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阴式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单用阴式手术治疗,联合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半年复发率,并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半年复发率分别为(55.29±10.36)min、(89.26±25.06)mL、(5.03±2.14)d、3.33%、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26±17.03)min、(108.52±25.97)mL、(7.69±2.78)d、17.50%、15.00%(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阴式手术治疗优势明显,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与随访半年复发率均较低,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对子宫肌瘤患者在临床中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8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100例/组。A组行宫腔镜治疗,B组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统计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多项指标水平情况,并进行对比评价。结果经过治疗,B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多项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针对子宫肌瘤患者,在宫腔镜治疗基础上联合腹腔镜进行治疗,可获得理想的疗效,有利于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开腹手术、阴式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01.01日-2017.05.01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成三个小组,20例/组.分别采取开腹手术(开腹组)、阴式手术(阴式组)、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对比三个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和术后止痛药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三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阴式组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更有优势,腹腔镜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更有优势;术后情况对比,阴式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更有优势,腹腔镜组的止痛药使用率更有优势(P<0.05).结论:阴式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相对于开腹手术更好,但开腹手术也有适应证广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应用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3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A组采取TAM手术治疗,B组采取LM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B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盆腔粘连发生率、术后妊娠子宫破裂发生率均高于B组,术后避孕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应用在子宫肌瘤患者可以减轻手术对患者机体创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缩短术后避孕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新郑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79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手术术式的不同分为传统组(75例)和腹腔镜组(104例),传统组患者予以开腹或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患者予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排气时间均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或阴式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佳,且能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三种处理方式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流  赵仁峰 《广西医学》2012,34(9):1154-1156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下单纯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及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的疗效.方法 子宫肌瘤患者165例,分为A组(单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34例,B组(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剔除肌瘤)56例,C组(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75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B组和C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P<0.05),但B组和C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C组<B组<A组(P<0.05);B组和C组肛门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快于A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C组症状缓解率高于B组、A组,子宫肌瘤复发率及子宫异常率低于B组、A组(P<0.05).C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复发率,且不影响子宫及卵巢功能,较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采用腹腔镜切除手术对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74例患有子宫肌瘤的临康确诊患者病例,采用腹腔镜切除术进行治疗,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7例.在围手术期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 B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明显早于A组患者.结论 对接受腹腔镜切除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可以使临床治疗的实际时间进一步缩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08年12月,140例子宫肌瘤患者在我院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58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82例行腹腔镜-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阴式组),比较两组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的肌瘤大小、术后病率及住院天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腹腔镜-阴式组剔除肌瘤个数较腹腔镜组多,而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较少。结论腹腔镜-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出血少,术后粘连少,适于肌壁间或较深部位子宫肌瘤剔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剖宫产切口憩室(CSD)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妊娠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和术后随访2013年1月1日-2019年5月31日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73例CS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将全部CSD患者分为3组,其中A组患者行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手术(n=49例),B组患者行阴式手术(n=13例),C...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三种术式在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比较。方法:选取150例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手术患者进行不同手术的效果比较。把所有患者分组进行比较,平均分为三组,A组患者进行阴式子宫切除手术;B组患者进行经腹子宫切除手术;C组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三组患者平均分为50例,比较三种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手术治疗数据显示:在阴式子宫切除、经腹子宫切除手术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三种手术比较结果中,A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恢复效果等明显优于B组患者,数据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C组患者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是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的住院时间明显优于B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数据分析结果显示:A组患者使用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患者,身体改善情况相比于其他两组有非常大的改善。阴式子宫全切手术并发症几率低,对胃肠道几乎不受干扰,术后肠功能有较快的恢复,此种手术方法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静  唐超群 《中国医药导报》2012,(24):149+151-149,15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与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 168例子宫肌瘤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个月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方法: 76例子宫肌瘤患者中,30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A组),46例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B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A组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 0.01)。结论: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微创手术的特点,是低创、效优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马剑霞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25-1126
目的:探讨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及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并对此三种手术治疗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经阴道、免气腹腹腔镜下及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资料,其中经阴道组45例,免气腹腹腔镜组40例,开腹组40例.记录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应用抗生素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开腹组手术时间短于免气腹组和经阴道组,但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明显长于免气腹组及经阴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早、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免气腹腹腔镜手术,具有安全、经济、操作简便、手术适应证宽等优点.此两种新兴的手术治疗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阴式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种不同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广西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56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阴式组)与30例同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种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的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等。结果手术时间:阴式组(90±12.10)min,腹腔镜组(110±10.11)mini术中平均出血量:阴式组(100±12.20)mL,腹腔镜组(200±20.12)mL;剔除肌瘤数:阴式组(4±100)个,腹腔镜组(2±1.00)个;住院费用:阴式组(5412±120.12)元,腹腔镜组(7420±200.56)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阴式组(22±4.15)h,腹腔镜组(24±3.15)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阴式组(7±20.0)d,腹腔镜组(6±200)d,两组术后的肛门排气和平均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手术适合于肌壁间、多发性子宫肌瘤或肌瘤位于子宫下段、子宫后壁的患者。而腹腔镜则适用于盆腔粘连、附件肿块及不孕症探查和肌瘤位于子宫前壁的患者。临床医生应根据自己的技术特长和患者的情况斌择恰当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51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均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为25例,B组患者为26例。A组患者使用开腹剔除术来进行治疗, B组患者使用宫腔镜剔除术来进行治疗,对比A、B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B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时,宫腔镜剔除术以及开腹剔除术都有各自的优势,在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6.
刘国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4,(13):1662-166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2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85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患者,随机分成LAVM组(26例)、LM组、(28例)、TVM组(31例)。其中,LAVM组采取腹腔镜辅助阴式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LM组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TVM组采取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3组各项指标。结果 TVM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LM、LAVM组低,其中LM组手术时间最长,肛门排气时间TVM组低于LM、LAVM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中转开腹仅在LM组中出现。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仅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还可减少出血量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效果情况,旨在为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间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64例作为观察对象,设为A组,另选择同期行开腹手术6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设为B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B组,且A组术后镇痛泵或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少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制约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制约因素。方法:选择子宫单发及多发壁间肌瘤各60例,每组各30例分别局部注射催产素及电凝双侧子宫动脉主干辅助止血后在阴式彩超监测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对比评价其效果。结果:两种辅助止血方法后切除子宫肌瘤,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术中出血量,催产素辅助止血组显著多于子宫动脉阻断止血组;电凝子宫动脉主干辅助止血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监测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术中阴式彩超监测切除子宫肌瘤从根本上降低了手术后的残留及复发;电凝子宫动脉主干止血方法优于催产素辅助止血方法;子宫动脉阻断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可不再考虑肌瘤部位对手术的制约,对卵巢功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2004年3月至2009年4月间25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中24例手术成功,2例合并盆腔脓肿。肌瘤平均数量(1.56±0.71)个,平均手术时间(68±31.5)min,平均出血量(176±168.5)mL,术后排气恢复时间平均为(1.6±0.4)d,术后平均出院时间(8.6±4.7)d,术后病率为40%。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病率较高,手术者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具备一定的阴式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不同手术方式(开腹,经阴和腹腔镜三种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于我院妇产科住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73例,按不同的术式分为开腹组、经阴道组和腹腔镜组。结果: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TVM)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有优势(P<0.05);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在术后住院天数,肠功能恢复的时间较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短(P<0.05);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适合于剔除直径较大的子宫肌瘤。结论:3种术式各有利弊,术前应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