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方法,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为预测冠心病风险、早期识别易损患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101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或冠心病患者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结果,冠状动脉影像表现由2位心血管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冠状动脉斑块成分及测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一致时诊断为冠心病。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应用卡方检验和对应分析,探讨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101例患者中,冠状动脉无狭窄30例(30/101,29.7%),轻度狭窄29例(29/101,28.7%),中度狭窄18例(18/101,17.8%),重度狭窄24例(24/101,23.8%)。本组71例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患者中,斑块成分中以软斑块(53/71,74.6%)最多见。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关系密切。两者之间做对应分析,提示软斑块与重度狭窄、混合性斑块与中度狭窄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有效检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成分及准确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利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斑块成分评价,可以预测冠心病风险,早期识别易损患者。  相似文献   

2.
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斑块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经临床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获取相关的数据,应用64排螺旋CT工作站相关的后处理技术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分析,并设无冠心病的正常体检者10例为对照组.结果:经统计学R×C表Kappa检验,结果表明经64排螺旋CT检测分析的不同性质斑块在ASC(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中有显著性差别(p<0.05),软斑块、混合斑块与冠心病危险性具有明显的正向相关性.结论:64排螺旋CT能较为准确的对冠状动脉斑块形态和成分作出无创性评价,提示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与冠状动脉造影影像比较。方法搜集70例临床诊断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方法对血管狭窄程度和斑块显示情况,血管狭窄≥50%,P=0.084,血管狭窄<50%,P=0.037。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做为无创的检查在显示血管近端狭窄和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差异,在斑块的定性诊断上有一定优势,但在血管远端及分支显示不如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临床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运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组(CPR)及容积再现等技术( VRT)重组图像,以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及分支;其中,有18例患者同时行常规X线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MIP、CPR、VRT重组图像都能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左冠脉主干、左冠脉前降支、左冠脉回旋支及右冠脉),在同时行两者检查的18例中,常规血管造影显示36支冠脉有不同程度狭窄;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有38支显示不同程度的狭窄,18支冠脉内见软斑块.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方面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中冠脉重构在评价斑块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76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测量相应部位斑块冠状动脉的重构指数和钙化积分,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重构指数:不同钙化积分的冠状动脉重构指数.结果:ACS组患者斑块部位冠状动脉正向重构率为58.1%,SA组正向重构率为24.7%,有统计学意义.ACS与SA的冠状动脉积分有显著性差异.随着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升高,正向重构率降低,两者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重构与冠心病的病程密切相关,通过对冠脉斑块和冠脉重构类型的检测,可以评价冠状动脉内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成像用于冠状动脉评价的价值.方法 选择既行双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35例,将双源64层螺旋CT成像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判断血管≥50%狭窄的敏感性为96.5%、特异性为96.8%、阳性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冠脉内斑块性质的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对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52例患者(糖尿病组24例,非糖尿病组28例)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主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进行评价.结果:糖尿病组血管病变支数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P<0.01),糖尿病组单支病变明显少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三支病变发生率为50.0%,而非糖尿病组发生率为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弥漫性病变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P<0.01),重度狭窄病变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两组患者冠脉内共检测到130个斑块,两组之间的斑块数目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以软斑块为主,钙化斑块次之,非糖尿病组以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为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可有效检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和冠脉斑块性质,对冠心病诊断和临床评估冠心病风险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来我院诊治,疑似冠心病的53例患者,分别给予64排128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CTA)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二者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64排128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敏感性为80.2%、≥50%的敏感性为90.3%,斑块的显示率为100%。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不仅具有快速、安全、无创伤性、准确率高、检查方便等优势,能够通过三维成像后处理功能显示斑块的形态、大小、位置,而且还可确定斑块为钙化斑块或非钙化斑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差异。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244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首先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然后再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种不同的检验方法对冠脉狭窄显示情况,以及两种不同检出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种不同的检验方法对冠脉狭窄显示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6%、94.36%、92.03%、94.86。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心病方面有较高的一致性,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对斑块性质做出评价,但对小血管狭窄的评估不及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0.
魏君培 《当代医学》2013,(24):108-10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57例临床疑诊的冠心病患者通过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与冠脉DSA两种检查,对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比,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94.7%,准确性为94.8%。结论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是一项安全、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有很高的临床价值,是冠心病诊断的重要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研究64层螺旋CT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2007年8月~2010年12月于我院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的8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对2种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结果进行研究,初步探讨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及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显示情况,并同时比较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各分支的分布。结果 80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300节段冠状动脉(直径≥1.5mm)图像中,64SCT提供优良图可供分析为1259节段。可评估率96.8%,不可评估节段3.2%,多因心率(律)异常所致1.9%;显示230处斑块,以钙化斑块居多,发生部位以前降支最多。依据节段计算64MSCT的准确性,其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性病变敏感性为86.0%。特异性为93.3%,阳性预测值84.6%,阴性预测值93.9%,准确率91.1%。结论 64MS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分险小的无创性检查,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普查筛选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126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记录斑块数目,目测斑块的密度,测量病变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析不同类型斑块的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检出57例患者存在111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其中31例为多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钙化斑块79处,20处伴冠状动脉狭窄≥50%;软斑块13处,10处伴冠状动脉狭窄≥50%;混合斑块19处,15处伴冠状动脉狭窄≥50%。软斑块及混合斑块伴冠状动脉狭窄≥50%的比例明显高于钙化斑块(均P〈O05)。结论16层CT能同时检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尤其是无狭窄的斑块,并发现冠心病患者常存在多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采用目测斑块密度的方法,16层CT还可以方便的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初步分类,发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以钙化斑块居多,但软斑块及混合斑块也较常见,并与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eng SS  Zhou Y  Chen J  Liu B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0):1427-142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患者行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平静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并将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对其中24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MSCT图像质量,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结果58例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均清楚显示冠脉各主支及其分支,38例患者的115支冠脉上见有粥样硬化斑块,并可显示斑块的类型和狭窄的程度。5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和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均清楚显示支架和血管桥的位置及远端血流情况。结论64层MSCT是有效可靠冠心病诊断方法,是冠状动脉疾病筛选和诊断中很有潜力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裴晓阳  张向隆  李松  颜雯  杨冀衡 《吉林医学》2011,(20):4076-4078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58例拟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分别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并以CAG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的敏感性为94.2%,特异性为94.6%,阳性预测值为87.3%,阴性预测值为96.4%。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冠状动脉检查方法,对于诊断冠心病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研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同传统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对1~3级冠状动脉分支的显示情况较好(100%,100%,85%),但对4级冠状动脉分支显示结果不佳(50%)。64排螺旋CT与CAG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与≥50%的一致率分别为89.4%与94.4%。结论:多层螺旋CT技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和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及介入治疗前预案制订的首选方法,但必要时仍需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作为对比,以提供辅助信息从而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更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在1个月内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13例患者,将CT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计收集113例患者的可评价节段910个。64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73.8%,特异度为97.0%,一致率93.2%,阳性预测值为82.7%,阴性预测值为95.0%,阳性似然比24.4。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较高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用于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先后进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敏感性为96.1%,特异性为94.2%。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能较好显示冠脉病变情况,可作为冠脉病变的一种筛查手段,可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赵旭  张磊  商利明 《中外医疗》2016,(21):185-186
目的:讨论研究应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在诊断冠心病方面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方便选择该院心内科2015年1—10月疑似冠心病患者100例,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400节段进行重建与分析,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判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与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诊断冠心病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95.2%,阳性预测值为94.8%,阴性预测值为96.1%。对不同节段病变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较高。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患者损伤较小,安全系数较高,对疾病分层治疗及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彭晓云  徐岩 《安徽医学》2007,28(4):291-29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MSCTCA)对冠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胸痛患者进行MSCTCA检查,分析其对冠脉的显示能力,冠脉斑块性质及钙化程度,评价管腔狭窄程度及支架术后支架的显示及通畅性。结果在145例患者中38例排除冠心病,107例冠脉不同程度狭窄,检出中、重度狭窄共84处。发现斑块112个,软斑块26个,混合性斑块47个,钙化斑块39个,钙化积分为3~1890。5例冠脉支架放置术后患者均表现为支架通畅,且经随访半年未出现临床胸痛等症状。结论MSCTCA可作为冠心病的筛查手段及在冠脉支架安置术后的复查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