规范的推广模式,一是找准宣传教育场所,把宣传教育与流动人口的工作生活相结合,扩大宣传覆盖面。二是规范宣传品的制作,宣传品的内容应包括国家计划生育政策、避孕知识、避孕节育服务信息等,宣传品的制作要有审核制度。三是推广方式应将宣传教育、药具发放、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四是要针对流动人口的特点,开展专题讲座,促进行为转变。五是拓展药具发放点,增加服务可及性。六是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结论:规范化建设有利于规范服务流程和操作环节,提高服务质量。通过项目点的总结和试点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社会发展和流动人口不断增长,规范化建设的道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5.
免疫避孕     
目前免疫避孕要有三种方法,其中最有效的是涉及诱导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免疫能力的产生,现已达Ⅱ期临床实验阶段。但其临床远期完全性和有效性至今未知。由此还发展了诱导人精子细胞表面或透明带抗配子特异抗原的免疫力产生的免疫避孕方法。尽管这些相关抗原的生物化学特征及合成尚未完成,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资料说明这些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陶朱街道流动人口与日俱增,给计生药具管理与服务带来新挑战.街道流动人口避孕药节育情况怎样?街道采取了哪些避孕节育宣传措施及有何成效?哪些宣传策略更能增进流动人员对避孕节育知识的了解?现就陶朱街道的流动人口及其避孕节育知识需求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的避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以后的避孕节育相关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流动人口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主要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学信息、避孕方法的使用情况及相关的避孕知识等。结果:本次调查的1 414名有过性行为的流动人口中,目前避孕措施使用率为91.94%(1 300人)。其中宫内节育器占到51.08%,其次是男用避孕套(25.00%),结扎(17.15%),口服避孕药(3.69%)。与18~24岁的对象相比,年龄在30~34岁,35~39岁,40~44岁以及≥45岁的研究对象的避孕措施使用率较高(OR分别为2.16, 6.67, 2.47和2.84)。与家庭月收入低于500元的对象相比,收入越高的对象,其目前采取避孕的比例就越高(500元~、1 000元~、2 000元~、≥3 000元组的OR分别为2.19,3.11,2.32和3.18);与避孕节育知识得分≤16分的对象相比,得分为17~31分以及得分≥49分的研究对象避孕措施的使用率较高(OR分别为2.46和2.32)。结论:研究对象避孕方法的使用和选择受到年龄、婚姻状况、经济状况、避孕知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后应继续加强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要把经济收入低、文化程度低和避孕节育知识薄弱的流动人口作为重点干预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得避孕知识的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开展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上海市闵行区的2001名流动人口,于2007年8~10月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开展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对常用避孕方法的知晓率<70%,对副作用了解最少。最近1年在现居地获得过避孕知识者占42.73%,其避孕知识总得分(31.39±20.72分)高于未获得过避孕知识的对象(24.06±20.54分)(P<0.01)。流动人口在现居地获取避孕知识最主要途径是宣传小册子/折页(30.76%),其次是影视广播/书报杂志(16.96%)和宣传板报(16.26%)。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其获得避孕知识的比例越高;未婚有性生活和已婚对象获得避孕知识的比例较未婚无性生活者高;工厂对象获得避孕知识的比例较建筑工地和娱乐服务场所对象高。结论: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得避孕知识的比例较低,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工作场所对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是否获得过避孕知识有影响。因此,现居住地应加强针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宣教和服务,应以年龄小、未婚无性生活、文化程度低以及建筑工地和娱乐场所工作的流动人口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海淀区流动人口产后妇女对避孕知识的掌握及需求情况。方法 方便抽样选取北京海淀区流动人口较多的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利用调查问卷对1 124例流动人口产后1~1.5年的妇女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有57.1%的流动人口产后妇女避孕知识得分低于8分(满分16分),而文化程度不同,其避孕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0,P=0.000〈0.05);文化程度越高,避孕知识得分越高。有53.4%的人希望通过计生部门宣传获取避孕知识,有45.2%的人希望通过医务人员指导获取避孕知识,有43.4%的人希望通过网络获得避孕知识。结论 流动人口产后妇女避孕知识水平不高,文化程度高者避孕知识掌握较好;更期望通过计生部门宣传、医务人员指导和网络获取到避孕知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总数达到2.6亿人,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增加了约1.2亿人。探究新时期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知识状况存在的问题。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的横断面调查。2007年8—12月在北京、上海和成都3个城市流动人口集中的区域内,选择工厂、建筑工地和服务娱乐场所各4个,纳入场所内全部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由统一培训过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调查。应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由双人双遍录入,采用SAS 9.1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际调查流动人口6 304人,上海、北京和成都分别调查2 001、2 106和2 197人。对研究对象常见9种避孕方法的知晓情况、使用方法、避孕原理、优点和不良反应的知识进行赋分,三地流动人口平均得分都较低。拟合的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提示,北京和成都的研究对象得分低于上海;男性、未婚无性生活、建筑工地、家庭人均收入较低、农业户口的研究对象得分较低。研究对象对6种避孕方法是否可以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回答中,正确率最高的是男用避孕套(75.08%),其余5种正确率均低于40%。结论:流动人口对常用避孕措施的使用方法、避孕原理、优点和不良反应的整体知晓情况和预防HIV感染的掌握情况仍较差。男性、未婚、无性生活、经济状况差的流动人口是生殖健康服务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