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诊断Binswanger病的不同见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新技术的应用使用有关Binswanger病的报道明显增加,一些专家对诊断BD日益增多的趋势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文中从历史回顾及最新文献对BD的描述和BD是否存在3个方面介绍对诊断BD的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2.
进行性皮层下白质脑病(Binswanger病),又称进行性皮层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CT问世前临床上很少有报导,病人生前较难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尸检所见。自CT广泛应用临床以来,对本病诊断率明显提高。现将我院近年临床11例结合头颅CT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Binswanger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Binswanger病的病理,发病机理,危险因素,临床特征,神经影像学检查、临床诊断问题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文章就Binswanger病的病理,发病机理,危险因素,临床特征,神经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诊断问题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文章就Binswanger病的病理、发病机理,危险因素、临床特征、神经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诊断问题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Binswanger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inswanger病的病因很复杂,发病机制众说不一。文章介绍近年来该病病理解剖,病理生理、神经电生理、生物化学、血液流变学、遗传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Binswanger病的病因很复杂,发病机制众说不一。文章介绍近年来该病病理解剖、病理生理、神经电生理、生物化学、血液流变学、遗传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照观察了Binswanger病(BD)和Alzheimer病(AD)各30例患者脑电地形图的变化。结果发现,BD患者局灶性和阵发性脑电改变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D患者,并且双侧脑电功率谱不对称,以额、中央、枕区θ波多见,而AD患者双侧功率谙基本对称,以额、颞、顶区δ波多见。BD患者智能障碍程度与脑电异常改变有显著相关性,提示脑电地形图检查对BD和AD的鉴别诊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inswanger病(BD)临床以进行性痴呆、性格改变及皮层下白质脱髓鞘为特征,高血压被认为是该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本研究观察了该病患者血浆T3、T4、TSH、皮质醇(F)、ACTH的改变。一、对象及方法1.对象:疾病组19例(男性11,女性8),年龄64~71岁(平均68.3岁),符合Bennett等〔1〕制定的BD临床诊断标准。用长谷川智力表测试痴呆前期10例,痴呆期9例。患者均无失语、失用、失认等体征,CT和MRI检查排除了丘脑、下丘脑区及鞍区异常,临床排除了正常压力性脑积水、多发性硬化、…  相似文献   

10.
亚历山大 (Alexander)病是一种少见的非家族性白质脑病 ,典型病例表现为以额叶为主的白质异常和巨脑。脑内存在Rosenthal纤维是确诊亚历山大病的组织学前提。本研究观察了可能的和确诊的亚历山大病MRI资料 ,旨在探讨建立亚历山大病MRI诊断标准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了 3例经组织学证实的亚历山大病序列MRI图像 ,以灰白质结构的萎缩或肿胀、是否存在囊肿以及对比强化作为分析依据 ,按这些病变的相对严重程度分为明显和轻、中度两个等级 ,并按照MRI受检的时间 ,进一步将图像的变化分为早期 (神经功能衰退发生时…  相似文献   

11.
脑白质异常的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概述了脑白质异常的研究结果及意义,指出由于其发病因素众多及在病理与临床之间,目前对该病的名命仍不一致。并讨论了该病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老年脑白质疏松症和Binswanger病认知功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老年人脑白质疏松症(LA)和Binswanger病(BD)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特征。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LA、B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进行评分,比较各组认知功能障碍者的比例。结果(1)BD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LA组(P〈0.05)。(2)LA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26例(72.2%);BD组中度认知功能障碍8例(25.8%)。痴呆23例(74.2%)。结论LA多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而BD多表现为中度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可作为临床诊断LA、BD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卒中后痴呆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章对卒中病人易患痴呆的众多因素,主要发病机制,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以及病理含义了讨论。卒中后痴呆与脑血管病变/脑白质损害以及Alzheimer病的病理学特征有着必然的联系。卒中后痴呆的提法比血管性痴呆更符合本机制理论。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 dementia,VD)的命名历史、主要发病机制及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脑血管损害、脑白质疏松以及Alz11eimer病(AD)样的组织学改变可能是VD发生的机制,这些因素在VD的发病过程中又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脑白质异常的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脑白质异常的研究结果及意义,指出了由于其发病因素众多及在病理与临床之间存在差距,目前对该病的命名仍不确切,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卒中后痴呆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对卒中病人易患痴呆的众多因素、主要发病机制、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以及病理含义进行了讨论。卒中后痴呆与脑血管病变/脑白质损害以及Alzheimer病的病理学特征有着必然的联系。卒中后痴呆的提法比血管性痴呆更符合本机制理论。  相似文献   

17.
背景和目的:1/3的个体会罹患卒中和(或)痴呆,而且,除卒中或痴呆外,2倍于此数的人会出现认知障碍。常用的卒中量表并不能评价认知功能,而痴呆的诊断标准则集中在认知障碍的晚期阶段,且在很大程度上偏向Alzheimer病(AD)的诊断。尚缺乏普遍公认的标准用于识别和描述存在认知障碍的个体,尤其是在早期阶段,而且特别是与血管因素有关的认知障碍或血管性认知障碍。方法: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所(MINDS)与加拿大卒中网(CSN)召集临床诊断、流行病学、神经心理学、脑影像学、神经病理学、试验模型、生物标记物、遗传学和临床试验方面的研究人员,为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描述和研究推荐一些最低限度的常用的临床和研究标准。结果:将这些讨论的结果发表于此。结论:一个统一标准的制定代表着使用、确认和改进过程中的第一步。使用相同的标准将有助于在认知障碍的早期阶段识别患者,使不同的研究具有可比性,并且通过整合知识来加速研究进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SIVD)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aD)的一个主要亚型。最近修订的VaD诊断标准包含了SIVD。在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中应用这些标准,  相似文献   

19.
20.
脑腔隙性病变(LIS)是指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及脑干的缺血性微梗死。Binswanger′s病是指以慢性高血压、脑深部小动脉硬化、皮质下白质疏松变性为主合并LIS的临床综合征。2000年2月~2004年2月,我院收治152例LIS并Binswanger′s病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文152例LIS并Binswanger′s病患者(下称A组),男85例,女67例;年龄56~85岁。高血压病史5~30a,冠心病史85例,糖尿病史30例,病程0.5~12a。同期住院的单纯LIS患者105例(下称B组),男73例,女32例;年龄48~80岁;病程6~15a。高血压病史0.5~25a,冠心病史68例,糖尿病史28例。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