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自2000年7月至2003年10月,采用跟外侧动脉皮瓣应用于跟骨骨折外侧手术入路显露35例,男30例,女5例;新鲜骨折 24例,陈旧骨折11例;跟骨外侧改良 L形皮瓣入路,术前设计跟外侧动脉皮瓣并画线。结果:35 例跟外侧动脉皮瓣全部成活,32例直接闭合手术入路创面,3 例旋转移位加植皮闭合创面;跟骨骨折恢复良好。无皮瓣感染坏死、伤口裂开、神经损伤病例。我们体会:跟外侧动脉皮瓣血运好,感觉神经功能满意,有效防止跟骨手术切口并发症。 跟外侧动脉皮瓣在跟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苗卫东$河南平顶山煤业集团总医院骨科 @王明君$河南平顶山煤业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采用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钢板外露的治疗效果.方法 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钢板外露采用小腿外侧皮瓣修复35例.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所有病例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诊6个月~5年,皮瓣质地良好,小腿功能正常.结论 采用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钢板外露,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是理想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及早期并发症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及早期并发症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35例(39足)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跟骨外侧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后皮瓣下放置引流以防止术后血肿形成。结果35例39足中,35足愈合优良,2足切口交角处皮瓣缘皮肤坏死,2足切口内血肿形成,均经换药痊愈。结论跟骨骨折内固定早期手术并发症与切口血供特点有关。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熟悉切口解剖,采用全厚皮瓣并避免过分牵拉,术后充分引流并抬高患肢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侧"L"形切口锁定接骨板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月对26例28足跟骨骨折采用外侧广泛"L"形切口,行骨折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固定术。其中男20例,女6例;年龄19~56岁,平均37.3岁。按照Sander分型,Ⅱ型9足,Ⅲ型12足,Ⅳ型7足。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0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1足伤口皮肤边缘轻度坏死,经换药4周后愈合拆线。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满2周拆线。所有跟骨外形正常,术后3个月在侧位X线片测量Bhler角较术前平均增加了17.8°,Gissane's角较术前平均增加了23.4°。采用Maryland Foot Score评分标准评估术后功能,结果显示优11例,良11例,中3例(均为SanderⅣ病例),差1例(为SanderⅣ病例),优良率84.6%。未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锁定接骨板治疗固定跟骨骨折稳定性强,特别适合于粉碎性骨折;在行"L"形切口时,术中需骨膜下剥离,防止皮瓣分层,小心保护皮瓣血供。如注意上述技巧,皮瓣坏死率很低。采用外侧"L"形入路锁定接骨板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道应用小腿后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钢板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小腿后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钢板外露35例,跟骨外侧切口皮肤坏死骨钢板外露面积最大19 cm×14 cm,最小10 cm×9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0 cm×15 cm,最小11 cm×10 cm,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面周围静脉吻合.腓肠神经与受区皮神经近端相吻合.结果 术后35例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其中34例顺利成活,1例出现远端边缘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经2~6年随访,皮瓣外形、色泽及足部功能满意,皮肤无破损,感觉部分恢复.结论 应用小腿后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钢板外露,皮瓣成活率高,有助于足部功能的重建,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道应用小腿后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钢板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小腿后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钢板外露35例,跟骨外侧切口皮肤坏死骨钢板外露面积最大19 cm×14 cm,最小10 cm×9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0 cm×15 cm,最小11 cm×10 cm,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面周围静脉吻合.腓肠神经与受区皮神经近端相吻合.结果 术后35例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其中34例顺利成活,1例出现远端边缘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经2~6年随访,皮瓣外形、色泽及足部功能满意,皮肤无破损,感觉部分恢复.结论 应用小腿后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钢板外露,皮瓣成活率高,有助于足部功能的重建,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应用小腿后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钢板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小腿后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钢板外露35例,跟骨外侧切口皮肤坏死骨钢板外露面积最大19 cm×14 cm,最小10 cm×9 cm,切取皮瓣面积最大20 cm×15 cm,最小11 cm×10 cm,在转移皮瓣时将小隐静脉与创面周围静脉吻合.腓肠神经与受区皮神经近端相吻合.结果 术后35例皮瓣均无明显肿胀、瘀血等现象.其中34例顺利成活,1例出现远端边缘小部分愈合不良,换药后愈合.经2~6年随访,皮瓣外形、色泽及足部功能满意,皮肤无破损,感觉部分恢复.结论 应用小腿后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钢板外露,皮瓣成活率高,有助于足部功能的重建,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跟骨外侧低位手术切口对涉及跟距关节跟骨骨折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广东省东莞市黄江医院手术治疗38例40足距下关节塌陷性跟骨骨折患者,按照Sander分型,Ⅱ型20例22足,Ⅲ型15例15足,Ⅳ型3例3足。骨折手术切口采用跟骨外侧低位切口,骨折内固定材料选用跟骨"Y"型钛板。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跟骨外侧切口术后全部愈合,跟骨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20周。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定,优28足,良9足,中3足,优良率为92.5%。结论涉及跟距关节面跟骨骨折采取手术治疗可以尽可能恢复跟骨形态和关节面平整,而采用跟骨外侧低位手术切口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探讨跟骨骨折手术"L"形切口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在行跟骨骨折内固定时改进"L"形切口,探讨其疗效及理论依据.方法 收治64例跟骨骨折,手术时切口起始于外踝尖上2~3cm,在跟腱前方平行于跟腱方向向下,至跟骨下方足底平面转90°向前,在足背外侧正常皮肤与增厚的跖底样皮肤交界处的下方1.5~2.0 cm处.即恰在足背与足底平面交界处向前,末端至第5跖骨底,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直至深筋膜,向足背锐性剥离皮瓣逐渐显露跟骨外侧面(改进组).与改进前手术的126例(对照组)的切口边缘坏死、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改进组无切口周围皮肤坏死、感染.对照组坏死感染率为25%.结论 改进后的"L"形切口不易出现切口边缘坏死、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10.
跟骨骨折外侧延长切口不愈合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外侧延长切口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自2003年10月~2007年6月,采用延伸的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6例.本组随访6个月~2年,平均11个月.[结果] 术后切口不愈合7例,不愈合率19.4%.其中切口皮缘坏死4例.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的标准(满分100分)评分为53~98分,平均84.8分.[结论] 对足跟处皮肤软组织的解剖特点认识不足,对骨折合并皮肤及软组织损伤估计不足、手术操作技术不当、植入物的反应、吸烟等都可能影响切口愈合.术前充分估计损伤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术中仔细操作及熟悉手术人路的解剖特点.从术前、术中、术后给予合理的处理,才能提高切口愈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八字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术后切口并发症情况。方法自2011-02—2012-05采用跟骨外侧八字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2例(25足)。在跟骨后外侧面移行处作纵形切口,长度同跟骨前后位射影高度,再于外踝尖与第5跖骨基底连线外踝侧起作长约3.0 cm的切口,自腓骨肌肌腱上侧进入,直至后距下关节面,与跟骨后外侧切口成八字形。结果本组22例均获得平均17(12~22)个月随访。无切口皮肤坏死,骨折均一期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踝与后足功能标准评定疗效:优19足,良4足,可2足,优良率92.0%。结论八字形切口很好地避免了L形切口后形成的皮瓣,进而从源头上解决了跟骨骨折术后皮瓣坏死问题。  相似文献   

12.
跟骨后外侧L形入路适用于累及后关节面的跟骨关节内骨折,优点是符合皮肤供血规律对血供影响小(切口上为胫前动脉系统、下为腓动脉系统),皮瓣坏死率低,减少切口并发症;不易损伤腓肠神经及跟外侧动脉;不接触牵开技术可以保护软组织;显露广泛便于复位及置放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51足)采用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测量术前、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45例均获随访,时间6~16(10.3±2.1)个月。Bhler角术前为-9°~17°(5.6°±11.4°),术后恢复至15°~40°(27.5°±11.3°);Gissane角术前为75°~97°(85.6°±11.4°),术后恢复至110°~140°(127°±13.0°)。术后发生切口延迟愈合2例,皮瓣边缘坏死1例。结论选择好恰当的手术时机,掌握骨折复位技巧,采用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外侧切口皮缘愈合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跟骨骨折后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外侧切口皮缘愈合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切口皮缘愈合成功经验。结果术后3周所有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感染坏死发生。结论评估局部软组织条件,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手术操作技巧,可以有效防止切口不愈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跟骨外侧直切口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跟骨外侧直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观察,探讨该手术方法的优势.[方法]1999年1月-2008年5月,对70例87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行手术治疗,采用跟骨外侧直切口,切口位于足背与足底皮肤移行部上方1 cm处,向前达跟骨前部近跟骰关节,向后达跟骨结节前方,腓肠外侧皮神经及腓骨长短肌腱被保护于近端皮瓣中并牵开,沿骨膜向上锐性剥离显露距下关节外侧,观察骨折情况及Gissane角的改变.将骨折复位,恢复距下关节解剖形态及足弓,克氏针临时固定,选择合适的可塑性跟骨解剖钛钢板自切口内置入并调整,C型臂X线机下观察位置良好,分别用松质骨螺钉经过跟骨板钉孔将跟骨距下关节后外侧骨折块与跟骨载距突、跟骨粗隆部及跟骨前部固定,骨缺损部植入自体或异体骨填充.[结果]70例87足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6%.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良率86.2%.[结论]该手术创伤小,血运破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切口螺钉、克氏针内固定在治疗跟骨骨折中防止皮瓣感染或坏死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33例跟骨骨折采用有限切口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取外侧横形切口3~6 cm暴露距下关节复位并植骨,克氏针结合螺钉内固定.结果 术后无皮瓣感染或坏死.31例术后14 d拆线切口一期愈合,2例切口少许渗出,间断拆线20 d后愈合.均获随访6~30个月,关节活动良好.结论 有限切口联合有限内固定既能有效地复位、植骨内固定而且能大大降低皮瓣感染或坏死的概率,减少创伤,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梯形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优点。方法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3年5月采用梯形切口跟骨解剖板治疗跟骨骨折8例9足,男5例6足,女3例3足;年龄21~53岁。结果本组8例9足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切开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结论梯形切口较"L"形切口与斜切口术后皮瓣坏死率低,术中显露满意,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的特点、骨折分型,分析手术方法及创伤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本文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我科经手术治疗的26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男17例,女9例;年龄16~54岁,平均年龄37.6岁。受伤原因:11例为高处坠落伤,15例为交通事故伤;其中13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双侧跟骨骨折3例。骨折类型采用Sanders分型,其中Ⅰ型3足(未手术),Ⅱ型16足,Ⅲ型10足。结果本组手术治疗的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6.6个月。术后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来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优11例(42.31%),良10例(38.46%),可4例(15.38%),差1例(3.85%),优良率80.77%。术后切口局部渗液5例,切口感染1例,均经换药后愈合,1例局部皮瓣坏死经小腿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移植后获得良好愈合。结论采用跟骨钛板手术治疗跟骨骨折,通过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恢复正常的距下关节关系,并辅以早期功能锻炼,可以取得良好疗效,是目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8月--2012年6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治疗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12例。结果11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愈合。结论应用小腿后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皮瓣成活率高,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疗效及切口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早期手术切口的并发症。方法采用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入路对50例57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按Essex-Lopresti进行骨折分类,舌型骨折30足,关节压缩型骨折27足。根据手术前后X线片对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跟骨B hler角和Gissane角进行评估,并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采用Maryland足评分系统评价临床功能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5~3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术后跟骨高度、宽度、长度及跟骨B hler角和Gissane角均获得满意恢复,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显示优31足,良20足,可6足,优良率89.5%。术后早期出现切口裂开、坏死及感染共10例,占总病例数17.5%。结论采用跟骨外侧延长"L"形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术后早期切口并发症仍难以完全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