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ichael  A.Blazing  James  A.  de  Lemos  Harvey  D.  White  Keith  A.  A.  Fox  Freek  W.  A.  Verheugt  Diego  Ardissino  Peter  M.  DiBattiste  Joarme  Palmisano  David  W.  Bilheimer  Steven  M.  Snapinn  Karen  E.  Ramsey  Laura  H.  Gardner  Vic  Hasselblad  Marc  A.  Pfeffer  Eldrin  F.  Lewis  Eugene  Braunwald  Robert  M.  Califf  王淑敏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5,24(4):204-208
背景:对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而言,与单独应用普通肝素相比,依诺肝素或者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与普通肝素联合应用都显示出较好的疗效。目前,尚不清楚依诺肝素和替罗非班联合应用是否像普通肝素和替罗非班标准联合方案一样安全有效。目的:在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中评价依诺肝素和替罗非班联合疗法与普通肝素和替罗非班联合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设计、地点及参试者:国际前瞻性、开标(open—label)、随机、非劣势(noninferiority)试验。在接受替罗非班和阿斯匹林治疗的非ST段抬高ACS患者中分别给予依诺肝素1mg/kg(n=2026)每12小时一次或经体重校正的静脉普通肝素(n=1961),然后进行比较。这项A to Z试验的A阶段试验是于1999年12月至2002年5月进行的。主要观察指标:意向治疗人群7天时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难治性缺血的发生情况,该意向治疗人群是根据优效性和非劣势原则确定的。应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中之出血分级系统,通过监测出血发生率判定用药安全性。结果:在治疗第7天时,随机分配至依诺肝素组的2018例患者中有169例(8.4%)发生死亡、心肌梗死或者难治性缺血,而普通肝素组的1952例患者中有184例(9.4%)发生上述事件(风险比[hazard ratio,HR]为0.8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71~1.08)。该结果符合预先设定的非劣势标准。除死亡外,所有一级和二级复合终点事件分析结果均提示,依诺肝素更为有益。死亡仅见于1%的患者(依诺肝素组23例,普通肝素组17例)。任何TIMI分级的出血发生率都很低(依诺肝素组为3.0%,普通肝素组为2.2%;P=0.13)。最差情况分析(合并了两种独立的出血判定策略)表明,采用依诺肝素每治疗200例患者就会发生一次TIMI严重出血。结论:对于接受替罗非班和阿斯匹林治疗的非ST段抬高ACS患者而言,依诺肝素是除普通普通肝素之外的另一种适当选择。依诺肝素可使一级终点相对减少12%,绝对减少1%,符合非劣势标准。该结果与以往未联用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试验一致。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已证实,在接受保守治疗的低至中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依诺肝素优于普通肝素。 目的:在接受早期侵入治疗的、有缺血性心脏并发症高度危险的非ST段抬高ACS患者,比较依诺肝素与普通肝素的治疗结果,并确定依诺肝素的作用。 设计、地点和参试者:SYNERGY(Superior Yield of the New Strategy of Enoxaparin,Revascularization and Glycoprotein Ⅱb/Ⅲa Inhibitors)试验是一项于2001年8月至2003年12月进行的前瞻性、随机、开放、多中心、国际研究。试验共入选10027例接受早期侵入治疗的高危非ST段抬高ACS患者。 干预:入选后立即给予皮下依诺肝素(n=4993)或静脉滴注普通肝素(n=4985),直至治疗医师认为不需继续抗凝时停药。 主要结局指标:一级疗效结局指标为随机后30天内全因死亡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复合临床终点。一级安全结局指标为大出血或脑卒中。 结果:依诺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一级终点的发生率分别为14.0%(696/4993)和14.5%(722/4985)(优势比[odds ratio,OR],0.9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6~1.06);两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期间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包括小的突发闭塞(31/2321[1.3%]比40/2364[1.7%])、有威胁的突发闭塞(25/2321[1.1%]比24/2363[1.0%])、PCI不成功(81/2281[3.6%]比79/2328[3.4%])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2323[0.3%]比8/2363[0.3%])。依诺肝素组出血发生率较高,TIMI(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标准的大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肝素组(9.1%比7.6%,P=0.008),但GUSTO(Global Utilization of Streptokinase and t—PA for Occluded Arteries)标准的严重出血(2.7%比2.2%,P=0.08)和输血率(17.0%比16.0%,P=0.16)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对于高危非ST段抬高ACS患者的治疗,依诺肝素不优于但也不劣于普通肝素。依诺肝素是普通肝素安全而有效的替代药物,其应用的方便性与略升高的大出血发生率相互抵清。  相似文献   

3.
Clive  Kearon  Jeffrey  S.  Ginsberg  Jim  A.  Julian  James  Douketis  Susan  Solymoss  Paul  Ockelford  Sharon  Jackson  Alexander  G.  Turpie  Betsy  MacKinnon  Jack  Hirsh  Michael  Gent  王春玲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7,26(5):259-264
背景:普通肝素用于治疗急性静脉血栓栓塞时,通常在监测血凝下静脉输注给药,患者需要住院治疗。然而,体重调整后皮下注射固定剂量普通肝素可能既适用于住院也适用于门诊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治疗。 目的:确定皮下注射体重调整固定剂量普通肝素治疗静脉血栓栓塞是否与低分子肝素同样安全有效。设计、地点及患者:随机、开标、裁定者盲法、非劣效试验。708例急性静脉血栓栓塞患者来自加拿大和新西兰6所大学附属临床中心,年龄≥18岁。试验于1998年9月至2004年2月进行。在随机分组的患者中,11例从疗效分析中排除,8例从安全性分析中排除。 干预:普通肝素皮下注射初始剂量为333U/kg,以后给予固定剂量250U/kg,每12小时1次(n=345)。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或达肝素)按100IU/kg剂量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n=352)。两种治疗均可院外进行,配合华法林治疗3个月。 主要观测指标:随机分组后3个月内复发性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及10天内严重出血情况。结果:普通肝素组有13例患者(3.8%)发生静脉血栓栓塞复发,而低分子肝素组有12例患者复发(3.4%;绝对差值,0.4%;95%可信区间,-2.6%~3.3%)。开始治疗后10天内普通肝素组有4例患者(1.1%)发生严重出血,而低分子肝素组有5例(1.4%;绝对差值,-0.3%;95%可信区间,-2.3%~1.7%)。院外治疗患者在普通肝素组占72%,低分子肝素组占68%。 结论:对于急性静脉血栓栓塞患者而言,皮下注射固定剂量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一样安全有效,适于门诊治疗。  相似文献   

4.
背景:对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使用普通肝素加上阿匹司林可以减少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低分子量肝素比标准的普通肝素有更好地可预计的治疗效果,更容易使用,并且不需要实验室监测。方法:这是一个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共有3171名患入选,他们是在休息状态下发生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的患。他们随机被分配到低分子量肝素依诺肝素(enoxaparin)组,每公斤体重1mg每天两次皮下注射,或持续静脉使用普通肝素组。治疗持续时间从48小时到8天不等,并在30天得到重要的有关冠状动脉状况的终点数据。结果:在14天时,使用依诺肝素的患的死亡、心肌梗死和心绞痛复发的风险都明显小于普通肝素组(16.6%比19.8%,P=0.019),在30天时,依诺肝素组的复合终点风险仍远小于普通肝素组(19.8%比23.3%,P=0.016)。其30天时需要进行血管再通手术的患比率也远远低于普通肝素组(27.0%比32.2%,P=0.001)。30天时的严重出血发生率在依诺肝素组为6.5%,普通肝素组为7.0%,但全部出血发肝素加阿司匹林比普通肝素加阿司匹林的抗凝治疗,在减少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患乾的早期缺血事件的发生上更有效。这种有益的效果是在微量出血增加而严重出血没有增加的状况下取得的。  相似文献   

5.
背景资料: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患的治疗中,低分子肝素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普通肝素替代治疗药物。方法和结果:3910名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患,被随机分配到静脉普通肝素组或皮下依诺肝素(enoxaparin ,商品名:克塞Clexane)治疗组,普通肝素组在超过3天的静脉肝素治疗后,继续使用安慰剂皮下注射;依诺肝素组在急性期和门诊连续使用(急性期用法为最初30mg静脉推注后,按每12小时每公司体重1mg的剂量进行皮下注射)(慢性期使用法为:小于65公斤的患每12小时皮下注射40mg,超过65公斤的患每12小时皮下注射60mg)。用药8天时主要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或急诊血管再通手术)在普通肝素组发生率为14.5%,在依诺肝素组为12.4%(优势率-OO的0.83;95%可信限为0.69-1.00;P=0.048);43天时分别为普通肝素组19.7%,依诺肝素组为17.3%(优势率值为0.85;95%)可信限为0.72-1.00,P=0.048)。在最初的72小时和整个住院期间,两组的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没有显性差异。在门诊期间,安慰剂组患的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5%,依诺肝素治疗组为2.9%(P=0.021)。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得急性期的治疗中,依诺肝素在减少死亡和其它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复合发生率方面均优于普通肝素,而且没有导致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升高。对门诊患进行继续治疗没有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且增加了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两个关于使用依诺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患的Ⅲ期临床试验,已经证明其在防治由死亡和心肌缺血发作构成的复合终点事件方面优于普通肝素,一项前瞻性荟萃分析将为评估依诺肝素(enoxaparin,商品名:克塞Clexane)对多重终点事件的作用提供确切的估计。方法和结果:死亡率、 死亡和非致命性心肌梗发生率;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急诊血管再通手术复合发生率及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将通过TIMI-11B和ESSENCE研究的数据库进行计算获得。对依诺肝素同普通肝素相比治疗第2、8、14和43天的结果将用OR(Odds Rstio优势率)(和95%可度限)值表示。所有关于终点事件有效性的一致性分析检验结果均为阴性,表明TIMI-11B和ESSENCE研究的结果具有可比性。在最初的几天内,依诺肝素大约可减少由死亡和严重心肌缺血发作构成的终点事件发生率达20%,这种益处可持续到第43天。 依诺肝素的治疗益处在于急性期没有伴随严重出血事件的增加,但增加了轻度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论:对高危的不稳定 型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患而言,临床试验积累的证据加上使用依诺肝素的优越性包括皮下注射简单,不需要进行抗凝治疗监测,均表明可以考虑用它取代普通肝素的治疗地位。  相似文献   

7.
背景:普通肝素治疗急性静脉血栓栓塞时,通常采用静脉输注的方式并要住院监测凝血状况。而皮下注射固定剂量、依据体重调整的普通肝素可能适于治疗住院和门诊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目的:确定皮下注射固定剂量、依据体重调整的普通肝素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否与低分子肝素相当。设计、地点和患者:1998年9月至2004年2月间,在加拿大和新西兰6所大学的附属临床中心对708例年龄≥18岁的急性静脉血栓栓塞患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开放标记、评判者单盲的非劣效性试验。在随机化分组的患者中,有11例和8例分别在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时被排除。干预:皮下注射普通肝素的初始剂量为333U/kg,之后剂量固定在每12h250U/kg(n=345)。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达肝素或依诺肝素)的剂量为每12h100U/kg(n=352)。两种治疗都可在医院外进行且均联合3个月的华法林治疗。主要观察指标:随机分组后3个月内的复发静脉血栓栓塞及10d内的大出血事件。结果: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分别有13例(3.8%)和12例(3.4%)患者复发静脉血栓栓塞(绝对差异0.4%,95%CI-2.6%-3.3%)。两组分别有4例(1.1%)和5例(1.4%)患者在治疗的最初10d发生大出血(绝对差异-0.3%,95%CI-2.3%-1.7%)。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分别有72%和68%的患者治疗完全在医院外进行。结论:皮下注射固定剂量的普通肝素治疗急性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与低分子肝素相当,且适合门诊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背景:关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氯吡格雷预治疗的益处目前仍有争议,并且其使用亦未获得普遍认可。 目的:于新近发生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患者中确定PCI前氯吡格雷预治疗预防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效果是否优于PCI时开始采用氯吡格雷治疗。 设计、地点及参试者:CLARITY(PCI—Clopidogrel as Adjunctive Reperfusion Therapy)研究是一项于1863例患者中进行的前瞻性计划分析。这些患者均于CLARITY—TIMI(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28试验中在血管造影后实施了PCI。CLARITY—TIMI28是一项在接受纤溶治疗的患者中进行的有关氯吡格雷效果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患者于2003年2月至2004年10月入选自23个国家的319家医院。 干预:患者服用阿斯匹林并于纤溶治疗时开始随机接受氯吡格雷(300mg负荷剂量,以后75mg,每日1次)或安慰剂,直至冠状动脉造影前为止。造影在开始研究药物后2~8天进行。接受冠脉支架的患者建议于诊断性血管造影后给予开标氯吡格雷(包括负荷剂量)。 主要观测指标:一级终点为PCI至随机分组后30天心血管死亡、MI复发或脑卒中的复合发生率。二级终点包括在PCI之前发生的MI或脑卒中以及前述随机分组后30天相关终点。 结果:氯吡格雷预治疗可显著降低PCI后心血管死亡、MI或脑卒中的发生率(34[3.6%]比58[6.2%];校正优势比[odds ratio,OR],0.54[95%CI,0.35—0.85];P=0.008)。氯吡格雷预治疗还可降低PCI前MI或脑卒中的发生率(37[4.0%]比58[6.2%];OR,0.62[95%CI,0.40~0.95];P=0.03)。总体上,氯吡格雷预治疗可导致随机分组后30天心血管死亡、MI或脑卒中显著下降(70[7.5%]比112[12.0%];校正OR,0.59[95%CI,0.43~0.81];P=0.001;所需治疗例数=23)。TIMI严重或轻微出血的发生率未显著增加((18[20%]比17[1.9%];P〉0.99)。 结论:氯吡格雷预治疗可显著降低PCI前后心血管死亡或缺血并发症,而严重或轻微出血无显著增加。这些数据为STEMI患者早期使用氯吡格雷以及接受PCI的患者常规采用氯吡格雷预治疗方案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娟  谢剑  吕桂芬  何柳平 《广西医学》2001,23(2):272-27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将57例ACS患者随机分组:A组(28例)给予阿斯匹林和抗心绞痛药物加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5000国际单位2次/日,连续7天),B组(29例)给予阿斯匹林和抗心绞痛药物。结果:A组和B组在住院7天内再发生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脏事件死亡分别为18%、0、4%与52%心绞痛药物。结果:A组和B组在住院7天内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脏事件死亡分别为18%、0、4%与52%、7%、13%,总有心脏事件发生率为22%与72%(P<0.01)。结论:表明ACS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有效、安全和方便。  相似文献   

10.
背景:阿斯匹林可降低高危成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但是,女性人群是否与男性人群一样获益,仍不清楚。 目的:确定阿斯匹林在不同性别人群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获益与危险。数据来源和研究选择:数据源于MEDLINE和Cochrane中心的对照试验数据库(1966年至2005年3月)、检出文章的参考文献以及重要科学会议的报告。入选合格的研究为:在无心血管疾病参试者中进行的前瞻性阿斯匹林治疗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报告了心肌梗死、卒中和心血管病死亡数据。共检出6项试验95456名个体。其中3项试验仅包括男性,1项试验仅包括女性,另外2项试验包括两种性别。 数据提取:审查、确定随机研究的患者数量、平均随访时间和终点事件(复合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和心血管死亡]以及具体每种心血管事件和大出血事件的发生)。 数据综合:在51342例女性中,有1285例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卒中625例,心肌梗死469例,心血管死亡364例。阿斯匹林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12%(优势比[oddsratio,OR],0.86;95%可信区间[CI],0.79-0.99;P=0.03),显著减少卒中事件17%(OR,0.83;95%CI,0.70-0.97;P=0.02),后者反映的是缺血性卒中的降低(OR,0.76;95%、CI,0.63-0.93;P=0.08);对心肌梗死和心血管死亡无显著影响。在44114例男性试验对象中,有2047例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卒中597例,心肌梗死1023例,心血管死亡776例。阿斯匹林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14%(OR,0.86;95%CI,0.78-0.94;P=0.01),减少心肌梗死32%(OR,0.68;95%CI,0.54-0.86;P=0.001);对卒中和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无显著影响。阿斯匹林治疗增加了女性(OR,1.68;95%CI,1.13-2.52;P=0.01)和男性(OR,1.72;95%CI,1.35—2.20;P〈0.001)的出血危险。 结论:对于女性和男性,由于阿斯匹林减少了女性缺血性卒中以及男性心肌梗死事件的发生,故降低了他们发生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危险。阿斯匹林显著增加出血危险,女性与男性出血危险相似。  相似文献   

11.
背景:尽管治疗方法不断进展,但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死亡率依然较高,加用抗栓药物的临床效果尚不清楚(特别是对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 目的:评价磺达肝癸钠(一种Xa因子抑制剂)对STEMI患者的作用。将早期使用磺达肝癸钠并连续给药8天与常规治疗(无普通肝素[unfrectionated heparin,UFH]使用指征者给予安慰剂[第1亚组]或者在使用普通肝素48小时后再给安慰剂8天[第2亚组])进行比较。 设计、地点及参试者:对磺达肝癸钠2.5mg(每日1次)或对照治疗8天进行随机双盲比较,12092例STEMI患者来自41个国家的447家医院(2003年9月至2006年1月)。从第3天至第9天,所有患者均按原始随机分配接受磺达肝癸钠或安慰剂治疗。 主要观测指标:30天死亡或再梗死复合事件(主要终点)以及9天和最后随访(3个月或6个月)时二次评估。 结果:磺达肝癸钠组6036例患者中585例(9.7%)发生30天死亡或再梗死,显著低于对照组(6056例中有677例;11.2%)(风险比[hazard ratio,HR],0.8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7—0.96;P=0.008;绝对危险降低1.5%;95%CI,0.4%-2.6%)。这些益处见于第9天(安慰剂组537例[8.9%]比磺达肝癸钠组444例[7.4%];HR,0.83:95%CI,0.73—0.94;P=0.003)和随访结束时(安慰剂组857例[14.8%]比磺达肝癸钠组756例[13.4%];HR,0.88;95%CI,0.79—0.97;P=0.008)。在整个研究期间,死亡率明显降低。不同肝素使用亚组磺达肝癸钠的作用相似。然而,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没有获益。第2亚组中其他患者磺达肝癸钠预防30天(HR,0.82;95%CI,0.66—1.02;P=0.08)及随访结束时(HR,0.77;95%CI,0.64—0.93;P=0.008)死亡或再梗死事件的效果优于普通肝素。接受溶栓治疗(HR,0.79;P=0.003)及未接受任何再灌注治疗(HR,0.80;P=0.03)的患者获益明显。磺达肝癸钠治疗组9天时具有严重出血减少(安慰剂组79例比磺达肝癸钠组61例;P=0.13)、心脏填塞发生率降低(48例比28例;P=0.02)的倾向。 结论:磺达肝癸钠可显著降低STEMI患者(特别是未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患者)的死亡率和再梗死率。而且不增加出血和卒中事件。  相似文献   

12.
背景:SYNERGY试验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s)高危病人中对依诺肝素与普通肝素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减少30天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方面,依诺肝素不亚于普通肝素。  相似文献   

13.
背景:证据显示,与临床常规降脂比较,对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施行强化降脂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可进一步获益。 目的:比较2种降脂治疗策略对既往有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病史患者心血管事件危险的影响。 设计、地点及研究对象:IDEAL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开放、盲法终点评价试验。试验于1999年3月至2005年3月在北欧190个心脏病急救单位和专家诊所进行,中位随访时间为4.8年。试验人选8888例有急性MI病史的患者,年龄≤80岁。 干预:患者随机分配接受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d;n=4439)或常规剂量辛伐他汀(20mg/d;n=4449)治疗。 主要终点:主要冠脉事件的发生定义为冠脉死亡、证实有非致命性急性MI或心脏骤停复苏。结果:治疗期间,辛伐他汀组平均LDL—C水平为104mg/dL(SE,0.3),阿托伐他汀组为81mg/dL(SE,0.3)。辛伐他汀组有463例(10.4%)患者发生了主要冠脉事件,阿托伐他汀组为411例(9.3%)(风险比[hazardratio,HR],0.89;95%CI,0.78—1.01;P=0.07)。两组发生非致命性MI者分别为321例(7.2%)和267例(6.0%)(HR,0.83;95%CI,0.71—0.98;P=0.02)。但是另外两个一级终点组分的发生率两组末见显著差异。两组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者分别为608例和533例(HR,0.87;95%CI,0.77—0.98;P=0.02)。辛伐他汀组发生任何一种冠脉事件的患者有1059例,阿托伐他汀组898例(HR,0.84;95%CI,0.76—0.91;P〈0.001)。两组发生非心血管死亡者分别为156例(3.5%)和143例(3.2%)(HR,0.92;95%CI,0.73—1.15;P=0.47)。各种原因所致死亡:辛伐他汀组374例(8.4%),阿托伐他汀组366例(8.2%)(HR,0.98;95%CI,0.85—1.13;P=0.81)。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凶非严重性不良事件而停药的比例较高;因转氨酶升高分别导致43例(1.0%)和5例(0.1%)患者停药(P(0.001)。两组罕见严重肌病及横纹肌溶解。 结论:研究表明,在既往有MI的患者,强化降低LDL—C并不能显著降低主要冠脉事件的一级终点,但是能降低其他复合二级终点及非致命性急性MI的危险。心血管死亡率或全因死亡率没有差异。强化降低LDL—C可使MI患者获益,而且不增加非心血管死亡率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ST段不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ST段不抬高ACS患者88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低分子肝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78.1%;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62.5%,对照组45.6%: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低分子肝素治疗ST段不抬高ACS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ACS的常见类型,是不稳定斑块破裂,血小板凝集与黏附,增加冠脉痉挛,血栓形成而引起,可导致冠脉狭窄甚至闭塞,出现急性心梗和死亡。临床除常规治疗外应用有效的抗凝药是当前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基本要求。低分子肝素(LMWN)抗凝因子Xa活性强,生物利用度好,且半衰期较普通肝素长,2006至2007年我们应用LMWN(依诺肝素商品名:克塞法国安万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9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背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剂可降低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危险,但是还不清楚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MI和其他冠脉事件的影响。 设计、地点和参试者:“坎地沙坦治疗心力衰竭:降低病死率和发病率评价”(Candesartan in Heart Failure:Assessment of Reduction in Mortality and Morbidity,CHARM)计划是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研究入选有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Ⅱ至Ⅳ级症状的患者(平均年龄,66[SD,11]岁)。在心力衰竭最佳治疗的基础上,随机接受坎地沙坦(目标剂量,32mg每天一次)或匹配的安慰剂。患者入选期为1999年3月至2001年3月。分组的7599例患者中,4004例(53%)有MI病史,1808例(24%)患有心绞痛。基线时,服用ACE抑制剂3125例(41%);服用β-阻滞剂4203(55%)例;降脂药物3153例(42%);阿斯匹林4246例(56%);利尿药6286例(83%)。 主要观测指标:该分析的主要终点为坎地沙坦或安慰剂组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死亡和非致死性MI复合发生率。 结果:在37.7个月的中位随访期间,坎地沙坦组(775例患者[20.4%])心血管死亡和非致死性MI主要终点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868[22.9%])(风险比[hazard ratio,HR],0.8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9-0.96;P=0.004;所需治疗例数[numbe rneeded to treat,NNT],40)。与安慰剂组(522[13.8%])比较,坎地沙坦组(459[12.1%])单纯非致死性MI也明显降低(HR,0.86;95%CI,0.75-0.97;P=0.02;NNT,59)。在CHARM试验预先设定的不同亚组和分析间,心血管死亡和非致死性MI危险的降低相似。坎地沙坦对不稳定心绞痛或冠脉血运重建导致的住院没有影响。结论:坎地沙坦能明显降低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或非致死性MI复合终点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储应红 《中原医刊》2003,30(8):32-33
目的:对比观察低分子肝素(1MMWH)皮下注射和小剂量普通肝素静滴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随机将UAP患者分别为LMWH组(197例)、普通肝素组(192例)和对照组(162例),比较其疗效和副作用。结果:3组心绞痛缓解率、心电图改善率分别为95.4%、96.4%、62.5%与85.3%、87.5%、53.7%。LMWH组与普通肝素组相比,P>0.01。心肌梗塞发病率分别为0/197、1/192、9/102。P均<0.05;LMWH组无一例发生出血。结论:LMWHH皮下注射和小剂量普通肝素静滴治疗UAP均安全、有效、有明显减少心脏事件的趋势,IMWH使用更方便、且不需监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方案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对象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入选前48h以内至少有一次心绞痛发作,ST段无抬高。将12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静脉滴注普通肝素(UH)组和皮下注射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组,UH组以UH240u/kg·d^-1分两次静脉滴注,连续10d,维持aPTT于60-85s或ACT于250-300s(正常值1.5-2.5倍)。LMWH组予LMWH5000μ,每日两次,皮下注射,连续10d。观察终点:随访治疗30d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或非心脏性死亡和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的心绞痛需血运重建例数。住院治疗至少10d,随访至治疗后30d。结果两组用药期间平均胸痛发作次数差异无显著性,但肝素组有更多的患者需口服硝酸甘油缓解胸痛;死亡率、复合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和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的心绞痛)在LMWH组明显下降。LMWH组出血事件明显少于UH组。结论LMWH皮下注射与连续静脉滴注UH疗效相似,LMWH可明显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0d后死亡和复合心脏事件的发生,发生出血事件较少,应用更为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9.
背景:普通肝素常被作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纤溶治疗的辅助治疗。比较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与普通肝素在该方面的作用。方法:共20506例拟行纤溶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被随机分入依诺肝素组(治疗持续整个住院过程)和普通肝素组(根据体重进行给药,持续至少48h)。主要有效性终点为30d内发生死亡或非致死性再发心肌梗死。结果:普通肝素组中12.0%的患者发生了主要终点,而在依诺肝素组为9.9%(相对风险降低了17%,P<0.001)。普通肝素组4.5%的患者和依诺肝素组3.0%的患者发生了非致死性再梗死(相对风险降低了33%,P<0.001);普通肝素组7.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ACS患者随即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疗程为7天。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P〈0.05);治疗组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能使ACS得到有效控制,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