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李泽强  李井野  李壮  赵金 《当代医学》2021,27(17):143-14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凝血、纤溶功能指标、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术后1 d,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两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效果确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但易造成患者血液高凝,应积极做好血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癌切除手术前后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的变化,评价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本组71例胃癌患者,分为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术组(A组)35例和开腹全胃切除术组(B组)36例,对两组病例手术前后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和凝血酶一抗凝血酶复合物(TAT)三项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与B组组间比较,手术前后各时间点反映凝血和纤溶系统活性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t—PA、PAI-1和TAT)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t-PA、PAI-1和TAT的变化趋势相似:术后1h、24h较术前1d均明显升高(P〈0.01),术后72h恢复到术前1h水平。结论行腹腔镜与开腹胃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血液均处于高凝状态,但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并未显著加重对血凝状态的影响,可有效降低术后发生血栓的风险,腹腔镜胃癌全胃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对比胃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胃癌手术(腔镜组)及开腹手术(开腹组)患者各35例分别于手术前、手术结束及术后24h,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采用INR法计算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定量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D-D)的含量。结果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结束及术后24hAPTT及INR较术前无显著差异,而FIB及D-D于手术结束及术后24h均显著升高,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PT于术后24h亦明显降低,但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及开腹手术均可使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增加术后血栓发生的风险,且腹腔镜胃癌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更大,应在围术期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56例(观察组)及同期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56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并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 D)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而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次数、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手术前比较,仅观察组患者PT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T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FIB及D- D体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FIB及D- D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具有安全、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在淋巴结清扫方面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效果,但其可导致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可能发生血栓性并发症,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探讨开服和腹腔镜两种手术方式对胃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状况.方法 方便选取2012年7月—2016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50例胃癌患者为治疗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1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治疗,观察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生理指标数值、并发症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和营养状况合格率等四项指标.结果 经对数据统计分析可知,治疗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数据即(189.43±26.40)mg/L和(40.86±3.54)g/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数据即(176.18±20.37)mg/L和(34.69±2.57)g/L,其并发症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在术后的睡眠、精神、日常生活、疲乏水平的评分数据即(70.34±10.93)分、(66.72±11.94)分、(71.59±19.68)分和(65.82±15.9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数据即(46.80±11.48)分、(43.65±12.75)分、(53.88±18.37)分和(43.67±16.43)分,其营养合格率即90.40%同样明显高于对照组即74.40%,上述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疗法相比开腹手术更能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6):73-77
目的 探讨老年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差别。方法 选择2017年4月到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急性阑尾炎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40)和开腹组(n=40),开腹组患者采用开放性阑尾切除术,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情况指标及对比两种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均小于开腹组;PLT、PT、APTT、TT在不同时间点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PLT、PT、APTT、TT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为腹腔镜组高于开腹组,PT、APTT、TT为腹腔镜组低于开腹组;腹腔镜组的PLT、PT、APTT、TT与开腹组的数据处理因素与时间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FIB、DD在不同时间点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FIB、DD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DD均为腹腔镜组高于开腹组;FIB、DD的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数据处理因素与时间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腹腔镜组血栓发生率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阑尾炎患者使用腹腔镜下切除手术可取得显著效果。但腹腔镜下的阑尾切除手术造成患者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的风险较高,需要在围手术期对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和术式对人体凝血与纤溶的影响。方法采用凝固法、酶联免疫法、发色底物法检测20例无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患者腹腔镜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C)的变化。结果 PT在术后明显缩短(P<0.05)、D-Dimer明显升高(P<0.05)、AT-Ⅲ活性明显降低(P<0.05),APTT、FG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腹腔镜术后与开腹术后相比:PT、D-Dimer、AT-Ⅲ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使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但腹腔镜对机体的影响较小,腹腔镜可能成为全子宫切除术的最佳术式;但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也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预防血栓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两种手术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96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组38例和开腹组58例。分别于术前、术后4h和术后24h检测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检测患者凝血功能。结果术后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患者PT延长,APTT缩短,Fib升高,PLT术后第3天降低而术后第7天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但腹腔镜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IL-6水平与IL-8水平含量呈正相关(r=0.75,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能够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及降低患者术后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不同术式对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短期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0例为腹腔镜组,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70例为开腹组,均测定术前及术后1 d、3 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水平,记录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及术后1 d、3 d PT、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 a PTT较术前缩短(P0.05),但两组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3 d Fbg、D-D较术前上升,且开腹组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5);两组术后1 d t-PA较术前下降,PAI-1较术前上升(P0.05),术后3d t-PA较术后1 d有所上升,PAI-1下降(P0.05)。两组术后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短期内会导致凝血和纤溶激活,但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子宫全切术中对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以60例接受子宫全切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凝血、纤溶指标水平.结果 术后24 h、48 h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均呈现先降低后恢复至术前的水平,血小板计数(PLT)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气腹对高血压病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96例患者,根据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和患者的既往病史,分为高血压病组25例、非高血压病组31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采集患者气腹前后的血样标本,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组织因子活性(TF: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四种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情况。结果①气腹前高血压病组TAT、PAI-1、t-PA高于非高血压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气腹后,高血压病组TAT、PAI-1较气腹前增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非高血压病组TAT、PAI-1、t-PA均较气腹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气腹后血浆凝血分子标志物变化程度的比较:高血压病组驻TAT、驻PAI-1与非高血压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非高血压病组驻t-PA与高血压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气腹过程使高血压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增强而纤溶功能受抑制,增加了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术前应使用抗凝药物防治术后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患者凝血、纤溶状态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群  骆丰  庞来君  王珏  陈眉 《浙江医学》2002,24(3):141-142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凝血、纤溶状态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20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后3d内、第7、14、21天同步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及D -二聚体 (DD)水平 ,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结果 发病后第7、14、21天的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P<0.01) ;第14天、第21天的FIB水平及第21天的APTT水平高于3d内 (P<0.05) ;3d内及第21天的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 结论 脑出血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和纤溶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55-58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手术下胃癌患者的氧化应激、血清炎症因子及感染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成两组,腹腔镜组(n=53)应用腹腔镜根治手术治疗,开腹组(n=47)应用开腹根治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氧化应激、血清炎症因子、感染状况。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 d、5 d的XOD、MDA水平低于开腹组,而SOD水平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5 d的XOD、MDA水平高于术前1 d,而SOD水平低于术前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IL-6、TNF-α、CRP水平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的IL-6、TNF-α、CRP水平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7%,开腹组为12.78%,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术后患者的氧化应激、血清炎症因子及感染状况较开腹手术更好,说明腹腔镜手术造成的创伤更小,是一种优秀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脑梗死后凝血及纤溶系统不同的连续改变.方法 发病48 h内的脑梗死患者136例,分为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CEI)组(45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ATI)组(39例)及腔隙性脑梗死(LI)组(52例),以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非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38例).测定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8 h内、1周及3周时血浆中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维蛋白肽A(FpA)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 CEI组患者发病后48 h内、1周及3周时血浆中TAT、FpA和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0.01、0.05).ATI组患者发病后48 h内及1周时血浆中TAT和F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0.01、0.05),发病后1周及3周时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0.01、0.05).LI组患者不同时间各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不同类型脑梗死后凝血及纤溶系统的改变是不同的,从而为明确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5.
胡辉权  文婧  李均  周密  冯露  刘丽  杨清 《西部医学》2014,(12):1633-1634
目的 对比早期卵巢癌腹腔镜与开腹分期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0年4月~2012年4月入院手术治疗的60例早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开腹组32例与腹腔镜组28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淋巴结切除数量.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明显减少(P<0.05),且术后排气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切除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期卵巢癌的治疗中,采取腹腔镜分期手术,不仅可使出血量得到有效降低,同时还可使术后排气时间得到明显缩短,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前、后患者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5例如科恶性肿瘤,术前、术后1h、24h、3d、7d及26例门诊体检的正常妇女,分别采血检测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选择素(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LC),纤溶酶(PL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PAI)。α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α2-AP)。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妇科恶性肿瘤组患者术前即存在凝血功能亢进和纤溶系统功能紊乱,处于血栓前状态,术后1h、24h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最明显。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凝血和纤溶系统指标持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若发生局部浸润、淋巴结或远处脏器转移时,极易发生血栓形成,术后必需加强凝血和纤溶系统指标监测。动态检测和分析这些指标有利于血栓前状态的判断,对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及早进行药物性预防,可减少血栓形成和提高对栓塞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行为及心理干预对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D2根治术患者的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收治的186例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D2根治术患者按入院顺序以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行为及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在情绪和生活质量上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42.19±7.75)分、(43.61±8.28)]分均低于对照组[(50.62±7.61)分、(54.41±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功能[(55.96±6.47)分]、生理职能[(50.19±7.72)分]、躯体疼痛[(47.31±7.95)分]、一般健康状况[(49.38±7.28)分]、精力[(56.99±7.31)分]、社会功能[(51.53±7.34)分]、情感职能[(46.97±7.48)分]、精神健康[(52.60±7.39)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47.78±7.72)分、(45.08±7.56)分、(40.47±5.95)分、(45.42±7.36)分、(51.40±6.49)分、(45.55±7.08)分、(42.36±6.38)分、(45.33±7.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为及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胃癌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