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探头带符合线路18F-脱氧葡萄糖(FDG)显像和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MDP)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38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于2周内分别行18F-FDG符合显像和99Tcm-MDP骨显像。比较两种显像方式对两侧肩关节、脊柱、肋骨和骨盆骨转移灶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最终骨转移瘤诊断标准由手术病理、CT/MR检查或临床随访半年以上范围扩大证实。结果根据骨转移的最终标准,38例患者共158处骨转移病灶,18F-FDG检出119个,99Tcm-MDP骨显像检出142个。18F-FDG与99Tcm-MDP骨显像探测骨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5.8%、84.2%、72.7%,78.5%、81.1%、79.4%。99Tcm-MDP骨显像对骨转移灶的诊断敏感性高于18F-FD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P<0.05),但特异性和准确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3、3.14,P>0.05)。结论 99Tcm-MDP骨显像检测肺癌骨转移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诊断骨转移灶有一定帮助,两者联合可以提高肺癌骨转移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骨肉瘤肺转移的发生率,评价99Tcm-MDP SPECT/CT显像中的骨显像与胸部CT对肺转移的检出效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78例骨肉瘤患者使用SPECT/CT行全身骨显像的同时获得胸部CT,以诊断有无肺转移发生。通过回顾性分析,将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进行对照,计算肺转移的发生率;评价骨显像和胸部CT对肺转移的检出效能;分析转移灶钙化对骨显像检出率的影响;分析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在有肺转移与无肺转移者之间、转移灶有钙化与无钙化者之间以及转移灶骨显像阳性与阴性者之间的差异。结果178例患者肺转移的发生率为24.2%;骨显像与胸部CT对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44.2%和100%;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9.6%;骨显像对有钙化转移灶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无钙化转移灶(χ2=8.4,P<0.01);患者血清ALP水平与肺转移的发生相关,但与病灶内有无钙化以及病灶是否在骨显像中呈阳性无关。结论骨肉瘤患者肺转移的发生率较高,使用SPECT/CT同时行全身骨显像和胸部CT检查对其检出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尤其适用于血清ALP升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WB-DWI)联合常规CT/MRI检查对肺癌病灶及其转移灶、淋巴结受累情况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肺癌患者淋巴结或其他脏器及骨骼转移的WB-DWI扫描显像,并结合常规影像学检查(CT/MRI)资料。结果 15例肺癌患者转移性病灶均见明显弥散受限,其中6例(6/15,40%)出现淋巴结或其他脏器转移,CT发现4例;7例(7/15,47%)出现骨转移,CT/MRI发现5例;8例(8/15,53%)出现肺或其他脏器转移,CT/MRI均检出。结论 WB-DWI结合常规CT/MRI检查是诊断肺癌及其转移灶合理、有效、快捷的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WB-DWI对常规CT/MRI检查具有较高的增益价值,能早期发现转移性病变,在肺癌的全身转移的监测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部电子计算机扫描(CT)检查对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选择390例经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除术前采用胸部X线片检查外增加胸部CT检查,所得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胸部CT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为83.8%,特异性为59.1%,敏感性为96.5%,阳性预测率82.2%,阴性预测率为89.7%。结论胸部CT检查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优于胸部X线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与鉴别乳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放射性异常浓聚灶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25例乳腺癌患者的99Tcm-MDP全身骨显像显示的骨异常放射性浓聚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4~8个月后再次行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复查。图像由两名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独立分析, 部分CT图像由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析指导。 结果 在25例乳腺癌患者的37个异常放射性浓聚灶中, 确定29(29/37, 78. 38%)个病灶为骨转移灶, 其中有2个椎体病灶在初次检查中判读为良性病灶; 8(8/37, 21. 62%)个病灶为良性病灶, 其中1个肋骨病灶在初次检查中判读为骨转移灶, 比较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 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5, P < 0.05)。骨转移灶主要分布于椎骨及肋骨。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2.76%、75.00%、92.31%、54.55%、81.08%和93.10%、87.50%、96.43%、77.78%、91.89%。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进行分析, 结果:全身骨显像曲线下面积为0. 860±0. 056, SPECT/CT融合显像曲线下面积为0. 974±0. 020。SPECT/CT融合显像曲线下面积大于全身骨显像曲线下面积, 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 924, P < 0.001)。 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较全身骨显像能更好地鉴别出乳腺癌骨病灶的性质, 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必要时应在4~8个月后复查SPECT/CT。  相似文献   

6.
18F-FDG PET显像用于鼻咽癌诊断及分期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鼻咽癌患者的^18F-FDG PET显像效果。其中初诊患者4例,治疗后29例。行常规头颈部或全身^18F-FDG PET显像。结果 ①33例患者中,鼻咽部有恶性病灶(原发或复发病灶)者16例,PET灵敏度为100%,假阳性2例,特异性为88.3%,准确性为93.9%。与PET显像前的21例CT或MRI结果相比较,PET3检出鼻咽部恶性病灶10例,较CT或MRI多检出2例。②33例中22例有转移灶,PET检出20例(90.9%),较PET显像前的其他检查多检出5例;PET显像和PET显像前的其他检查皆有3例假阳性。在检出转移病灶数方面,PET显像多发现1处或多处转移灶有13例,PET显像少发现转移灶的2例。结论 ^18F-FDG PET显像灵敏、准确、全面,在鼻咽癌的诊断、早期复发灶及全身转移灶检出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术后患者胸部磁共振检查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胸部复查中的价值和限度。材料与方法 搜集乳腺癌根治术后作胸部MRI检查的2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9-70岁,平均51岁。观察分析MRI表现(包括胸壁、内乳淋巴结、腋下淋巴结、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胸膜、骨、肺及肩部软组织等8个部位),分别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另对12例同时有MRI和SPECT检查的患者进行初步比较。结果 MRI的总体敏感性为86.3%,特异性为99.5%,准确性为96.9%。尤其对胸壁和内乳区病变,上述三特性均达100%。对骨转移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6.7%;MRI对扁平骨(如肋骨和肩胛骨)转移易漏诊,因而导致敏感性偏低。结论 胸部MRI检查对乳腺癌术后胸部复发是较好的影像学方法,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1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肿瘤显像与99Tcm 亚甲基二膦酸盐 (MDP)全身骨显像对检出骨和远处转移的价值。方法 对 16例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的患者进行18F FDGPET显像和99Tcm MDP全身骨显像 ,并对两种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16例肿瘤患者中18F FDGPET显像皆阳性 ,其中 14例患者有远处转移 ,转移病灶共 62处 ,其中骨转移病灶 2 0处 ;在全身骨显像中 ,11例有局限性异常放射性浓聚 ,其中 2例为单一病灶 ,9例为多发病灶 ,共检出病灶 5 7处 ,另 5例骨显像正常。结论 18F FDGPET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但对骨转移灶的诊断价值相对较差 ;99Tcm MDP显像阴性或单一病灶的可疑转移瘤患者有必要进行18F FDGPET检查 ,以明确诊断其他远处转移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恢复期患者的骨显像特征,评价骨显像对早期诊断缺血性骨坏死(AVN)的价值。方法66例SARS恢复期患者行核素全身骨显像,其中54例同时行髋、膝关节MRI检查。对患者的骨显像结果进行分析,同时与MRI检查结果对照,并根据随访结果评价两种检查法早期诊断AVN的价值。结果骨显像发现30例(45.5%)患者异常。共发现病灶82个,分别位于髋、膝、踝、肘、肩、腕和胫骨中段,以髋、膝关节病变最为常见。其中有症状病灶71个,无症状病灶11个。多发病灶见于8例患者。骨显像与MRI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2.6%。与随访结果对照,骨显像和MRI对髋和膝关节AVN诊断的准确性相同(均为91.7%)。骨显像还检出11个位于MRI扫描视野外的病灶。结论SARS恢复期患者发生AVN的可能性较高,且呈多部位受累倾向;骨显像宜作为早期诊断AVN的首选检查法。  相似文献   

10.
核素骨显像与MRI检测脊柱转移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核素骨显像与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6例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骨显像与MRI检查,比较骨显像与MRI对脊柱部位病变的检查情况。结果:骨显像、MRI对脊柱转移瘤的阳性病例及阳性病灶数的检出率拉近,阳性病例检出率为68/81和61/81,阳性病灶检出率为167/536和156/536。二者我椎转移为好发段,MRI对胸椎病灶的检出率优于骨显像,检出率分别为83/237和64/237;二者对腰椎的检出率无差别,骨显像对颈椎、骶椎的检出率优于MRI(颈椎分别为15/63和6/63,骶椎分别为23/78和10/78)。对多发病灶的检出MRI优于骨显像,检出率分别为143/237和116/237。结论:在显示脊柱肿瘤骨转移方面,总体的敏感性二者接近,在具体部位二者各有优势,在多发病灶上MRI优于骨,骨显像因其简单易行,仍为肿瘤患者病情初始评价的选择,在其对临床问题解释不够充分时,则应采用MRI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生物合成的游离NgR对新生大鼠原代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ViraPowerTM慢病毒将NgR(310)ecto基因转染人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收集培养上清获得游离NgR.分离新生大鼠DRG神经元并分为两组,对照组直接将神经元种植到经含中枢神经系统(CNS)髓鞘蛋白包被的培养皿中培养;实验组先将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加入含CNS髓鞘蛋白的培养皿中,孵育4 h后再植入DRG神经元.两组细胞均在培养24 h后固定,进行βⅢ-tubul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观察神经元及其突起生长情况.结果 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转染后48 h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可见胞浆内荧光表达.种植24 h后对照组DRG细胞很少有突起长出;而实验组DRG细胞中60%的神经元长出突起,且突起较长.结论 游离NgR能够竞争性结合脊髓损伤后局部分泌的轴突生长抑制因子,从而保护生理性NgR,可能是促轴突再生和脊髓功能恢复的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全面掌握新疆哈密市2019年牛羊包虫病感染情况,科学评估包虫病流行趋势以及高风险区域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剖检和ELISA方法对哈密市牛羊感染包虫病情况进行检查分析。结果:2019年哈密市共剖检牛470头,阳性率3.62%,羊920只,阳性率5.22%;检测羊血清311份,阳性率为3.11%;检测犬粪342份,阳性率为1.46%。按区县统计,巴里坤县牛包虫病感染率最高,伊州区羊包虫病感染率最高。按地理环境统计,山北牧区比山南农区家畜感染率高。结论:与2018年相比,2019年哈密市包虫病感染率有所增加,说明哈密市在包虫病防控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控制家畜包虫病感染率增高的趋势,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在儿童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SCT对儿童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颈部囊状淋巴管瘤MS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所见对照.结果:儿童颈部囊状淋巴管瘤MSCT的特点:①多囊性;②可出现"液-液平面"征象;③沿疏松结缔组织生长;④增强扫描囊壁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囊内容物不强化;⑤肿瘤包绕血管、神经及脂肪;⑥MSCT可以水平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结合显示病灶.结论:MSCT检查对儿童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订,在评价肿瘤侵犯方面优于超声和普通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博利康尼协同普米克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住院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6例,两组均进行综合性治疗,包括抗病毒、止咳等,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静脉滴注,研究组采用博利康尼协同普米克雾化吸入,7 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愈30例,好转16例,治愈率65.2%;研究组治愈42例,好转4例,治愈率91.3%。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00,P<0.05)。结论博利康尼协同普米克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愈率高,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雌二醇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新生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试验组,后3组建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试验组新生鼠从出生当天至出生后第10天给予17β-雌二醇皮下注射,阴性对照组每天皮下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液).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视网膜中TNF-α表达的光密度值;通过HE染色测定各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结果 免疫组化测定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试验组TNF-α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0559±0.0332、0.2538±0.0792、0.2672±0.0884、0.0496±0.0232,空白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0.310±0.465、17.250±4.573、16.36±3.773、0.450±0.500,空白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雌二醇可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雌二醇可抑制视网膜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宁刚  陈荟竹   《放射学实践》2011,26(4):385-389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分析小儿卵巢肿瘤的影像特点。方法: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7例女性患儿共34个卵巢肿瘤病例资料,年龄1.1-18.0岁,平均(11.7±5.1)岁;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6层螺旋CT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1例肿瘤扭转的急腹症患儿仅行平扫。结果:CT表现为单纯囊性肿瘤11个(11/34,占32.35%),实性肿瘤有9个(9/34,占26.47%),囊实性肿块14个(14/34,占41.18%)。增强扫描后有29个卵巢肿瘤可见卵巢血管蒂征,占87.88%。12例可见腹水,4例有腹膜种植。9例淋巴结肿大,5例出现肝肺等远处转移。钙化15个,13个畸胎瘤均见钙化,同时可见钙化及脂肪成分者11个,2个畸胎瘤未见确切脂肪成分。结论:CT扫描易于显示肿瘤囊实性、钙化及脂肪成分以及卵巢静脉的走行等征象,对于小儿卵巢肿瘤的定位、定性及协助分期等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某部官兵胃镜检查结果情况,为本地区官兵上消化道疾病的防治提供策略和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07至2021-06共10年间在武警浙江总队医院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1768例部队官兵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种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率,并比较不同年龄、性别、职别、季节各主要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 近10年来该地区官兵常见上消化道疾病依次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炎伴糜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胃炎伴胆汁反流、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贲门炎、十二指肠球炎,其检出率分别为97.00%、21.72%、9.95%、5.60%、3.11%、3.00%、1.70%、1.53%、1.41%;除贲门炎外,上述其余疾病的患病情况在不同年龄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炎伴糜烂、胃炎伴胆汁反流、反流性食管炎、胃息肉、胃癌的患病情况在不同职别人群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不同季节之间比较各疾病发病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的Hp感染率为44.57%,...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注射用清开灵主要成分栀子苷的方法 ,研究其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为临床用药提供新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采用Gemini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4∶86),紫外检测波长:238nm,流速:1ml/min,进样量:20μl,柱温:40℃。3只家兔静脉滴注注射用清开灵后,采集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注射用清开灵中栀子苷与血浆中其他成分分离良好。栀子苷的血药浓度范围:0.11~7.32μg/ml(r=0.9979)。栀子苷高、中、低3种浓度方法回收率大于96.3%、萃取回收率大于94.0%;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分别小于4.9%、3.2%,最低检测限为0.11μg/ml。将血药浓度数据采用3P97软件拟合,结果符合一室模型。栀子苷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为(0.33±0.03)h,V为(0.71±0.10)L,CL为(1.47±0.07)L/h,AUC0→4.5h为(3.71±0.20)μg.h/ml。AUC0→∞(4.22±0.37)μg.h/ml。结论本文方法简便、准确,其药代动力学数据为临床注射用清开灵中栀子苷血药浓度的监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陈程  孙阳  夏云龙 《转化医学杂志》2022,11(1):封二-封二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心律失常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智能研究和心律失常的结合给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变革。本文将就人工智能分别在心律失常诊断、挖掘疾病新特征、建立疾病预测模型、局限性及展望四个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肾小球滤过率(GFR)为标准,评价Cockcroft-Gault、肾脏病膳食改良研究(MDRD)、简化MDRD及Martin公式在评估肾功能损伤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0例行GFR测定的非透析患者,以MDRD、简化MDRD及Martin公式推算GFR,以Cockcroft-Gauh公式推算肌酐清除率,比较各推算值与GFR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Cockcroft—Gauh公式推算值与GFR值差异有显著性。MDRD、简化MDRD和Martin公式推算值仅在GFR〈80ml·min^-1·(1.73m^2)^-1时与GFR差异无显著性,但只有在GFR〈50ml·min^-1·(1.73m^2)^-1时与GFR有相关性。结论Cockcroft-Gault公式不适用于评价中国人肾功能受损的情况。MDRD、简化MDRD及Martin公式仅在GFR〈50ml·min^-1·(1.73m^2)^-1时可用于粗略评价中国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