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16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34例。术前行CT平扫2例,平扫加双期动态增强扫描32例。结果:34例中,良性5例,潜在恶性5例,恶性24例。肿瘤位于食道1例,胃22例,十二指肠1例,空、回肠5例,小肠系膜和结肠系膜各1例,复发2例,直肠1例。CT表现:黏膜下富血供肿块,倾向腔外生长,可有囊变、坏死、出血、钙化。增强后良性及潜在恶性GIST均匀强化,边界清楚,恶性GIST强化不均匀,可有邻近脏器侵犯。CT定性准确率29/34(85.29%),定位准确率30/34(85.24%)。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动态扫描是目前检查胃肠道间质瘤的一种最重要方法之一,能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有利于良恶性的判断,并对临床治疗及预测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郑春生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10):1053-1055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胃肠道间质瘤螺旋CT的特点。结果良性9例,恶性16例。胃部18例,食管1例,空肠4例,回肠2例,均为单发病灶。CT表现:(1)平扫,表现为圆或类圆形肿块影,9例良性肿块,8例边界清晰,16例恶性中11例边界不清,7例边缘呈分叶状,2例可见小钙化。(2)增强,25例肿瘤实质可见强化,以动脉期强化明显,但静脉期强化范围较动脉期广,其中15例肿块边缘模糊。结论螺旋CT是检查胃肠道间质瘤的一种重要手段,平扫结合增强检查有利于良恶性的判断,并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肿瘤位于胃部5例,十二指肠2例,空肠2例,回肠1例。肿块直径<5.0cm者3例,直径≥5.0cm者7例。呈类圆形2例,呈多分叶状8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良性4例,低度恶性6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表现有一定特点,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并可初步鉴别肿瘤的良恶性,但确诊需依靠免疫组化和电子显微镜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拟诊的GIST 21例,均在术前行16排螺旋CT扫描,再对术后病理或免疫组化检查证实的病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肿瘤发生于胃13例,发生于小肠8例(十二指肠3例,空肠4例,回肠1例);恶变3例。CT平扫显示紧贴腔壁软组织密度肿块;增强动脉期呈不均匀轻度强化,静脉期呈均匀明显强化。肿块最大者位于回肠,范围广泛,累及多段肠壁。2例中央可见囊变坏死区,未见钙化影。术前CT诊断与术后病理或免疫组化检查符合率为85.7%。结论:16排螺旋CT扫描对GIST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免疫组化证实的16例胃肠道间质瘤MSCT资料,4例术后随访7~36月。结果本组肿瘤源于胃10例,小肠5例,肠系膜1例。肿瘤平均最大径9.94cm±7.75cm,其中良性5例,直径不超过5cm,形态规则,强化轻而均匀。交界性5例,其MSCT不具特征。恶性6例,多呈分叶及多囊实性改变,不均匀显著强化,动脉期见结节或条带状显著强化,侵犯周边及远处转移。MSCT定位、定性准确性分别为87.5%(14/16)、68.8%(11/16),对恶性的阳性预测值为85.7%(6/7)。6例动态增强5min延时期肿瘤均见中度强化,5例分化不同的胃间质瘤三期动态强化曲线有差别。4例随访发现3例有术后转移。结论MSCT多平面重建及动态增强更能显示胃肠道间质瘤的特征表现,对其定位、定性诊断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GISTs的CT表现. 结果 GISTs发生于胃部23例,小肠8例,直肠3例,食管2例,网膜1例.良性13例,潜在恶性14例,恶性10例.肿块多向腔外生长(67.8%,25/37),呈类圆形或椭圆形29例,不规则分叶状8例.37例GISTs中12例良性和6例潜在恶性肿块最大径<5 cm,边界清楚, 均匀强化;10 例恶性和8例潜在恶性肿块最大径≥5 cm,瘤内坏死,其中3例瘤内积气,边界多不清楚,不均匀强化,14例黏膜面溃疡形成.淋巴结转移少见.4例出现肝转移. 结论 MSCT对于GISTs的定位、定性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征,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手术切除、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分析术前MS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图像,5例进行了多平面重组(MPR)。结果:15例中,胃间质瘤9例,肠道间质瘤5例,胃及十二指肠同时发病者1例。肿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腔外生长为主。良性4例,3例直径小于5cm,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均匀强化。恶性9例,密度不均,内可见低密度液化坏死区,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内部坏死囊变区无强化,1例出现肝转移,1例出现脾转移。交界性2例,直径分别为3.6cm和4.3cm。结论:MSCT及其多平面重组技术能够显示病变的特征及其与周围的关系,对GIST的定位、定性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GIST的16层螺旋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37例GIST中发生于胃23例,小肠8例,结肠3例,肠系膜3例。位于消化道的34例中,瘤体位于消化道腔外27例,腔内、外混合生长7例。CT表现:肿块密度均匀5例,不均匀32例,增强后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33例,动脉期肿块实性部分轻中度强化,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更明显,呈中度或明显强化。结论胃肠道间质瘤CT主要表现为胃肠道腔外生长为主的软组织肿块,易囊变坏死,增强后动脉期肿块实性部分强化,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更明显,以肝脏和系膜转移较为常见,淋巴结转移、腹腔积液及肠梗阻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64层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GIST患者影像资料,并与临床及病理表现对照.6例患者先行消化道钡餐检查,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22例胃肠道间质瘤中位于胃11例,十二指肠1例,空肠4例,回肠4例,腹腔网膜2例.腔外型生长者6例,腔内生长2例,腔内外生长者12例,2例系膜来源间质瘤.肿瘤直径2.5~16cm不等,肿瘤大于5.0cm者多有中心或偏侧坏死区,且与周围组织境界不清时考虑肿瘤恶变.多数病灶增强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呈持续明显强化.22例中5例恶性,其中2例伴肝转移,1例伴有肺转移.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很好的显示胃肠道间质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其CT动态增强检查结合后处理重建功能在GIST的定位、定性诊断及对临床治疗指导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排螺旋CT(MDCT)表现与其生物学危险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的MDCT表现(包括CIST的大小、坏死与否、牛长方式、形态及强化程度),并与其生物学危险性分级进行对照.结果:本组43病例中,病理证实胃GIST21例,小肠GIST11例,肠系膜GIST6例,十二指肠GIST2例,网膜GIST1例.结肠GIST2例.高度危险性17例,中度危险性10例,低度危险件11例,极低危险性5例.CT发现43例,40个定位正确,分别是胃21例、小肠10例、肠系膜5例、十二指肠2例、结肠2例,3例定位错误,分别为1例肠系膜误判为来源十小肠、1例网膜误判为米源于肠系膜、1例小肠误判为来源丁肠系膜.CT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GIST的大小、坏死与否、生长方式及形态与GIST的生物学危险性具有统计学意义,GIST的强化程度与GIST的生物学危险性小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多排螺旋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评估GIST的生物学危险性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42例胃肠道间质瘤中,发生于胃26例,小肠12例,乙状结肠及直肠各1例,肠系膜2例。肿块横径1.2~22.0cm,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多向消化道腔外生长。平扫密度均匀8例,均匀强化,平扫密度不均匀34例,呈不均匀强化,其中1例见点状钙化。CT检出肝脏转移1例,椎体及肾脏累及1例,前列腺受累1例,输尿管受累1例。本组病例术前诊断准确率为93.9%(39/42)。误诊为腹腔占位1例,后腹膜肿瘤1例,胃癌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能较清晰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特征,以及与胃肠道的关系,并了解周围组织浸润情况,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23例,临床表现及CT表现(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及边缘、生长方式、增强特点、邻近脏器受侵、转移、腹水等征象)。结果23例均为单发,16例良性、7例恶性;病变位于胃11例,小肠8例,结肠3例,直肠1例;肿瘤直径0.8~15.9cm,平均7.3cm大小。18例呈圆形或类圆形,5例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边界较清。均匀性强化12例,11例不均匀强化。腹水2例,肝转移2例,1例腹腔淋巴结转移。结论良性胃肠道间质瘤CT特征为胃肠道壁的软组织肿块,肿瘤多比较小,圆形,边缘光整清楚,密度均匀,增强后呈均匀轻度强化。恶性GIST常见腹水、肝内转移灶、分叶状肿块、中心液化坏死及不均匀明显强化等征象。  相似文献   

13.
Gong JS  Zuo M  Yang P  Zang D  Zhang Y  Xia L  Xu JM  Wang X  Yu X 《Clinical imaging》2008,32(3):172-177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 are the most common gastrointestinal mesenchymal tumors. Computed tomography (CT) often shows exophytic gastrointestinal masses with cystic changes, necrosis or fistula formation, and heterogeneous enhancement. After Gleevec therapy, the primary tumor, its metastases, and its recurrences can develop cystic changes and decrease in size, these findings can be satisfactorily monitored by CT. We report on 42 patients with proven GISTs, five presenting with metastases and nine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or development of metastases after surgery and chemotherapy.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MS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12年2月间经手术病理确诊的GIST病例18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MSCT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18例中发生于胃部9例,肠道9例。肿块多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良性4例,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均匀强化;交界性6例;恶性8例,密度不均,内见低密度液化坏死区。结论多层螺旋CT (MSCT )可以清楚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密度、强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其定位、定性及手术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脾脏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临床上少见,术前定性诊断比较困难。本文收集2003年9月以来9例患者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资料,探讨MSCT对脾脏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GIST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GIST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病灶分布于胃14例,小肠3例,升结肠1例。肿瘤平均直径6.8cm。临床表现多为腹部不适(12/18),腹痛(11/18),消化道出血(7/18),肠梗阻(2/18)。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黏膜下富血供肿块,境界清晰光整,外生性为主,肿块内出血、坏死、囊变明显,但局部淋巴结无转移。结论GIST的消化道造影及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定性需依赖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  相似文献   

17.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消化道平滑肌(肉)瘤或(恶性)神经鞘膜瘤。1983年,Mazur和Clark运用电镜和免疫组化重新评估胃间叶源性肿瘤的发生,提出了GIST的概念[1]。近年来研究表明,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不同于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本文回顾性分析了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资料完整的GIST,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33例,均为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其中男19例…  相似文献   

18.
蒋廷宠  毛小明  林坚   《放射学实践》2011,26(6):613-615
目的:探讨胰腺转移性肿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6例)或超声导引下穿刺(5例)病理证实的共11例胰腺转移性肿瘤的CT表现,原发肿瘤肺癌3例,胃肠癌5例,腹膜后多形性未分化肉瘤1例,腹盆腔平滑肌肉瘤1例,肾透明细胞癌1例,胰腺转移性肿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结果:胰腺转移性肿瘤以单发结节多见(9例),多发结节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