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毛霉为条件致病菌,进入人体后易侵犯血管,导致血栓及组织坏死类疾病。毛霉病进展较快、治疗困难、预后不佳。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2011年5月,我科收治1例毛霉病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AMB)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播散性皮肤马尔尼菲青霉病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患者男,38岁。曾先后患肺结核、眼部肿瘤。1年前,背部、颈部及下颌部先后出现脓肿、结节,真菌学检查示马尔尼菲青霉感染。实验室检查显示患者细胞免疫极度低下。口服伊曲康唑并予肌注IL-2治疗痊愈。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内菲青霉病1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报告1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内菲青霉病。患者女,31岁。因发热、咳嗽、乏力伴消瘦2个月入院。入院前半个月患者面部、躯干、上肢出现中央有凹陷或坏死的传染性软疣样皮损。入院后查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丹髓涂片、组织病理检查见细胞内外有大量酵母样细胞,部分中央有横隔(裂殖);骨髓、皮损及淋巴结真菌培养均阳性(2℃和37℃双相培养),经鉴定为马内菲青霉,25℃条件下培养为菌丝相,且有红色色素养产生,37℃条件下培养为酵母相。诊断: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内菲青霉病。确认后予以静脉滴注伊曲康唑,2周后发热消退,皮损缓解。  相似文献   

4.
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1例,患者男,65岁,面部溃疡,口腔糜烂伴发热20余天,皮肤科检查见面部多个溃疡,口腔,咽部大片糜烂,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增大,皮损分泌物,淋巴结穿刺液,血液和皮损组织直接涂片和真菌培养均发现马尔尼菲青霉。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0岁。 主诉:发热30余天,面部、躯干红色斑丘疹1周。 现病史:患者30余天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发热,伴畏寒,多于午后发生,体温介于38~41℃。1周前于面部、躯干出现散在红色斑丘疹,无伴痛痒,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起病以来自觉乏力,少许干咳,无伴胸痛、腹痛。小便无异常,大便2~3次/天,较稀,胃纳睡眠差,体重下降约30斤。  相似文献   

6.
马尔尼菲青霉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例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男,62岁.因乏力6个月,全身出现包块,溃烂,结痂4个月余入院.皮下结节脓液真菌培养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马尔尼菲青霉感染.予以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及两性霉素B治疗后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7.
马内菲青霉病三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马内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marnef-fei)由马内菲青霉引起,该病原菌50年代首次从越南竹鼠体内分离出后,我国陆续有病例报道犤1,2犦。本院1988~1996年先后发现3例,现报道如下。3例患者中2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1、40、38岁;职业分别为农民、工人。2例女患者皆伴有基础病皮肌炎,病史为1年、20年,皆有长期口服皮质类固醇史,1例2次从胸腔积液中培养出马内菲青霉,另1例3次从左上肢红肿部位穿刺液中培养出本菌,另1例男患者是原发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无基础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泛发性…  相似文献   

8.
报告1例艾滋病并发皮肤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女,34岁.因间歇性发热、贫血4个月.面部及躯干丘疹、斑块1个月就诊.皮损表现为面部、躯干以及四肢广泛分布的疣状增殖性丘疹、斑块,上覆蛎壳样痂屑.皮损真菌培养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马尔尼菲青霉病.经多次HIV抗体和抗原检测,最终确诊为艾滋病.予抗真菌及抗病毒治疗,患者皮损消退,一般情况迅速好转.  相似文献   

9.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19例深部真菌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于1999年3~12月使用美国Ben Venue Laboratories Inc生产的两性霉素B硫酸胶体物[商品名抑霉泰(Amphotec)]治疗深部真菌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或受损的病人越来越多,马尔尼菲青霉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预后常不佳,而早期有效地用药对遏制疾病的迅速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寻找有效低毒的抗真菌药是控制病情的关键。本文就马尔尼菲青霉病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2005年以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商品名锋克松,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成功救治了1例老年肺部白念珠菌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12.
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marneffei,PM)感染引起的一种少见的系统性真菌病,其临床表现复杂且无特异性,极易漏诊或误诊,现报告1例以关节疼痛和皮肤多发性结节,脓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马尔尼菲青霉病。  相似文献   

13.
马尔尼菲青霉病主要流行于我国气候温暖、潮湿的南方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已成为艾滋病患者的死因之一.我国主要见于福建、广西和广东地区,现报告湖北地区首诊艾滋病并发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病1例.  相似文献   

14.
马尔尼菲青霉病12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马尔尼菲青霉病是由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PM)引起的并不少见的真菌病.自1982年我院发现1例急性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后[1],至今共发现12例.现将该1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马尔尼菲青霉病是由马尔尼菲青霉引起的一种地域性流行的系统性真菌病,易发生于免疫受损个体,尤其是艾滋病患者。近年来随着我国艾滋病发病率的上升,流行区域的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逐渐增多,如不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  相似文献   

16.
马尔尼菲青霉病并念珠菌病一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患者男.50岁。因全身反复起红斑、肿胀.伴痒痛5个月余,反复高热3个月余.于2002年9月11日入院。患者于同年3月中旬,因接触柴油及日晒后.双前臂及头面部皮肤先出现红斑、肿胀.继之出现脱屑,伴瘙痒。皮疹反复出现.并逐渐波及躯干及下肢。一直在当地医院按过敏治疗。10d前,因外用药物致皮疹加重。患者自6月初出现不  相似文献   

17.
马尔尼菲青霉病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尔尼菲青霉病(PSM)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PS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3例患者中并发艾滋病(AIDS)84例,非AIDS 9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损、消瘦、贫血、淋巴结增大、咳嗽等.并发AIDS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皮损泛发,且有坏死.93例患者中CD4+细胞下降84例,临床标本马尔尼菲青霉菌培养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血液、组织或脓液、骨髓.使用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两性霉素B单独或联合治疗,以两性霉素B联合伊曲康唑口服疗效最佳.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PSM好发于AIDS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两性霉素B治疗效果肯定:合并AIDS的PSM患者与非AIDS患者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五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报道5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9.
伊曲康唑治愈马内菲青霉病一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患者男,33岁,1996年10月因咳嗽、发热、盗汗、乏力,在当地医院X线胸片诊断为肺结核,给予抗结核治疗7个月后症状消失,自行停药。1998年5月、8月先后诊断为副睾结核、肠结核,行抗痨治疗症状消失,巩固治疗至1999年7月停药。2个月前右腋部和鼻部出现红色米粒大小的丘疹,微痒,自行抓破后,皮损逐渐增大,伴疼痛。近10d咳嗽、盗汗、气促、乏力,于1999年12月13日收住我科。近2个月消瘦明显。2年前有非婚性接触史。从事农业劳动,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体温35.5℃,脉搏104次,呼吸20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告1例江苏首见的艾滋病合并感染马尔尼菲青霉病。方法患者男,36岁。因持续高热至本院风湿科就诊。血、骨髓液肉汤增菌液37℃分离培养,ELISA法HIV(1+2型)抗体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肉汤增菌液接种血培养基37℃进行培养,2天后血培养基上长出酵母样菌,25~28℃孵育下沙堡琼脂(SDA)培养基呈霉菌相,确诊为马尔尼菲青霉病。HIV(1+2型)抗体(+)。CD4/CD8<1.0,大肤康0.2g静滴1次/d,1周后热退,主动出院,失访。结论马尔尼菲青霉病是一种罕见的真菌病,临床医生对于发热、消瘦、贫血、淋巴结肿大、皮肤溃疡的艾滋病患者要警惕是否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而对马尔尼菲青霉病要排除HIV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