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较高的良性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肝移植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80例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的资料,根据MELD评分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MELD评分≥30分的23例为高MELD评分组,MELD评分<30分的57例为低MELD评分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无肝期、术中血液制品输入量、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时间和受者1年存活率,同时比较死亡患者和存活患者的临床资料,寻找导致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MELD评分组的手术时间、术中血液制品输入量、ICU治疗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低MELD评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无肝期和患者1年存活率,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者和存活者相比较,MELD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机械通气、血清钠水平、持续性肝性脑病(重型)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良性终末期肝病患者,单纯依靠MELD评分不足以准确判断患者肝移植术后的生存状态,高MELD评分者也可获得较好的肝移植结果,术前严重的低钠血症、重度肝性脑病以及机械通气是除MELD评分以外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状况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终末期肝病模型对肝移植术后生存率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对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生存率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0例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c-statistic值)评价MELD或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预测患者肝移植术后生存时间的准确性。根据MELD值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A组〈15,B组15~24和C组≥25,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比较3组患者肝移植术后的生存率差别。结果MELD和CTP评分预测肝移植术后1、3、12个月生存率的c-statistic值分别为0.765和0.793、0.711和0.713、0.681和0.688。两者在同一时间的c-statisti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ELD评分与CTP评分有相关性(r=0.669,P=0.000)。A组和B组之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5),但C组生存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7和P=0.031)。结论MELD可以作为预测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术后中、短期生存的指标,MELD≥25患者肝移植预后较差。MELD判断能力与CTP评分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术是挽救终末期良性肝病患者的重要手段,评估终末期良性肝病患者等待期和移植术后生存情况可更精确地指导供器官分配。近年来提出的终末期良性肝病相关的预后评分系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基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包括SOFT评分、P-SOFT评分、UCLA-FRS评分和BAR评分;另一类评分系统基于慢加急性肝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终末期肝病患者接受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6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并存活的34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MELD评分,将受者分为高MELD组(MELD评分≥25分,8例)和低MELD组(MELD评分25分,26例)。比较两组受者肝移植术前、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术前,高MELD组需要人工肝治疗者比例、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生率均高于低MELD组(均为P0.05)。术中,两组受者的出血量、输血量、供肝热缺血时间、供肝冷缺血时间、无肝期、手术时间、手术方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高MELD组的入住ICU时间长于低MELD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时间、总体生存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肝移植术后高MELD组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峰值高于低MELD组。两组受者术后胆漏、腹腔脓肿和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高MELD评分终末期肝病患者接受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能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被认为能较好地评价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疾病状态,并且已应用于肝移植的器官分配。本文简要介绍了MELD和MELD-Na评分与等待肝移植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肝移植患者术中输血、术后生存和并发症、再移植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移植手术对良性终末期肝病病人生存质量的改变情况. 方法采用WHOQOL-BREF表对29例良性终末期肝病病人在肝移植术前、术后1~3个月,术后4~6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以上4个时间段进行生存质量的测评.结果 良性终末期肝病病人在生理领域、自身生存质量总的主观感受及对自身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受方面,肝移植术后的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术可以提高良性终末期肝病受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肝移植病人早期生存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92例肝移植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受试者特征曲线(ROC),计算Youden指数判定ROC曲线的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制作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利用生存曲线分析MELD评分对肝移植术后3个月预后判断的准确性.结果 随访3个月内累计死亡8人,3个月死亡组和生存组MELD积分分别为24.88士11.97,16.11±10.81(P<0.05).MELD积分系统对肝移植术后3个月预后判断的截断值为16,生存曲线分析表明MELD评分能有效地区分可能死亡和可能存活的病人,并且证实MELD评分系统能够有效预测肝移植术后3个月生存、死亡可能性.结论 MELD评分系统可有效地预测肝移植病人的短期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对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疗效及短期预后的预测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MARS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应用MELD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后3个月内的病死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ELD评分系统的准确性.结果 根据MELD分值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MELD≤30分、30分<MELD<40分和MELD≥40分,3组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20.0%、34.3%和94.4%,3个月病死率随MELD分值增高而增高,前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低于第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30分和30分<MELD<40分两组患者在MARS治疗前后实验室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分值在≤30分和30分<MELD<40分两组患者的半数生存率均超过3个月,MELD分值达到或超过40分患者的半数生存率在1.54个月,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院时MELD分值能够非常好地预测患者3个月内的病死率,应用MELD评分系统判断MARS治疗患者3个月预后的ROC曲线,其C-统计值为0.789,最佳临界值32,相应的敏感性80.1%,特异性50.1%.结论 MELD评分系统能较准确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短期临床预后,MELD分值能够作为反映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MARS治疗可提高部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短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预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移植后早期存活率的价值.方法 共有42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接受了肝移植,所有患者的原发病均为乙型肝炎.按照2000年修订的重症肝炎临床分期标准,19例为早期,16例为中期,7例为晚期.Child-Pugh分级,除1例为B级外,其余均为C级.对所有患者进行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并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根据ROC曲线下面积评估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对肝移植后早期死亡率的预测价值.依据两种评分的ROC曲线临界值,分别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的组问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两种评分方式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至术后3个月,42例中,死亡7例.死亡者的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分别为(32.97±7.11)分和(12.57±0.98)分,明显高于存活者的(24.90)±4.96)分和(11.51±1.17)分(P<0.01,P<0.05).MELD评分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内存活率的最佳临界值是25.6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5.7 %和60.0 %,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Child-Pugh评分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内存活率的最佳临界值是11.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5.7 %和54.3 %,ROC曲线下面积为0.747.根据两种评分方法绘制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均能有效区分可能死亡和可能存活的患者.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两种评分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307(P<0.05).结论 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对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移植后早期存活率均有预测价值;MELD评分能够更好的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术后近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of Liver Disease, MELD)、MELD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白蛋白-胆红素(albumin-bilirubin, ALBI)评分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等不同预后评估评分系统对于终末期肝病(end stage of liver disease, ESLD)肝移植受者术后短期及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接受原位肝移植手术125例ESLD受者的术前基本资料及术后5年内的生存状况。利用ROC曲线来评估5种评估评分系统对术后短期(术后3个月)和长期预后(术后5年)的预测能力, 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截断值, 并通过截断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 截断值上、下的生存率的差异分析用Log-rank检验检验。结果 125例受者肝移植术后5年存活率为69.6%(87/125), 病死率为30.4%(38/12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乳酸浓度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预测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及时的预测工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于本院接受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的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2例,女29例,年龄25~78岁,ASAⅢ或Ⅳ级。按术后30 d内是否存活分为两组: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术前和术毕乳酸浓度,计算术前和术毕MELD评分。比较两组术前乳酸浓度、术毕乳酸浓度、术前MELD评分和术毕MELD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比较术前和术毕乳酸浓度和MELD评分对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术后30 d)死亡率的预测准确性。结果术后30 d内存活109例(90.0%),死亡12例(10.0%)。死亡组术前MELD评分、术前乳酸浓度、术毕MELD评分和术毕乳酸浓度均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术前乳酸浓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78(95%CI 0.63~0.93),临界值为2.43 mmol/L;术前MELD评分的AUC为0.70(95%CI 0.53~0.87),临界值为24.50分,两者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毕乳酸浓度的AUC为0.85(95%CI 0.70~0.99),临界值为9.57 mmol/L;术毕MELD评分的AUC为0.74(95%CI 0.61~0.88),临界值为25.42分;术毕乳酸浓度的AUC明显高于术毕MELD评分(P0.05)。结论乳酸浓度,尤其是术毕乳酸浓度对于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率的预测能力优于MELD评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肝移植手术对良性终末期肝病病人生存质量的改变情况。方法 采用WHOQOL-BREF表对29例良性终末期肝病病人在肝移植术前、术后1~3个月、术后4~6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以上4个时间段进行生存质量的测评。结果 良性终末期肝病病人在生理领域、自身生存质量总的主观感受及对自身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受方面,肝移植术后的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术可以提高良性终末期肝病受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终末期肝病评分系统用于评价肝移植患者的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评分系统(MELD)对肝移植患者早期生存率的预测价值。方法40例肝移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生存曲线分析MELD评分与Child-Pugh评分的准确性。结果1年死亡组和生存组MELD积分分别为26·5±10·8,12·2±4·3(P<0·001);Child-Pugh评分分别为11·7±2·0,8·8±2·2(P<0·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MELD评分与Child-Pugh评分显著相关(P<0·001)。结论MELD评分及Child-Pugh评分均可有效地预测肝移植患者的短期预后效果,MELD评分系统在临床使用更加便捷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与MELD-Na评分对肝衰竭患者行肝移植短期预后(3个月)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从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因肝衰竭行肝移植的86例患者的术前及术中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ELD和MELD-Na评分对短期预后的鉴别能力并根据Youden指数确定最佳的cut-off值。 结果86例患者中早期死亡21例(24.4%)。术前MELD评分(P=0.001)和术中输血量(P<0.001)是肝衰竭行肝移植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ELD和MELD-Na评分预测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6和0.6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7)。MELD≥24.3组、MELD<24.3组的早期生存率分别为51.7%(15/29)和87.7%(50/57),MELD-Na≥25.7组、MELD<25.7组的早期生存率分别为54.9%(17/31)和87.3%(48/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MELD评分与MELD-Na评分升高时,早期生存率降低。 结论在预测肝衰竭行肝移植患者早期预后方面,MELD评分与MELD-Na评分预测能力无明显差异。MELD评分与术中输血量是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治疗终末期酒精性肝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肝移植治疗终末期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3年12月至2007年4月进行的18例终末期ALD病人接受肝移植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8例ALD和229例非ALD良性终末期肝病病人肝移植术后1、2、3年存活率分别为88.9%、77.8%、77.8%和90.4%、84.0%和78.2%,两组间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8)。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肺部感染44.4%(8/18)和33.2%(76/229)(P=0.538),胆道并发症16.7%(3/18)和24.9%(57/229)(P=0.574),动脉并发症11.1%(2/18)和7.0%(16/229)(P=0.628),排斥反应11.1%(2/18)和6.6%(15/229)(P=0.357)。ALD组术后5.6%(1/18)恢复少量饮酒,没有病人重新出现酒精依赖。结论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酒精性肝病的有效手段,术后生存情况和非ALD良性终末期肝病接近。感染性并发症是ALD肝移植术后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移植后应加强感染性并发症的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先期研究表明目前常用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forend—stageliverdisease,MELD)评分公式中血清肌酐所占权重过重,因此MELD评分引入器官分配系统后,肝移植受者术前即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比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在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早期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106例终末期肝病患者行肝移植治疗的临床资料,计算术前MELD评分,根据并发症、死亡检验ROC曲线中最佳曲线Youden指数最高时的MELD截断值进行分组,并对各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6例肝移植患者中各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9.25%,住院28d和术后3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0.57%和89.62%;非并发症组、并发症组以及生存组、死亡组的MELD评分均值分别为12.00、21.19和13.28、28.27,其MELD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评价并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24±0.05(P〈0.01),死亡检验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06(P〈0.01),死亡检验ROC曲线Youden指数最高时的MELD截断值分别为18.42和27.15;与MELD≤18.42组相比,18.42—27.15组和≥27.15组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终末期肝病患者术前MELD评分分值越高,肝移植后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越高:MELD分值对行肝移植术的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预测效果较差,但对死亡的预测效果较好:高分值MELD(≥27.15)是预测肝移植患者术后高并发症发生与死亡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手术部位感染(SSIs)是肝移植受者术后60天内感染的最常见类型。2007年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被作为器官分配的基础。MELD评分越高的患者发生SSIs和其他感染的风险越高,但采用MELD前后SSIs发生率有何不同尚无人进行比较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两个不同时期肝移植术后SSIs的发生率、病因、流行病学和转归,并明确导致SSIs的危险因素。作者总结了2002年至2011年间的肝移植病例,定期严密监测SSIs病例,主要的转归指标为肝移植术后60天内SSIs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以Cox回归分析计算术后60天患者生存率。结果 :总计543例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将血清钠和MELD评分整合形成一个新的评分系统——血清钠-MELD评分,通过统计学检验其对OLT术后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5年4月间在本中心行OLT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49名。通过绘制血清钠-MELD评分、MELD评分和CTP评分的ROC曲线,计算和比较三者的AUC值,并得到截断值(Youden指数)。根据截断值分别绘制三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使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计算OLT术后2年的死亡风险比例。结果血清钠-MELD评分、MELD评分和CTP评分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803(95%CI为:0.627~0.978),0.718(95%CI为:0.505~0.931)和0.591(95%CI为:0.376~0.806)。两两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依据截断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血清钠-MELD评分、MELD评分均可有效分辨OLT术后2年可能生存及死亡的患者,具有良好的分辨作用。并且,血清钠-MELD评分要优于MELD评分,而CTP评分则不具有预测作用。血清钠-MELD评分每上升一个单位,患者的死亡风险上升1.138倍(P0.05)。结论血清钠-MELD评分是将反应了患者全身血液动力学情况的血清钠纳入其中,具有计算简单的特点,与MELD评分具有良好相关性,对终末期肝病患者OLT术后2年的生存与死亡具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其预测价值要优于MELD评分和CTP评分,可应用于临床对相关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单中心原发病为良性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经验,探讨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1400例肝移植中645例原发病为良性终末期肝病者的资料.2002年4月至2004年12月为第1阶段(共146例),受者均采用常规三联用药方案,即他克莫司(Tac)+吗替麦考酚酯(MMF)+甲泼尼龙(MP);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为第2阶段(共273例),受者用药量较前减少;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为第3阶段(共226例),根据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受者状况分为常规组和重症组,采用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结果 3个阶段中,MELD评分<25分者的存活率分别为88.9%、94.2%和95.4%,MELD评分≥25分者的存活率分别为67.7%、73.4%和82.0%.3个阶段中MELD评分<25分者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LD评分≥25分者第2阶段和第3阶段排斥反应发生率稍高于第1阶段(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根据受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应用,有利于提高其存活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dividual immunosuppressive protocol (IP)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T) in benign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645 patients with benign end-stage liver disease undergoing LT in our institute from April 2002 to Aug 2010 wen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146 cases from Apr. 2002 to Dec. 2004 were in stage one, and triple therapy containing tacrolimus (Tac), 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 and methylprednisolone (MP) was used;273 cases from Jan. 2005 to Dec 2007 were in stage two, and the less dose of immunosuppressant than stage one was used; 226 cases from Jan. 2008 to Aug. 2010 were in stage three, and they wen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group and severe patient group according to their preoperative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 score and patient condition, the individual IP was used. Results The overall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ith MELD score <25 was 88. 9 % in stage one, 94. 2 % in stage two, and 95. 4 % in stage three; The overall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ith MELD score ≥25 was 67. 7 % in stage one, 73. 4 % in stage two, and 82. 0 % in stage three. The incidence of rejection ir cases with MELD score <25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 05). The incidence of rejection in cases with MELD score ≥25 in stage two and stage three was higher slightly than in stage one (P<0. 05). Conclusion The IP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should be individualized according to recipient conditions, which can increase survival r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