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46-4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疗程4周。比较两组疗效及血脂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TC、TG、LDL-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为(4.23±1.12)mmol/L、TG为(1.61±0.55)mmol/L、LDL-C为(2.79±0.41)mmol/L、HDL-C为(1.28±0.37)mmol/L,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1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4例,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硝酸甘油、钙拮抗剂和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45例再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并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4.
景强强  李慧婷 《吉林医学》2013,34(13):2488-248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6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电图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心电图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症状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心绞痛症状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改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3):105-107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6月将我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和血脂变化情况,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慢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明显(P0.05)。治疗前,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TC、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显著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砒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砒格雷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47%,对照组为74.68%(P0.05);两组治疗后的TG、TC、LDL-C、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TG、H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砒格雷治疗UAP疗效确切,安全,能降低血清hs-CRP水平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蒲月英  张万超  何文富 《西部医学》2012,24(1):94-95,97
目的观察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不稳定心绞痛78例随机分成A、B两组,均常规给予硝酸酯类、ACEI类、钙拮抗剂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A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拜阿司匹林100mg每天1次;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75mg每天1次及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 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2.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B组发生急性心脏事件及再入院情况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能减少再入院率及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5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脂、心电图及心肌梗死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有效率为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UAP效果确切,降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0):41-4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予瑞舒伐他汀,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及心肌缺血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均给予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治疗组加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睡前口服,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控制情况及血脂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效果较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99-101
目的对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入选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无效9例,占30.0%,总有效率70.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0.52±0.11)次/min,对照组为(1.13±0.29)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的持续时间(2.81±0.32)min/次,对照组为(4.48±1.12)min/次,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同时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每天3次,连用4周。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5 mg/次,每天3次,连用4周。治疗4周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及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集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患者70例,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患者70例,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持续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66/7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71%(53/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9%,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过程中运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持续发作时间,降低发作次数,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hs-CRP的影响.方法 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硝酸酯类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口服,疗程4周.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hs-CRP分别为(8.18±1.56) mg/L、(9.15±2.13) mg/L,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s-CRP分别为(2.64±0.34)mg/L、(5.18±1.23) mg/L,分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确切,考虑可能是通过改善由hs-CRP炎症因子介导的炎症过程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志  刘野 《中国医药导报》2012,9(4):54-55,5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和对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36例和对照组32例(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程度及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及IL-6、hs-CRP变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8.13%),且观察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电图的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IL-6、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21.88%)(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考虑可能是通过阻断hs-CRP的生成,降低血清hs-CRP、IL-6的水平抑制其促炎效应,从而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那曲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5月~2010年11月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9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8例,采用卧床休息,控制血压,阿司匹林、调脂药物口服及硝酸酯类药物静脉滴注等常规治疗,实验组9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那曲肝素钙联合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比黏度及血浆比黏度均明显下降,且实验组患者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那曲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好,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入选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吲哚布芬和氯吡格雷,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氟吡格雷,进行4周的观察.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次数与持续时间、临床疗效、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安全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吲哚布芬与氯吡格雷联合使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与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相当,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治疗进行观察,评价它们联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包括低盐低脂饮食,禁烟禁酒,控制血压及血糖,口服消心痛、阿司匹林、钙离子拈抗剂、倍他乐克、他汀类药物,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心绞痛控制的疗效,监测出凝血功能,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缺血性ST下移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出凝血功能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小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阿司匹林加低分子肝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