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试管婴儿成功率的关键因素,评价关键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方法通过采集试管婴儿医疗数据,确定影响因素并进行离散化,建立了妊娠结果对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运用优势分析法定量评价关键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最后对所有样本进行加权模糊聚类,分为普通和高危两组患者并比较两组医学特征的异同。结果对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假设检验,得到年龄、移植胚胎数、促排卵药物(Gn)总量、输卵管和卵巢为影响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其重要性顺序依次为:移植胚胎数、年龄、促排卵药物(Gn)总量、输卵管和卵巢。对聚类数据进行统计学假设检验,得到两组患者在不孕状态、子宫和卵巢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盆腔、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和精子质量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ogistic回归模型适用于分析影响试管婴儿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中使用改良长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0年12月本院行IVF/ICSI的DOR患者2299例,分为改良长方案组及拮抗剂组。将年龄、不孕年限、体质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SH)、窦卵泡数(AFC)及抗缪勒管激素(AMH)纳入匹配变量,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使两组基本情况达到匹配,匹配后各组595例纳入分析,比较两组促排卵情况、实验室数据及临床结局。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卵巢刺激方案对每新鲜移植周期活产率的影响。结果:与拮抗剂组相比,改良长方案组除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剂量减少外,Gn天数、Gn总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内膜厚度、获卵数、成熟卵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移植囊胚率、临床妊娠率及每新鲜移植周期活产率均显著增高(P<0.05),移植胚胎数及早期流产率无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卵巢刺激方案、优质胚胎数及移植胚胎数为每新鲜移植周期活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  相似文献   

3.
王玮  滑天 《中国妇幼保健》2014,(22):3626-3628
目的:探究体重指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IVF-ET助孕的394例PCOS患者,按照体重指数分为体重正常组233例和肥胖组16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卵巢刺激,比较两组患者的促排卵天数、Gn的应用剂量、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移植前OHSS的发生率以及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促排卵的天数、Gn的应用剂量、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以及移植前OHSS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降低体重、减小体重指数的预处理,可降低PCOS患者体内胰岛素和雄激素水平,起到改善生殖和代谢异常的作用,减少卵巢刺激Gn的用量和时间,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采用短效激动剂长方案超促排卵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患者,在卵泡中期开始添加黄体生成素(LH)与只在卵泡晚期添加LH对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该院接受短效激动剂长方案超促排卵的IVF-ET助孕患者129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主导卵泡群直径在12~14mm,即开始添加LH和在15~16mm时开始添加LH将病例分为两组:A组(842例)卵泡中期开始添加LH;B组(455例)卵泡晚期添加LH。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BMI、不孕年限、基础卵巢功能、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及使用总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扳机日的各激素值、获卵数、正常受精数、可移植胚胎数、移植周期的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及宫外孕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BMI、不孕年限、基础卵巢功能、hCG扳机日雌激素(E2)值、获卵数、移植后流产率及宫外孕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泡中期开始添加LH组Gn使用天数、使用总量、hCG扳机日孕酮(P)值、移植胚胎数低于卵泡晚期添加LH组,而hCG扳机日LH值、取卵后正常受精数、可移植胚胎数、移植后临床妊娠率、着床率高于晚期添加LH组(P<0.05)。结论预期正常反应IVF-ET助孕患者采用短效激动剂长方案降调,在超促排卵的卵泡中期开始添加LH较只在卵泡晚期添加LH,能显著减少Gn使用天数及Gn使用总量,降低hCG扳机日P值,提高卵子质量及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改善可移植胚胎质量,提高胚胎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长方案IVF-ET过程中出现慢反应的患者使用尿源性高纯卵泡刺激素(HP-FSH)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长方案降调节后对卵泡刺激素(FSH)呈慢反应的患者687例,根据所使用药物的不同分为A组(重组FSH组)373例和B组(重组FSH联合尿源性FSH组)3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状态、临床指标及助孕结局。结果 A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总量、FSH总量均低于B组,Gn费用、获卵数及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全胚冻存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FSH启动剂量、HMG总量、LH水平、移植胚胎数、可利用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慢反应患者,使用尿源性高纯FSH可以获得与重组FSH相似妊娠结局并降低促排卵药物的费用和OHS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超长降调节方案对卵巢低反应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86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的卵巢低反应患者,其中33例采用短方案(A组),53例采用改良超长降调节方案(B组)。比较两组的超排卵天数及Gn用量、HCG日血清激素水平、获卵数、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周期取消率等。结果:两组Gn启动剂量、HCG日E2值、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及移植胚胎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优质胚胎率及周期取消率,B组较A组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Gn天数B组较A组长(P<0.05);临床妊娠率B组较A组高(P<0.05)。结论:改良超长降调节方案对于卵巢低反应患者是一种有效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其手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38例 IVF 治疗的新鲜周期患者,分为非手术组、手术组、输卵管因素不孕组。比较3组的一般情况、基础卵巢内分泌状态、Gn 天数及用量、获卵数、MII 卵数、受精数、2PN、hCG 日激素、优质胚胎数及临床妊娠情况。结果手术组月经第3天基础激素 FSH 水平明显高于输卵管组和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手术组与输卵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 Gn 天数、Gn 用量、hCG 日激素、移植日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手术组及手术组的获卵数、MII 卵数、受精数、优质胚胎数低于输卵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卵管组婴儿安全出生比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输卵管组临床妊娠比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手术组单侧巧克力囊肿患者54例,非巧克力囊肿侧的平均获卵数(4.1±2.8),明显高于巧克力囊肿侧(3.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单侧巧克力囊肿剥除手术患者28例,非手术侧的平均获卵数(5.1±4.0),明显高于手术侧(3.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本身影响 IVF 过程和结局。手术剥除囊肿不能改善 IVF 的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妊娠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IVF-ET/IVF-ICSI治疗的1 376个临床卵巢反应不良周期的妊娠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是否有手术史,周期数、基础性激素水平、促排卵方案、Gn种类、hCG日激素水平、获卵数、成熟卵子数、hCG日内膜厚度及形态、受精率、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药方案、女方年龄、可利用胚胎、优质胚胎进入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论影响卵巢反应不良妊娠结局最重要的因素是年龄,对于年龄小于35岁的反应不良患者,可获取卵子数目的减少并不等同于卵子质量的下降,在获得可供移植的胚胎后仍可获得不错的妊娠率。各种超排卵方案中,长方案仍然是妊娠率较高的一种方法,对于具备一定程度卵巢储备的患者,仍然不要放弃传统长方案(包括长效长方案和短效长方案)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来曲唑联合促性腺素促排卵在IVF-ET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来曲唑联合促性腺激素(Gn)促排卵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方法:将237例不孕患者336个完整IVF-ET助孕周期随机分成GnRHa短方案组146周期和来曲唑促排卵组190周期,比较两组的促排卵参数和临床结局。结果:来曲唑促排组促排天数、Gn总量、诱导日E2、获卵数、MII卵的百分率显著低于短方案促排卵组(P<0.05),诱导日LH、P显著高于短方案组(P<0.05),而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来曲唑联合Gn促排卵在不影响临床妊娠率的前提下能减少Gn使用剂量,降低治疗费用,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IVF-ET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组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实验室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研究所接受新鲜周期长方案降调节IVF-ET助孕治疗的患者,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共1 834周期,根据女方患者的年龄分为4组[A组(≤25岁)、B组(26~30岁)、C组(31~35岁)和D组(≥36岁)],比较不同年龄组间的不孕年限、内膜厚度、基础卵泡刺激素(FSH)、体重指数(BMI)、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总量、卵子数目、2PN数目、可利用胚胎数目、h CG日E2/成熟卵子数、移植胚胎数、孕囊数、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分析年龄对IVF/ICSI-ET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结果:4组间内膜厚度、基础FSH、BMI、Gn天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使用日(h CG日)E2/成熟卵子数、妊娠率和宫外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各组间不孕年限、Gn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任意两组间的不孕年限、Gn总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之间卵子数目、2PN数目、可利用胚胎数目、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C与D组的种植率、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卵巢储备功能好的高龄患者进行长方案IVF-ET助孕可以得到理想的妊娠率,因此长方案对于部分高龄患者仍然是首选。2随着年龄的增加,促排卵药物使用量增加,获卵数及可利用胚胎数减少,胚胎种植率下降,流产率增加,可见年龄通过多个方面影响IVF-ET的过程及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卵巢慢反应(suboptimal ovarian response,SOR)患者促排卵治疗中添加低剂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长方案出现SOR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8个SOR周期与22个自身对照周期进行比较。结果 SOR周期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启动剂量、Gn使用天数、Gn总量和自身对照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R周期启动日卵泡刺激素和hCG日黄体生成素水平均显著低于自身对照周期(P0.05)。两组周期取消率、获卵数、2PN受精率、卵裂率、移植胚胎数、冷冻胚胎数、可利用胚胎数、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R者添加低剂量hCG可以改善卵巢反应性,并获得和卵巢正常反应周期相似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冯玉蓉  黄绘  文莉  潘世春  杨雪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4):3427-3428
目的:探讨输卵管手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卵巢反应性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186例共199周期因输卵管因素行IVF-ET的患者按病因分为单侧输卵管切除组(41例46周期)、双侧输卵管切除组(27例32周期)及输卵管堵塞非手术组(118例121周期)。比较双侧输卵管手术组与非手术组平均Gn用量、平均获卵数、受精及临床妊娠率,单侧输卵管组比较切除侧卵巢与对侧卵巢的促排后卵巢体积及获卵数。结果:①血FSH值、Gn的平均用量双侧输卵管手术组要高于非手术组,但无统计学差别;②获卵数双侧输卵管切除组显著低于非手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③妊娠率双侧输卵管切除组略高于非手术组,但无统计学差别;④单侧输卵管切除侧卵巢促排卵后卵巢体积小于对侧卵巢,获卵数也少于对侧卵巢。结论:切除输卵管对IVF-ET周期中显著影响卵巢的反应性,但临床妊娠率无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的特点及影响其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4年12月单纯PCOS因素患者共78例(78个新鲜周期)及单纯输卵管因素210例(210个新鲜周期)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VF-ET的临床资料。结果PCOS患者应用促性腺激素(Gn)促排卵治疗时间较长,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及未移植率较输卵管患者高,但Gn用量、取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均与输卵管患者相似;而受精率是影响PCOS患者妊娠率的主要因素。结论PCOS患者在IVF-ET治疗时应用必要的辅助治疗方法,可改善PCOS患者的IVF-ET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影响胚胎种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中心接受常规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取卵后第3天移植,种植率为0(n =385)或100%(n=112)的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患者年龄、不孕原因、体外受精方式、卵母细胞数、正常受精率、优胚率、外源性促性腺激素(Gn)使用量、Gn使用天数、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卵裂球个数及其碎片化程度与胚胎种植的关系.结果:最终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变量为年龄(OR=0.912)、移植胚胎卵裂球个数(OR =2.033).女方年龄在23.5 ~36.2岁的范围内,年龄每增加1岁,胚胎种植的几率降低8%;移植胚胎的卵裂球个数在6.7 ~8.7枚范围内,每增加1枚,胚胎种植的几率增加103.3%.结论:在IVF-ET中患者的年龄、移植胚胎的卵裂球个数影响胚胎的种植率.  相似文献   

15.
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对卵巢反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明鸾  金松  卢伟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5):3571-3572
目的:探讨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在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中超促排卵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双侧输卵管积水或双侧输卵管异位妊娠行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的患者33例为研究组,以同期双侧输卵管堵塞的不孕患者7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IVF术超促排卵周期中促性腺激素(Gn)用量、用药天数、获卵情况、受精率及妊娠率。结果:两组的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用药天数均衡,研究组的卵泡数、获卵子数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受精率与妊娠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切除术对IVF-ET妊娠率无显著影响,但会降低卵巢的储备功能。因此输卵管切除术的实施对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要慎重。  相似文献   

16.
陈艳  贾小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4,(33):5450-5452
目的:探讨低剂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改良超长降调节对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术(IVF/ICSI-ET)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既往已行IVF/ICSI-ET 1~3周期未孕患者226例,其中A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86例,B组卵巢低反应患者43例,C组单纯输卵管因素或男方因素患者97例,所有患者在前一周期中均为常规长方案促排卵。在本周期中均采用改良超长方案,两次降调节达菲林用量均小于或等于1.25 mg(1/3支),比较3组患者前、后两个不同促排卵周期超促排卵天数、Gn用量、启动日及h CG日血清激素水平、获卵数、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等。结果:3组患者前、后两个周期h CG日E2值及P值、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改良超长周期Gn总剂量C组增加,A、B两组减少,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启动日FSH值、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改良超长周期较长方案周期高,Gn天数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降调节改良超长方案对于大多数患者是一种有效、经济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17.
吴成平  王芳 《现代保健》2014,(31):107-10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伴不孕患者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4周期EMs不孕因素IVF-ET病历资料,同期102周期输卵管因素IVF-ET病例作对照。结果:两组年龄、不孕年限、BMI、Gn天数、Gn总量、内膜厚度、获卵数、2PN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数、平均移植胚胎数、优胚率、临床妊娠率、卵巢功能低下占比等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Ms组平均获卵数(9.77±6.20)个,可移植胚胎数(4.65±2.89)个,临床妊娠率50%(10/20),卵巢功能低下占比22.73%(10/44)。结论:EMs伴不孕患者采用IVF-ET助孕可获得与输卵管因素IVF-ET助孕相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性不孕患者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助孕治疗并新鲜周期移植的特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输卵管积水性不孕(实验组)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ET助孕治疗,长方案促排卵并新鲜周期移植的患者共564个周期;对照组为同期因单纯输卵管梗阻性不孕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ET治疗,长方案促排卵并新鲜周期移植的患者共2812个周期;比较两组的临床数据,包括:促性腺激素( Gn)总量、Gn总天数、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日雌二醇( E2)水平、卵裂率、受精率、可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周期取消移植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风险取消移植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包括:异位妊娠率、自然流产率、早产率、多胎率、单胎足月儿体重、单胎足月体重儿比率、单胎足月巨大儿比率。结果输卵管积水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6.31、9.06,均P<0.05);输卵管积水组的周期取消移植率、异位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23、6.11,均P<0.05);两组的Gn总量、Gn总天数、hCG日E2水平、受精率、可用胚胎率、OHSS风险取消移植率、自然流产率、早产率、多胎率、单胎足月儿体重、单胎足月体重儿比率、单胎足月巨大儿比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输卵管积水性不孕采用IVF-ET助孕治疗并新鲜周期移植较单纯输卵管梗阻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更低,同时周期取消移植率、异位妊娠率更高;该研究暂未发现输卵管积水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来曲唑促排卵及移植前预处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再次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及妊娠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尚有冷冻胚胎的26例PCOS初次冻融胚胎移植妊娠失败患者,应用来曲唑促排卵法作为子宫内膜准备方法,并对宫腔异常者行宫腔镜检查及治疗,对移植困难者行扩宫治疗,再次移植前常规行宫腔刺激,观察冷冻复苏移植的效果。结果:诱发排卵日E2平均水平为(326±229)pg/ml,较前次激素替代周期E2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次10例E2<100 pg/ml者经促排卵后6例临床妊娠;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和胚胎复苏率与前次移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宫腔息肉摘除者3例均妊娠成功,移植困难者经扩宫后2例妊娠,本次移植临床妊娠率为53.84%(14/26)。结论:对于PCOS行人工周期内膜准备冻胚移植失败的患者,再次移植时可采用来曲唑促排卵,联合移植前宫腔及宫颈预处理可提高再次冻胚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综合分析控制性超促排卵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新鲜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IVF-ET长方案促排卵治疗新鲜周期移植未妊娠而在随后的3个月内自然周期解冻移植妊娠的68例(新鲜周期未妊娠组,A组)临床资料与同时期内长方案促排卵治疗新鲜周期移植妊娠的85例(新鲜周期妊娠组,B组)临床资料,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在新鲜周期治疗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年龄、降调天数、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黄体生成素(LH)水平、Gn天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的激素水平、移植胚胎数、移植日雌孕激素比例、取卵后黄体酮用量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新鲜周期妊娠组相比,未妊娠组Gn起始量增加、获卵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n起始量、获卵数是影响新鲜周期妊娠结局的主要因素,降低Gn起始量、减少卵泡募集减少获卵数有助于新鲜周期妊娠率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