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以狗为模型,利用常规和特殊染色技术,在光镜和电镜下对快速扩张后狗的皮肤进行观察,并作定量分析。结果发现扩张后的表皮层明显增厚,真皮层中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含量均下降。电镜下可见表皮细胞间隙增宽,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增多,且功能活跃。同时,我们将快速皮肤扩张术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们以狗为模型,利用常规和特殊染色技术,在光镜和电镜下对快速扩张后狗的皮肤进行观察,并作定量分析。结果发现扩张后的表皮层明显增厚,真皮层中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含量均下降。电镜下可见表皮细胞间隙增宽,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增多,且功能活跃。同时,我们将快速皮肤扩张术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扩张皮肤移植后生物学转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扩张皮肤移植后的远期生物学转归。方法 于狗扩张皮肤移植时和移植后3,6周及3,6个月分别观测其面积、组织学、电镜、胶原含量、皮肤力学、和免疫组化染色等项的变化。结果 各项指标在3-6个月时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接近正常。结论 扩张皮肤的生物学变化在移植后3个月依然存在,3-6个月逐渐恢复正常,表现为一个创伤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4.
淡水溺水的直接和间接肺损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Carlens 管隔开两组狗(每组7条)的左右支气管,向右侧肺灌入自来水25ml/kg 以模拟淡水溺水。Ⅰ组动物灌水15min 后处死,从右侧肺观察到淡水溺水的直接肺损伤。光镜下肺泡、肺泡管扩张,肺泡壁断裂;电镜下可见血气屏障的损伤。Ⅱ组动物灌水5h 后处死,左侧肺代表淡水溺水的间接肺损伤。光镜下可见肺组织充血、水肿;电镜下未见血气屏障的突出表现。本实验证实了淡水溺水间接肺损伤的存在,并从病理上观察到其与直接肺损伤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扩张皮肤远期回缩的规律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扩张皮肤移植后的变化规律 ,探讨其远期回缩的机制。方法 选 8只狗 ,在每只狗背部置入 4个扩张器 (其中两个作为对照 ,不予扩张 ) ,分别在皮瓣移植后 0d、3周、3个月、6个月测量皮瓣面积变化并取材行电镜及免疫组化检查 ,观察肌成纤维细胞的产生及凋亡情况。结果  1.两组皮瓣都于移植后有不同程度的面积减少 ,但扩张组程度更大。对照组于 3个月已恢复移植时大小 ,而扩张组 6个月仍有约 10 %的回缩 ;2 .两组皮瓣包膜及基底部都有大量的肌成纤维细胞存在 ,持续至 3个月消失。扩张组皮肤的真皮层也发现有肌成纤维细胞 ,于皮瓣移植后 3个月凋亡。结论 扩张皮肤远期有一定程度的回缩 ,真皮内肌成纤维细胞的出现和持续存在与扩张皮肤的远期回缩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白色乳猪为实验动物,分为常规扩张组(CEG),快速扩张组(REG)和对照组(CON)。在囊内压及皮肤血流的监测下定期扩张。扩张结束后分别进行皮肤血流动力学、物理学、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观察、测量。结果表明:快速扩张后皮肤即时回缩率较常规扩张重。快速扩张可致组织增生,但增生的程度与扩张的间隔时间有关。快速扩张不损害皮肤胶原纤维的结构。因此,在充分估计缺损区大小及即时回缩重的情况下,临床上可考虑采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时血浆内皮素(ET)含量与胃粘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本实验以犬为实验对象,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设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7只犬行胆总管结扎术,对照组3只犬行假手术,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l、4及7d血浆ET含量,并于术后7d取胃粘膜行光镜、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术后ET含量持续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光镜下见毛细血管扩张,胃粘膜充血水肿,电镜下见毛细血管扩张、瘀血,粘液细胞间质水肿。结论 梗阻性黄疸时,血浆ET含量增高可能是梗阻性黄疸时胃粘膜病变的发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经瘢痕内与扩张区主轴垂直小切口埋置扩张器行快速扩张术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研究合适快速组织扩张术的扩张器置入方法。方法:选用定制的薄壁长管无注射壶扩张器,对45例皮肤瘢痕患者,在局部肿胀麻醉下经瘢痕内与扩张区主轴垂直小切口埋置扩张器,注水导管外置,术中大量注水扩张,术后进行3种方式的快速扩张。结果;在局部肿胀麻醉下,皮下间隙制作均获成功。术中出血少,所有患者均未输血。45例在快速扩张中无切口感染和裂开并发症。结论:经瘢痕内与扩张区主轴垂直小切口埋置扩张器损伤小,安全性高,适合进行各种快速皮肤扩张。  相似文献   

9.
快速扩张皮肤生物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皮肤软组织快速扩张后牲力学特性的改变,并与常规扩张,未扩张的皮肤进行对比研究,以了解扩张皮肤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与扩张速度的关系,即扩张皮肤24小时应力松弛的程度和应力状态的平衡与一周应力松弛和平衡的区别,为床快速扩张提供生物力学的研究基础。取4只体重为15kg左右的猪为实验动物,分为常规扩张组,快速扩张组和对照组;将容量为240ml矩形扩张器埋置于筋膜下,按分组要求定期给予  相似文献   

10.
快速扩张后皮肤生物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皮肤软组织快速扩张后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并与常规扩张、未扩张的皮肤进行对比研究,以了解扩张皮肤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与扩张速度的关系,即扩张皮肤24小时应力松弛的程度和应力状态的平衡与一周应力松弛和平衡的区别,为临床快速扩张提供生物力学的研究基础。取4只体重为15kg左右的猪为实验动物,分为常规扩张组,快速扩张组和对照组;将容量为240ml的矩形扩张器埋置于筋膜下,按分组要求定期给予扩张;扩张结束后取标本进行皮肤构关系、应力松弛特性、应变能密度和强度参数等生物力学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扩张皮肤的粘弹性明显下降,有别于未扩张的皮肤,而快速扩张皮肤与常规扩张皮肤的粘弹性的下降则非常相似。因此,扩张可致皮肤粘弹性下降,但扩张皮肤粘弹性的下降除与扩张刺激的强度有明显的关系外,尚与扩张刺激的间隔时间有关,但后者的影响较小。临床上可以采用快速扩张的方法,以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皮肤软组织快速扩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白色乳猪为实验动物,分为常规扩张组,快速扩张组和对照组。在囊内压及皮肤血流的监测下定期扩张。扩张结束后分别进行皮肤血流动力学、物理学、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观察、测量。  相似文献   

12.
皮管快速扩张的组织形态学和体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皮管快速扩张后皮肤组织形态学和体视学进行研究。将15只日本大耳兔分成三组:①快速扩张组,每日注水扩张一次,连续扩张7d;②常规扩张组,隔3d注水扩张一次,共注水扩张21d;③对照组,未置扩张器。结果表明,皮管快速扩张后皮肤表皮层增厚,细胞层次增加,真皮层增厚,胶原纤维呈疏松状态,有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常规扩张组有类似快速扩张组的改变;对照组则无上述变化。体视学观察显示,快速扩张皮管的血管密度和血管体积分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证明,皮管快速扩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皮肤扩张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变化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扩张后皮肤的损伤机理。方法 采用兔头皮扩张动物模型,设快速扩张与常规扩张组,通过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扩张后即时,1,12,24周真皮中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变化情况。结果 扩张后皮肤中的TGF-β1明显增多,早期快速扩张组增高的程度比常规扩张组严重,但后期下降又较之迅速,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的结果相同。结论 扩张后皮肤发生了损伤性变化,快速扩张对皮肤产生的损伤比常规扩张严重,TGF-β1是主要的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肠道喂养对严重烫伤大鼠肠淋巴液中内毒素的影响,探讨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肠道喂养在保护肠粘膜屏障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肠淋巴瘘模型,随机分为烫伤早期肠道喂养组,烫伤对照组和单纯手术对照组,致伤前和伤后3,6,12,24小时收集肠淋巴液,测定内毒素清除量,光镜、电镜观察回肠粘膜病理改变。结果烫伤后内毒素清除量明显升高;光镜观察表明,回肠绒毛中央乳糜管明显扩张,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电镜观察表明,肠上皮细胞间囊性扩张,微绒毛坏死脱落,线粒体空化、嵴断裂,核周间隙扩张。早期肠道喂养组,肠淋巴液内毒素清除量明显低于烫伤对照组;光镜和电镜观察表明,回肠粘膜病理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早期肠道喂养对大鼠肠粘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从而降低了肠淋巴液中内毒素水平。  相似文献   

15.
快速扩张治疗隆乳术后包膜挛缩一例陶阳我院曾为1例硅凝胶假体隆乳术后单侧纤维包膜挛缩(BakerⅢ级)者经小切口以自制扩张器快速扩张治疗,获得较好效果。手术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取乳房下皱襞弧形切口长2cm,直视下用止血钳分开胸大肌纤维,夹提少许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扩张后皮肤挛缩的原因。方法:通过兔皮肤扩张模型,设立快速与慢速扩张组,连续动态观察兔皮肤扩张后超微结构的变化,比较不同扩张强度对皮肤损伤和后期挛缩的作用。结果:扩张对皮肤产生三维微创,皮肤在修复过程中产生了早期的回缩和晚期的挛缩,快速扩张对皮肤的损伤比慢速扩张严重。结论:皮肤扩张是一个创伤与修复的过程,慢速扩张有利于皮肤修复,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微创技术在皮肤扩张器埋置术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利用微创切口埋置扩张器进行皮肤扩张,控制皮肤切口裂开和扩张器外露并发症。方法:选用导管外置式扩张器和传统扩张器,在局部肿胀麻醉下经微创切口置入皮下间隙,注水导管全部外置,对213例皮肤扩张病例进行观察。结果:经病变内垂直小切口埋置扩张器均获成功,局部肿胀麻醉和术中注水扩张可控制出血,无一例患者接受输血。术后进行快速扩张顺利,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4%。结论:经微创切口埋置扩张器损伤小,并发症少,适合快速皮肤扩张术。  相似文献   

18.
我们采用20%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分对照组、平衡盐溶液组和高张盐溶液组。后两组均按Na+·mmol(-1)·kg(-1)/BSA%分别计算伤后24h液体复苏量。动物均于伤后24h活杀,分别测定全血粘度、组织含水量,用电镜观察肾小球微循环的变化。实验发现,复苏后组织含水量均增加,平衡盐溶液组尤为明显(P<0.05)。血粘度均明显下降,高渗组尤甚(P<0.01)。电镜发现,对照组肾毛细血管扩张,RBC凝聚,内皮细胞水肿裂隙增大。平衡盐溶液组微血管通畅。高渗组微循环未见明显改善,微血栓充塞血管腔。我们认为高张盐能改善体循环,但如何进一步改善微循环尚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我们应用不同的伽玛射线剂量分别对猫正常和压迫的视神经进行照射,照射后5个月进行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病理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持续恒压扩张和常规间断扩张后皮肤超微结构的改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比观察持续恒压扩张(CPTE)和常规间断扩张(CITE)后皮肤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用白色小家猪制作CPTE和CITE动物模型,切取组织样本做电镜观察。结果:CPTE组与正常皮肤和CITE组皮肤比较,皮肤基底细胞和棘细胞间距明显增大,细胞连接明显减少。两实验组扩张后的真皮中,胶原纤维结构基本正常,CPTE组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程度高于CITE组。两实验组中均可见到胶原溶解和成纤维细胞凋亡现象,CPTE组中表现明显。两种扩张方法均可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结论:扩张后皮肤中具有组织生长和退化的双重超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