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小红 《现代护理》2005,11(21):1858-1858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小儿进行输液治疗除了采用头皮静脉,还常常采用四肢周围静脉进行穿刺.小儿天性活泼好动、不合作,加上用药要求滴速较慢、输液时间长等原因常导致针头脱出、液体外渗等使输液不能顺利进行,影响治疗效果.我科观察室针对临时输液小儿病人多,不易固定,复针率高等特点采用医用废纸盒代替夹板对不合作小儿进行肢体固定,保证了输液的顺畅.此方法深受家长和孩子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技术操作项目之一。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常由于自身因素如小儿生性好动、神志不清者;治疗因素如输液时执行换药、导尿操作等;或其他因素如输液时如厕、进餐等,易导致已经穿刺成功的针头刺破血管致使局部肿胀或穿刺针头脱出血管外。  相似文献   

3.
小儿输液不仅是对护士技术的考验,也是对一个医院的考验,更重要的是对医患护患关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4.
临床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手背部汗毛多的病人,在输液时,常规的固定方法为四条胶布固定法,由于病人手背部多汗毛,开始由于胶布接触皮肤不多,粘贴不牢,经过保暖加温,胶布粘性增大,固定稳妥。但是,输液完毕拔针时,因胶布粘性大,不容易揭掉胶布,用力时常会粘掉汗毛,引起患者疼痛。为此我们选用外科固定头部伤口底弹力绷带来固定输液穿刺部位,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儿由于自制能力差,很容易在变动体位时引起头皮针脱出血管外,造成液体外渗,需要反复进行静脉穿刺,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也影响了抢救和临床用药[1].  相似文献   

6.
<正>小儿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时,除选择头皮静脉外,常选用四肢周围静脉进行穿刺,尤以手部静脉居多。良好的穿刺水平和妥善的固定方法是保证治疗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临床上常使用传统的夹板固定法,即将小儿手指伸直,平放在夹板上固定。对于≤4岁的小儿,由于缺乏自主表达能力,自制力低,加之血管细小、输液速度相对缓慢、时间长、好动等原因,常常在穿刺成功后因挣扎、抵抗,使胶布松脱导致针头移位、输液外渗,特别在秋冬季节,因外界气温较低,输液过程中小  相似文献   

7.
对于不合作的小儿手、足背静脉输液常需用夹板固定 ,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先进行静脉穿刺再固定 ,我们发现这种方法进行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很低 ,于是创新了先用夹板固定好手或足后再穿刺输液的方法 ,显著提高了静脉输液的一次成功率 ,减轻了患儿重复进行静脉穿刺的痛苦。1 研究对象选择不能进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年龄在 3岁以下 ,进行劝慰解释亦不能配合的患儿 ,各选择 5 0例分别用新旧两种方法进行对比。2 研究方法2 .1 新法固定组 首先选择合适的静脉 ,然后用长短软硬适中的夹板用胶布固定于穿刺部位对侧两端 3cm以上 ,保证能够充分暴露…  相似文献   

8.
<正>静脉输液已成为小儿给药的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我院儿科门诊患儿约70%~80%是通过静脉输液给药,而住院患儿则为90%左右。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发现,由于小儿的哭闹、好动、血管细短、不易固定等因素,造成液体外渗而进行第2次穿刺的几率较多,给患儿带来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压力,从而也导致患儿家长的不满。以往我们常常使用硬纸板折叠成长方形的板子用胶布缠绕,或用小的空针剂盒为小儿输液的肢体固定。但是纸板和纸盒反复使用存在交叉感染危险,  相似文献   

9.
杨敏 《护理研究》2008,22(20):1872-1872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小儿静脉输液一直是护士及患儿家属都非常重视的工作,由于小儿静脉细小不易辨认[1],且小儿好动不配合,给静脉穿刺带来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0.
手和脚是小儿静脉输液经常注射的部位,由于患儿小合作.容易发生针头脱出血管现象.给患儿造成痛苦又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用100ml生兜外包装纸盒(或其他形状相似的纸盒)既方便固定效果又好.深受护士和患儿家属的喜爱。  相似文献   

11.
我科自1980年以来,用尼龙搭扣代替绷带或胶布,以固定小儿输液的肢体。经3年多的临床应用,确具有使用方便、固定牢靠、制做简单、节约开支等优越性。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为小儿行肢体静脉穿刺时使用的固定板多种多样,一般多采用废弃的药纸盒或木板制作而成。实践中我们发现使用这类材质的固定板其柔软、舒适度欠佳,不易被患儿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经静脉注射药物是治疗小儿疾病常采用的有效给药途径,由于小儿配合能力差或不合作等原因,致使在进行手背静脉网、足背静脉弓或大小隐静脉穿刺时,常因固定不良导致针头滑脱或刺破血管而造成局部渗漏疼痛肿胀、输液中断。不仅给患儿增加了痛苦,造成家属不满,而且也影响了抢救、治疗及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2010年1月~2011年5月,我院对门急诊2 000例患儿在手背和足部输液过程中采用静脉输液保护板进行有效固定,减少局部关节活动,确保了输液顺利进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小儿肢体静脉输液专用固定器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敏 《护理研究》2008,22(7):1872-1872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小儿静脉输液一直是护士及患儿家属都非常重视的工作,由于小儿静脉细小不易辨认,且小儿好动不配合,给静脉穿刺带来一定的难度。一般情况下,小儿静脉输液首选头部表浅静脉,但有些患儿头部表浅静脉不明显,不宜注射;有些患儿只让在肢体表浅静脉输液,很容易导致静脉针滑出血管外,导致药液外漏,重新穿刺又增加了患儿痛苦。小儿肢体静脉输液专用固定器在儿科肢体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提高了固定成功率,减少了固定所用的时间,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我院2006年10月2007年8月对儿科输液患儿使用两种不同固定方法,并比较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次性引流袋在临床护理中可作各种体液的引流 ,如尿液、腹水、胸水、胆汁等等 ,但由于一次性引流袋的接口不配套 ,很难连接上。以往我们采用玻璃接管来衔接PTCD管 ,但玻璃管要作高温消毒的准备 ,且易碎 ,容易造成玻璃碎渣掉入PTCD管内 ,造成患者身心的痛苦 (重新置管 ) ;而深静脉留置管作胸、腹水的引流时 ,我们也曾试用肝素帽 ,虽然接口牢固、配套 ,但引流效果很差 ,容易堵塞 (胸腹水中含大量纤维蛋白 )。我们现在应用静脉输液导管前端接引流袋然后再接深静脉留置管、PTCD管等 ,这种方法接口牢固、引流效果好。现将具体操作介绍如下 …  相似文献   

16.
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患者治疗中重要的给药途径之一。如何提高穿刺后针头的固定质量,有效地保护静脉,减少复针次数,减轻患儿痛苦是临床护理正在探讨的问题。因此,我们尝试着将传统的输液头皮针固定方法进行改进,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为1.5~6.0岁患儿手部输液是常见的操作,由于小儿恐惧、好动、不配合,经常遇到静脉穿刺成功而因固定失误导致针头滑行不得不重新穿刺的情况;故在穿刺成功后,为保证治疗顺利完成,常常予以夹板固定。而夹板固定的方法不同可影响小儿在输液过程中的舒适度与固定效果。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胡桂清 《全科护理》2010,(19):1779-1779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但是,当病人需要离床检查或下床治疗、活动时,举吊瓶成了一件非常辛苦的事。2007年我院新外科大楼投入使用后,每个病室配备了1个晾衣杆,我们发现,晾衣杆可以临时用作简易输液架,轻便简洁,非常实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但是,当病人需要离床检查或下床治疗、活动时,举吊瓶成了一件非常辛苦的事.2007年我院新外科大楼投入使用后,每个病室配备了1个晾衣杆,我们发现,晾衣杆可以临时用作简易输液架,轻便简洁,非常实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进行小儿手背部的静脉输液时,常因固定不牢靠导致针头滑脱,影响了患儿静脉输液的质量,增加了患儿的痛苦,降低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为此,我科自2002年10月对患儿手背静脉穿刺固定方法进行改进,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方法先将骨科用小号夹板下端置于与患儿手指平齐,上端置于肘关节以下、患儿手腕关节上6~7cm处,再用长胶布把患儿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均固定在夹板下端,接着用一根胶布固定夹板上端,然后在患儿腕关节上4~5cm的夹板处捆扎上止血带,选择并充分暴露血管后进行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好针柄,再用胶布重新固定夹板前端及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