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1年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龙岗区2005-2011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9种,累计5563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42.42/10万,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49.90%。无霍乱、脊髓灰质炎报告。死亡13例,死亡率为0.061/10万。发病率排列前3位的疾病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和痢疾(包括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病例集中于春秋两季,5-7月为第1个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总数34.56%。9-12月为第2个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总数42.53%。男女性别比为1.71:1。5岁以下年龄组占肠道传染病总数的82.23%。结论2005-2011年深圳市龙岗区肠道传染病发病有上升趋势,散发为主,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西双版纳州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更好地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西双版纳州2002~2007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描述。结果西双版纳州2002~2007年甲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492.94/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疾病是疟疾、伤寒、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麻疹,占81.49%。流行特征为发病高峰期为5~10月份;年龄以15岁以下儿童和青壮年为主,职业以农民、学生和工人为主,分别占44.23%、11.67%和11.29%;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构成分别为28.10%、27.89%、22.80%和20.7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为主,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2002-2007年西双版纳州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变化不大,西双版纳州的重点传染病除疟疾控制效果明显外,其它病种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均得到有效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控制重点仍在广大农村;艾滋病防治形势严峻;计划免疫工作有待加强;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盐城市2006—2015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及特点,为传染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6—2015年盐城市法定报告传染病资料,包括甲、乙、丙类,其中甲、乙类合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该地区2006—2015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81 091例,平均发病率为104.29/10万,丙类传染病69 817例,平均发病率为92.57/10万。时间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一直相对稳定,丙类传染病2006—2014年呈逐步上升趋势,2015年下降明显,在发病月份上呈现明显的波动性,流行高峰4~7月份。亭湖区为甲乙类和丙类传染病高发地区。人群分布上,甲乙类以10~79岁人群为主要发病人群(占71.03%),丙类以0~9岁为主要发病人群(占71.03%);男性甲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患者均明显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98∶1和1.71∶1;甲乙类传染病患者以农民为主(占63.68%),丙类传染病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6.61%)。 结论:盐城市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总体上相对稳定,丙类传染病呈上升趋势且存在季节性变化,甲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均存在明显地区、人群分布特点,应进一步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平顶山市传染病的发生及变化规律,为其有效的防治进一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平顶山市2007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传染病、人口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07年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14961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0.73%;丙类传染病6种2761例,与2006年同期相比只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种有所上升。报告发病总数为17722例,年报告发病率为356.91/10万,发病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15%。发病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乙肝(78.46/10万)、肺结核(81.45/10万)、痢疾(35.77/10万)、麻疹(18.24/10万)、甲肝(17.43/10万)。死亡报告总数70人,死亡报告率为1.41/10万。病死率为0.39%,病死率居前3位的分别是狂犬病(100%)、艾滋病(71.43%)、乙脑(50%)。1、6.7月份为发病高峰,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59倍,以30~4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职业以农民、工人、散居儿童,学生为多。结论乙肝、肺结核、麻疹及肠道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管理的重点,农民、工人、散居儿童,学生是传染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5.
王龙  李丽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2):2306-2307
目的掌握平顶山市传染病发生及变化规律,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痰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网络直报传染病、人口资料进行;12总分析。传染病诊断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诊断标准。结果2006年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14827例,年报告发病率为368,51/1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4.3%。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乙肝(120.12/10万)、肺结核(81.45/10万)、痢痰(45.31/10万)、丙肝(11.74/10万)、甲肝(9.81/10万),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90.06%。死亡报告总数53例,死亡报告率为1.07/10万,病死率0.36%。病死率居前3位的是狂犬病(100%)、艾滋病(43.40%)、肺结核(O.42%)。5~8月为发病高峰,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88倍,30~40岁年龄组发病率为最高,职业以农民、工人、散居儿童、学生为多。结论肺结核、乙肝、肠道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管理的重点,农民、工人、散居儿童、学生是传染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农三师2006~2007年0~7岁儿童法定传染病发病的水平,根据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全师7岁儿童2006~2007年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109.9/10万,无死亡病例,而全师为134.5/10万,0~7岁儿童报告发病率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组的发病率,提示防治传染病的重点放到0~7岁儿童年龄组,要加大对儿童防治力度,群居(托幼)儿童,加强儿童家长健康知识宣传,提高各种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7.
李丽 《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586-1586,1646
目的 掌握平顶山市传染病发生及变化规律,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5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网络直报传染病、人口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传染病诊断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结果2005年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14127例,年报告发病率为274.24/1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8.89%。发病率居前五位的是乙肝(105.2/10万)、肺结核(89.86/10万)、痢疾(37.16/10万)、淋病(13.38/10万)、丙肝(9.59/10万),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93.05%。死亡报告总数39例,死亡报告率为0.76/10万,病死率0.28%。病死率居前三位的是狂犬病(100%)、艾滋病(49.06%)、肺结核涂阳者(0.31%)。病死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5.79%。5.8月为发病高峰,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65倍。30~40岁组发病数最高。职业以农民、工人、学生、散居儿童为多。结论 肺结核、乙肝、肠道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管理的重点;农民、工人、学生、散居儿童是传染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深圳市宝安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及评价防制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深圳市宝安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结果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5.74/10万.发病高峰在5-7月,占全年总发病数的44.53%;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5.77/10万,女性为17.4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和儿童发病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34.79%、45.34%;3-15岁年龄组发病占全部报告发病的79.45%,呈典型的儿童和少年发病高峰。结论宝安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控应以中小学校学生和幼托及散居儿童为主。  相似文献   

9.
汕头市1996~2005年儿童青少年传染病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汕头市儿童青少年传染病发病规律,探讨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1996~2005年汕头市3-19岁儿童青少年的10种常见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6~2005年汕头市报告3~19岁儿童青少年10种常见法定传染病共7222例,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包括腮腺炎、肺结核、麻疹、猩红热)占48.32%住居首住,肠道传染病(包括甲肝、菌痢、伤寒)占32.76%,血源性疾病(乙肝)占18.37%,自然疫源性疾病(包括乙脑、疟疾)占0.54%;甲肝、乙肝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而肺结核、腮腺炎和麻疹发病有逐年上升趋势;乙肝、肺结核的发病以大年龄组为主,15~19岁组发病数最高,分别占72.45%和47.70%;菌痢、麻疹以3—5岁组发病数最高,分别占50.43%和48.85%。结论抓好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是降低传染病发病率、保护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寿县2005-2010年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多状 《医学与社会》2011,24(11):88-90
目的:通过对安徽省寿县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的调查,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安徽省寿县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通过调研表明,2005-2010年的6年间安徽省寿县共报告肠道传染病5类4332例,年报告发病率波动于20.60/10万-179.89/10万,呈上升趋势,其中2010年最高。发病病种以手足口病为主,占61.84%。发病时间集中在4-10月;报告发病存在地区差异,以堰口镇为高发区;散居儿童、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l-岁组发病最多,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1.95,P〈O.01)。结论:应进一步加强不同地区疫情管理,掌握肠道传染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合疫情时间分布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连市甘井子区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甘井子区2004-2012年共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7 432例,年均发病率109.17/10万(P<0.01);痢疾为主要病种;高峰集中在69月,占报告病例的50.63%;城区年均发病率为130.18/10万,镇改街街道年均发病率为82.34/10万(P<0.01);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21.04/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96.61/10万(P<0.01),男女性别比为1.32:1;09月,占报告病例的50.63%;城区年均发病率为130.18/10万,镇改街街道年均发病率为82.34/10万(P<0.01);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21.04/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96.61/10万(P<0.01),男女性别比为1.32:1;02岁及102岁及1060岁年龄组占报告病例的18.42%和63.85%;家务及待业、散居儿童等为主要发病职业。结论:甘井子区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波动性下降趋势,散居儿童及青壮年是甲乙类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王辉  王建国 《医学动物防制》2014,(7):724-727,730
目的了解银川市兴庆区2007-2012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银川市兴庆区2007-2012年法定传染病数据资料并整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银川市兴庆区2007-2012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报告25种40 526例,死亡7例,年均发病率为1379.97/10万,年均死亡率为0.22/10万,病死率为0.02%。发病率居前5位的法定传染病依次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416.19/10万)、手足口病(235.98/10万)、乙型病毒性肝炎(180.58/10万)、流行性腮腺炎(157.99/10万)、痢疾(86.02/10万),以上5种传染病的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77.67%。系统分类传染病发病以肠道类传染病为主,共报告21 722例,占发病总数的53.60%;其次是呼吸道类传染病,共报告9 493例,占发病总数的23.42%;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共报告发病9 181例,占发病总数的22.65%;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占0.30%;其他类型传染病占0.02%。结论银川市兴庆区法定传染病发病处在一个较高水平,预防和控制肠道类传染病、呼吸道类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仍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报告的广州市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市2008-2012年共报告15 6895例手足口病病例,重症117例,死亡1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8.34/10万。其中2008年报告6 230例,发病率为57.02/10万;2009年报告14 149例,发病率为128.53/10万;2010年报告35 373例,发病率为319.14/10万;2011年报告46 141例,发病率为363.29/10万;2012年报告55 002例,发病率为431.34/10万。发病主要有两个高峰期,一个主要的高峰期集中在4~6月,另一个在9~10月。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5.07%(149 160/156 895),其中3岁及以下儿童病例占发病总数的81.74%(128 247/156 895)。死亡病例均为9~32月龄儿童。2008-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实验室确诊病例11 826例,其中普通病例11 729例、重症病例97例。重症病例和普通病例病原构成存在差异,重症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 71)构成比为74.23%(72/97),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构成比为11.34%(11/97);普通病例中EV 71构成比为26.29%(3 084/11 729),Cox A16构成比为34.74%(4 074/11 729)。2008-2012年共发生聚集性病例疫情47起,托幼机构45起,占95.74%;聚集性病例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共报告30起,占63.83%(30/47)。结论 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呈逐年增强趋势。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及以下儿童是发病主要人群,EV 71和Cox A16为主要病原,重症病例主要由EV 71引起。聚集性病例高发场所为托幼机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和掌握深圳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以便有效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方法对深圳市2006-2011年报告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深圳市报告的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199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95.22%,发病6460例,死亡20例,病死率为0.31%。以未分级事件居多,占66.83%(133/199)。各类传染病中,丙类传染病事件数较多,占51.76%(103/199)。报告的高峰期出现在4、6、9和12月,累积占传染病事件总数的56.06%。以聚集性疫情为主,学校和托幼机构是主要发生场所。结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主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且主要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建议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圳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并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1年深圳市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及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1年深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48102例,年均发病率为234.32/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4—7月,占总病例数的56.89%;全市8个区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龙岗区(558.68/10万),最低为宝安区(59.67/10万),各地区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病主要集中在6岁以下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94.19%;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5.0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01)。245名重症病例中,1—4岁年龄组发病数较多,占重症病例总数的88.57%;仍以散居儿童为主,占重症病例总数的86.12%;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病例主要以EV71感染为主。两年间,共报告暴发疫情189起,报告高峰期出现在4—6月,幼托机构是高发场所。结论深圳市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季节差异,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发病。  相似文献   

16.
申剑波 《医学动物防制》2013,(11):1196-1199
目的分析西双版纳州40年来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西双版纳州1972—2011年乙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72—2011年共报告乙脑病例1384例,死亡184例,年均发病率为4.86/10万,年均死亡率为0.73/10万,年均病死率为9.25%;1972—2001年的30年间,6~9月为流行季节,发病高峰为8月;2002—2011年的10年间,流行季节为5~8月,发病高峰前移至6月;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72.20%),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学生居多(占73.49%);2007年发生近30来较为严重的一次乙脑暴发疫情,疫情波及全州2县1市,持续70余天,共报告病例75例,死亡6例,发病率为7.13/10万。结论西双版纳州为乙脑自然疫源性地和乙脑流行的高发区,存在境外输入病例和免疫空白人群,发病季节前移,存在局部暴发流行的隐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乡市红旗区各类报告传染病的总体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及发病趋势,为做好疫情监测和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红旗区2005-2009年各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红旗区5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及其他重点监测传染病共计22种8 830例,死亡9例,年均发病率为641.12/10万,死亡率为0.65/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是乙肝(379.66/10万)、肺结核(74.56/10万)、痢疾(46.11/10万)、丙肝(41.46/10万)和梅毒(15.17/10万),占总发病数的86.87%。其中乙肝5年间均居首位,占总发病数的59.22%。结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性病、痢疾及麻疹等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苏州市吴江区2001~2011年碘缺乏病监测情况,掌握动态变化趋势,评价防治效果,为持续消除碘缺乏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省市有关碘盐监测和调查评估方案,采用碘盐监测、病情监测及综合监测方法.结果 2008~2011年的碘盐覆盖率≥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2007年以后碘盐合格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8~10周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0.83%(均<5%),2007年、2009年出现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8~10周岁儿童尿碘100 μg/L以下的比率在6.25%~16.66%(<50%)、尿碘50μg/L以下的比率在0~3.00%(<20%);特需人群的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碘中位数为181.40μgL,尿碘150 μg/L以下的比率占42.86%.结论 吴江区盐碘、尿碘及甲状腺肿大率3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11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全区碘缺乏病的防治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今后应加强特需人群的碘营养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近年来莱芜市手足口病发病态势及采取的防控措施,以有效防控手足口病。方法对2008-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莱芜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 967例,其中重症病例40例(占0.45%),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是139.59/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散居儿童发病为主(占50.11%)。患者最小为3个月,最大为34岁,5岁以下病例7 981例,占发病总数的89.00%。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病优势病毒型别分别为2009年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 71)感染31例(100.00%),2010年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A16,Cox A16)感染53例(72.60%),2011年EV 71感染91例(85.05%),2012年其他肠道病毒感染50例(51.55%)。结论莱芜市手足口病的流行态势与病毒型别有关,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为主。加强疫情监测,管理好传染源,做好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场所的管理,强化培训和宣传教育对防控手足口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宝安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构成情况,为控制感染性腹泻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集辖区内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检测标本2310份,病原菌的检出率为12.29%(284/2310)。分离菌株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次是沙门菌和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副溶血性弧菌检出高峰在6-9月;沙门菌感染中婴幼儿占52.56%,副溶血性弧菌在20~40岁多见。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辖区内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茵,加强夏秋季海产品的监测和针对特定人群的饮食安全教育是腹泻防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